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該病毒於 1958 年首次在用於研究的猴子身上發現,因此該病被命名為「猴痘」
自 1970 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當時稱為薩伊)首次在人類中報道以來,大多數報道的猴痘暴發都發生在中非和西非。
猴痘
臨床表現
症狀與天花相似,但形式較輕。感染猴痘後的最初幾天以發燒、劇烈頭痛、肌痛和淋巴結腫大為特徵。在皮疹出現之前淋巴結嚴重腫脹可能是猴痘的一個顯著特徵。發燒後約 1 至 3 天出現口腔和身體病變。病變在 10 天到 2 周內從斑丘疹發展為水皰、膿皰,繼之以結痂,並且病變通常在身體的所有部位同時進展。
猴痘通常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症狀持續 14 至 21 天。以往猴痘爆發的病死率在 1% 到 10% 之間。
傳播方式
當一個人接觸到來自受感染動物、受感染人類或受污染材料的病毒時,就可能發生感染。人類可能通過咬傷或抓傷,或直接接觸體液而感染各種野生動物,例如某些靈長類動物、齧齒動物和松鼠等。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也可能通過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或直接接觸體液時的呼吸道飛沫傳播。
潛伏期
潛伏期通常為 6 至 13 天,範圍為 5 至 21 天。
管理
香港現時並無已註冊的針對猴痘的特定疫苗或抗病毒藥物產品。已經證明天花疫苗也可能對預防猴痘有效,一種名為「jynneos」的新疫苗已於2019年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許可,用於保護猴痘。一種新的抗病毒藥物獲得批准最近在歐洲治療猴痘。
預防
為減低感染風險,前往受猴痘病毒影響地區的市民應:
避免與病人或動物有密切的身體接觸。
照顧病人或處理動物時,穿戴防護服和設備,包括手套和外科口罩,並在這些程序後定期洗手。
食用前徹底煮熟所有動物產品;和。
如有任何可疑症狀,請立即就醫。
- 夫妻問答
- 答案列表
猴痘的症狀、傳播方式、潛伏期、管理治療和預防[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