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黃文秀的事跡,我們從黃文秀同志身上,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新時代的共產黨人必須加強黨性修養,築牢信仰之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的事業必將無往而不勝。
新時代的共產黨人必須把初心使命變成自覺行動,永遠保持奮鬥姿態,勇挑最重的擔子,甘於奉獻,在關鍵時刻和危急關頭豁得出、頂得上,把理想信念化為行動的力量,不斷把黨和人民事業推向前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黃文秀的扶貧中她這樣寫道:「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長征的戰士死都不怕,這點困難怎麼能限制我繼續前行」?
我們需要的是黃文秀精神激勵廣大在扶貧路上戰士勇往直前,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用黃文秀的精神,鼓舞自己,黃文秀為當代青年樹立了標準和榜樣。當代青年工作者要有從群眾中來,回到群眾中去的理想,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思想和抱負。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群眾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這就是一名黨員的擔當。
我們要時刻想著用自己的知識和汗水,為基層服務。黃文秀精神深刻指引和鼓舞著廣大青年。黃文秀從貧苦人民中來,到貧苦人民中去,因為親身體會過艱辛和苦楚,才更加感同身受,當前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應該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今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能將責任和使命時時處處掛在心頭,就一定能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扶貧楷模演講4篇[朗讀]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同事們:
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一次機會,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內心的感受,倍感榮幸的同時,我更希望通過此次機會向大家學習,今天我的故事是關於榜樣的,每當我們提起榜樣時,我們總會想起榜樣,是我們的指引方向是我們學習的目標,同樣也是鼓勵我們繼續前進的最強的動力,其實榜樣就是一種模範,就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去實現,應該努力去達到的一種最高的境界。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榜樣,他們或多或少都占據著我們心裡的位置也一直鼓勵著我們前進。今天我要為大家講述的是關於張桂梅同志的事跡,我的題目是《向榜樣學習,守教育初心》。
關於教育,在座的我們每個人多則幾十年少則幾年,我們都已經在這個行業中有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同樣有了自己的人生體驗,我們對於這個行業的認知會比別人更深刻,也更加的真實。一路發展以來,教育都是我國始終抓的重頭戲,而在教育這隻龐大的師資隊伍中,也不時的湧現出一些優秀的模範榜樣,張桂梅同志就是其中一個。中宣部授予了張桂梅同志「時代楷模」的稱號,當時63歲的張桂梅作為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高校長登台領獎時的場面,我永遠難忘。12年間她總共幫助了1800多名女孩圓夢大學。其實在教育這條路上有許許多多的孩子都因為貧困而失去了獲得教育的機會,張桂梅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渴望學習,但是卻沒有機會的孩子們,才下定決心要建立一所全免費的學校,那個時候張桂梅跟丈夫同去雲南教書過程中丈夫不幸患胃癌去世,留下張桂梅一個人,本就艱難的境地,她仍然選擇靠自己的力量去資助孩子們,哪怕是一點力量,哪怕是一點星光,她都希望靠自己的雙手去給予這些渴望知識的孩子們。
她創辦的女子高中中有一句特別豪情壯志的誓詞「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就這短短的幾句話就已經讓我升起了崇高的敬佩之情,就這樣一個女人,她用自己的雙手資助了一個又一個的孩子,儘管最後身患腫瘤的同時,她仍然選擇將自己全部的積蓄給了那些孩子。這一路走來,她經歷了非常人之難,但她卻守住了教育的初心,為我們牢牢地樹立起偉大的榜樣。
她一輩子沒有過自己的孩子,但卻是54個學生共同的張媽媽。一聲張媽媽或許道不完她這一路走過來的艱難,但卻能夠讓我們看到她的大愛無私;一聲張媽媽或許再也換不回她青春年華,但卻為幾千個學生帶去了希望;一聲張媽媽或許永遠訴說不完她的辛勤付出,卻讓無數人為她豎起大拇指。
這就是我們最值得尊敬的張桂梅同志,在教育這條路上她為我們創下了新路,也為我們樹立起高大的榜樣,我們每個人身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也應該牢記自己的教育初心,不忘自己的育人使命,牢牢地紮根於自己的教育事業中,為教育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儘自己的全部力量,為更多的孩子帶去。新的希望!哪裡有書聲琅琅哪裡就有希望!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盡職盡責,做好教師這份職業。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一次機會,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內心的感受,倍感榮幸的同時,我更希望通過此次機會向大家學習,今天我的故事是關於榜樣的,每當我們提起榜樣時,我們總會想起榜樣,是我們的指引方向是我們學習的目標,同樣也是鼓勵我們繼續前進的最強的動力,其實榜樣就是一種模範,就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去實現,應該努力去達到的一種最高的境界。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榜樣,他們或多或少都占據著我們心裡的位置也一直鼓勵著我們前進。今天我要為大家講述的是關於張桂梅同志的事跡,我的題目是《向榜樣學習,守教育初心》。
關於教育,在座的我們每個人多則幾十年少則幾年,我們都已經在這個行業中有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同樣有了自己的人生體驗,我們對於這個行業的認知會比別人更深刻,也更加的真實。一路發展以來,教育都是我國始終抓的重頭戲,而在教育這隻龐大的師資隊伍中,也不時的湧現出一些優秀的模範榜樣,張桂梅同志就是其中一個。中宣部授予了張桂梅同志「時代楷模」的稱號,當時63歲的張桂梅作為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高校長登台領獎時的場面,我永遠難忘。12年間她總共幫助了1800多名女孩圓夢大學。其實在教育這條路上有許許多多的孩子都因為貧困而失去了獲得教育的機會,張桂梅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渴望學習,但是卻沒有機會的孩子們,才下定決心要建立一所全免費的學校,那個時候張桂梅跟丈夫同去雲南教書過程中丈夫不幸患胃癌去世,留下張桂梅一個人,本就艱難的境地,她仍然選擇靠自己的力量去資助孩子們,哪怕是一點力量,哪怕是一點星光,她都希望靠自己的雙手去給予這些渴望知識的孩子們。
她創辦的女子高中中有一句特別豪情壯志的誓詞「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就這短短的幾句話就已經讓我升起了崇高的敬佩之情,就這樣一個女人,她用自己的雙手資助了一個又一個的孩子,儘管最後身患腫瘤的同時,她仍然選擇將自己全部的積蓄給了那些孩子。這一路走來,她經歷了非常人之難,但她卻守住了教育的初心,為我們牢牢地樹立起偉大的榜樣。
她一輩子沒有過自己的孩子,但卻是54個學生共同的張媽媽。一聲張媽媽或許道不完她這一路走過來的艱難,但卻能夠讓我們看到她的大愛無私;一聲張媽媽或許再也換不回她青春年華,但卻為幾千個學生帶去了希望;一聲張媽媽或許永遠訴說不完她的辛勤付出,卻讓無數人為她豎起大拇指。
這就是我們最值得尊敬的張桂梅同志,在教育這條路上她為我們創下了新路,也為我們樹立起高大的榜樣,我們每個人身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也應該牢記自己的教育初心,不忘自己的育人使命,牢牢地紮根於自己的教育事業中,為教育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儘自己的全部力量,為更多的孩子帶去。新的希望!哪裡有書聲琅琅哪裡就有希望!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盡職盡責,做好教師這份職業。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日前,中共中央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又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
紮根邊疆,立德樹人,張桂梅的事跡讓人動容,她不僅用責任和擔當照亮了山區女孩的前程,更塑造靈魂,傳遞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價值觀到大山深處。她是新時代的「燃燈者」,是我們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鶴髮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她大愛無疆的博大胸懷點亮了黨員幹部的信仰之燈,鑄就了信念之「魂」。她不是一出生就在大山,17歲時,她滿懷熱忱奔赴雲南支教,這一個充滿情懷和夢想的決定,改變了她的一生。無論是在大理教書,還是選擇華坪縣育人,抑或是決定辦一所不收費的女子高中,她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她博大胸懷、堅定信仰的真實寫照。從畢業開始,我們也面臨著無數的選擇,是去往大城市逐夢,還是奔赴基層築夢?是選擇拼搏奮鬥追夢,還是選擇碌碌無為棄夢?每一次選擇,都是我們理想信念的詮釋。選擇基層,選擇拼搏,就是踐行黨員幹部的信仰,就是追逐黨員幹部的理想。這份信仰,這份理想,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堅持不懈,定會破除萬難,勇往直前。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她不顧生死的無私奉獻點亮了黨員幹部的奉獻之燈,激發了幹事之「情」。「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在華坪女高的12年里,她贏得了無數的榮譽,也獲得了豐厚的獎金,卻全部捐獻給了教育事業。如今已過花甲之年的她,沒有房子、沒有財產,仍住在學生宿舍,雖身患20多種疾病,仍咬牙堅持,為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付出一生。她的無私無我改變了許多孩子的命運,也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黨和國家的發展,需要這樣的奉獻精神。抗擊疫情、脫貧攻堅……每一次勝利,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奉獻。未來的路,仍會有坎坷和波折,仍需要我們黨員幹部秉持奉獻精神,點燃幹事激情,激發乾事熱情,為黨和國家事業作出新成就。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她堅忍不拔的頑強奮鬥點亮了黨員幹部的擔當之燈,注入了拼搏之「勁」。她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用大愛改變了許多貧困學生的命運;她東奔西走、超負荷工作,用頑強的意志將別人眼中的不可能變為現實;她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女高校園。多年過去,她老了、病了,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黨的事業的奉獻絲毫未減。黨和國家的成就是無數像她這樣頑強拼搏的人取得的。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用生命踐行使命,用情懷抒寫擔當。
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從新時代賦予的使命中尋找方向,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貢獻力量。
紮根邊疆,立德樹人,張桂梅的事跡讓人動容,她不僅用責任和擔當照亮了山區女孩的前程,更塑造靈魂,傳遞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價值觀到大山深處。她是新時代的「燃燈者」,是我們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鶴髮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她大愛無疆的博大胸懷點亮了黨員幹部的信仰之燈,鑄就了信念之「魂」。她不是一出生就在大山,17歲時,她滿懷熱忱奔赴雲南支教,這一個充滿情懷和夢想的決定,改變了她的一生。無論是在大理教書,還是選擇華坪縣育人,抑或是決定辦一所不收費的女子高中,她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她博大胸懷、堅定信仰的真實寫照。從畢業開始,我們也面臨著無數的選擇,是去往大城市逐夢,還是奔赴基層築夢?是選擇拼搏奮鬥追夢,還是選擇碌碌無為棄夢?每一次選擇,都是我們理想信念的詮釋。選擇基層,選擇拼搏,就是踐行黨員幹部的信仰,就是追逐黨員幹部的理想。這份信仰,這份理想,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堅持不懈,定會破除萬難,勇往直前。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她不顧生死的無私奉獻點亮了黨員幹部的奉獻之燈,激發了幹事之「情」。「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在華坪女高的12年里,她贏得了無數的榮譽,也獲得了豐厚的獎金,卻全部捐獻給了教育事業。如今已過花甲之年的她,沒有房子、沒有財產,仍住在學生宿舍,雖身患20多種疾病,仍咬牙堅持,為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付出一生。她的無私無我改變了許多孩子的命運,也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黨和國家的發展,需要這樣的奉獻精神。抗擊疫情、脫貧攻堅……每一次勝利,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奉獻。未來的路,仍會有坎坷和波折,仍需要我們黨員幹部秉持奉獻精神,點燃幹事激情,激發乾事熱情,為黨和國家事業作出新成就。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她堅忍不拔的頑強奮鬥點亮了黨員幹部的擔當之燈,注入了拼搏之「勁」。她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用大愛改變了許多貧困學生的命運;她東奔西走、超負荷工作,用頑強的意志將別人眼中的不可能變為現實;她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女高校園。多年過去,她老了、病了,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黨的事業的奉獻絲毫未減。黨和國家的成就是無數像她這樣頑強拼搏的人取得的。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用生命踐行使命,用情懷抒寫擔當。
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從新時代賦予的使命中尋找方向,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貢獻力量。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