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級統一安排,組織全體黨員幹部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專題學習研討,在深學細悟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堅持學史明理,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堅持學史增信,從黨的百年歷史中築牢理想信念;堅持學史崇德,從黨的百年中傳承紅色基因;堅持學史力行,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要準確把握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脈絡,要深刻理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貢獻,要傳承和發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創造的偉大精神財富,傳承紅色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昂揚鬥志,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勇挑重擔、苦幹實幹。
1921年到今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100個風雨春秋,這一百年,是久經磨難的一百年,是不斷積極進取的一百年,先輩們用鮮血告訴我們,只有往前走才能看到光明,只有鬥爭才能打敗壓迫。面臨當今新時代下嚴峻複雜的形勢,國際挑戰來勢洶洶,我們要更加堅定對黨的事業的崇高信念,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迎難而上、逆風前行,在風吹雨打中始終不渝、堅定不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篳路藍縷到現在的繁榮富強,經歷過失敗,也經歷過苦難,從萬里長徵到星辰大海,一個個奮鬥的身影繪就了艱辛而輝煌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他們從沒有放棄過追尋光明的腳步,他們始終堅信,正義的拳頭終會勝利。「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當今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堅定信念,拿出改變自己、改變社會、改變國家、改變未來的信心,在改革發展最前沿,磨礪鍛鍊、勇挑重擔。
黨員幹部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專題學習研討發言材料。
近期,組織全體黨員幹部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專題學習研討,在深學細悟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通過學習,使黨員幹部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體會,強化了黨性覺悟和黨員意識。大家紛紛表示,要將黨史教育成果轉化為工作中的不竭動力,為兵團交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認真學習黨史,堅持學黨史與悟思想相貫通,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奮進力量。要立足工作實際,堅持學黨史與總結經驗、對照現實、推動項目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始終保持黨員幹部應有的初心使命,將中國共產黨人在該時期不畏艱難的精神運用到工作中去,進一步營造擔當作為、履職盡責的良好氛圍,切實把黨史學習成果轉化為真抓實幹的實際行動中。
百年黨史是充滿崎嶇、不斷鬥爭的歷史。1921年建黨之初,我們黨僅有50多名黨員,但面對艱巨的時代任務、強大的敵人對手、惡劣的生存環境,依舊選擇迎難而上、奮力拚搏。一次次直面挑戰、堅決戰鬥,一次次挺身而出、勇敢迎擊,鑄就了偉大的鬥爭精神。「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鬥爭精神是我們黨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和重要的制勝法寶。當代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有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條件,同時也面臨著更多、更複雜的風險和挑戰。讓我們在學黨史中點燃鬥爭精神,主動投身到矛盾多、困難大的地方,投身到各種鬥爭中去,敢於向困難「叫板」、敢於在挑戰面前「亮劍」,自覺發揚鬥爭精神,做新時代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黨員幹部。
百年奮鬥歷程中,中國共產黨經歷了數不清的困難與風險、威脅和挑戰,我們黨都堅守初心使命,以無所畏懼、百折不撓的姿態成功化危為安、轉危為機,推進中華民族不斷向更輝煌的明天邁進。岩石和暗礁阻擋不住奔騰的河流,反而會激起美麗的浪花,狂風和驟雨阻止不了太陽的升起,穿過烏雲的陽光更加絢麗,波濤和風浪也阻擋不住「中國號」巨輪隆隆前行的腳步。黨的百年奮鬥史像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我們必勝的信心。新時。
期,面對更加艱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形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團結一心、勇於拼搏、銳意進取,就一定能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黨員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專題學習研討發言材料5篇[朗讀]
根據黨史學習教育安排,4月20日,省政協黨組召開會議,專題學習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鞏固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歷史轉型期,是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探索期。在這一時期,我們黨奮力推動偉大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領導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了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獨立研製出「兩彈一星」,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好了理論準備、奠定了物質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回顧這段激情燃燒的奮鬥歲月,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加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面,我談三點意見:
一要堅定理想信念,永葆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後取得了勝利,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蹟。我們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帶頭傳承弘揚革命先烈對黨忠誠的紅色基因,時刻把理想信念的「航標」裝在心裡、深刻鑄入靈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安排。要善於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既要在守紀律、講規矩上當好表率,又要加強對分管領域黨員幹部的教育監督管理,敢抓敢管、嚴抓嚴管、真抓真管,以紮實的工作、嚴實的作風把「兩個維護」落到實處。
二要強化理論學習,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做實。堅定理想信念必須把加強理論武裝作為終身必修課。一直以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理論強黨,從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階級鬥爭學說及經濟理論,到陳望道首次翻譯《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思想由此在中國廣泛傳播至今,充分說明了理論武裝的重要性。當前,要把學習黨史和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領導班子要帶好頭,以上率下,全面系統學、深入思考學、聯繫實際學,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要沉下心來,集中精力,認認真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深刻領悟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真正做到入腦入心。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與工作實際聯繫起來學,把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與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學,以學促行、以行踐學,以理論學習的新收穫,取得思想上的新進步,獲得事業上的新發展,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xxx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三要踐行宗旨意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牢記初心和使命,必須堅持一心為民。」全國著名縣委書記焦xx,在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依舊忍著劇痛與自然災害進行頑強鬥爭,帶領群眾栽種泡桐,治理風沙鹽鹼,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為民宗旨。我們作為xxx的黨員幹部,要大力傳承弘揚沂蒙精神,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時刻把人公號「老秘帶你寫材料」整理編輯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當好人民群眾的勤務員,樹牢宗旨意識,踐行群眾路線,堅持以「五個一流」為引領,加大民生財政投入,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持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紮實做好信訪積案化解工作。同志們,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的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
一要堅定理想信念,永葆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後取得了勝利,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蹟。我們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帶頭傳承弘揚革命先烈對黨忠誠的紅色基因,時刻把理想信念的「航標」裝在心裡、深刻鑄入靈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安排。要善於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既要在守紀律、講規矩上當好表率,又要加強對分管領域黨員幹部的教育監督管理,敢抓敢管、嚴抓嚴管、真抓真管,以紮實的工作、嚴實的作風把「兩個維護」落到實處。
二要強化理論學習,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做實。堅定理想信念必須把加強理論武裝作為終身必修課。一直以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理論強黨,從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階級鬥爭學說及經濟理論,到陳望道首次翻譯《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思想由此在中國廣泛傳播至今,充分說明了理論武裝的重要性。當前,要把學習黨史和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領導班子要帶好頭,以上率下,全面系統學、深入思考學、聯繫實際學,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要沉下心來,集中精力,認認真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深刻領悟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真正做到入腦入心。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與工作實際聯繫起來學,把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與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學,以學促行、以行踐學,以理論學習的新收穫,取得思想上的新進步,獲得事業上的新發展,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xxx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三要踐行宗旨意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牢記初心和使命,必須堅持一心為民。」全國著名縣委書記焦xx,在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依舊忍著劇痛與自然災害進行頑強鬥爭,帶領群眾栽種泡桐,治理風沙鹽鹼,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為民宗旨。我們作為xxx的黨員幹部,要大力傳承弘揚沂蒙精神,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時刻把人公號「老秘帶你寫材料」整理編輯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當好人民群眾的勤務員,樹牢宗旨意識,踐行群眾路線,堅持以「五個一流」為引領,加大民生財政投入,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持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紮實做好信訪積案化解工作。同志們,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的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這一時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並在此基礎上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回顧總結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奮鬥歷程,對於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發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現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鑒於中國原本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能直接走入社會主義,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將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經過一個時期的新民主主義建設,在生產力水平得到較大提高的基礎上,再將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的頭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肅清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殘餘武裝力量和各類土匪,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級的人民政府,沒收了官僚資本企業並把它們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統一了全國財政,穩定了物價,完成了新解放地區土地制度的改革,鎮壓了反革命,進行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開展了打退資產階級進攻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對舊中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進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勝利完成繁重的社會改革任務和進行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同時,迅速恢復了在舊中國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全國工農業生產1952年底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
到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了重大勝利,新解放地區的土地改革已經完成,經過3年多的努力,國民經濟已經恢復,國營經濟得以建立並起到領導作用,對私人資本主義採取的利用、限制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人民民主政權更為鞏固。1953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就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一化三改」。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從1953年起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期間,建設了一批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工礦企業,生產出了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輛汽車,邁出了新中國工業化的第一步。在國家工業化起步的同時,社會主義改造也順利進行。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實現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從上看,在1953年以前,重點放在工業中的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和商業中的委託經銷代銷等初級形式。1954年到1955年底,是單個企業公私合營發展階段。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召開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工作會議,確定把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單個企業的公私合營推進到全行業公私合營階段。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後,企業的生產資料由原來單個企業公私合營的公私共有,轉歸國家支配。這時企業基本上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了。1955年底和1956年初,各地掀起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到這一年的第一季度末,除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各地基本上實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到1956年底,全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了所有制的改造。
對於手工業的合作化,主要採取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組織形式是由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供銷合作社到生產合作社,步驟是從供銷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實行社會主義改造。
隨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社會主義改造儘管也有一些不足,如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過於簡單劃一等,但在這樣複雜、困難、深刻的社會變革中,沒有引起社會震盪,經濟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很大增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創造和了不起的奇蹟。
二、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
1956年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年,也是在這一年我們黨提出了許多重要理論和主張,對後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問題會議。會上,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宣布,經過幾年的思想改造,知識界的面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會議發出了「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為了促進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黨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同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其基本方針是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這篇講話總結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歷史經驗,研究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出現的新問題,提出了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科學地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
從1957年6月開始,由於對形勢作了嚴重脫離實際的估計,反右派鬥爭出現了嚴重的擴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後果。反右派鬥爭之後,黨的領導人試圖將主要注意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加快發展生產力,迅速改變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面貌,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但由於缺乏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正確認識,對建設社會主義急於求成,片面誇大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1958年全國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過程中,全國人民以迅速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的信心和決心,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幹勁。但是,「大躍進」嚴重脫離實際,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助長了瞎指揮和浮誇風,並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同時,由於高指標和浮誇風的影響,全國農村一哄而起,大辦「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嚴重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加之從1959年起,我國連續3年遭遇較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產量連年下降,國民經濟遭到了嚴重的困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嚴重的困難使人們一度發熱的頭腦清醒起來。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並且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由於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到1962年底,國民經濟開始好轉。
在共和國經濟面臨嚴重困難的時候,全國人民為克服暫時困難而忘我工作,湧現出了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無數英雄模範人物。1964年10月,成功地爆炸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石油工人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建成了大慶油田,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自給。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整個國民經濟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產生的重大影響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特別是從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間,雖然曾走過彎路,出現過挫折,但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教訓,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做了重要準備。
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使中國這個當時占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礎。沒有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無從談起。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經過近30年的努力,我國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科學、教育、文化、新聞、出版、衛生、體育等事業取得了重要進步,這些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要深刻體會、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牢「四個意識」,按照「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直。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引導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發展,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貢獻。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證。
一、實現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鑒於中國原本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能直接走入社會主義,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將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經過一個時期的新民主主義建設,在生產力水平得到較大提高的基礎上,再將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的頭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肅清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殘餘武裝力量和各類土匪,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級的人民政府,沒收了官僚資本企業並把它們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統一了全國財政,穩定了物價,完成了新解放地區土地制度的改革,鎮壓了反革命,進行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開展了打退資產階級進攻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對舊中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進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勝利完成繁重的社會改革任務和進行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同時,迅速恢復了在舊中國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全國工農業生產1952年底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
到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了重大勝利,新解放地區的土地改革已經完成,經過3年多的努力,國民經濟已經恢復,國營經濟得以建立並起到領導作用,對私人資本主義採取的利用、限制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人民民主政權更為鞏固。1953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就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一化三改」。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從1953年起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期間,建設了一批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工礦企業,生產出了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輛汽車,邁出了新中國工業化的第一步。在國家工業化起步的同時,社會主義改造也順利進行。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實現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從上看,在1953年以前,重點放在工業中的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和商業中的委託經銷代銷等初級形式。1954年到1955年底,是單個企業公私合營發展階段。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召開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工作會議,確定把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單個企業的公私合營推進到全行業公私合營階段。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後,企業的生產資料由原來單個企業公私合營的公私共有,轉歸國家支配。這時企業基本上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了。1955年底和1956年初,各地掀起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到這一年的第一季度末,除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各地基本上實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到1956年底,全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了所有制的改造。
對於手工業的合作化,主要採取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組織形式是由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供銷合作社到生產合作社,步驟是從供銷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實行社會主義改造。
隨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社會主義改造儘管也有一些不足,如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過於簡單劃一等,但在這樣複雜、困難、深刻的社會變革中,沒有引起社會震盪,經濟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很大增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創造和了不起的奇蹟。
二、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
1956年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年,也是在這一年我們黨提出了許多重要理論和主張,對後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問題會議。會上,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宣布,經過幾年的思想改造,知識界的面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會議發出了「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為了促進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黨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同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其基本方針是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這篇講話總結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歷史經驗,研究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出現的新問題,提出了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科學地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
從1957年6月開始,由於對形勢作了嚴重脫離實際的估計,反右派鬥爭出現了嚴重的擴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後果。反右派鬥爭之後,黨的領導人試圖將主要注意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加快發展生產力,迅速改變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面貌,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但由於缺乏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正確認識,對建設社會主義急於求成,片面誇大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1958年全國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過程中,全國人民以迅速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的信心和決心,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幹勁。但是,「大躍進」嚴重脫離實際,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助長了瞎指揮和浮誇風,並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同時,由於高指標和浮誇風的影響,全國農村一哄而起,大辦「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嚴重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加之從1959年起,我國連續3年遭遇較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產量連年下降,國民經濟遭到了嚴重的困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嚴重的困難使人們一度發熱的頭腦清醒起來。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並且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由於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到1962年底,國民經濟開始好轉。
在共和國經濟面臨嚴重困難的時候,全國人民為克服暫時困難而忘我工作,湧現出了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無數英雄模範人物。1964年10月,成功地爆炸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石油工人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建成了大慶油田,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自給。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整個國民經濟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產生的重大影響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特別是從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間,雖然曾走過彎路,出現過挫折,但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教訓,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做了重要準備。
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使中國這個當時占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礎。沒有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無從談起。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經過近30年的努力,我國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科學、教育、文化、新聞、出版、衛生、體育等事業取得了重要進步,這些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要深刻體會、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牢「四個意識」,按照「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直。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引導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發展,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貢獻。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證。
近期,學院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專題學習,深刻領會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二十八年浴血奮戰,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此次黨史學習教育以黨的百年歷史為基本時間線索,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改革開放新時期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等4個專題,對學習作出全面系統安排。強調要抓好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要牢固樹立正確歷史觀,既不能割斷歷史,也不能虛無歷史,堅持做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決不能丟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向決不能動搖,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按照此次中心組集體學習要求,本人圍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進行了系統地學習思考,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鞏固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歷史轉型期,是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探索期。在這一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深入學習領會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奮鬥歷程,對於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發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百年是用鮮血、汗水、淚水、勇氣、智慧、力量寫就的;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充滿艱險、充滿神奇的;是苦難中鑄就輝煌、挫折後毅然奮起、探索中收穫成功、失誤後撥亂反正、轉折中開創新局、奮鬥後贏得未來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不懈奮鬥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流和本質;把革命、建設、改革、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鮮明特徵;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奮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莊嚴使命。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鞏固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歷史轉型期,是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探索期。在這一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深入學習領會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奮鬥歷程,對於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發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百年是用鮮血、汗水、淚水、勇氣、智慧、力量寫就的;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充滿艱險、充滿神奇的;是苦難中鑄就輝煌、挫折後毅然奮起、探索中收穫成功、失誤後撥亂反正、轉折中開創新局、奮鬥後贏得未來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不懈奮鬥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流和本質;把革命、建設、改革、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鮮明特徵;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奮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莊嚴使命。
4月30日,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部黨組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專題學習研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部領導田學斌、田野、陸桂華、魏山忠參加學習並作交流發言。
李國英指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李國英強調,通過學習,要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進一步深化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刻認識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大國的極端重要性,大力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紅色精神,把艱苦奮鬥作風轉化為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深刻認識我們黨敢於直面錯誤、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終糾正錯誤的自我革命品格,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李國英指出,繼續推進水利部黨史學習教育,要提高學習質量,突出學習重點,優化學習方式,真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要注重效果導向,找准黨史學習教育與本部門本單位工作的結合點、著力點,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水利改革發展的實際行動。要強化組織推動,統籌抓好專題學習、專題培訓、專題組織生活會和民主生活會,尤其是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確保學習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李國英指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李國英強調,通過學習,要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進一步深化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刻認識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大國的極端重要性,大力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紅色精神,把艱苦奮鬥作風轉化為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深刻認識我們黨敢於直面錯誤、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終糾正錯誤的自我革命品格,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李國英指出,繼續推進水利部黨史學習教育,要提高學習質量,突出學習重點,優化學習方式,真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要注重效果導向,找准黨史學習教育與本部門本單位工作的結合點、著力點,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水利改革發展的實際行動。要強化組織推動,統籌抓好專題學習、專題培訓、專題組織生活會和民主生活會,尤其是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確保學習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