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糾正一下,是犯罪中止,不是犯罪終止!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刑法第24條第一款規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構成條件:(一)行為為人主觀上具有中止犯罪的決意.(二)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中止犯罪的行為.(三)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而不能發生在犯罪過程之外(四)犯罪中止必須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結果處罰原則: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犯罪中止的成立條件:犯罪中止的處罰[朗讀]
在單獨犯罪中,行為人只要自動放棄了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就可以構成犯罪中止.而共同實行犯中的各犯罪人的行為已相互聯繫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根據《刑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行為人成立犯罪中止的,應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時間條件:中止行為發生在犯罪預備階段或實行階段,既遂之前.(2)主觀條件:行為人出於自己的意志放棄了自認為可以完成的犯罪,中止犯罪的動機在所不問.(3)客觀條件:在實行行為終了前,行為人自動放棄繼續實施犯罪行為;在實行行為終了後、不採取有效措施就會發生犯罪結果時,行為人親自積極採取措施有效防止既遂結果的發生。
實行犯犯罪中止的條件具體如下:1、是在犯罪行為具有不可代替性質的共同犯罪中,例如強姦罪、逃脫罪等,如果共同犯罪人意圖中止犯罪,只要放棄本人的犯罪行為即。
(一)行為人主觀上具有中止犯罪的決意.行為人在客觀上能夠繼續犯罪和實現犯罪結果的情況下,自動作出的不繼續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結果的選擇.首先,行為人明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