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一個感性的人,不論是在看電視劇還是看電影,我都會把自己代入到情境里。跟著故事的主人翁一起笑,一起哭。其實最接受不了就是虐心的情節和悲愴的情節,因為總是會讓我歇斯底里的哭泣,而我又不想在有人的情況下哭泣,總覺得很不好意思,這麼大人了,還會被情節所感動。當我被故事情節感動哭了的時候,我媽媽特別搞笑,會在一旁用她的重慶話罵我「你看你一天像個瘋子樣」,「你xx就是個神經病」。當然我不會理會她,因為我還在情景里沒出呢?
今天下午閒來無聊,在家看了電影《建軍大業》,先不論演員的豪華陣容。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那埋在心裡的愛國情懷再次被點燃,每當我看到這些愛國的、抗戰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我都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我是中國人,我會為自己生活在中國而無比興奮。很慶幸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沒有戰火紛飛,一切都是那麼幸運。感謝革命先烈為我們打下的江山,為我們保留的美好河山。「倖存者就是,你得把死的人的生命活出來,這樣他們才沒有白死。」——《建軍大業》。這是我聽過對倖存者最美,最有氣勢的解釋。總覺得能活著就是最好的,可是偏偏就有人為了革命,為了勝利連命都可以不要。我很敬畏,我想過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肯定沒有那麼勇敢,我肯定是一個膽小怕死的人。現在的我很慶幸,我們還活著,而且是活在這個信息發展非常迅速的網絡時代。
這電影里有太多我喜歡的演員了,余少群,馬天宇、歐豪、張藝興、李易峰等等好多人。但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歐豪飾演的葉挺,全篇為他痴迷。喜歡他的男子氣概,喜歡他為兄弟們出頭,喜歡他奮勇殺敵。網上好像全是在批評說歐豪演的葉挺不符合歷史,甚至葉挺的子孫都出來發話了,我承認在劇情里歐豪演的葉挺有一點痞痞的,還在戰場裡嚎叫,但是情到深處最有力的釋放方式難道嚎叫不算其中之一麼?成千上百萬的戰士犧牲了,是很悲愴,很壯烈,但是我們最終我們勝利。我們勝利了。大家都在討論歐豪嚎叫這一鏡頭,難道這不是好的起點麼,大家都記住了這個鏡頭,歐豪用他自己的方式讓大家記住了他歐豪,也記住了影片中的葉挺。這部電影里英雄人物太多,演員也太多,但是能讓大家對之記憶深刻不就是一種成功麼,演員是需要話題的,爭議即存在,存在即真理。所以我支持這影片的葉挺,也支持歐豪。
我看這影片的時候強忍著淚水,因為太壯烈了,加上逼真的特效,讓我為之動容。一直沒笑過,但是最後結尾潤之那八個字卻讓我笑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找不到笑點,可能是被那一份勇氣感動了吧。精彩的影片總讓人印象深刻。好了我不想再寫了,我準備再去找一部類似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繼續觀看,把我的愛國情懷繼續點燃。
以上言辭純屬我個人想法,沒有其他惡意,請勿妄自揣測,惡意菲薄,感恩。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2021年觀看建國大業心得體會[朗讀]
在這個炎炎夏日,我們迎來了兩部戰爭類電影,一部《建軍大業》,一部《戰狼2》,前者是發生在上世紀初期的事情,後者是發生在當下的事情,武器裝備不可同日而語,我今天連續把兩部刷完之後,覺得頗有感觸。
前者的時代,是們這個國家飽經摧殘,落後貧窮的時候,後者卻是涅盤重生數十年,國力蒸蒸日上的時候,承前才能啟下,我有一種兩部電影隔著時空對話的錯覺,後者所展現出來的富強和提氣,是英雄的先輩們畢生追求的,前者的犧牲和大無畏精神,恰恰是後輩們最需要學習的。
唯一不變的,就是兩代人對這個國家和民族深沉的愛,和願意為她付出一切的熱血之心,《建軍大業》因為啟用大批偶像演員,招來不少話題,但也有很多人支持,因為那個時候的先輩英雄們,本來就是青春年少,一往無前的年紀,只是他們的青春在硝煙里度過,而我們是在溫室里度過。
我們的現在的生活,就是他們曾經不懈的追求,一群跟我們年紀差不多大的人,乾了一輩子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們憑的是什麼?
信仰。
當時所處環境之惡劣,非你我所能想像,幾個人敢想能活到最後建立新中國,剿殺,背叛,侵略,內戰,抗美援朝,反擊戰,這些他們年少的時候想得到麼,想不到的,以他們很多人的能力,如果跟古代那些儒者一樣,識時務,隨潮流,每個人都可以過的很好,衣食住行,身份地位,樣樣不缺。
可他們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路,這條路充滿了苦難和血影,戰友的犧牲,家人的流離,中華民族之所以報警苦難,還綿延至今,更煥發出巨大的活力,就是因為在大難臨頭的時候,總有那麼一群人,傻的拋家棄子,為了整個國家存亡而戰,不是把家放在國前面。
如今,我們國家承平日久,崇尚經濟所帶來的物質滿足,讓很多年紀人都迷失其中,小小年紀,毫無朝氣,天天自艾自憐,胸中無格局,腦中無氣魄,朋友圈裡充斥著矯情之詞,胸無點墨,卻可如詩人一般,也是奇景。
很多人都會為自己辯解,我們曾經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是進入社會之後才被摧殘成這樣子的,因為現在崇尚的就是金錢,房子車子票子,這無可厚非,說的沒毛病,從宏觀角度來說,相比古代的官本位和上世紀的階級理論,金錢在階級轉換和平等上,是最容易達到的。
但是我見了太多天天喊窮的人,卻連賺錢都不用心,而只是在抱怨,如今時代,不需要你為社會做多大貢獻,你照顧好父母,教育好孩子,陪好老婆就可以了,別的有人會做的,天天抱怨,而不去努力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後把過錯歸咎到社會上,這就是大多數人的現狀。
不患寡而患不均,古人誠不欺我,大家都窮無所謂,一個富一個窮就不行。
恐怕你真的富了,嘴臉跟你現在討厭的人,也沒什麼兩樣?
因為,你根本就沒有信仰。
前者的時代,是們這個國家飽經摧殘,落後貧窮的時候,後者卻是涅盤重生數十年,國力蒸蒸日上的時候,承前才能啟下,我有一種兩部電影隔著時空對話的錯覺,後者所展現出來的富強和提氣,是英雄的先輩們畢生追求的,前者的犧牲和大無畏精神,恰恰是後輩們最需要學習的。
唯一不變的,就是兩代人對這個國家和民族深沉的愛,和願意為她付出一切的熱血之心,《建軍大業》因為啟用大批偶像演員,招來不少話題,但也有很多人支持,因為那個時候的先輩英雄們,本來就是青春年少,一往無前的年紀,只是他們的青春在硝煙里度過,而我們是在溫室里度過。
我們的現在的生活,就是他們曾經不懈的追求,一群跟我們年紀差不多大的人,乾了一輩子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們憑的是什麼?
信仰。
當時所處環境之惡劣,非你我所能想像,幾個人敢想能活到最後建立新中國,剿殺,背叛,侵略,內戰,抗美援朝,反擊戰,這些他們年少的時候想得到麼,想不到的,以他們很多人的能力,如果跟古代那些儒者一樣,識時務,隨潮流,每個人都可以過的很好,衣食住行,身份地位,樣樣不缺。
可他們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路,這條路充滿了苦難和血影,戰友的犧牲,家人的流離,中華民族之所以報警苦難,還綿延至今,更煥發出巨大的活力,就是因為在大難臨頭的時候,總有那麼一群人,傻的拋家棄子,為了整個國家存亡而戰,不是把家放在國前面。
如今,我們國家承平日久,崇尚經濟所帶來的物質滿足,讓很多年紀人都迷失其中,小小年紀,毫無朝氣,天天自艾自憐,胸中無格局,腦中無氣魄,朋友圈裡充斥著矯情之詞,胸無點墨,卻可如詩人一般,也是奇景。
很多人都會為自己辯解,我們曾經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是進入社會之後才被摧殘成這樣子的,因為現在崇尚的就是金錢,房子車子票子,這無可厚非,說的沒毛病,從宏觀角度來說,相比古代的官本位和上世紀的階級理論,金錢在階級轉換和平等上,是最容易達到的。
但是我見了太多天天喊窮的人,卻連賺錢都不用心,而只是在抱怨,如今時代,不需要你為社會做多大貢獻,你照顧好父母,教育好孩子,陪好老婆就可以了,別的有人會做的,天天抱怨,而不去努力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後把過錯歸咎到社會上,這就是大多數人的現狀。
不患寡而患不均,古人誠不欺我,大家都窮無所謂,一個富一個窮就不行。
恐怕你真的富了,嘴臉跟你現在討厭的人,也沒什麼兩樣?
因為,你根本就沒有信仰。
毛概課上,我有幸觀看了獻禮祖國母親六十歲的史實大片《建國大業》,讓我對1945——1949年這五年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及我黨第一代領導人的英雄事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影片以中國共產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從延安飛往重慶,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進行和平談判拉開序幕。依次講述了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瀋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占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撕毀了《雙十協定》,發動內戰,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像李公朴聞一多這樣的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在共產黨邀約其參加會議後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蔣介石的一意孤行的獨裁統治與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為建設新中國團結人民和各民主黨派形成的鮮明的對比,更是尖銳地諷刺了蔣介石。影片中李濟深,宋慶齡等一批國名黨元老級的任務公開反對蔣介石,張瀾領導民盟作推翻南京國民政府的政治宣言。這些民主人士反蔣,更充分的說明了共產黨的小車推出來的戰役之所以能打敗蔣介石的飛機大炮,是因為順應了民心。
片中陳坤塑造的蔣經國也可圈可點。蔣經國是民國所謂的太子,跟那些高幹子弟有著根本上的區別,他憂國憂民,與孔令侃不顧國家瀕臨危難中飽私囊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只打老虎不拍蒼蠅的氣魄頗令人頓生敬佩。可惜經國這等經世之才在國民黨中只能空留無奈,特別是他的那句「父親,黨和國都到了危難的時刻」更是讓人領會到他的一腔愛國心。
我認識到,國民黨蔣介石敗在了共產黨的腳下,其實是敗在了自己手裡。不僅僅是國民黨黨的腐敗、勢力貪污,更是不團結,連老國民黨李濟深,也被蔣介石排擠,蔣介石總想一人貪污權利,最後成為了「光杆司令」,不得不下台。而共產黨毛團結人民,連對李濟深也不計前嫌。比起來,國民黨的軍隊要比共產黨的軍隊先進的多,有飛機有大炮,而共產黨卻好比是「小米加步槍」;國民黨穿的是挺拔精幹的軍裝,而共產黨穿的卻是爛棉服,不過憑著團結與智慧,共產黨統領了中國。記得毛回答李濟深的那句話:「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是啊,在某些時候,要放棄一些利益,忘記一些仇恨,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影片以天安門上的那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為結束,看完電影,想著歷史,心就隨著那衝鋒號起伏,不由得感慨萬千: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古語有云: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但是我們建設中國的步伐仍在前進。這就讓我們不要忘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奮鬥和犧牲,要繼續儘自己的努力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占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撕毀了《雙十協定》,發動內戰,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像李公朴聞一多這樣的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在共產黨邀約其參加會議後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蔣介石的一意孤行的獨裁統治與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為建設新中國團結人民和各民主黨派形成的鮮明的對比,更是尖銳地諷刺了蔣介石。影片中李濟深,宋慶齡等一批國名黨元老級的任務公開反對蔣介石,張瀾領導民盟作推翻南京國民政府的政治宣言。這些民主人士反蔣,更充分的說明了共產黨的小車推出來的戰役之所以能打敗蔣介石的飛機大炮,是因為順應了民心。
片中陳坤塑造的蔣經國也可圈可點。蔣經國是民國所謂的太子,跟那些高幹子弟有著根本上的區別,他憂國憂民,與孔令侃不顧國家瀕臨危難中飽私囊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只打老虎不拍蒼蠅的氣魄頗令人頓生敬佩。可惜經國這等經世之才在國民黨中只能空留無奈,特別是他的那句「父親,黨和國都到了危難的時刻」更是讓人領會到他的一腔愛國心。
我認識到,國民黨蔣介石敗在了共產黨的腳下,其實是敗在了自己手裡。不僅僅是國民黨黨的腐敗、勢力貪污,更是不團結,連老國民黨李濟深,也被蔣介石排擠,蔣介石總想一人貪污權利,最後成為了「光杆司令」,不得不下台。而共產黨毛團結人民,連對李濟深也不計前嫌。比起來,國民黨的軍隊要比共產黨的軍隊先進的多,有飛機有大炮,而共產黨卻好比是「小米加步槍」;國民黨穿的是挺拔精幹的軍裝,而共產黨穿的卻是爛棉服,不過憑著團結與智慧,共產黨統領了中國。記得毛回答李濟深的那句話:「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是啊,在某些時候,要放棄一些利益,忘記一些仇恨,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影片以天安門上的那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為結束,看完電影,想著歷史,心就隨著那衝鋒號起伏,不由得感慨萬千: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古語有云: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但是我們建設中國的步伐仍在前進。這就讓我們不要忘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奮鬥和犧牲,要繼續儘自己的努力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映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重現,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如李公朴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現了敵機轟炸西柏坡某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
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
看著電影,想著歷史,心中無限感慨。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祝我們偉大的祖國60歲生日快樂!祖國,我愛你。
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
看著電影,想著歷史,心中無限感慨。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祝我們偉大的祖國60歲生日快樂!祖國,我愛你。
建軍90周年臨近,公司組織全員觀看大型歷史片《建軍大業》,內心深處極其震撼,懷古則釋今,有志青年,激盪青春,熱血澎湃,看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先烈,在而立之年以激揚之歌,指點江山,在南昌城伴隨著1927年8月1日的一聲槍響,打響共產黨人以武裝鬥爭奪取政權,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歷史序幕……。
歷史偉人的功績永遠是能在逆境中逆風揚起,為人民大眾的福祉尋找到光明的康莊大道。面對國民黨右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血腥屠殺及鎮壓,大革命失敗情緒在黨內蔓延及迷茫時候,毛澤東鮮明的提出「槍桿子出政權」,武裝暴動,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鬥爭革命路線,像一盞明燈一樣,為中國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開始了我黨我軍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直至新中國的成立。
曾經的滄海桑田,曾經的是歷史巨變,曾經的平地春雷,昭然回視,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黨的武裝力量從誕生到走向一個個勝利的輝煌九十年奮鬥歷程,作為人民的武裝力量以歷史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歷史進步的洪流永遠不會因反動勢力的一時得勢而停住,只有依靠人民,為廣大人民謀福祉,一定能得到人民支持,革命最終會獲得勝利。
青山記英烈,鐵血寫春秋。中國共產黨在南昌打響了自主革命的第一槍,然而起義部隊遭到敵人的殘酷鎮壓,在周恩來、朱德、陳毅的帶領下,以後的革命道路怎麼走?這是擺在周恩來、朱德等革命領導人面前的難題。朱德、陳毅等人認為,武裝鬥爭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要求大家團結起來,將革命進行到底,轉戰井岡山實現了與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歷史性的勝利會師?
八一南昌起義到井岡山的勝利會師,毛澤東審時度勢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為人民的武裝力量,必須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加強部隊的建設。「堅持黨對軍隊的領導、開始轉變軍隊職能、進行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的原則對部隊進行整編,同時也調整革命的戰略,從正規戰開始向游擊戰轉變,注重於當地工農群眾結合,保護群眾利益,任何時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人民的擁護,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會戰無不勝,才會長盛不衰。
如今,在建黨90周年之際,我們重溫歷史,回顧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使我們的思想觀念有了一個新的飛躍。尤其看到毛澤東,賀龍,葉挺,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先烈剛過而立之年,便以揮斥方遒,問鼎蒼穹,指點江山的豪情,在風雲突變的二十世紀舊中國,為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偉大精神和海納百川、高瞻遠矚的博大胸懷,生在當下的我們,更應該尋找自己有價值的人生觀,不斷地激勵自己,鞭策自己不斷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貢獻力量。
九十年的可歌可泣,鑄造我黨我軍的輝煌歷史。新時期,新疆建設兵團作為具有光榮歷史傳統和具有偉大奉獻意識的社會軍事組織,時刻傳承紅色文化,不斷鑄造鐵血軍魂,在黨的領導下,踐行八一精神,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忠實履行屯墾戍邊使命,為新疆社會穩定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黨十八以來,兵團為了進一步助推新疆社會經濟發展,更好的履行時代使命,積極支持改革,擁護改革。2015年,伴隨國家新一輪電改的不斷深入,兵團十三師作為全國第三個售電側改革試點,面對改革這場攻堅戰,時刻發揚軍人本色,心懷理想,攻堅克難,快速籌建新疆、全兵團唯一國家級改革試點的配售電主體——新疆大唐紅星售電公司,沉著應對挑戰、推進科學發展,成為自治區和兵團電改的重大示範。
戰鼓聞爭鳴,浴火寫青春。九十年前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先烈,在南昌打響武裝反抗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他們意氣風發,無私無畏憑著對革命理想的執著,以捨我其誰的血性氣魄把肩負起了中國革命的歷史使命。借古喻今,激勵前進,作為肩負兵團十三師改革使命的紅星售電人,只要堅定改革決心,奮力拚搏,勇往直前,舉改革之力,緊跟時代潮流,必將打贏兵團十三師售電側改革這場硬仗,圓滿完成兵團售電側改革的歷史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歷史偉人的功績永遠是能在逆境中逆風揚起,為人民大眾的福祉尋找到光明的康莊大道。面對國民黨右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血腥屠殺及鎮壓,大革命失敗情緒在黨內蔓延及迷茫時候,毛澤東鮮明的提出「槍桿子出政權」,武裝暴動,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鬥爭革命路線,像一盞明燈一樣,為中國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開始了我黨我軍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直至新中國的成立。
曾經的滄海桑田,曾經的是歷史巨變,曾經的平地春雷,昭然回視,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黨的武裝力量從誕生到走向一個個勝利的輝煌九十年奮鬥歷程,作為人民的武裝力量以歷史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歷史進步的洪流永遠不會因反動勢力的一時得勢而停住,只有依靠人民,為廣大人民謀福祉,一定能得到人民支持,革命最終會獲得勝利。
青山記英烈,鐵血寫春秋。中國共產黨在南昌打響了自主革命的第一槍,然而起義部隊遭到敵人的殘酷鎮壓,在周恩來、朱德、陳毅的帶領下,以後的革命道路怎麼走?這是擺在周恩來、朱德等革命領導人面前的難題。朱德、陳毅等人認為,武裝鬥爭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要求大家團結起來,將革命進行到底,轉戰井岡山實現了與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歷史性的勝利會師?
八一南昌起義到井岡山的勝利會師,毛澤東審時度勢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為人民的武裝力量,必須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加強部隊的建設。「堅持黨對軍隊的領導、開始轉變軍隊職能、進行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的原則對部隊進行整編,同時也調整革命的戰略,從正規戰開始向游擊戰轉變,注重於當地工農群眾結合,保護群眾利益,任何時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人民的擁護,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會戰無不勝,才會長盛不衰。
如今,在建黨90周年之際,我們重溫歷史,回顧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使我們的思想觀念有了一個新的飛躍。尤其看到毛澤東,賀龍,葉挺,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先烈剛過而立之年,便以揮斥方遒,問鼎蒼穹,指點江山的豪情,在風雲突變的二十世紀舊中國,為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偉大精神和海納百川、高瞻遠矚的博大胸懷,生在當下的我們,更應該尋找自己有價值的人生觀,不斷地激勵自己,鞭策自己不斷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貢獻力量。
九十年的可歌可泣,鑄造我黨我軍的輝煌歷史。新時期,新疆建設兵團作為具有光榮歷史傳統和具有偉大奉獻意識的社會軍事組織,時刻傳承紅色文化,不斷鑄造鐵血軍魂,在黨的領導下,踐行八一精神,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忠實履行屯墾戍邊使命,為新疆社會穩定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黨十八以來,兵團為了進一步助推新疆社會經濟發展,更好的履行時代使命,積極支持改革,擁護改革。2015年,伴隨國家新一輪電改的不斷深入,兵團十三師作為全國第三個售電側改革試點,面對改革這場攻堅戰,時刻發揚軍人本色,心懷理想,攻堅克難,快速籌建新疆、全兵團唯一國家級改革試點的配售電主體——新疆大唐紅星售電公司,沉著應對挑戰、推進科學發展,成為自治區和兵團電改的重大示範。
戰鼓聞爭鳴,浴火寫青春。九十年前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先烈,在南昌打響武裝反抗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他們意氣風發,無私無畏憑著對革命理想的執著,以捨我其誰的血性氣魄把肩負起了中國革命的歷史使命。借古喻今,激勵前進,作為肩負兵團十三師改革使命的紅星售電人,只要堅定改革決心,奮力拚搏,勇往直前,舉改革之力,緊跟時代潮流,必將打贏兵團十三師售電側改革這場硬仗,圓滿完成兵團售電側改革的歷史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