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楊開慧,可算得上那個時代的巾幗英雄。她在毛主席的革命事業尚未成就時,便痴心追隨丈夫甘願奉獻。她在毛主席的妻子裡是吃苦最多的,但這樣一位蕙質蘭心的女子,上天還是薄待了她,離世時才29歲。
楊開慧的父親是著名學者楊昌濟先生,思想開明的他一直主張,即便是女子也要多讀書增長見識。在如此自由的學習氛圍里,楊開慧沒有成長為唯唯諾諾的深宅閨秀,而是成為了擁有先鋒思想的女青年。
楊開慧與毛主席能夠走到一起,完全出於兩人的志同道合。在毛主席組織革命的時候,楊開慧便竭盡所能地協助自己丈夫的革命事業,即便令她失去了安逸的生活也無怨無悔。
毛主席對這樣的妻子自然也是情深義重,兩人先後有了三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毛岸龍。婚後的歲月總是聚少離多,楊開慧辛苦地拉扯著孩子長大,只是艱難的等待沒能換來甜蜜的團圓。
1930年,紅軍開始攻打長沙,氣勢如虹的狀態令湖南的軍閥何健頗為不滿。為了發泄心中怒火以及挫敗紅軍的士氣,何健開始懸賞捉拿楊開慧。前幾次的追捕里,靠著當地民眾的幫助,她都平安逃過。
是一個女子終究是勢單力薄,最終她不幸被捕。在監獄裡,她飽受折磨與摧殘,可即便如此她依舊心志不墜始終不肯投降。被捕的20天後,楊開慧最終被殺害,年僅29歲的她就此凋零。
即便自己身處黑暗絕望之中,她還是對自己的丈夫以及投身的革命充滿信心。她懷著一腔熱血慷慨赴死,看似出身名門的柔弱花朵卻有著鐵血般的鋼鐵意志,只是再是剛強,孩子都是一個母親最深的軟肋。在即將墜入黑暗的那一刻,三個兒子或許是她心中最深刻的痛。
父親是毛主席,母親是楊開慧,這樣身份的孩子或許在和平年代人的眼裡應該是萬分榮耀的。只是身處戰亂漩渦里時,這樣敏感的身份給這三個孩子的只有無盡的磨難與傷痛。
毛主席與楊開慧的三個兒子在動亂中艱難地成長著,只是早早失去母親顛沛流離已經足夠令人心痛了。這三個孩子的最終結局也是令人唏噓不已。而他們的傷痛訣別完全是那個苦難歲月里,萬千破碎家庭的一個悲涼縮影。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巾幗英雄的故事有哪些[朗讀]
83年過去了,當年「為國投江」的八個巾幗英雄,還有多少人記得她們。
1938年10月28日這一天,東北抗聯第五軍一部,在西征途中,於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與一千多日偽軍狹路相逢。
這東北抗聯西征行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從1936年開始,駐紮在我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制定了一個極其毒辣的計劃,企圖一舉剿滅東北抗聯。這個計劃叫「滿洲國三年治安肅正計劃」?
針對敵人的企圖,為擴大東北游擊區,粉碎敵人的大討伐,與到達陝北的中央紅軍取得聯繫,東北抗聯也制定一個戰略規劃:「跳出包圍圈,到日偽統治薄弱的西部作戰」。這就是抗聯的西征行動。
參與西征的有:楊靖宇的一路軍,周保中的二路軍,李兆麟的三路軍。
抗聯第五軍,隸屬於周保中的第二路軍。
我們常說,狹路相逢勇者勝!那是影視劇,並不是真實的歷史。
真實的情況是,在東北的冰天雪地里,在窮凶極惡的日本關東軍控制下,抗日聯軍的生活條件、後勤補給等,根本沒有保障。特別是槍枝彈藥的奇缺,影響了抗聯的戰鬥力。
由此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和敵人正面對抗。假如不顧客觀條件一味講究勇敢,其結果只能是像先行的第四軍一樣,被敵人全部殲滅在烏斯渾河渡口邊。
這時候,本來已經走到河邊,準備渡河的婦女團的八個女戰士,為了掩護主力部隊順利突圍,她們毅然放棄了渡河,在指導員冷雲的率領下,折返回來,分成了三個戰鬥小組,與日偽軍展開巧妙周旋。
日偽軍的確被她們吸引了過來,抗聯第五軍主力得以順利地擺脫了敵人,渡過河迅速轉移了。但是,她們八個女戰士卻被敵人圍困在了河邊。
前面是大量的敵人,後面是波濤洶湧的河水。子彈打光了,手榴彈扔沒了------所幸的是,大部隊已經走遠了。
這是冷雲她們感到最欣慰的。她們已經圓滿完成了掩護任務。八個人,救了這麼多戰士,值了。
日偽軍見狀,知道她們已經沒有彈藥了,便高聲勸她們投降。她們是革命戰士,投降不是她們的作為;她們是英勇不屈的抗聯英雄,叛國不是她們的標籤;她們是祖國的優秀兒女,在她們的詞典里,從來就沒有「漢奸」這樣的詞彙。
她們砸毀了手裡的槍枝,理了理蓬亂的頭髮,然後手挽著手,毅然掉頭走進了波濤洶湧的烏斯渾河,齊聲高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一步步向深水處走去,壯烈殉國。
一,冷雲。
1915年生,黑龍江人。抗日巾幗英雄。從「九一八」事變後,積極投入到各種抗日救亡活動中,直到1938年犧牲。犧牲時23歲。
二,胡秀芝。
1918年生,黑龍江人,中共黨員,抗日巾幗英雄,犧牲前任抗聯第五軍婦女團班長。犧牲時20歲。
三,楊貴珍。
1920年生,黑龍江人,中共黨員,抗日巾幗英雄,歷任抗聯第五軍管理員、被服員、班長、副小隊長等職。犧牲時18歲。
四,郭桂琴。
1920年(或1921年)出生,黑龍江人,抗日巾幗英雄,犧牲前任我抗聯第五軍婦女團戰士,犧牲時17歲。
五,黃桂清。
1918年生,黑龍江人,婦女團戰士,抗日巾幗英雄。犧牲時20歲。
六,王惠民。
1925年出生,黑龍江人,1938年犧牲時年僅13歲。抗日巾幗英雄。也是八女投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七,安順福。
1915年出生,黑龍江人。抗日巾幗英雄。中共黨員,朝鮮族。安順福從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13歲跟隨父兄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被服廠廠長。這時安順福和其它女同志一同加入五軍婦女團,隨軍西征。犧牲時23歲。
八,李鳳善。
1918年出生,朝鮮族,黑龍江人。抗日巾幗英雄。抗聯第五軍婦女團戰士。犧牲時20歲。
1982年10月,為了紀念八個女英雄,弘揚她們的精神,當地政府在烏斯渾河畔東岸山坡上,建起了八女投江紀念碑,碑文的正面寫著:「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後來,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又在市江濱公園建立八女投江英烈群雕。這些大型群雕,1988年8月1日正式落成。
1986年9月7日,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的奠基典禮。
2009年,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八女投江」被評為「一百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八女投江的壯舉,表現了中華民族有同一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有同一切敢於來犯之敵同歸於盡的英勇骨氣,儘管她們都是女流之輩,但她們絲毫沒有弱於男子漢!她們是真正的巾幗英雄!她們的故事,多少年來一直在中華大地上,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
如今,距離八女投江的故事,已經過去83年了。
朋友,當你和家人愜意地散步在林蔭道上,當你走在下班的路上,當你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當你和朋友聚在一起天南地北胡侃時------我們今天之所以有這麼安定、祥和的生活環境,都是老一輩革命家、無數革命英烈的流血犧牲換來的。
在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時代里,各種各樣的思潮都會湧現,但是,不管時代怎麼變遷,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寧環境中的人們,都不應該忘記這些為新中國拋灑熱血的革命先烈,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1938年10月28日這一天,東北抗聯第五軍一部,在西征途中,於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與一千多日偽軍狹路相逢。
這東北抗聯西征行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從1936年開始,駐紮在我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制定了一個極其毒辣的計劃,企圖一舉剿滅東北抗聯。這個計劃叫「滿洲國三年治安肅正計劃」?
針對敵人的企圖,為擴大東北游擊區,粉碎敵人的大討伐,與到達陝北的中央紅軍取得聯繫,東北抗聯也制定一個戰略規劃:「跳出包圍圈,到日偽統治薄弱的西部作戰」。這就是抗聯的西征行動。
參與西征的有:楊靖宇的一路軍,周保中的二路軍,李兆麟的三路軍。
抗聯第五軍,隸屬於周保中的第二路軍。
我們常說,狹路相逢勇者勝!那是影視劇,並不是真實的歷史。
真實的情況是,在東北的冰天雪地里,在窮凶極惡的日本關東軍控制下,抗日聯軍的生活條件、後勤補給等,根本沒有保障。特別是槍枝彈藥的奇缺,影響了抗聯的戰鬥力。
由此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和敵人正面對抗。假如不顧客觀條件一味講究勇敢,其結果只能是像先行的第四軍一樣,被敵人全部殲滅在烏斯渾河渡口邊。
這時候,本來已經走到河邊,準備渡河的婦女團的八個女戰士,為了掩護主力部隊順利突圍,她們毅然放棄了渡河,在指導員冷雲的率領下,折返回來,分成了三個戰鬥小組,與日偽軍展開巧妙周旋。
日偽軍的確被她們吸引了過來,抗聯第五軍主力得以順利地擺脫了敵人,渡過河迅速轉移了。但是,她們八個女戰士卻被敵人圍困在了河邊。
前面是大量的敵人,後面是波濤洶湧的河水。子彈打光了,手榴彈扔沒了------所幸的是,大部隊已經走遠了。
這是冷雲她們感到最欣慰的。她們已經圓滿完成了掩護任務。八個人,救了這麼多戰士,值了。
日偽軍見狀,知道她們已經沒有彈藥了,便高聲勸她們投降。她們是革命戰士,投降不是她們的作為;她們是英勇不屈的抗聯英雄,叛國不是她們的標籤;她們是祖國的優秀兒女,在她們的詞典里,從來就沒有「漢奸」這樣的詞彙。
她們砸毀了手裡的槍枝,理了理蓬亂的頭髮,然後手挽著手,毅然掉頭走進了波濤洶湧的烏斯渾河,齊聲高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一步步向深水處走去,壯烈殉國。
一,冷雲。
1915年生,黑龍江人。抗日巾幗英雄。從「九一八」事變後,積極投入到各種抗日救亡活動中,直到1938年犧牲。犧牲時23歲。
二,胡秀芝。
1918年生,黑龍江人,中共黨員,抗日巾幗英雄,犧牲前任抗聯第五軍婦女團班長。犧牲時20歲。
三,楊貴珍。
1920年生,黑龍江人,中共黨員,抗日巾幗英雄,歷任抗聯第五軍管理員、被服員、班長、副小隊長等職。犧牲時18歲。
四,郭桂琴。
1920年(或1921年)出生,黑龍江人,抗日巾幗英雄,犧牲前任我抗聯第五軍婦女團戰士,犧牲時17歲。
五,黃桂清。
1918年生,黑龍江人,婦女團戰士,抗日巾幗英雄。犧牲時20歲。
六,王惠民。
1925年出生,黑龍江人,1938年犧牲時年僅13歲。抗日巾幗英雄。也是八女投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七,安順福。
1915年出生,黑龍江人。抗日巾幗英雄。中共黨員,朝鮮族。安順福從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13歲跟隨父兄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被服廠廠長。這時安順福和其它女同志一同加入五軍婦女團,隨軍西征。犧牲時23歲。
八,李鳳善。
1918年出生,朝鮮族,黑龍江人。抗日巾幗英雄。抗聯第五軍婦女團戰士。犧牲時20歲。
1982年10月,為了紀念八個女英雄,弘揚她們的精神,當地政府在烏斯渾河畔東岸山坡上,建起了八女投江紀念碑,碑文的正面寫著:「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後來,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又在市江濱公園建立八女投江英烈群雕。這些大型群雕,1988年8月1日正式落成。
1986年9月7日,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的奠基典禮。
2009年,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八女投江」被評為「一百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八女投江的壯舉,表現了中華民族有同一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有同一切敢於來犯之敵同歸於盡的英勇骨氣,儘管她們都是女流之輩,但她們絲毫沒有弱於男子漢!她們是真正的巾幗英雄!她們的故事,多少年來一直在中華大地上,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
如今,距離八女投江的故事,已經過去83年了。
朋友,當你和家人愜意地散步在林蔭道上,當你走在下班的路上,當你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當你和朋友聚在一起天南地北胡侃時------我們今天之所以有這麼安定、祥和的生活環境,都是老一輩革命家、無數革命英烈的流血犧牲換來的。
在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時代里,各種各樣的思潮都會湧現,但是,不管時代怎麼變遷,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寧環境中的人們,都不應該忘記這些為新中國拋灑熱血的革命先烈,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這些才是真正的巾幗英雄。
這是一張真實的八路軍女戰士照片。
照片中,這三名八路軍戰士都是婦救會成員,她們身著樸素軍裝,扎著腰帶,每人還斜挎著一支槍,純樸、真實而又自然。
照片中,左邊這名戰士左手叉著腰,另外兩名則雙手叉腰,一身短髮,或是將長發盤到軍帽當中,盡顯幹練。
照片中,三名戰士皆面帶微笑,眼神堅毅,似乎對革命充滿了必勝信念。
這三名戰士,儘管她們不是一線作戰人員,儘管她們可能一輩子都默默無聞,甚至連姓甚名誰都可能沒能留下來,但她們都為革命的勝利作出了自己實實在在的貢獻,「巾幗英雄」的稱號,她們當之無愧。
這是一張真實的八路軍女戰士照片。
照片中,這三名八路軍戰士都是婦救會成員,她們身著樸素軍裝,扎著腰帶,每人還斜挎著一支槍,純樸、真實而又自然。
照片中,左邊這名戰士左手叉著腰,另外兩名則雙手叉腰,一身短髮,或是將長發盤到軍帽當中,盡顯幹練。
照片中,三名戰士皆面帶微笑,眼神堅毅,似乎對革命充滿了必勝信念。
這三名戰士,儘管她們不是一線作戰人員,儘管她們可能一輩子都默默無聞,甚至連姓甚名誰都可能沒能留下來,但她們都為革命的勝利作出了自己實實在在的貢獻,「巾幗英雄」的稱號,她們當之無愧。
【堅貞不屈的巾幗英雄江竹筠】1920年,江竹筠出生在四川自貢一個農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6月14日,由於叛徒出賣,江竹筠不幸被捕。面對嚴刑拷打,江竹筠始終堅貞不屈。「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殺害於渣滓洞監獄,為共產主義理想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