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通訊。
1、在戶外遇險,要確保手機能支持到救援人員抵達、確保自己在得到安全後還有能力和親友聯繫,因此節約用電。
2、在離開交通工具的時候,可以給親友發個消息,無論微信還是朋友圈,標記自己的位置、車輛的位置、自己撤離的計劃,然後和大家一起撤離。
3、到達安全位置後,再發一條信息,標記自己當前的位置和身邊人員的情況,告知大家自己暫時安全,並為了節省電力會減少和外界聯繫。
4、如果周圍水情已經導致自己無法離開,可以立刻向警方彙報自己所處位置、有多少人、周圍水情、緊急通訊方式等,然後停止使用手機,等待救援。
5、如果周圍環境支持你給手機充電,或者你手中有富餘的充電寶等,可以立即充電,但是減少使用手機。
6、在可能的情況下,確認親友的安全,並向親友提供必要的指導,要求親友節約用電。
7、當獲得親友達到安全位置後,約定每隔2-4小時或者更久通訊一次的低頻度聯繫方案,以降低彼此的通訊消耗。
8、災情之下,周邊電力、信號都有可能中斷,也有可能出現全民集中通訊導致信號擁堵,遇到這類情況不要慌亂,設法和公安部門取得聯繫,告知你的困難,等待政府救助。
9、如果有收音機,可以使用收音機收聽政府發布的消息。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暴雨洪水正確的自防自救方法[朗讀]
尋找穩定的高地。
1、地勢較高的廣場,堅固的多層高層公共建築2層以上的區域(高於水面)。
2.避免橋樑,特別是河道橋樑危險,河道發生洪水可能會破壞橋樑。
避免進入危險區域。
1、避免爬堤等防等防汛設施,超強洪水可能會衝擊堤壩或穿越堤壩。
2、避免進入建築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流入地下。
3、避免進入地鐵等設施。
4、不要進入地下涵洞、過街隧道等。
5、不要進入地下人防工程。
6、不要進入地下商城。
7.避免靠近舊建築物。
8、遠離山坡,雨水過大可能會造成二次災害,如泥石流等。
9.不要站在樹上。
和樹旁,不要靠近廣告牌。
10、不要站在下坡道上,以及汽車後面,水衝下來,連車帶水撞到,會很危險。
11、不要穿拖鞋涼鞋,更不要光腳,涉水很容易受傷滑倒。
暴雨天氣不要使用設施。
1、不要開車到處跑,暴雨之下,地面情況完全被掩蓋,無法準確判斷積水情況,一旦滑入低地,十分危險。
2、儘快離開公共設施。暴雨之下,公共運輸設施也存在危險,無論是公交車、地鐵、計程車,乃至高鐵等都可能中斷,在地下停運的地鐵、在低洼地帶的公交車,都非常危險,離開交通工具,找到安全位置。
3、如果離開交通工具,最好保持集體行動。全車人一起撤離,最好彼此手拉手,確保無人掉隊。
4、在暴雨下,積極尋找安全位置的時候,不要急著去打電話、發朋友圈、自拍、玩手機等,雨水可能會損壞手機、太早消耗掉存電,後果可能很嚴重。
5、找到高地,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再去使用電話和外界聯繫。
遠離設施。
1、避險過程中一定要遠離設施,遠離高壓線、高壓電塔、變電器,遠離有供電危險標誌的一切物品。
2、遠離電線和繩索狀的物品。
3、遠離電閘、配電箱。
4、在無法確保身體和手乾燥的情況下,不要碰觸插座、開關等帶電設備。
5、避免站到露天的高處,避免雷擊。
1、地勢較高的廣場,堅固的多層高層公共建築2層以上的區域(高於水面)。
2.避免橋樑,特別是河道橋樑危險,河道發生洪水可能會破壞橋樑。
避免進入危險區域。
1、避免爬堤等防等防汛設施,超強洪水可能會衝擊堤壩或穿越堤壩。
2、避免進入建築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流入地下。
3、避免進入地鐵等設施。
4、不要進入地下涵洞、過街隧道等。
5、不要進入地下人防工程。
6、不要進入地下商城。
7.避免靠近舊建築物。
8、遠離山坡,雨水過大可能會造成二次災害,如泥石流等。
9.不要站在樹上。
和樹旁,不要靠近廣告牌。
10、不要站在下坡道上,以及汽車後面,水衝下來,連車帶水撞到,會很危險。
11、不要穿拖鞋涼鞋,更不要光腳,涉水很容易受傷滑倒。
暴雨天氣不要使用設施。
1、不要開車到處跑,暴雨之下,地面情況完全被掩蓋,無法準確判斷積水情況,一旦滑入低地,十分危險。
2、儘快離開公共設施。暴雨之下,公共運輸設施也存在危險,無論是公交車、地鐵、計程車,乃至高鐵等都可能中斷,在地下停運的地鐵、在低洼地帶的公交車,都非常危險,離開交通工具,找到安全位置。
3、如果離開交通工具,最好保持集體行動。全車人一起撤離,最好彼此手拉手,確保無人掉隊。
4、在暴雨下,積極尋找安全位置的時候,不要急著去打電話、發朋友圈、自拍、玩手機等,雨水可能會損壞手機、太早消耗掉存電,後果可能很嚴重。
5、找到高地,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再去使用電話和外界聯繫。
遠離設施。
1、避險過程中一定要遠離設施,遠離高壓線、高壓電塔、變電器,遠離有供電危險標誌的一切物品。
2、遠離電線和繩索狀的物品。
3、遠離電閘、配電箱。
4、在無法確保身體和手乾燥的情況下,不要碰觸插座、開關等帶電設備。
5、避免站到露天的高處,避免雷擊。
暴雨洪水發生前:
(1)在城區外居住的居民要避免在低洼地帶、山體滑坡威脅區域和受河道出槽洪水頂沖的地方建房,不要人為侵占洞道自然行洪斷面。每年夏初要對房前屋後進行檢查,留心附近山體變化。對應急情況下的撤離方向和地點做到心中有數,把貴重物品集中放置妥當。如果降雨較大,要查看房屋四周有無積水,排水是否暢通,防止山洪衝擊房屋或浸泡地基,還要根據情況安排人守夜。
(2)城鎮居民、商場、學校等要熟悉周圍環境,自備必要的防水、排水設施,如帆布、編制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聽當地氣象防汛部門的預報,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商場、學校、廣場等人群密集區要及時作好人員疏導轉移等工作。
暴雨洪水發生後:
(1)發現重大徵兆或已經發生災害時,儘快將消息傳遞出去,引起政府重視,爭取控制災害發展和救援。
(2)在緊急情況下,頭腦冷靜,行動迅速。汛期河道漲洪時,千萬不要強行過河或長距離繞行過河。
(3)在發生暴雨洪水時,行人避雨要遠離高壓線路、電器設備等危險區域。
(4)及時對溺水、觸電、雷擊者進行人工呼吸等緊急救護,並儘快與120聯繫取得救護。
預防洪水災害的措施。
1.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台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等高的地方暫避。
2.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紮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儘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繫,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注意:千萬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
4.如已被捲入洪水中,一定要儘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
5.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
6.洪水過後,要做好各項防疫工作,預防疫病的流行。
自我防護。
聽從相關人員的組織與安排,進行必要的防洪準備,或是撤退到相對安全的地方,如防洪大壩上或是當地地勢較高的地區。
來不及撤退者,儘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沖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門檻的縫隙,減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頂避水。房屋不夠堅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樹避難。離開房屋前,儘量帶上一些食品和衣物。
被水沖走或落入水中者,首先要保持鎮定,儘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櫃等物。如果離岸較遠,周圍又沒有其他人或船舶,就不要盲目遊動,以免體力消耗殆盡。
愛心提示。
當洪水來臨的時候,你一定要聽相關人員的安排,千萬不可隨意下水遊動。無論你遇到何種情形,都不要慌,要學會發出求救信號,如晃動衣服或樹枝,大聲呼救等。
洪水災害中如何原地待救。
水災的發生,都是災害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因此在洪水到來前,洪災區群眾應利用這段有限的時間儘可能充分地作好準備。
有條件者可修築或加高圍堤;無條件者選擇登高避難之所,如基礎牢固的屋頂、在大樹上築棚、搭建臨時避難台。蒸煮可供幾天食用的食品,宰殺家畜製成熟食;將衣被等禦寒物放至高處保存;扎制木排,並搜集木盆、木塊等漂浮材料加工為救生設備以備急需;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做防水綑紮後埋入地下或置放高處,票款、首飾等物品可縫在衣物中;準備好醫藥、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種尚能使用的通訊設施。
洪水將至,應該如何逃生。
處於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沒區內,或洪水流速較大難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應及時採取避難措施。因避難主要是大規模、有組織的避難,所以要注意:
一要讓避難路線家喻戶曉,讓每一個避難者弄清,洪水先淹何處,後淹何處,以選擇最佳路線,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動。
二要認清路標。在那些洪水多發的地區,政府修築有避難道路。一般說來,這種道路應是單行線,以減少交通混亂和阻塞。在那些避難道路上,設有指示前進方向的路標,如果避難人群未很好地識別路標,盲目地走錯路,再往回折返,便會與其他人群產生碰撞、擁擠,產生不必要的混亂。
三要保持鎮定的情緒。掌握"災害心理學"實際上也是一種學問。專家介紹,在一個擁有150萬人口的滯洪區,當地曾做過一次避難演習,僅僅是一個演習,竟因為人多混亂擠塌了橋,發生死傷事故。在洪災中,避難者由於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損失,已經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語的蠱惑、避難隊伍中突然發出的喊叫、警車和救護車警笛的亂鳴這些外來的干擾,極易產生不必要的驚恐和混亂。
哪些是較安全的避難所。
避災專家們認為,避難場所的選擇不容忽視。避難所一般應選擇在距家最近、地勢較高、交通較為方便處,應有上下水設施,衛生條件較好,與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訊、交通聯繫。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層建築的平坦樓頂,地勢較高或有牢固樓房的、,以及地勢高、條件較好的公園等。
避難場所大體有兩類:一是大堤上,但那裡衛生條件差,缺少上下水設施,人們只是將洪水沉澱一下、灑些漂白粉直接飲用;加之人畜吃喝、排泄都在這裡,生活垃圾堆積,時間一長,極易染上疾病。二是村對村、戶對戶,鄰近村與受災村結成長期的"對手村"關係。在洪水多發的鄉村,政府通過發放卡片方式形成"對手戶"。
(1)在城區外居住的居民要避免在低洼地帶、山體滑坡威脅區域和受河道出槽洪水頂沖的地方建房,不要人為侵占洞道自然行洪斷面。每年夏初要對房前屋後進行檢查,留心附近山體變化。對應急情況下的撤離方向和地點做到心中有數,把貴重物品集中放置妥當。如果降雨較大,要查看房屋四周有無積水,排水是否暢通,防止山洪衝擊房屋或浸泡地基,還要根據情況安排人守夜。
(2)城鎮居民、商場、學校等要熟悉周圍環境,自備必要的防水、排水設施,如帆布、編制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聽當地氣象防汛部門的預報,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商場、學校、廣場等人群密集區要及時作好人員疏導轉移等工作。
暴雨洪水發生後:
(1)發現重大徵兆或已經發生災害時,儘快將消息傳遞出去,引起政府重視,爭取控制災害發展和救援。
(2)在緊急情況下,頭腦冷靜,行動迅速。汛期河道漲洪時,千萬不要強行過河或長距離繞行過河。
(3)在發生暴雨洪水時,行人避雨要遠離高壓線路、電器設備等危險區域。
(4)及時對溺水、觸電、雷擊者進行人工呼吸等緊急救護,並儘快與120聯繫取得救護。
預防洪水災害的措施。
1.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台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等高的地方暫避。
2.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紮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儘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繫,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注意:千萬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
4.如已被捲入洪水中,一定要儘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
5.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
6.洪水過後,要做好各項防疫工作,預防疫病的流行。
自我防護。
聽從相關人員的組織與安排,進行必要的防洪準備,或是撤退到相對安全的地方,如防洪大壩上或是當地地勢較高的地區。
來不及撤退者,儘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沖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門檻的縫隙,減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頂避水。房屋不夠堅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樹避難。離開房屋前,儘量帶上一些食品和衣物。
被水沖走或落入水中者,首先要保持鎮定,儘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櫃等物。如果離岸較遠,周圍又沒有其他人或船舶,就不要盲目遊動,以免體力消耗殆盡。
愛心提示。
當洪水來臨的時候,你一定要聽相關人員的安排,千萬不可隨意下水遊動。無論你遇到何種情形,都不要慌,要學會發出求救信號,如晃動衣服或樹枝,大聲呼救等。
洪水災害中如何原地待救。
水災的發生,都是災害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因此在洪水到來前,洪災區群眾應利用這段有限的時間儘可能充分地作好準備。
有條件者可修築或加高圍堤;無條件者選擇登高避難之所,如基礎牢固的屋頂、在大樹上築棚、搭建臨時避難台。蒸煮可供幾天食用的食品,宰殺家畜製成熟食;將衣被等禦寒物放至高處保存;扎制木排,並搜集木盆、木塊等漂浮材料加工為救生設備以備急需;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做防水綑紮後埋入地下或置放高處,票款、首飾等物品可縫在衣物中;準備好醫藥、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種尚能使用的通訊設施。
洪水將至,應該如何逃生。
處於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沒區內,或洪水流速較大難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應及時採取避難措施。因避難主要是大規模、有組織的避難,所以要注意:
一要讓避難路線家喻戶曉,讓每一個避難者弄清,洪水先淹何處,後淹何處,以選擇最佳路線,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動。
二要認清路標。在那些洪水多發的地區,政府修築有避難道路。一般說來,這種道路應是單行線,以減少交通混亂和阻塞。在那些避難道路上,設有指示前進方向的路標,如果避難人群未很好地識別路標,盲目地走錯路,再往回折返,便會與其他人群產生碰撞、擁擠,產生不必要的混亂。
三要保持鎮定的情緒。掌握"災害心理學"實際上也是一種學問。專家介紹,在一個擁有150萬人口的滯洪區,當地曾做過一次避難演習,僅僅是一個演習,竟因為人多混亂擠塌了橋,發生死傷事故。在洪災中,避難者由於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損失,已經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語的蠱惑、避難隊伍中突然發出的喊叫、警車和救護車警笛的亂鳴這些外來的干擾,極易產生不必要的驚恐和混亂。
哪些是較安全的避難所。
避災專家們認為,避難場所的選擇不容忽視。避難所一般應選擇在距家最近、地勢較高、交通較為方便處,應有上下水設施,衛生條件較好,與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訊、交通聯繫。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層建築的平坦樓頂,地勢較高或有牢固樓房的、,以及地勢高、條件較好的公園等。
避難場所大體有兩類:一是大堤上,但那裡衛生條件差,缺少上下水設施,人們只是將洪水沉澱一下、灑些漂白粉直接飲用;加之人畜吃喝、排泄都在這裡,生活垃圾堆積,時間一長,極易染上疾病。二是村對村、戶對戶,鄰近村與受災村結成長期的"對手村"關係。在洪水多發的鄉村,政府通過發放卡片方式形成"對手戶"。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