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產黨員為什麼要講奉獻,有作為講奉獻、有作為,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你們記得南湖紅船嗎?那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搖籃。1921年7月初,中國共產黨在這裡艱難而光榮誕生,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件。習近平同志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和宗旨,是中國共產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所在。講奉獻,有作為,是共產黨員的基本義務。《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三條中明確規定,「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開宗明義把講奉獻、有作為作為黨的目標追求和黨員應履行的基本義務。講奉獻,有作為,是合格黨員的重要標準。我們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把「四講四有」作為合格黨員的標準。講奉獻,有作為,是合格共產黨員四講四有「標準照」的點睛之筆?
二、黨員要立足平凡崗位講奉獻,有作為什麼是講奉獻、有作為。奉獻就是不求回報、全身心的付出。奉獻是一種思想的境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是一種覺悟的境界,是黨性強的具體表現。講奉獻就是要有崇高的品格,有老黃牛的精神,有寬容大氣的胸襟,有一顆感恩之心。有作為,則是要體現在本職崗位上勤勉敬業,精心謀事、潛心幹事、專心做事。工作生活中,不斤斤計較,常懷感恩之心、常思奮起之志,想事情、做工作,要多講奉獻,多換位思考。其實,我們身邊的絕大多數黨員,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一分錢也是愛」,「的哥的姐」講奉獻,有作為。大家知道,龔福蘭是黔江區星源計程車公司的黨支部書記,同時她也是全國勞動模範、國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0多年來,她帶領支部黨員,組織愛心人士先後捐款10多萬元,無償幫助他人:石會鎮70多歲的殘疾「五保」老人看上了電視,城南幸福苑的老人得到了生活日用品,正陽小學肢體一級殘疾的12歲兒童有了輪椅,累計幫助困苦老人1600多人次…而這樣的奉獻仍在繼續!大家可能要問:「的哥的姐」們富裕嗎?不,他們就算是出滿勤,一個月也只有3000多元的收入,因為拉老年人和殘疾人,不收錢還倒給錢,加上獻愛心耽誤出車,很多人一個月只有2000多元。都是他們堅信「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幫助他人,快樂自己」,「一分錢也是愛」。他們的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們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每年高考期間,龔福蘭都要組織支部的黨員和身邊愛心人士組建「愛心車隊」,讓黔江的高考學生坐上了免費計程車!再來講講我身邊的例子吧!大家知道,當警察便意味著沒有太多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值班,所里的民警都是一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樣子,認真地接處警,和往日一樣的工作。問他們沒有和家人一起過年難道沒有遺憾嗎,他們笑了笑說:「都習慣了」。我看不見他們表情中的落寞,看到的只是一絲絲期盼,期盼今晚的警情能少一點;期盼轄區的群眾這一年都能夠平平安安;期盼明天能早點回家陪老婆孩子。每次接到取消休假的簡訊,每次接到所里參加緊急行動的電話,每次抱歉地對朋友說對不起,不能來參加聚會了的時候,有抱怨,有無奈,但卻從未想過拒絕,從不想要違背,因為這是命令,因為這是責任,因為我們是黨員?
三、怎樣做到堅持講奉獻,要作為要堅定信念,想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理想信念出現滑坡,為人民服務的基本信念都沒有了,根本談不上「講奉獻、有作為」。要吃得下苦,真作為。大家還記得在入黨宣誓時,曾承諾「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應該吃得下苦、耐住寂寞、抵住誘惑,把工作當作一種事業,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工作中多學習、勤付出,把工作效率調整到最高,工作狀態調整到最佳,工作勁頭調整到最大。要勇於擔當,敢作為。勇於擔當、敢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底色。要始終把勇於擔當、善於工作作為一種信條,勤於學習,增長才幹,推動工作有進步、有創新、有成效;敢於深入基層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遇到問題不推、不拖;對於工作中的失誤勇於承擔責任,勇於吸引經驗教訓,不斷完善做好本職工作的方式方法,推動工作更有成效的開展。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2021年微型黨課[朗讀]
同志們:
黨的十九大報告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主題的確立,契合黨的執政理念,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發展大勢,為全黨同志奮勇前進提供了思想總遵循、行動總指南和根本源動力。下面,通過對十九大報告精神的學習,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堅定理想信念
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我們黨最根本的政治優勢,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邏輯起點。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一)加強理論修養。政治上的堅定、思想上的堅守、精神上的高尚,來源於理論上的成熟,增強理論修養是黨員、幹部立身立命之本。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尤其是領導幹部,要清晰的認識到理論修養是提高共產黨人各方面修養的基礎,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作為看家本領,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做到真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思想武器。
(二)強化道德建設。「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多次談到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並且強調,要始終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撐。以史為鑑,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都講究「道德當身,不以物惑」,歷來對缺失道德者持不齒的態度,因此,我們黨員幹部更應該對自己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和期望,將其視為做人為官的首要基本問題,強調做官必須先做人,做人必須先立德。
(三)堅持與時俱進。社會實踐永無止境,與時俱進就永無止境。與時俱進既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發展規律,只有堅持與時俱進,不懈奮進,才能不斷解放思想、始終實事求是。事實證明,正是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和品質,我們黨才在改革開放的實踐基礎上,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和歷史任務,才在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發展動力、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獨創性的重大理論觀點,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保持清正廉潔
勤政雖疲尤酣,廉政雖清心安。清正廉潔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乾部五條標準之一,也是我們黨一貫鮮明的政治本色。
(一)築牢思想防線。思想上的腐敗必然導致行為上的放縱。一些黨員幹部貪污腐化,其根源就是思想上出了問題,不重視政治學習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思想政治覺悟沒有隨著職務的提升相應提高,最終迷失了信仰、背離了宗旨。我們應進一步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切實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二)守住法紀底線。公權不可濫用,法紀底線不可逾越。事實也證明,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善用者為民謀福、濫用者害人害己。因此,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權力的人民性,堅持把民主集中製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自覺行動,切實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做到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強化制度執行,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
(三)自覺接受監督。監督是權利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提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其關鍵就是加強黨內監督,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結合自身實際,要堅持牢固樹立接受監督的強烈願望和意識,進一步增強接受組織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的自覺性,自覺習慣於在監督之下開展工作。同時,也要正確對待批評的態度,真正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切實做不忘初心、廉潔自律的表率。我們。
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強化責任擔當
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任其職就要盡其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責任擔當是領導幹部必備的基本素質。
在工作中,我們要轉變工作作風。黨的作風建設是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的重要體現,是黨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外在表現。在日常工作中,領導幹部是作風建設的組織者、管理者、推動者,是作風建設的風向標和指示燈。因此,在推動分管領域轉變工作作風的同時,首先身體力行,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始終做到在任何時候都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基本動力,把以身示範、以上率下作為基本風範,努力樹立黨員領導幹部的良好形象。
黨的十九大報告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主題的確立,契合黨的執政理念,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發展大勢,為全黨同志奮勇前進提供了思想總遵循、行動總指南和根本源動力。下面,通過對十九大報告精神的學習,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堅定理想信念
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我們黨最根本的政治優勢,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邏輯起點。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一)加強理論修養。政治上的堅定、思想上的堅守、精神上的高尚,來源於理論上的成熟,增強理論修養是黨員、幹部立身立命之本。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尤其是領導幹部,要清晰的認識到理論修養是提高共產黨人各方面修養的基礎,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作為看家本領,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做到真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思想武器。
(二)強化道德建設。「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多次談到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並且強調,要始終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撐。以史為鑑,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都講究「道德當身,不以物惑」,歷來對缺失道德者持不齒的態度,因此,我們黨員幹部更應該對自己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和期望,將其視為做人為官的首要基本問題,強調做官必須先做人,做人必須先立德。
(三)堅持與時俱進。社會實踐永無止境,與時俱進就永無止境。與時俱進既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發展規律,只有堅持與時俱進,不懈奮進,才能不斷解放思想、始終實事求是。事實證明,正是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和品質,我們黨才在改革開放的實踐基礎上,確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和歷史任務,才在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發展動力、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獨創性的重大理論觀點,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保持清正廉潔
勤政雖疲尤酣,廉政雖清心安。清正廉潔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乾部五條標準之一,也是我們黨一貫鮮明的政治本色。
(一)築牢思想防線。思想上的腐敗必然導致行為上的放縱。一些黨員幹部貪污腐化,其根源就是思想上出了問題,不重視政治學習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思想政治覺悟沒有隨著職務的提升相應提高,最終迷失了信仰、背離了宗旨。我們應進一步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切實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二)守住法紀底線。公權不可濫用,法紀底線不可逾越。事實也證明,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善用者為民謀福、濫用者害人害己。因此,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權力的人民性,堅持把民主集中製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自覺行動,切實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做到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強化制度執行,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
(三)自覺接受監督。監督是權利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提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其關鍵就是加強黨內監督,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結合自身實際,要堅持牢固樹立接受監督的強烈願望和意識,進一步增強接受組織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的自覺性,自覺習慣於在監督之下開展工作。同時,也要正確對待批評的態度,真正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切實做不忘初心、廉潔自律的表率。我們。
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強化責任擔當
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任其職就要盡其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責任擔當是領導幹部必備的基本素質。
在工作中,我們要轉變工作作風。黨的作風建設是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的重要體現,是黨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外在表現。在日常工作中,領導幹部是作風建設的組織者、管理者、推動者,是作風建設的風向標和指示燈。因此,在推動分管領域轉變工作作風的同時,首先身體力行,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始終做到在任何時候都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基本動力,把以身示範、以上率下作為基本風範,努力樹立黨員領導幹部的良好形象。
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國夢」這個詞像是一個重磅精神炸彈一下子在華夏大地炸開了花,頓時間無論城市鄉村、大街小巷,無論黨政機關、學校、企業還是田間地頭,到處都是「中國夢」的影子。「中國夢」納入了地方發展目標,進入了宣傳畫冊,進入了徵文講稿,進入了飯後閒聊。什麼是「中國夢」?大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但顯然一百個人心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在我看來,有不少人對「中國夢」理解變成了誤解,以至於讓「浮雲」遮住了「望眼」,無法登得更高,看得更遠。所以我認為,真正讓全民共做「中國夢」,必須跳出對「中國夢」理解上的誤區,用正確的眼光探尋「中國夢」的真正境界。尤其在「中國夢」剛剛起航的時刻,更有必要去偽存真、撥雲見日。目前存在哪些影響人們認識「中國夢」真面目的浮雲呢?
庸俗化的誤區主要是三種。一是口號化。把「中國夢」變成口頭禪,到處生搬硬套,無論什麼都加上一個「中國夢」,比如說「中國夢·##夢」、「##中國夢」、「中國##夢」,現在有的地方開始了中國夢口號的徵集活動、有的小學開始了中國夢的徵文,有的企業舉辦了中國夢的演講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弘揚正能量、促進中國夢的宣傳,但就怕盲目跟風,只停留在口號上,結果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其危害在於使「中國夢」入口入耳難入心,如同一位音樂大師正在台上演奏美妙的樂曲,而台下的觀眾全部起立鼓掌、歡呼、大聲哼唱,看似熱鬧非凡,其實早已破壞音樂本身的美麗?
片面化的誤區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把「中國夢」簡單理解為「中國的夢」,而不是中國人民的夢。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危害在於忽視了人民是「中國夢」的最終歸宿和實現「中國夢」的最終力量,不利於凝聚最強大的人民力量,最終將「中國夢」變成一個空洞的口號。
二是把民族復興夢直接理解為復古夢。讓人們深深沉湎於漢唐等盛世的輝煌,夢想使中國回到歷史上「萬國來朝」的「盛世時期」。其危害在於忽視了人民群眾在封建專制社會下的人身束縛、生活處境,更重要的是忽視當今時代信息化、全球化的特徵,忽視國際社會錯綜複雜的局勢和目前中國所處的形勢,將「中國夢」真正變成一場黃粱美夢,醒來之後才發現只不過是「一晌貪歡」。
三是把「中國夢」的政治內涵理解為「憲政夢」。近來幾個月,中國掀起了一波關於「憲政」的論潮,不少人聯想到的近來比較流行的「中國夢」,將憲政作為「中國夢」的政治歸宿。顯然這更是國外勢力歡迎的傾向,其實質在於否認中國現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將中國引向西方的憲政體制,這也是意識形態鬥爭的應有之意。其危害在於動搖我們十八大報告中剛剛提出的「三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動搖我們黨執政的基礎,使意識形態領域陷入動盪,社會秩序陷入不穩定。
狹隘化的誤區主要表現在這幾方面。一是「民族主義」。將「中國夢」理解為狹隘的民族夢,不願承認其他民族的優點和特色,又「見不得別人好」,導致狹隘的民族主義。其危害在於將「中國夢」變成浪漫的童話夢,導致封閉自大,盲目排外,侵蝕改革開放的已有成果,走上回頭路,這也給許多打著「愛國主義」幌子的勢力製造混亂和爭端的機會。如釣魚島爭端中的「打砸搶」事件等等。
二是「對立主義」。將「中國夢」與其他的大國夢直接對立起來,主要是直接將「中國夢」與「美國夢」直接對立,簡單認為「中國夢」是國家的夢,「美國夢」是個人的夢。其危害在於割裂了「中國夢」與人民的關係,忽視了人民主體地位,同時將所謂「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美國夢」美化甚至神話,忽視了每個大國夢其特有的基礎條件,使「中國夢」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比如說我再天涯論壇上看到一個討論「中國夢到底是啥子夢」的帖子,有網友直接回覆說「中國夢就是移民夢」,另外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其「指出了中國夢的真諦」,確實讓人憂心啊!
三是「霸權主義」。將「中國夢」直接理解為霸權夢,認為「中國夢」就是要超越其他國家和民族,稱霸世界。其危害在於脫離了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下等發展中國家水平的最大實際,同時又為「中國威脅論」提供了論據,損害我國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國際形象。
情緒化的誤區有兩種。一種是積極過頭的情緒,它把「中國夢」直接定性為繼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之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即所謂的「夢理論」。個人以為前四種是系統性的理論,已經被作為我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中國夢」是上任後提出的一種發展思路,一個偉大的願景,至少目前來看,把它與黨的指導思想並列是不合適的。其危害在於對「中國夢」的機械化、慣性化理解,不利於黨的理論的科學發展,而且有盲目的個人崇拜之嫌。之前就有學者開玩笑,假如把每一代中央領導的思路都總結出一套理論來寫進黨章,那幾百年後,黨章里黨的指導思。
想部分怎麼寫?另一種情緒是消極悲觀的情緒,把「中國夢」看成是「白日夢」。這種情緒我們從網絡上接觸的比較多,抱著這種情緒的人要麼對「中國夢」漠不關心,要麼徹底沒有信心。有網友開玩笑說馬克思主義好不容易讓我們將社會主義的空想變成現實,現在又讓我們集體做夢。其危害在於持這種情緒的人,直接將自己作為「中國夢」的局外人,作為一個事不關己的看客,其實他們忽視了「國家夢」的同時也忽視了自己的個人夢;懷著這種情緒的人,作為一個相當大的群體,讓「中國夢」的內涵變得殘缺;悲觀情緒的傳染性,給「中國夢」的實現增加了阻力?
上述種種誤區猶如片片浮雲遮住了大眾遠望的眼睛,讓「中國夢」的真境在大眾的眼裡或迷糊或殘缺或虛幻,甚至「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此我們有必要選准方向、找准角度,撐上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尋夢」。
一是用歷史的眼光來探尋。「中國夢」這個詞並不是我們的發明創造,而是中國歷史尤其是170年來歷史發展的必然,猶如一株蘭花經歷冬天的沉寂到發出新芽、長出花苞,正含香欲放一般,是自然代謝的結果。「中國夢」是一個曾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大國,從淪陷掙扎到抗爭摸索到獨立自主,再到現在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國之夢;「中國夢」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從被蹂躪凌辱到奮起抗爭再到自立自強的民族復興之夢;「中國夢」是所有中華兒女渴望國家強大、渴望民族尊嚴、渴望幸福生活、渴望個人發展的共同呼聲。因此實現「中國夢」不僅是順應歷史,更是創造歷史。
二是用辯證的眼光來探尋。「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中國道路最終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這是特彆強調的,他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夢想作為「中國夢」的組成部分密不可分,任何把「國家的夢」和「人民的夢」割裂開來的做法都遠離了「中國夢」的實際面目。猶如離開杯子的玻璃碎片不能叫杯子,杯子少了一塊玻璃那只能是一個破杯子。
三是用實踐的眼光來看探尋。「中國夢」是現實的夢,而且是一定能實現的夢。做夢的關鍵在於夢醒之後怎麼走,如果不將「中國夢」付諸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付諸我們全體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那麼「中國夢」只能停留在做夢的階段。如何付諸實踐?提出了「三個必須」,即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偉大的道路,只有堅定不移走下去,把握機遇,「中國夢」才能實現,只有如此,「中國夢」才不會迷失方向。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只有弘揚中國精神,才能讓「中國夢」充滿血肉和活力,而且只有如此,實現的夢才是「中國夢」。中國力量是實踐的主體,它要求匯聚各民族大團結的力量,創造社會和諧穩定的局面,萬眾一心,百川歸海,凝聚起一股奔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最後,我想用三句話來簡單描繪一下「中國夢」的輪廓,也用這三句話來結束這次講課。
「中國夢」,偉夢也!順歷史之軌跡而無偏移,故能成其偉。
「中國夢」,美夢也!合人民之夢願而無遺漏,故能成其美。
「中國夢」,真夢也!匯磅礴之實踐而無止境,故能成其真。
庸俗化的誤區主要是三種。一是口號化。把「中國夢」變成口頭禪,到處生搬硬套,無論什麼都加上一個「中國夢」,比如說「中國夢·##夢」、「##中國夢」、「中國##夢」,現在有的地方開始了中國夢口號的徵集活動、有的小學開始了中國夢的徵文,有的企業舉辦了中國夢的演講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弘揚正能量、促進中國夢的宣傳,但就怕盲目跟風,只停留在口號上,結果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其危害在於使「中國夢」入口入耳難入心,如同一位音樂大師正在台上演奏美妙的樂曲,而台下的觀眾全部起立鼓掌、歡呼、大聲哼唱,看似熱鬧非凡,其實早已破壞音樂本身的美麗?
片面化的誤區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把「中國夢」簡單理解為「中國的夢」,而不是中國人民的夢。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危害在於忽視了人民是「中國夢」的最終歸宿和實現「中國夢」的最終力量,不利於凝聚最強大的人民力量,最終將「中國夢」變成一個空洞的口號。
二是把民族復興夢直接理解為復古夢。讓人們深深沉湎於漢唐等盛世的輝煌,夢想使中國回到歷史上「萬國來朝」的「盛世時期」。其危害在於忽視了人民群眾在封建專制社會下的人身束縛、生活處境,更重要的是忽視當今時代信息化、全球化的特徵,忽視國際社會錯綜複雜的局勢和目前中國所處的形勢,將「中國夢」真正變成一場黃粱美夢,醒來之後才發現只不過是「一晌貪歡」。
三是把「中國夢」的政治內涵理解為「憲政夢」。近來幾個月,中國掀起了一波關於「憲政」的論潮,不少人聯想到的近來比較流行的「中國夢」,將憲政作為「中國夢」的政治歸宿。顯然這更是國外勢力歡迎的傾向,其實質在於否認中國現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將中國引向西方的憲政體制,這也是意識形態鬥爭的應有之意。其危害在於動搖我們十八大報告中剛剛提出的「三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動搖我們黨執政的基礎,使意識形態領域陷入動盪,社會秩序陷入不穩定。
狹隘化的誤區主要表現在這幾方面。一是「民族主義」。將「中國夢」理解為狹隘的民族夢,不願承認其他民族的優點和特色,又「見不得別人好」,導致狹隘的民族主義。其危害在於將「中國夢」變成浪漫的童話夢,導致封閉自大,盲目排外,侵蝕改革開放的已有成果,走上回頭路,這也給許多打著「愛國主義」幌子的勢力製造混亂和爭端的機會。如釣魚島爭端中的「打砸搶」事件等等。
二是「對立主義」。將「中國夢」與其他的大國夢直接對立起來,主要是直接將「中國夢」與「美國夢」直接對立,簡單認為「中國夢」是國家的夢,「美國夢」是個人的夢。其危害在於割裂了「中國夢」與人民的關係,忽視了人民主體地位,同時將所謂「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美國夢」美化甚至神話,忽視了每個大國夢其特有的基礎條件,使「中國夢」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比如說我再天涯論壇上看到一個討論「中國夢到底是啥子夢」的帖子,有網友直接回覆說「中國夢就是移民夢」,另外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其「指出了中國夢的真諦」,確實讓人憂心啊!
三是「霸權主義」。將「中國夢」直接理解為霸權夢,認為「中國夢」就是要超越其他國家和民族,稱霸世界。其危害在於脫離了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下等發展中國家水平的最大實際,同時又為「中國威脅論」提供了論據,損害我國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國際形象。
情緒化的誤區有兩種。一種是積極過頭的情緒,它把「中國夢」直接定性為繼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之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即所謂的「夢理論」。個人以為前四種是系統性的理論,已經被作為我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中國夢」是上任後提出的一種發展思路,一個偉大的願景,至少目前來看,把它與黨的指導思想並列是不合適的。其危害在於對「中國夢」的機械化、慣性化理解,不利於黨的理論的科學發展,而且有盲目的個人崇拜之嫌。之前就有學者開玩笑,假如把每一代中央領導的思路都總結出一套理論來寫進黨章,那幾百年後,黨章里黨的指導思。
想部分怎麼寫?另一種情緒是消極悲觀的情緒,把「中國夢」看成是「白日夢」。這種情緒我們從網絡上接觸的比較多,抱著這種情緒的人要麼對「中國夢」漠不關心,要麼徹底沒有信心。有網友開玩笑說馬克思主義好不容易讓我們將社會主義的空想變成現實,現在又讓我們集體做夢。其危害在於持這種情緒的人,直接將自己作為「中國夢」的局外人,作為一個事不關己的看客,其實他們忽視了「國家夢」的同時也忽視了自己的個人夢;懷著這種情緒的人,作為一個相當大的群體,讓「中國夢」的內涵變得殘缺;悲觀情緒的傳染性,給「中國夢」的實現增加了阻力?
上述種種誤區猶如片片浮雲遮住了大眾遠望的眼睛,讓「中國夢」的真境在大眾的眼裡或迷糊或殘缺或虛幻,甚至「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此我們有必要選准方向、找准角度,撐上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尋夢」。
一是用歷史的眼光來探尋。「中國夢」這個詞並不是我們的發明創造,而是中國歷史尤其是170年來歷史發展的必然,猶如一株蘭花經歷冬天的沉寂到發出新芽、長出花苞,正含香欲放一般,是自然代謝的結果。「中國夢」是一個曾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大國,從淪陷掙扎到抗爭摸索到獨立自主,再到現在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國之夢;「中國夢」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從被蹂躪凌辱到奮起抗爭再到自立自強的民族復興之夢;「中國夢」是所有中華兒女渴望國家強大、渴望民族尊嚴、渴望幸福生活、渴望個人發展的共同呼聲。因此實現「中國夢」不僅是順應歷史,更是創造歷史。
二是用辯證的眼光來探尋。「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中國道路最終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這是特彆強調的,他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夢想作為「中國夢」的組成部分密不可分,任何把「國家的夢」和「人民的夢」割裂開來的做法都遠離了「中國夢」的實際面目。猶如離開杯子的玻璃碎片不能叫杯子,杯子少了一塊玻璃那只能是一個破杯子。
三是用實踐的眼光來看探尋。「中國夢」是現實的夢,而且是一定能實現的夢。做夢的關鍵在於夢醒之後怎麼走,如果不將「中國夢」付諸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付諸我們全體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那麼「中國夢」只能停留在做夢的階段。如何付諸實踐?提出了「三個必須」,即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偉大的道路,只有堅定不移走下去,把握機遇,「中國夢」才能實現,只有如此,「中國夢」才不會迷失方向。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只有弘揚中國精神,才能讓「中國夢」充滿血肉和活力,而且只有如此,實現的夢才是「中國夢」。中國力量是實踐的主體,它要求匯聚各民族大團結的力量,創造社會和諧穩定的局面,萬眾一心,百川歸海,凝聚起一股奔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最後,我想用三句話來簡單描繪一下「中國夢」的輪廓,也用這三句話來結束這次講課。
「中國夢」,偉夢也!順歷史之軌跡而無偏移,故能成其偉。
「中國夢」,美夢也!合人民之夢願而無遺漏,故能成其美。
「中國夢」,真夢也!匯磅礴之實踐而無止境,故能成其真。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不忘初心」的明鏡、映照「美好未來」的道路,總書記在黨十九大的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作為普通黨員應該怎樣做到自身硬呢?
一、不忘初心。我們黨成立就肩負了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在此之前,很多中國人也為國家獨立、民族振興付出了犧牲,但沒能實現。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們要不忘初心,不忘革命先輩的艱苦奮鬥,以中國*人自建黨之初就樹立的奮鬥精神和赤子之心,嚴格要求自己。
二、牢記使命。*人是人民的隊伍,是一切為了服務人民的。群眾的挂念和關心是對我們*員的榮譽。我們要樹立「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意識,服務群眾,不忘我們*人永遠的宗旨和使命。
總書記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因此我們要發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人民是歷史的開拓者,也是推動國家不斷向前進步的根本力量,無論是國家各項政策的出台還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都體現了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源於人民,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中心地位的思想。
中國*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讓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為這八個字,奉獻一生。
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作為普通黨員應該怎樣做到自身硬呢?
一、不忘初心。我們黨成立就肩負了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在此之前,很多中國人也為國家獨立、民族振興付出了犧牲,但沒能實現。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們要不忘初心,不忘革命先輩的艱苦奮鬥,以中國*人自建黨之初就樹立的奮鬥精神和赤子之心,嚴格要求自己。
二、牢記使命。*人是人民的隊伍,是一切為了服務人民的。群眾的挂念和關心是對我們*員的榮譽。我們要樹立「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意識,服務群眾,不忘我們*人永遠的宗旨和使命。
總書記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因此我們要發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人民是歷史的開拓者,也是推動國家不斷向前進步的根本力量,無論是國家各項政策的出台還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都體現了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源於人民,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中心地位的思想。
中國*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讓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為這八個字,奉獻一生。
十九大是總結過去、研判現在、謀劃未來的一次大會,是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做動員做謀劃的大會,它也是要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會。
在仔細聆聽和認真學習習近平同志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後,我的感受可以聚焦到一個字,那就是「新」。第一個「新」首先體現在新時代,要開闢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第二個「新」,是新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們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第三個「新」,就是新理論。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非常振奮人心的。第四個「新」,是新方略。習近平在大會報告中,從十四個方面謀劃今後我們要幹什麼、怎麼干、怎麼乾得更好。旗幟鮮明、目標明確、道路堅定、引領到位、亮點紛呈、催人奮進?
一、十九大報告的主題。十九大報告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大會報告的主題比較長,我想用四個字對大會報告的主題作簡要解讀。第一個是「旗」即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第二個是「標」即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講的是使命,講的是目標。第三個是「路」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四個是「心」即不忘初心。
二、十九大報告的特點。十九大報告很大的特點,就是體現了創新。在整個十九大報告中,全方位地展開了創新。首先,他談的是歷史新變革。十八大以來到今天這五年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這種變革和成就對我們來講都是很新的。新在哪裡?這種變革是全方位的,這種變革是根本性的,這種變革是開創性的,這種全方位、根本性、開創性變革,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發展理念到奮鬥目標,從國內到國際,全方位地展開了變革。這就是整個十九大報告最大的特點。
三、十九大報告的重點。我聆聽了習近平所作的十九大報告後,感到整個報告的重點是有聚焦的,簡要概括就是聚焦到定位、定標、定法。首先是整個十九大報告聚焦到定位。這個定位講的是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十九大報告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國防、黨建,都是立足於這樣一個歷史方位,是在這個歷史方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來談的。所以,它聚焦到定位。第二個重點就是聚焦定標。在什麼山唱什麼歌,在什麼樣的歷史方位、歷史階段、歷史起點上,我們才談什麼樣的歷史使命、歷史任務、歷史目標。這個使命和目標,習近平在報告中講的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三個是聚焦於定法,即方略。報告從十四個方面談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以,我把重點概括為定位、定標、定法。這是整個十九大報告的重點?
四、十九大報告的亮點。第一個亮點,是歷史新變革。習近平是從歷史性變革、歷史性影響來談這五年的工作的。他談的是全方位、根本性、開創性的變革。第二個亮點,是時代新開闢,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習近平的報告中,從五個方面對「新時代」進行了闡述:一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三是全體中國人民團結奮鬥、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四是實現「強起來」的時代;五是中國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央、為人類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的時代。第一講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二個講的是「兩個百年」目標,第三個講的是人民美好生活,第四個講的中國夢,第五個講的是中國對世界的意義。從這五個方面,來解釋新時代的含義。第三個亮點是矛盾新內涵。習近平所作的十九大報告,是在十八大以後中國站在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歷史方位來談主要矛盾的轉化。這個轉化,習近平這麼表述,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講是需求方和供給方。需求方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拓展了過去物質文化的外延,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等,同時也提升了它的內涵和質量,美好生活是講質量的。這就是說需求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供給方呢,習近平這麼來表達,叫做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是從發展的領域範圍來講的,不充分是從發展的層級和質量來講的。第四個亮點,是歷史新使命。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對歷史使命有明確界定,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的學習體會,習近平是把歷史使命和奮鬥目標放在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關係當中來講的。也就是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歷史使命肯定是包括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但是也有區別,這個區別,從表述上可以看出來。歷史使命主要是聚焦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它超越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第五個亮點,是實踐新路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要敢於擔當,要擔負起這個歷史使命。怎樣來完成這個歷史使命呢?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講了推進「四個偉大」: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這「四個偉大」意義非凡,值得關注,是報告中最大的亮點之一。第六個亮點是時代新課題。這個時代課題,就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對時代課題的新的界定,也是新的亮點。它亮在哪裡?就是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七個亮點,是成果新概括。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對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創新理論加以概括和提煉。很多人關心這五年黨的指導思想怎麼來概括、怎麼來表述,有各種觀點和見解。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明確給出了答案,就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亮點。第八個亮點,是理論新飛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際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既然十九大講了新變革、新方位、新矛盾、新課題、新使命、新路徑、新思想、新時代,那邏輯上自然而然的就是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第九個亮點,是實踐新方略。十九大報告從十四個方面,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國防、黨建等等,對今後各項工作的基本方略做了具體的闡釋和論述。第十個亮點,是建黨新思路。十九大報告最後的落腳點是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習近平是把建設更加堅強有力的政黨放在「四個偉大」的框架當中來談的。他特彆強調,要把偉大工程放在偉大鬥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當中來理解。因為今天我們進行的鬥爭是非常嚴峻的,具有很多新的歷史特點,推進的偉大事業是非常艱巨的,實現的偉大夢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須建設好新的偉大工程。第十一個亮點,是歷史新意義。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特別談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大意義。這個重大意義,根據的十九大報告,主要是從五個方面來談的。一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二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三是我們黨的發展史;四是國家發展史;五是民族發展史。從這五個方面的歷史發展來把握十九大報告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尤其是政治意義。最後一個亮點,是表述新界定。就是十九大報告對於一些重要的提法和表述,第一次給予明確界定。比如,初心和使命,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用兩句話對初心和使命進行了界定,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比如,精神狀態、奮鬥姿態,即為永不懈怠、一往無前。再比如,習近平還在十九大報告中第一次對新時代的內涵進行了界定。第一次對主要矛盾進行了界定。此外他對我們正在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也給予了明確界定,他從鬥爭的原因、鬥爭的對象、鬥爭的方式、鬥爭的目的,從這四個方面對偉大鬥爭第一次給予界定,這也是一個亮點?
五、十九大報告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地位。總體來說,十九大報告和十九大的重大意義,習近平在報告中也提到了。比如,改變國家的面貌,改變我們黨的面貌,改變社會的面貌,改變社會主義的面貌,改變民族的面貌,甚至影響著世界的面貌等等。具體十九大報告的意義和地位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展開說明?
第一,政治上的意義和地位,我把它概括為聚焦主題、充滿自信、戰略定力。這是有針對性的,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要充滿定力、充滿自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今後我們全黨的理論和實踐都要聚焦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主題上來。這個政治意義是深遠的,表達了聚焦、自信和定力。
第二,思想上的意義和地位。我相信聽完了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和開完了十九大之後,再結合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實踐,我們全黨和全國人民會更加擁護習近平同志這個核心、忠誠這個核心、維護這個核心。這是第二個方面。
第三,理論上的意義和地位。十九大報告對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給予了明確的界定和闡釋,強調為這個新的發展階段做好了充分的理論準備,要把這個理論準備上升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這實際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所以,理論上的意義可概括為新發展階段、新理論準備、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第四,實踐上的意義和地位。十九大報告把「四個偉大」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先來講講偉大夢想。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十八大以後,我們站在了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這就把偉大夢想的境界提升了。二是把偉大鬥爭的境界提高了。這個偉大鬥爭在今天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它要破解一系列重大矛盾,要解決一系列重大難題,要經受一系列重大挑戰,要應對一系列風險。所以我們今天的精神狀態更應該是永不懈怠、一往無前,是要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這就提升了偉大鬥爭的新境界。三是提升了偉大事業的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它能夠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也就是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某些領域要引領整個世界。四是提升了偉大工程的新境界,即要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第五個意義是它的歷史意義。即從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歷史、黨的發展歷史、新中國的發展歷史、改革開放的發展歷史來理解,它既影響上述歷史,也使中國向新的更高的目標前進。
在仔細聆聽和認真學習習近平同志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後,我的感受可以聚焦到一個字,那就是「新」。第一個「新」首先體現在新時代,要開闢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第二個「新」,是新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們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第三個「新」,就是新理論。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非常振奮人心的。第四個「新」,是新方略。習近平在大會報告中,從十四個方面謀劃今後我們要幹什麼、怎麼干、怎麼乾得更好。旗幟鮮明、目標明確、道路堅定、引領到位、亮點紛呈、催人奮進?
一、十九大報告的主題。十九大報告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大會報告的主題比較長,我想用四個字對大會報告的主題作簡要解讀。第一個是「旗」即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第二個是「標」即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講的是使命,講的是目標。第三個是「路」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四個是「心」即不忘初心。
二、十九大報告的特點。十九大報告很大的特點,就是體現了創新。在整個十九大報告中,全方位地展開了創新。首先,他談的是歷史新變革。十八大以來到今天這五年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這種變革和成就對我們來講都是很新的。新在哪裡?這種變革是全方位的,這種變革是根本性的,這種變革是開創性的,這種全方位、根本性、開創性變革,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發展理念到奮鬥目標,從國內到國際,全方位地展開了變革。這就是整個十九大報告最大的特點。
三、十九大報告的重點。我聆聽了習近平所作的十九大報告後,感到整個報告的重點是有聚焦的,簡要概括就是聚焦到定位、定標、定法。首先是整個十九大報告聚焦到定位。這個定位講的是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十九大報告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國防、黨建,都是立足於這樣一個歷史方位,是在這個歷史方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來談的。所以,它聚焦到定位。第二個重點就是聚焦定標。在什麼山唱什麼歌,在什麼樣的歷史方位、歷史階段、歷史起點上,我們才談什麼樣的歷史使命、歷史任務、歷史目標。這個使命和目標,習近平在報告中講的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第三個是聚焦於定法,即方略。報告從十四個方面談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以,我把重點概括為定位、定標、定法。這是整個十九大報告的重點?
四、十九大報告的亮點。第一個亮點,是歷史新變革。習近平是從歷史性變革、歷史性影響來談這五年的工作的。他談的是全方位、根本性、開創性的變革。第二個亮點,是時代新開闢,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習近平的報告中,從五個方面對「新時代」進行了闡述:一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三是全體中國人民團結奮鬥、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四是實現「強起來」的時代;五是中國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央、為人類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的時代。第一講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二個講的是「兩個百年」目標,第三個講的是人民美好生活,第四個講的中國夢,第五個講的是中國對世界的意義。從這五個方面,來解釋新時代的含義。第三個亮點是矛盾新內涵。習近平所作的十九大報告,是在十八大以後中國站在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歷史方位來談主要矛盾的轉化。這個轉化,習近平這麼表述,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講是需求方和供給方。需求方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拓展了過去物質文化的外延,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等,同時也提升了它的內涵和質量,美好生活是講質量的。這就是說需求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供給方呢,習近平這麼來表達,叫做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是從發展的領域範圍來講的,不充分是從發展的層級和質量來講的。第四個亮點,是歷史新使命。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對歷史使命有明確界定,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的學習體會,習近平是把歷史使命和奮鬥目標放在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關係當中來講的。也就是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歷史使命肯定是包括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但是也有區別,這個區別,從表述上可以看出來。歷史使命主要是聚焦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它超越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第五個亮點,是實踐新路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要敢於擔當,要擔負起這個歷史使命。怎樣來完成這個歷史使命呢?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講了推進「四個偉大」: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這「四個偉大」意義非凡,值得關注,是報告中最大的亮點之一。第六個亮點是時代新課題。這個時代課題,就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對時代課題的新的界定,也是新的亮點。它亮在哪裡?就是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七個亮點,是成果新概括。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對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創新理論加以概括和提煉。很多人關心這五年黨的指導思想怎麼來概括、怎麼來表述,有各種觀點和見解。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明確給出了答案,就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亮點。第八個亮點,是理論新飛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際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既然十九大講了新變革、新方位、新矛盾、新課題、新使命、新路徑、新思想、新時代,那邏輯上自然而然的就是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第九個亮點,是實踐新方略。十九大報告從十四個方面,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國防、黨建等等,對今後各項工作的基本方略做了具體的闡釋和論述。第十個亮點,是建黨新思路。十九大報告最後的落腳點是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習近平是把建設更加堅強有力的政黨放在「四個偉大」的框架當中來談的。他特彆強調,要把偉大工程放在偉大鬥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當中來理解。因為今天我們進行的鬥爭是非常嚴峻的,具有很多新的歷史特點,推進的偉大事業是非常艱巨的,實現的偉大夢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須建設好新的偉大工程。第十一個亮點,是歷史新意義。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特別談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大意義。這個重大意義,根據的十九大報告,主要是從五個方面來談的。一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二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三是我們黨的發展史;四是國家發展史;五是民族發展史。從這五個方面的歷史發展來把握十九大報告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尤其是政治意義。最後一個亮點,是表述新界定。就是十九大報告對於一些重要的提法和表述,第一次給予明確界定。比如,初心和使命,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用兩句話對初心和使命進行了界定,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比如,精神狀態、奮鬥姿態,即為永不懈怠、一往無前。再比如,習近平還在十九大報告中第一次對新時代的內涵進行了界定。第一次對主要矛盾進行了界定。此外他對我們正在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也給予了明確界定,他從鬥爭的原因、鬥爭的對象、鬥爭的方式、鬥爭的目的,從這四個方面對偉大鬥爭第一次給予界定,這也是一個亮點?
五、十九大報告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地位。總體來說,十九大報告和十九大的重大意義,習近平在報告中也提到了。比如,改變國家的面貌,改變我們黨的面貌,改變社會的面貌,改變社會主義的面貌,改變民族的面貌,甚至影響著世界的面貌等等。具體十九大報告的意義和地位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展開說明?
第一,政治上的意義和地位,我把它概括為聚焦主題、充滿自信、戰略定力。這是有針對性的,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要充滿定力、充滿自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今後我們全黨的理論和實踐都要聚焦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主題上來。這個政治意義是深遠的,表達了聚焦、自信和定力。
第二,思想上的意義和地位。我相信聽完了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和開完了十九大之後,再結合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實踐,我們全黨和全國人民會更加擁護習近平同志這個核心、忠誠這個核心、維護這個核心。這是第二個方面。
第三,理論上的意義和地位。十九大報告對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給予了明確的界定和闡釋,強調為這個新的發展階段做好了充分的理論準備,要把這個理論準備上升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這實際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所以,理論上的意義可概括為新發展階段、新理論準備、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第四,實踐上的意義和地位。十九大報告把「四個偉大」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先來講講偉大夢想。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十八大以後,我們站在了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這就把偉大夢想的境界提升了。二是把偉大鬥爭的境界提高了。這個偉大鬥爭在今天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它要破解一系列重大矛盾,要解決一系列重大難題,要經受一系列重大挑戰,要應對一系列風險。所以我們今天的精神狀態更應該是永不懈怠、一往無前,是要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這就提升了偉大鬥爭的新境界。三是提升了偉大事業的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它能夠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也就是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某些領域要引領整個世界。四是提升了偉大工程的新境界,即要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第五個意義是它的歷史意義。即從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歷史、黨的發展歷史、新中國的發展歷史、改革開放的發展歷史來理解,它既影響上述歷史,也使中國向新的更高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