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社會主義史學習心得體會[朗讀]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和理論建設中形成了理論同相統一的優良傳統。毛澤東早在1930年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中就提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頁)他在《實踐論》中闡述了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顯著的特點,揭示了基於實踐的、由淺入深的人類認識和理論發展的辯證過程。經過延安整風,毛澤東大力倡導的實事求是成為全黨的共識,被確立為黨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就是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我們黨強調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集中體現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這是總結長期實踐中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由黨的七大確立的一條基本原則。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黨成立24年來的歷史經驗,開宗明義就做出一個重要結論:「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產生以來,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毛澤東同志關於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便是此種結合的代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73頁)同年6月黨的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同上書,第533頁)這標誌著我們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同時確立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毛澤東、鄧小平都指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是一條普遍真理。確立這一原則,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重要貢獻。
在學習完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和經驗後,了解到黨為建立新中國的不懈努力和艱辛奮鬥歷程。
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和經驗課程又為我們揭示了從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走過的一段曲折歷程。
1949年至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1949年至1952年三年間,在政治上建立了民主政權;恢復了經濟,使當時的中國經濟恢復到舊中國的最高水平;外交上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從此結束了中國人的屈辱歷史。期間,分三步走完成了對個體農業、手工業的改造。
第一步是建立互助組;第二步是建立初級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高級合作社。通過加工合作,公私合營,讓資本家領取定息,以和平贖買的方式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由此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這是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基於對形勢的正確研判作出的正確決策,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發展。
1956年至1966年中國共產党進行了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由於缺乏經驗和對實際的錯誤判斷,先後出現了三次失誤,分別是:1957年反右派鬥爭的嚴重擴大化;急於求成的大躍進運動;急於過渡的農村人民公社運動。之後探索走入歧途,發生了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導致中國的經濟停滯不前。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從1956年到文革結束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二十年的曲折歷程,究其原因是:搞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經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束縛;長期封建主義的影響;兩大陣營尖銳對抗的環境;普遍低下的文化科學水平。但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以下成就:一是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二是「兩彈一星」的突破,標誌著尖端的突破;三是培養了一批人才;四是外交上的突破。
初步探索也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探索的理論成果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來源;對毛澤東晚年錯誤的糾正成了鄧小平理論創立的契機;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育了黨和人民。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結合xx工作的實際談如下體會:
一是在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情況下,作為基層的xx工作者更要勤於學習、思考,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結合當地的天氣背景將所學靈活地運用於工作中,更好地為防災減災工作服務。
二是恪盡職守,履行好一個xx工作者的職責。時刻將人民放在心中,滿足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工作的最高準則,為有效防禦自然災害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是要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從建立之初只有幾十人,發展到今天擁有八千多萬黨員的世界最大黨,期間經歷了無數的曲折,無數的艱難險阻,但都沒有阻礙她前進的腳步。中國共產黨是一支善於分析,善於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的政黨,她有勇氣正視錯誤,也有勇氣糾正錯誤。我們要始終相信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黨都能帶領我們戰勝困難,走向勝利。作為年青的一代,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對繼承和發揚光榮革命傳統、黨的優良作風,對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歷史的經驗一次又一次的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建設好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和經驗課程又為我們揭示了從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走過的一段曲折歷程。
1949年至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1949年至1952年三年間,在政治上建立了民主政權;恢復了經濟,使當時的中國經濟恢復到舊中國的最高水平;外交上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從此結束了中國人的屈辱歷史。期間,分三步走完成了對個體農業、手工業的改造。
第一步是建立互助組;第二步是建立初級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高級合作社。通過加工合作,公私合營,讓資本家領取定息,以和平贖買的方式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由此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這是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基於對形勢的正確研判作出的正確決策,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發展。
1956年至1966年中國共產党進行了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由於缺乏經驗和對實際的錯誤判斷,先後出現了三次失誤,分別是:1957年反右派鬥爭的嚴重擴大化;急於求成的大躍進運動;急於過渡的農村人民公社運動。之後探索走入歧途,發生了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導致中國的經濟停滯不前。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從1956年到文革結束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二十年的曲折歷程,究其原因是:搞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經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束縛;長期封建主義的影響;兩大陣營尖銳對抗的環境;普遍低下的文化科學水平。但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以下成就:一是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二是「兩彈一星」的突破,標誌著尖端的突破;三是培養了一批人才;四是外交上的突破。
初步探索也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探索的理論成果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來源;對毛澤東晚年錯誤的糾正成了鄧小平理論創立的契機;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育了黨和人民。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結合xx工作的實際談如下體會:
一是在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情況下,作為基層的xx工作者更要勤於學習、思考,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結合當地的天氣背景將所學靈活地運用於工作中,更好地為防災減災工作服務。
二是恪盡職守,履行好一個xx工作者的職責。時刻將人民放在心中,滿足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工作的最高準則,為有效防禦自然災害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是要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從建立之初只有幾十人,發展到今天擁有八千多萬黨員的世界最大黨,期間經歷了無數的曲折,無數的艱難險阻,但都沒有阻礙她前進的腳步。中國共產黨是一支善於分析,善於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的政黨,她有勇氣正視錯誤,也有勇氣糾正錯誤。我們要始終相信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黨都能帶領我們戰勝困難,走向勝利。作為年青的一代,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對繼承和發揚光榮革命傳統、黨的優良作風,對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歷史的經驗一次又一次的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建設好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現代化。
新民主義革命相對於舊民主義革命來說,是指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的無產階級領導者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以及1927年以後形成的以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資本主義)革命。新民主義革命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階段是從1919年到1949年(連續到1956年完成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中所述情節,對概念設計中的量體體積進行分析。
自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以來,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到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為止,從這近八十年的歷史來看,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嘆息,除了悲傷的疾病之外,還有什麼好消息封建地主階級師夷長技制夷的洋務運動失敗的農民階級發生的中國歷代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太平天國運動也失敗的民族資產階級組織的維新變法救亡圖仍然失敗的偉大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生的辛亥革命也失敗了。三座山的影子籠罩在每個中國人的頭上。但是,在黑暗中孕育著光明,天道常見,不是姚,不是氂牛。以1915年新文化運動為契機和思想源泉的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革命歷史上的新篇章,從此開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也可視為中國共產黨從建立到完成建國大業的歷史。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興起和爆發,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思想和大眾的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出現,長期在學習西方外來思想中尋找光明的中國知識分子黑暗中的光明。更艱苦的中國和中國人民指出了走向獨立的道路。迄今為止,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地走向解放,走向獨立。其間有波折,但發展曲折,螺旋式漸進式前行,直到1956年,中國三大改造正式完成宣布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結束?
過去,唐太宗在別人面前稱讚魏徵時,太宗稱梁公說:以銅為鏡,以正衣冠的古代為鏡,以知興替的人為鏡,可以明確得失。我嘗了寶這三鏡,用來防止自己。今魏徵去世,死了一鏡。太宗這句話是為了讚揚魏徵的直言抗議和賢明。但是,其中的以史為鑑,知興替代也成為永遠讚揚的好句子。
學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我們可以知道馬克思主義對於水深熱中的中國人民的意義,十月革命的炮聲響起,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讓中國知識分子看到了落後國家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可行性。蘇俄之後,宣布取消中國所有不平等條約,讓中國人感受到無產階級的政權和資本主義國家完全不同的本質。中國曾經孤獨的知識分子們開始重視人民的力量,開始重視無產階級的力量。李大釗,作為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預言試試未來的世界,一定是紅旗的世界。這是預言,一定是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相信的信念。
學習《中國新民主革命史》,我們更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走向勝利,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建立獨立、民主、自由、文明的國家。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正確方向。這是我黨最基本的經驗。正如前文所說,鴉片戰爭後的五十年里,中國人從未停止過尋求獨立解放的步伐。但一次失敗的原因是中國人沒有統一的有力思想武器來抵抗帝國主義各方面的入侵。不管革命有多好,沒有強大思想的領導者最終只能是失敗的結局。10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人民擁有新的思想武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最終走向勝利。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生命力與社會實踐密切相關,在實踐中能夠認識真理開闢道路。引領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
學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我們更相信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中國共產黨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採取從群眾到群眾的群眾路線工作方法,獨立思考和解決中國問題,在長期革命鬥爭中,我黨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也是毛澤東思想活躍的靈魂。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實踐證明的中國革命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深入紮根,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轉變為中國社會革命改造的偉大物質力量。沒有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導,可以說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
今日,我們學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目地是為了深化黨的歷史理解,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理解,以及今後更好地在工作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提高中獲得經驗,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工作,這樣才能進一步發展。因此,這樣的學習不僅有利於我們今後的工作,還有利於我們思想認識的提高。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先進性。
自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以來,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到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為止,從這近八十年的歷史來看,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嘆息,除了悲傷的疾病之外,還有什麼好消息封建地主階級師夷長技制夷的洋務運動失敗的農民階級發生的中國歷代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太平天國運動也失敗的民族資產階級組織的維新變法救亡圖仍然失敗的偉大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生的辛亥革命也失敗了。三座山的影子籠罩在每個中國人的頭上。但是,在黑暗中孕育著光明,天道常見,不是姚,不是氂牛。以1915年新文化運動為契機和思想源泉的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革命歷史上的新篇章,從此開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也可視為中國共產黨從建立到完成建國大業的歷史。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興起和爆發,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思想和大眾的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出現,長期在學習西方外來思想中尋找光明的中國知識分子黑暗中的光明。更艱苦的中國和中國人民指出了走向獨立的道路。迄今為止,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地走向解放,走向獨立。其間有波折,但發展曲折,螺旋式漸進式前行,直到1956年,中國三大改造正式完成宣布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結束?
過去,唐太宗在別人面前稱讚魏徵時,太宗稱梁公說:以銅為鏡,以正衣冠的古代為鏡,以知興替的人為鏡,可以明確得失。我嘗了寶這三鏡,用來防止自己。今魏徵去世,死了一鏡。太宗這句話是為了讚揚魏徵的直言抗議和賢明。但是,其中的以史為鑑,知興替代也成為永遠讚揚的好句子。
學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我們可以知道馬克思主義對於水深熱中的中國人民的意義,十月革命的炮聲響起,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讓中國知識分子看到了落後國家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可行性。蘇俄之後,宣布取消中國所有不平等條約,讓中國人感受到無產階級的政權和資本主義國家完全不同的本質。中國曾經孤獨的知識分子們開始重視人民的力量,開始重視無產階級的力量。李大釗,作為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預言試試未來的世界,一定是紅旗的世界。這是預言,一定是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相信的信念。
學習《中國新民主革命史》,我們更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走向勝利,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建立獨立、民主、自由、文明的國家。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正確方向。這是我黨最基本的經驗。正如前文所說,鴉片戰爭後的五十年里,中國人從未停止過尋求獨立解放的步伐。但一次失敗的原因是中國人沒有統一的有力思想武器來抵抗帝國主義各方面的入侵。不管革命有多好,沒有強大思想的領導者最終只能是失敗的結局。10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人民擁有新的思想武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最終走向勝利。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生命力與社會實踐密切相關,在實踐中能夠認識真理開闢道路。引領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
學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我們更相信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中國共產黨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採取從群眾到群眾的群眾路線工作方法,獨立思考和解決中國問題,在長期革命鬥爭中,我黨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也是毛澤東思想活躍的靈魂。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實踐證明的中國革命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深入紮根,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轉變為中國社會革命改造的偉大物質力量。沒有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導,可以說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
今日,我們學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的目地是為了深化黨的歷史理解,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理解,以及今後更好地在工作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提高中獲得經驗,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工作,這樣才能進一步發展。因此,這樣的學習不僅有利於我們今後的工作,還有利於我們思想認識的提高。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先進性。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歷史」專題學習研討心得體會範文(供電公司工作人員)(1)。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締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
我們電力行業一直走在我國改革的前列,前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這邊也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第一個階段,省為實體,集資辦電。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發展,用電需求猛增,電源不足的矛盾越發突出。為了解決電源投資不足的問題,我國出台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集資辦電政策,核心思想是引進外國資本、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建設電源,相繼成立了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五大電力集團公司,華能、新力等發電公司,長江三峽、清江、五陵等水電公司,還成立了南方電力聯合公司,打破了國家獨家辦電的局面,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電力特別是電源的發展。
第二個階段,政企分開,廠網分離,競價上網。伴隨當時我國經濟進入調整階段,為了更好地提高電力行業效率,競爭性電力市場在全國開始試點建設。1997年國家電力公司成立,開啟我國步入政企分開、公司化改組的軌道;1998年電力部撤銷,電力行政管理權移交國家經貿委及地方政府,截至2000年底,全國大多數省市電力工業完成政企分開。2002年,原國家電力公司一分為七,成立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家電網公司和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中電投五家發電集團,基本形成了我國電力競價上網的格局。從2003年開始,一直到2010年,電力供需基本處於嚴重緊缺狀態,在這個時期無論是電源建設規模,還是電網建設規模,均達到了過去幾十年的頂峰。2011年開始,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網系統;2013年,全國電源裝機總規模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第三個階段,配售分開,改革深化。2015年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9號文件)的印發,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在電力生產、運輸、交易、消費產業鏈條上,對自然壟斷部分實行管制;對非自然壟斷部分予以放開,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了電網企業的售電專營權,向社會放開配售電業務,推進建立了相對獨立規範運行的交易機構;同時,還在增量配電網領域,積極引入社會化資本投資,最終形成了「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促進了電力發、輸、配、用各環節效率提升。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們要更好地從黨的百年非凡歷程中汲取奮進智慧,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我們創新突破的動力。我們要在集團xx發展戰略和「十四五發展」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帶頭髮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激勵廣大黨員、職工為xx供電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締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
我們電力行業一直走在我國改革的前列,前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這邊也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第一個階段,省為實體,集資辦電。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發展,用電需求猛增,電源不足的矛盾越發突出。為了解決電源投資不足的問題,我國出台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集資辦電政策,核心思想是引進外國資本、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建設電源,相繼成立了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五大電力集團公司,華能、新力等發電公司,長江三峽、清江、五陵等水電公司,還成立了南方電力聯合公司,打破了國家獨家辦電的局面,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電力特別是電源的發展。
第二個階段,政企分開,廠網分離,競價上網。伴隨當時我國經濟進入調整階段,為了更好地提高電力行業效率,競爭性電力市場在全國開始試點建設。1997年國家電力公司成立,開啟我國步入政企分開、公司化改組的軌道;1998年電力部撤銷,電力行政管理權移交國家經貿委及地方政府,截至2000年底,全國大多數省市電力工業完成政企分開。2002年,原國家電力公司一分為七,成立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家電網公司和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中電投五家發電集團,基本形成了我國電力競價上網的格局。從2003年開始,一直到2010年,電力供需基本處於嚴重緊缺狀態,在這個時期無論是電源建設規模,還是電網建設規模,均達到了過去幾十年的頂峰。2011年開始,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網系統;2013年,全國電源裝機總規模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第三個階段,配售分開,改革深化。2015年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9號文件)的印發,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在電力生產、運輸、交易、消費產業鏈條上,對自然壟斷部分實行管制;對非自然壟斷部分予以放開,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了電網企業的售電專營權,向社會放開配售電業務,推進建立了相對獨立規範運行的交易機構;同時,還在增量配電網領域,積極引入社會化資本投資,最終形成了「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促進了電力發、輸、配、用各環節效率提升。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們要更好地從黨的百年非凡歷程中汲取奮進智慧,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我們創新突破的動力。我們要在集團xx發展戰略和「十四五發展」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帶頭髮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激勵廣大黨員、職工為xx供電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歷史」專題學習研討心得體會範文(供電公司工作人員)(1)。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締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
我們行業一直走在我國改革的前列,前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這邊也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第一個階段,省為實體,集資辦電。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發展,用電需求猛增,電源不足的矛盾越發突出。為了解決電源投資不足的問題,我國出台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集資辦電政策,核心思想是引進外國資本、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建設電源,相繼成立了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五大集團公司,華能、新力等發電公司,長江三峽、清江、五陵等水電公司,還成立了南方電力聯合公司,打破了國家獨家辦電的局面,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電力特別是電源的發展。
第二個階段,政企分開,廠網分離,競價上網。伴隨當時我國經濟進入調整階段,為了更好地提高電力行業效率,競爭性電力市場在全國開始試點建設。1997年國家電力公司成立,開啟我國步入政企分開、公司化改組的軌道;1998年電力部撤銷,電力管理權移交國家經貿委及地方政府,截至2000年底,全國大多數省市電力工業完成政企分開。2002年,原國家電力公司一分為七,成立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家電網公司和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中電投五家發電集團,基本形成了我國電力競價上網的格局。從2003年開始,一直到2010年,電力供需基本處於嚴重緊缺狀態,在這個時期無論是電源建設規模,還是電網建設規模,均達到了過去幾十年的頂峰。2011年開始,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網系統;2013年,全國電源裝機總規模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第三個階段,配售分開,改革深化。2015年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9號文件)的印發,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在電力生產、運輸、交易、消費產業鏈條上,對自然壟斷部分實行管制;對非自然壟斷部分予以放開,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了電網企業的售電專營權,向社會放開配售電業務,推進建立了相對獨立規範運行的交易機構;同時,還在增量配電網領域,積極引入社會化資本投資,最終形成了「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促進了電力發、輸、配、用各環節效率提升。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們要更好地從黨的百年非凡歷程中汲取奮進智慧,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我們創新突破的動力。我們要在集團xx發展戰略和「十四五發展」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帶頭髮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激勵廣大黨員、職工為xx供電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締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
我們行業一直走在我國改革的前列,前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這邊也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第一個階段,省為實體,集資辦電。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發展,用電需求猛增,電源不足的矛盾越發突出。為了解決電源投資不足的問題,我國出台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集資辦電政策,核心思想是引進外國資本、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建設電源,相繼成立了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五大集團公司,華能、新力等發電公司,長江三峽、清江、五陵等水電公司,還成立了南方電力聯合公司,打破了國家獨家辦電的局面,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電力特別是電源的發展。
第二個階段,政企分開,廠網分離,競價上網。伴隨當時我國經濟進入調整階段,為了更好地提高電力行業效率,競爭性電力市場在全國開始試點建設。1997年國家電力公司成立,開啟我國步入政企分開、公司化改組的軌道;1998年電力部撤銷,電力管理權移交國家經貿委及地方政府,截至2000年底,全國大多數省市電力工業完成政企分開。2002年,原國家電力公司一分為七,成立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家電網公司和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中電投五家發電集團,基本形成了我國電力競價上網的格局。從2003年開始,一直到2010年,電力供需基本處於嚴重緊缺狀態,在這個時期無論是電源建設規模,還是電網建設規模,均達到了過去幾十年的頂峰。2011年開始,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網系統;2013年,全國電源裝機總規模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第三個階段,配售分開,改革深化。2015年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9號文件)的印發,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在電力生產、運輸、交易、消費產業鏈條上,對自然壟斷部分實行管制;對非自然壟斷部分予以放開,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了電網企業的售電專營權,向社會放開配售電業務,推進建立了相對獨立規範運行的交易機構;同時,還在增量配電網領域,積極引入社會化資本投資,最終形成了「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促進了電力發、輸、配、用各環節效率提升。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們要更好地從黨的百年非凡歷程中汲取奮進智慧,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我們創新突破的動力。我們要在集團xx發展戰略和「十四五發展」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帶頭髮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激勵廣大黨員、職工為xx供電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