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在不斷擴大綠化面積,我國樹種病蟲害問題十分嚴峻,但是相關部門並未對此提起足夠的重視,各類病蟲害對林木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阻礙,已成為林木行業所面臨的第一大威脅。本文通過對樹種病蟲害的相關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方法。
[關鍵詞]樹木養護;園林;病蟲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436.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9-0226-01。
一.園林樹木養護包括以下幾點
(一)澆灌與排水。
各類綠地,應有各自完整的澆灌與排水系統.對新植的樹木應根據不同樹種和不同立地條件進行適期、適量的澆灌應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已栽植成活的樹木,在土壤乾旱的環境中也應及時進行澆灌,對水分和空氣溫度要求較高的樹種,須在清晨或傍晚進行,特別新栽樹木或立地環境較差的還應當地進行葉面噴霧。澆灌前應先鬆土,夏季澆灌宜早、晚進行,冬季澆灌選在中午進行,灌溉要一次澆透。樹木周圍積水應及時排除,新栽樹木周圍積水尤應儘速排除。
(二)中耕除草。
喬木灌木下的大型野草必須剷除,特別對樹木危害嚴重的各類藤蔓,例如菟絲子等。
樹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鬆,易板結的土壤應及時鬆土;中耕除草應選取在清朗或初晴天氣,過分潮濕的土壤不宜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以不影響根系生長為限。
(三)施肥。
樹木休眠期和栽植前,需施基肥,樹木生長期施追肥,可以按照植株的生長勢進行。
施肥量應視樹木生長情況、土壤肥力而定,施用的肥料種類選擇應視樹種,生長期及觀賞和土壤缺肥狀況等不同而定。注意應用微量元素和根外施肥技術,並推廣應用復合施肥;有機肥應腐熟後施用,根部施肥宜在晴天,且土壤乾燥時施肥,根部施肥應控制濃度,防止肥害。
(四)整型、修剪。
園林樹木整形修剪的時期是在休眠期修剪:以整形為主,可稍重剪。落葉樹中觀花的花芽類樹種宜,在花後修剪,其它一般為落葉後至萌芽前修剪。常綠樹及抗寒力差的樹種在嚴冬不進行修剪,宜早春剪。生長期修剪:以調整樹勢為主,宜輕剪,有傷流的樹種應在夏秋兩季進行,喬木類:主要修徒長枝、病蟲枝、交叉枝、並生枝、下垂枝、扭傷枝以及枯枝和爛頭。灌木類:灌木修剪應使枝葉繁茂,分布均勻,花灌木修剪要有利於促進短枝及花芽形成,根據不同樹種的習性可將老枝齊根剪去,留下新枝。修剪應遵循「先上後下,先內後外,去弱留強,去老留新」的原則。
(五)樹木防護和補植。
淺根性高大喬木在風暴來臨前,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護」原則,在六月下旬以前做好立支柱,綁紮,加土,扶正,疏枝,打地樁等六項綜合措施。
因自然災害等造成樹木倒伏的,應及時扶正加固,影響交通等公用設施應及時修剪並採取相應措施。凡易受凍害的樹木,冬季應採取根際培上主幹包紮等防寒措施。枝葉積雪時,應及時清除,有倒伏危險的樹木應樹立支柱支撐保護。在綠地,景區的枯死樹木,應連同根部及時挖除,並及時做好補植工作,做到遲早適時補植。植季節應以春秋兩季種植為主,非種植季節補植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並加強補植後的養護工作。
二、樹木感染病蟲害的原因
導致樹木發生病蟲害的原因有多種。首先,我國林木結構分布十分不合理。樹種單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導致病蟲害盛行。經濟貿易的全球化發展,導致新型病蟲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農對病蟲知識知之甚少,不能及時對林木進行檢疫,也是病蟲害發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於全球變暖,氣候異常,使病蟲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嚴重製約著林業的發展。
三、常見病蟲害
病蟲害的種類多種多樣,對樹木造成的傷害也不見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見樹種的易發生的病蟲害及其表現症狀。
(一)根腐病。
根腐病多從植物根尖或者傷口處被感染。積水過多,生長地過於潮濕、貧瘠,或移栽時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導致樹木易發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發生在樹木的新生根部。發病初期會出現淺褐色,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顏色會逐漸加深。樹木的皮層組織也會逐漸出現壞死的症狀。
(二)蚜蟲。
蚜蟲病一般多發生春季,最初的發生期在三月中旬,最嚴重的時期是四、五月份。蚜蟲多發生二十代左右,蚜蟲多把卵留在樹木的稍部、新芽處,發生後會導致樹木枯黃,雖然不會危及樹木的生命,但是會嚴重影響樹木的生命。
(三)葉斑病。
葉斑病經常發生在樹木的葉片部位,它病菌一般會在寄主身上過東,易在氣溫較高的環境下發病,在多雨的季節病情則會加重。發病初始會有褐色斑點,逐漸擴展成紅褐色外圈灰白色內圓的圓形癍,植物色斑周圍會逐漸褪去綠色,發病嚴重後會導致植物身上產生黑色顆粒狀的物質,植物逐漸枯萎。
(四)介殼蟲。
介殼蟲每年大概發生兩三代左右,最常發生在通風和透光度都比較差的條件下。此類病害一般發生在樹木的枝葉上,發生後會導致樹木生長狀態嚴重不良,長勢逐漸減弱,嚴重後,樹木可能會發生死亡。對於介殼蟲的防治,平時應當主意對樹木進行修剪,提高通風狀況,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來進行預防。在樹木發病後可以採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蟲害初期使用相關的藥物來進行噴洒防治。
(五)葉枯病。
葉枯病也是一類已發生在樹木葉片的病害,此類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過冬,通過風或者雨來傳播給樹木的蒼老的葉子或者頹弱的樹枝。發病初始,葉面會產生黃綠色的小斑點,發病嚴重後,斑點逐漸增大,連成一片,斑點的邊緣多呈紫色狀,繼續發展會出現一些黑色的小點,患病葉片的邊緣部分看上去類似火燒過的樣貌,危害樹木的生長。
四、病蟲害防治措施
(一)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病蟲害防治方針。充分利用園林植被的多樣化來保護和增殖天敵,抑制病蟲害。
(二)應做好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制定長期和短期的防治計劃。
(三)發現危害嚴重,且大面積發生的,應及時組織力量進行調查、分析,針對性採取措施。
(四)人工防治。
摘除休眠蟲體,懸掛或依附在植物體和建築物上的越冬蟲繭、蟲囊和卵塊、卵囊並集中焚燒;直接捕殺個體大,危害狀明顯的害蟲,有假死性或飛翔力不強的成蟲(天蛾、尺蠖、蚱蟬、天牛、金龜子、葉甲);刮刷枝幹蟲體,要注意刮刷乾淨,不要損傷枝幹皮層。刮除枝幹病斑時儘可能不損傷樹體,病斑的傷口處應進行消毒(可用千分之一升汞消毒),然後塗抹保護劑(波爾多液漿:硫酸銅0.5升,加水7.5-10升)。
(五)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天敵資源;積極推廣和施用微生物製劑、bt乳劑和白僵菌製劑。
(六)化學防治。
採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必須掌握對症下藥,合理使用,適地防治,用量適當,安全使用等原則;應用化學農藥,必須選用低毒,低殘留(易分解)及無公害的藥物;同一種化學農藥,不宜連續施用;在一定植物群落範圍內應針對性施藥,以免傷天敵;化學藥劑混用,必須掌握藥劑的理化性。嚴禁使用劇毒化學藥劑和有機氯、有機汞化學農藥;操作者未經技術人員同意,不得任意把二種不同的藥劑混合使用。
五、結論
樹木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並且涉及樹木生命周期中種植、生長、開花、結果的各個時期。加強病蟲害的防治,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樹木的生長狀況,還是響應科學發展的重要一步。我們應當把樹種的病蟲害防治列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對待。採取積極的防護措施,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
參考文獻。
[1]羅亮宏,羅雙輝,廖慶華.淺談油茶在梅州的發展及其栽培管理技術[j].廣東農業大學.2010。
[2]吳小偉,周宏平等.無人機噴洒技術的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0。
[3]劉豐玲,馬東輝,劉天宏,噴施沼液對小麥產量、品質和病蟲害防治的影響[j].中國沼氣.2009。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綠化養護合同範本[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