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解——鍛鍊孩子拆解複雜問題的能力。
孩子在編程的整個過程,就是不斷地訓練他把複雜、龐大的問題拆解、理順的過程。
不要小看這項練習,它可是所有解決問題的基礎,只有分解的清楚,才有接下來實現的各種「可能性」。
才會給學習帶來很多的幫助!通常會體現在審題能力還有讀題能力。分解能力也會很強大,以後無論是在解數學應用題、閱讀理解、寫作、或是制定一項計劃,自然也都不在話下。
例如,幾個孩子面對一道有挑戰的數學題,分析能力好的孩子會列出清晰解題步驟,搞定一步是一步,即使最後不能完全的解答出來,也可以清楚地知道他的進展。
分析能力差的孩子,可就沒有那麼好運氣,遇到問題以後,大腦就亂成了一鍋粥,不知到該從哪下手,但不會的題也不可以空著呀,所以只能想什麼寫什麼了?
(2)模式識別——發現並整合「重複規律」的能力。
「模式識別「,簡單說就是找出相似模式,高效解決細分問題。在我們在經驗庫里調用以往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法,套用解決。識別的模式越多,解決問題的速度也就越快。
比如,我們需要畫一百隻貓,那你會怎麼辦?找到一百隻貓來臨摹?還是要找出貓的「模式」?
如果第二種,你要知道貓有長毛,有眼睛、尾巴、四條腿。接下來,按這個「模式」,你就可以「批量」的畫貓了——不用再每次畫一個新動物,只需要變換局部的特徵:黃貓還是黑貓,長尾貓還是短尾貓。
你有沒有感覺出效率瞬間飆升了呢~。
編程的過程中,孩子一直在做這樣的訓練,可以發現一些可以重複的單元,把它整合起來,讓計算機反覆去重複它。
很多孩子解題很快,就是因為他們善於發現和總結「規律」,腦袋裡裝備了一個裝有各種規律的「方法庫」,遇到此類情況就可以直接調用,不用再從頭到尾想一遍,不僅可以節約時間,也可以避免出錯。
(3)抽象——人深度學習能力。
抽象,簡單來說就是找到問題本質,過濾掉其他無關緊要因素。
這個不好解釋,我們一起來看一個例子:
一棟豪華的別墅,普通人只看外觀形狀。
但是在建築師的眼中,他看到的是這樣的:
建築師可以通過自己的經驗,想像到房子裡面具體的構造和材料。
懂編程的孩子同樣具備這種能力,學編程前是單純的玩遊戲,學了以後可以透過遊戲表象,看到背後實現的步驟,了解遊戲的本質,突然覺得「玩遊戲就是傻玩,創作遊戲卻可以學知識」。
實現從」遊戲玩家「到」遊戲發明家「的華麗變身。
- 職場問答
- 答案列表
少兒編程主要學些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