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學習與接受學習奧蘇伯爾認為,知識和意義是等價的.知識學習不是把外在的符號簡單地通過死記硬背等形式搬到頭腦里,其實質是獲得知識的意義,就是外在的具。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簡述意義學習的條件[朗讀]
1)客觀條件: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範圍之內的.(2)主觀條件:首先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繫的傾向性;最後,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學習課程與教學論,好比做衣服.開始先由裁剪師量體認真剪成型片,然後再由縫紉師把剪成的體型布片,片對片的認真縫合起來.學習課程是段段科科的學習,而教學論是系統的學習,最後達到學習課程與教學論的統一.所以說,學習課程與教學論是緊密。
奧蘇貝爾提出,進行有意義學習必須具備的三個前提條件:1、學習材料本身必須具備邏輯意義.材料的邏輯意義是指學習材料本身與人類學習能力範圍內的有關觀念可以建立非人為性和實質性的聯繫.2、學習者必須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所謂有意義學習的心向,是指學習者能積極主動地在新知識與已有適當觀念之間建立聯繫的傾向性.3、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必須有同化新知識的原有的適當觀念。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