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miltiorrhizabge.)的乾燥根,又名血參、赤參、紅根等,為常用中藥,具活血祛瘀,消腫止痛,養血安神功能.主產於四川、安徽、江蘇等。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丹參種植條件:丹參種植一畝地收益[朗讀]
苗期管理春季清明前播種,播種後立即覆蓋塑料薄膜,周圍用細土壓嚴,防止進風種植丹參2行,垂直高度20cm以上.移栽定植春季可於清明節前定植大田,夏季育出。
丹參能在甘肅平涼種植,平涼市氣候總的特點是南濕、北干、東暖、西涼.由於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響,氣候的垂直差異明顯.1丹參喜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空氣濕潤。
丹參種子,最好是耐旱澇的品種,這樣長出來的丹參不易生病,便於管理.2、科學施肥播種播種前,要先給地追加一些有營養基肥,作為丹參生長的營養基礎.施肥完畢後再翻土播種,播種完畢後,要澆一些水為丹參種子提供適合其生長的水環境.一般播種後要注意對田間雜草的處理,防止雜草與丹參爭奪營養.3、病蟲防治生長期間,要經常觀察丹參葉片的狀態,如果出現病蟲害的現象,要及時對其處理,可以剪去染上病蟲害的枝葉,防止傳染到其他植株上.丹參的藥用價值極高,具有活血化瘀、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中醫上使用非常廣泛,市場價格比較高,種植前景廣闊,只要科學管理。
丹參的肉質根肥厚,莖高40~80厘米,葉常為奇數羽狀複葉,輪傘花序6花或多花,黑色小堅果橢圓形,花期4~8月,花後見果,我國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北部高寒地區以外幾乎各省、區、市均有分布,產於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等地,在日本也有分布.丹參的產地環境丹參喜歡在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空氣濕潤的環境下生長,年平均氣溫為17.1℃,平均相對濕度為77%的地區是最優良的種植區,在肥沃的沙質壤土中生長較好,但對土壤酸鹼度適應性較廣,中性、微酸、微鹼均可生長,野生丹參多見於路旁、坡地、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