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托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拖曳著紅色尾焰升空。「雙十二」聯手,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這是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空間站建造任務再次向前邁出一大步。
在同一時間,五建機關第二黨支部組織開展「學黨史、強黨性、當先鋒」主題黨日活動,支部全體黨員目光緊鎖視頻會議室大螢幕,隨著一聲「點火」指令發出,承載著神舟十二號飛船的運載火箭在震天的轟鳴聲中騰空而起,飛向茫茫太空。
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拋整流罩……火箭上升的每一個過程都牽動著大家的心。隨著船箭分離,飛船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的消息傳來,會議室里頓時爆發出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大家臉上無不流露出對祖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驕傲和自豪。
隨後,按照活動議程安排,支部書記帶領大家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簡史》第四章之「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主要對重新談判、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第二條戰線的形成進行了集中學習。
最後,全體人員集體觀看了《生命重於泰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重要論述》電視專題片,即今年安全生產月活動中推出的宣傳片。該宣傳片從以下五個部分闡述了生命重於泰山:第一部分為直面風險,剖析當前面臨的各種風險;第二部分為樹牢理念,談及安全發展理念;第三部分為強化責任,從黨委及政府的領導責任、部門的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三個方面闡述安全生產責任;第四部分為健全體系,闡述解決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設的突出問題;第五部分為狠抓落實,再次強調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的重要性。
當前,正處在深化黨史學習教育以及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關鍵時期,恰逢「神舟十二號」發送之時,五建機關二支部將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理論指導、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業務水平結合起來,通過在第一時間組織全體黨員觀看「神舟十二號」發射直播,以及「安全生產專題片」,並由黨員領導幹部撰寫「安全生產專題片」觀後感等方式,進一步激發支部黨員幹部的愛國熱情,增強安全生產意識,於潛移默化中厚植安全文化,潤育安全環境,不遺餘力地踐行「落實安全責任,推動安全發展」主題。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感想[朗讀]
逐夢浩瀚太空,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發射「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建設的「首戰」。作為中國空間站的核心組成,「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不僅使我國建設空間站的信心更加堅定,也極大地增強了全體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為後續任務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希望你們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強、創新超越,奪取空間站建造任務全面勝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萬事開頭難,「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是中國空間站建設邁出的重要一步,在邁好這一步的過程中,不僅積累下了豐富經驗,更是開拓出諸多創造性實踐。創新創造,是發展航空航天事業重要的「方法理論」。今天的發射成功是一個好開端,鼓舞人心、提振信心,要把這個「好」延續下去,讓空間站建設的每一步都能成為下一步的「強心劑」,就要持續不斷用好用足創新創造這個「方法理論」。據報道,未來兩年,「天和核心艙」將會在距離地面400公里的太空軌道上,陸續與「天舟」「神舟」「問天」「夢天」等太空飛行器共同完成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關鍵技術在軌驗證等任務。完成這些任務,不能靠「複製」「粘貼」,只能靠創新創造。只有這樣,空間站的建設,才能走好每一步。
偉大的事業離不開偉大的精神,更離不開一代代為之奮鬥拼搏的人。我國的太空站建設從「追趕者」逐漸成為「領跑者」,無數航空航天人為之傾盡心血。今天下午,當李尚福總指揮長宣布「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那一刻,指揮部現場掌聲雷動,還有更多人隔著螢幕深受感動。為什麼有掌聲?為什麼能感動?因為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這一刻來之不易,這一刻凝聚著無數航空航天人奮鬥的成果。對星辰大海的探索永無止境,賡續奮鬥的火種更要生生不息。此時此刻,我們更應該向每一位航空航天戰線上的奮鬥者致敬?
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為後續任務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希望你們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強、創新超越,奪取空間站建造任務全面勝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萬事開頭難,「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是中國空間站建設邁出的重要一步,在邁好這一步的過程中,不僅積累下了豐富經驗,更是開拓出諸多創造性實踐。創新創造,是發展航空航天事業重要的「方法理論」。今天的發射成功是一個好開端,鼓舞人心、提振信心,要把這個「好」延續下去,讓空間站建設的每一步都能成為下一步的「強心劑」,就要持續不斷用好用足創新創造這個「方法理論」。據報道,未來兩年,「天和核心艙」將會在距離地面400公里的太空軌道上,陸續與「天舟」「神舟」「問天」「夢天」等太空飛行器共同完成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關鍵技術在軌驗證等任務。完成這些任務,不能靠「複製」「粘貼」,只能靠創新創造。只有這樣,空間站的建設,才能走好每一步。
偉大的事業離不開偉大的精神,更離不開一代代為之奮鬥拼搏的人。我國的太空站建設從「追趕者」逐漸成為「領跑者」,無數航空航天人為之傾盡心血。今天下午,當李尚福總指揮長宣布「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那一刻,指揮部現場掌聲雷動,還有更多人隔著螢幕深受感動。為什麼有掌聲?為什麼能感動?因為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這一刻來之不易,這一刻凝聚著無數航空航天人奮鬥的成果。對星辰大海的探索永無止境,賡續奮鬥的火種更要生生不息。此時此刻,我們更應該向每一位航空航天戰線上的奮鬥者致敬?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