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是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繁榮,為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歷史。我們回顧和總結了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奮鬥歷程。10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前赴後繼、頑強奮鬥,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的重大勝利,集中體現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
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二是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三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中國共產黨永遠值得自豪的偉大成就,也是中國人民永遠值得銘記的偉大成就。
經過100年的奮鬥、創造、積累,偉大成就集中體現在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要理解這一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科學內涵,要求黨和人民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面向未來,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毛澤東同志曾把我們黨領導的偉大事業比作萬里長征,指出新中國成立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到今天,我們又走完了第二步、第三步。展望未來,還要堅定地邁出第四步、第五步以至更多、更大的步伐。為此,黨中央領導人曾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完全有理由為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們沒有絲毫理由因此而自滿,我們決不能也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因此,我們黨隆重慶祝建黨100周年,其要旨既是為了繼往,更是為了開來。
黨的歷程全面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觀、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觀,對全黨深入貫徹群眾路線提出新的要求。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各項工作中。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宣傳引導群眾、真誠服務群眾,多辦得人心暖人心的好事實事,著力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讓人民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要緊緊依靠群眾,把群眾實踐創造作為推進工作的源頭活水,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第一標準,使精神文明建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要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係,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增進群眾感情、樹立大眾情懷,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著眼於繼往開來,我國過去_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信心、砥礪勇氣,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奮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要繼續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道路;要繼續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要繼續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繼續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對此,我們只有牢記並堅定不移,才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
我們要繼續以新的偉大實踐書寫未來美好新篇章,我們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把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黨的百年光輝歷程15篇[朗讀]
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九十五年光輝的歷程。懷著敬畏的心情,我學習了《黨的歷史知識》,讓我感概良多,受益匪淺,經過黨最先進的思想、最偉大的理念和最崇高的事業的洗禮,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黨: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光榮誕生以來,經歷了左傾思潮的洗鍊,白色恐怖的絞殺,帝國主義的打擊,血跡斑斑;然而血跡並未使紅色的旌旗倒下,反而使之越發鮮紅欲滴。中國共產黨以星星之火燎燃了廣闊草原,以小米加步槍驅逐了日本侵略,以農村的群眾推翻了城市的紙老虎。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翻身當家做主人;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節節拔高,經濟飛速發展;因為有了共產黨,中國叱吒全球,成為世界的引領國之一。
通過學習黨史我認識到,第一,了解黨的過程也就是了解中國社會的過程。是共產黨拯救了中華民族,共產黨也正是因為拯救中國才應運而生的。了解中國共產黨也就是了解中國的國情,從而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第二,學習好黨史對我們今後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曲折的歷史,在前進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有過不足。眼下,我們立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無古人;改革開放的腳步不斷加快;中國正成為世界上發展最迅速、國力增強最迅猛的社會主義大國。
而我們維修處,正處於在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下,通過項目經理制、年薪制的推進,也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是一個發展與矛盾並存的時期,我們會面臨更多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更需要由歷史智慧應對事變、尋求創新。我們學習黨史,正是要發現事物前進的規律和汲取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了解我們的過去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立志向黨組織靠攏的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決心時時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一、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在各方面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論水平上能保持領先地位。有堅定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仰和崇高遠大的理想抱負,時時處處用言傳身教來影響周圍的同志一起進步。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肯鑽研,肯下功夫,肯花力氣,努力做到業務精、專業強,在中增強創新意識,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我要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踏踏實實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主動關心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多做有意義的事情;熱情為集體出謀劃策,發揮主人翁的作用。發揚奉獻精神,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利益的關係,不計個人名利得失,富有犧牲精神。真正做到以優質的工作水平滿足社會的需要,讓大家放心,讓社會滿意。
三、以黨的紀律要求自己,認真履行職責,帶頭遵紀守法,特別是要做黨組織各項規章制度的擁護者。嚴守紀律,堅決不做有違黨紀國法的事情。團結同志,樂於助人,能用自己的和諧、協作精神來凝聚周圍同志,以模範行為自覺維護黨在群眾中的威望。
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領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修養和思想道德品質鍛鍊,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團結同志,遇事多向領導和同事們請教,認認真真做事、實實在在做人,在中磨鍊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光榮誕生以來,經歷了左傾思潮的洗鍊,白色恐怖的絞殺,帝國主義的打擊,血跡斑斑;然而血跡並未使紅色的旌旗倒下,反而使之越發鮮紅欲滴。中國共產黨以星星之火燎燃了廣闊草原,以小米加步槍驅逐了日本侵略,以農村的群眾推翻了城市的紙老虎。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翻身當家做主人;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節節拔高,經濟飛速發展;因為有了共產黨,中國叱吒全球,成為世界的引領國之一。
通過學習黨史我認識到,第一,了解黨的過程也就是了解中國社會的過程。是共產黨拯救了中華民族,共產黨也正是因為拯救中國才應運而生的。了解中國共產黨也就是了解中國的國情,從而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第二,學習好黨史對我們今後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曲折的歷史,在前進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有過不足。眼下,我們立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無古人;改革開放的腳步不斷加快;中國正成為世界上發展最迅速、國力增強最迅猛的社會主義大國。
而我們維修處,正處於在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下,通過項目經理制、年薪制的推進,也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是一個發展與矛盾並存的時期,我們會面臨更多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更需要由歷史智慧應對事變、尋求創新。我們學習黨史,正是要發現事物前進的規律和汲取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了解我們的過去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立志向黨組織靠攏的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決心時時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一、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在各方面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論水平上能保持領先地位。有堅定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仰和崇高遠大的理想抱負,時時處處用言傳身教來影響周圍的同志一起進步。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肯鑽研,肯下功夫,肯花力氣,努力做到業務精、專業強,在中增強創新意識,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我要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踏踏實實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主動關心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多做有意義的事情;熱情為集體出謀劃策,發揮主人翁的作用。發揚奉獻精神,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利益的關係,不計個人名利得失,富有犧牲精神。真正做到以優質的工作水平滿足社會的需要,讓大家放心,讓社會滿意。
三、以黨的紀律要求自己,認真履行職責,帶頭遵紀守法,特別是要做黨組織各項規章制度的擁護者。嚴守紀律,堅決不做有違黨紀國法的事情。團結同志,樂於助人,能用自己的和諧、協作精神來凝聚周圍同志,以模範行為自覺維護黨在群眾中的威望。
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領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修養和思想道德品質鍛鍊,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團結同志,遇事多向領導和同事們請教,認認真真做事、實實在在做人,在中磨鍊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
在百年黑暗歷史中衍生這樣一個黨派:她點燃殘破中華民族希望,她在萬惡的舊社會裡照亮前途的光明,她就是我們共產黨——我們永遠的母親。歷史為她營造了一個不可缺少卻無比艱難的背景,亂事建國,難中之最難。
她,在一次次失敗之後總結經驗,為人民咬牙挺住,她在一次次滅頂之災過後,挺起身姿,鳴起鑼號又一次次蹣跚立足站起。歷史給了她選擇給了她機遇,那共產黨——我們的母親,粉身碎骨也要緊緊抓住,萬里長城在狹隘的起步之路艱險啟程。她創造機遇,只因,她選擇,她堅持。八年抗戰,力量危弱。她努力,她等待。她始終懷著必勝的信心,哪怕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她堅信,終有一天歷史會給她更多的選擇今天,建黨100周年,100年來黨帶領中國各族人民艱苦卓絕的奮鬥,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獲得了偉大成就。看如今,城市中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經濟迅速發展,她終於迎來了祖國繁榮昌盛的局面。我們勝利舉辦了奧運會,又圓滿結束了舉世矚目的世博盛會,我們的國力躍居世界前列,我們的國際地位也日漸提高,黨——我們的母親,是她帶領我們一路走來,她帶著新中國走向世界的舞台。
讓我們銘記黨母親所受的苦,歌頌黨母親所受的苦,她值得我們銘記,值得我們歌頌。歷史的接力棒傳入我們新一代人手中,歷史給了我們足夠的選擇,過平平坦坦的生活。我們應把這交付於我們手中的祖國帶向更昌盛富強的時代,讓我們用生命,來創造歷史的另一個輝煌!這也正是我們年輕一代的使命。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完成這個使命,讓我們充滿豪情,在黨的光輝沐浴下,邁向未來!創造更美好燦爛的未來吧。
她,在一次次失敗之後總結經驗,為人民咬牙挺住,她在一次次滅頂之災過後,挺起身姿,鳴起鑼號又一次次蹣跚立足站起。歷史給了她選擇給了她機遇,那共產黨——我們的母親,粉身碎骨也要緊緊抓住,萬里長城在狹隘的起步之路艱險啟程。她創造機遇,只因,她選擇,她堅持。八年抗戰,力量危弱。她努力,她等待。她始終懷著必勝的信心,哪怕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她堅信,終有一天歷史會給她更多的選擇今天,建黨100周年,100年來黨帶領中國各族人民艱苦卓絕的奮鬥,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獲得了偉大成就。看如今,城市中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經濟迅速發展,她終於迎來了祖國繁榮昌盛的局面。我們勝利舉辦了奧運會,又圓滿結束了舉世矚目的世博盛會,我們的國力躍居世界前列,我們的國際地位也日漸提高,黨——我們的母親,是她帶領我們一路走來,她帶著新中國走向世界的舞台。
讓我們銘記黨母親所受的苦,歌頌黨母親所受的苦,她值得我們銘記,值得我們歌頌。歷史的接力棒傳入我們新一代人手中,歷史給了我們足夠的選擇,過平平坦坦的生活。我們應把這交付於我們手中的祖國帶向更昌盛富強的時代,讓我們用生命,來創造歷史的另一個輝煌!這也正是我們年輕一代的使命。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完成這個使命,讓我們充滿豪情,在黨的光輝沐浴下,邁向未來!創造更美好燦爛的未來吧。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百年苦難輝煌,百年崢嶸歲月。在這一百年中,中國實現了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實現了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所有這一切,都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實現了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進入近代以後,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已經僵化腐朽,社會發展陷於停滯狀態。而一些歐美國家卻通過工業革命迅速成為世界強國,隨後它們將觸角伸向世界各地,進行瘋狂的海外擴張和殖民掠奪。中國也未能倖免遭受侵略的命運,從鴉片戰爭開始,逐漸從傳統的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演變,中華民族也隨之陷入苦難和屈辱的深淵之中。
面對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機和民族危機,無數仁人志士為改變中國前途命運,開始探尋新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嘗試了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制度模式,但都以失敗而告終。經歷了那麼多變革與革命,中國人民仍然處於被壓迫、被奴役、被剝削的悲慘境地。中國的出路在哪裡?中國人民在黑暗中思考著、摸索著、奮鬥著。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自此煥然一新。此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革命進入了徹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發展階段,歷經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長達28年艱苦卓絕的英勇奮戰,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起新中國。新中國的誕生,標誌著中國結束了長達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史,最終實現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獨立和解放。
革命勝利後,中國將建立什麼性質的政權,這是人民普遍關心的問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此作出最響亮的回答: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主張建立「勞農專政」或「勞工專政」,後來又提出「工農武裝割據」。實踐中,黨在各根據地建立起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如中華蘇維埃政權、抗日民主政權等,所承擔的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任務。隨著革命勝利即將到來,黨對無產階級國家政權性質的認識更加清晰。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提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還指出,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關於國家政權性質的思想得到了各民主黨派、各民族代表的普遍贊同,寫進了1949年的《共同綱領》。《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憲法,再次對此作了明確規定。這標誌著新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最終確立?
國家政權的性質決定著國家政權組織形式與國家政治體制。伴隨新中國國體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等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以及其他具體制度在探索實踐中逐步建立起來。至此,新中國的國家政權組織基本框架已形成,這成為新中國的政治標識,為新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
改革開放後,黨在長期探索基礎上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具體實際相結合,把開拓正確道路、發展科學理論、建設有效制度有機統一起來,及時把成功的實踐經驗轉化為制度成果,逐步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全新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這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圖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
歷史證明,中國特色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是「中國之治」的根本支撐,也是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其一,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密碼」。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本點,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其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始終著眼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至上是黨治國理政最鮮明的價值取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是黨克難制勝的力量源泉,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其三,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特徵。縱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進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成功實踐和顯著優勢貫穿始終。正是依靠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才能在重大戰略任務、重大工程建設、重大科技攻關、區域協調發展、搶險救災、對外援助等方面攻克一個又一個急難險重的重大關口,創造一個又一個社會主義的發展奇蹟,這無不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
實現了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近代以後,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據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脅迫中國共締結過1175件約章,其中絕大多數是不平等條約。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嘆息說:一些中國曾經聽說過,或從未聽說過的彈丸小國,在過去就是前來進貢也不見得夠資格的,現在排隊而來。清政府手忙腳亂,無法招架,於是只要他們報出一個國名,清政府就一一跟他們簽訂條約。他們雖然沒有把中國打敗,結果卻每一個都是戰勝國,跟蝗蟻一樣叮在中國身上吸血……在這些彈丸小國眼中,中國是一個土頭土腦的大肥佬,如果不乘機坑騙一下,簡直良心上過不去。
真正扭轉中華民族的命運,改變中國積貧積弱面貌,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擺脫西方列強對中國事務干涉的,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歷經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在付出巨大犧牲的基礎上,黨領導人民與一切抗日的進步力量最終戰勝日本侵略者。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正當黨領導全國人民加緊從廢墟中恢復經濟和社會秩序時,韓戰爆發了,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畔。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血肉之軀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奠定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正如彭德懷所言:「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韓戰結束後,中國人民不僅站起來了,而且站穩了腳跟。此後,黨領導人民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期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枚自主研製的飛彈,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等等。這些巨大成就,是中國人民挺直腰杆站起來的重要標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鄧小平後來這樣評價說: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改革開放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啟了走向繁榮富強的新征程。在風雲激盪的歲月里,中國共產黨創造了令中國人自豪的「兩大奇蹟」,即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一方面,中國用數十年時間走完西方已開發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從貧窮落後躍升為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並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二大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國和來源國。40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18%左右,近幾年來更是高達30%左右,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成就令世界上不少國家羨慕。另一方面,同世界上一些國家頻現政治動盪、政權更迭、經濟波動、社會分裂、暴力蔓延、槍擊不斷、疫情蔓延等現象不同,中國社會大局保持長期穩定,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到處呈現一派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的景象。從世界範圍來看,一個國家和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保持穩定並不少見,但像中國這樣在長時間跨度內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保持穩定的情況則不多見。
「兩大奇蹟」的創造,歸根結底源於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在談到中國快速發展與巨大進步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裡所說的自信,指的就是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高度認同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信念。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中華民族永不退卻的底色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貧困這一難題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幾千年。進入近代以來,由於連年戰爭,再加上外國列強掠奪和國內封建統治階級剝削,中國人民的生活更加貧窮與悲慘,可以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對舊中國的工人階級有著深刻的分析。他說,這些工人「失了生產手段,剩下兩手,絕了發財的望,又受著帝國主義、軍閥、資產階級的極殘酷的待遇」,尤其是碼頭搬運夫和人力車夫、糞夫清道夫等都市苦力工人,他們除了雙手外,是一無所有的。今天的人們讀到這些文字時,仍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個時候中國人的苦難與辛酸。
經過長期的浴血奮戰,黨領導人民建立了新中國。這意味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宣告結束,長期以來受盡壓迫的中國人民翻身得解放,從此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一次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新中國成立後,黨的首要任務是建設新國家,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但是,要實現這些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舊中國一窮二白、積貧積弱、民生凋敝,還有那滿目瘡痍的戰爭創傷,加之受到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外交、經濟、軍事上的嚴密封鎖,而且當時黨又缺乏領導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實踐經驗,如何建設新中國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全新課題。
對此,中國共產黨既保持清醒的頭腦又充滿必勝的信心,領導全國人民繼續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開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篇章。進行大範圍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人間奇蹟;大力興修水利工程,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開展移風易俗,新社會呈現新氣象;制定執行「一五」計劃,奠定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短短几年時間,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創造性轉變,使中國這個占當時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東方大國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變成一個經濟不斷繁榮、社會發展進步的國家;從一個備受欺凌的國家,變成一個逐步受到國際社會尊重和認可的國家。正如鄧小平所說:三十年間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開展大規模的反貧困工作。至2012年底,中國的貧困人口還剩9899萬人。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貧困人口數占總人口的10%以下時,減貧就進入「最艱難階段」。
儘管面臨很多挑戰和困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毅然決然地向全國人民作出鄭重承諾,到今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意味著每年要脫貧約1000萬人,每月脫貧要達到近100萬人,每分鐘脫貧約20人。這是一場進入讀秒階段的決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為兌現對人民的承諾,中國共產黨把徹底消除貧困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目標,謀劃制定總體扶貧戰略,提出「精準扶貧」新理念,大幅度調整扶貧政策,創新扶貧工作方式。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脫貧攻堅戰的總指揮。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國內考察中,脫貧攻堅是重要主題之一。
經過持續大力度減貧行動,全黨上下按照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在全國範圍打響脫貧攻堅戰並取得全面勝利。截至今年末,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到今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1萬多元,年均增幅30%左右。很多農村老百姓生活有了質的飛躍,脫貧攻堅戰取得最終勝利。
中國式的脫貧攻堅戰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成就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見。中國今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意味著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高度評價說,過去10年,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擺脫貧困,只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階段性任務,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其奮鬥目標。今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在全球仍受到疫情大流行衝擊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啟新的征程,為實現新的更高目標而不懈奮鬥。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縱觀百年歷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忠於信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頑強奮鬥,為國家和民族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社會的面貌。歷史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實現了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進入近代以後,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已經僵化腐朽,社會發展陷於停滯狀態。而一些歐美國家卻通過工業革命迅速成為世界強國,隨後它們將觸角伸向世界各地,進行瘋狂的海外擴張和殖民掠奪。中國也未能倖免遭受侵略的命運,從鴉片戰爭開始,逐漸從傳統的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演變,中華民族也隨之陷入苦難和屈辱的深淵之中。
面對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機和民族危機,無數仁人志士為改變中國前途命運,開始探尋新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嘗試了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制度模式,但都以失敗而告終。經歷了那麼多變革與革命,中國人民仍然處於被壓迫、被奴役、被剝削的悲慘境地。中國的出路在哪裡?中國人民在黑暗中思考著、摸索著、奮鬥著。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自此煥然一新。此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革命進入了徹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發展階段,歷經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長達28年艱苦卓絕的英勇奮戰,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起新中國。新中國的誕生,標誌著中國結束了長達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史,最終實現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獨立和解放。
革命勝利後,中國將建立什麼性質的政權,這是人民普遍關心的問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此作出最響亮的回答: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主張建立「勞農專政」或「勞工專政」,後來又提出「工農武裝割據」。實踐中,黨在各根據地建立起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如中華蘇維埃政權、抗日民主政權等,所承擔的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任務。隨著革命勝利即將到來,黨對無產階級國家政權性質的認識更加清晰。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提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還指出,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關於國家政權性質的思想得到了各民主黨派、各民族代表的普遍贊同,寫進了1949年的《共同綱領》。《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憲法,再次對此作了明確規定。這標誌著新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最終確立?
國家政權的性質決定著國家政權組織形式與國家政治體制。伴隨新中國國體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等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以及其他具體制度在探索實踐中逐步建立起來。至此,新中國的國家政權組織基本框架已形成,這成為新中國的政治標識,為新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
改革開放後,黨在長期探索基礎上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具體實際相結合,把開拓正確道路、發展科學理論、建設有效制度有機統一起來,及時把成功的實踐經驗轉化為制度成果,逐步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全新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這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圖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
歷史證明,中國特色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是「中國之治」的根本支撐,也是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其一,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密碼」。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本點,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其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始終著眼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至上是黨治國理政最鮮明的價值取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是黨克難制勝的力量源泉,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其三,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特徵。縱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進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成功實踐和顯著優勢貫穿始終。正是依靠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才能在重大戰略任務、重大工程建設、重大科技攻關、區域協調發展、搶險救災、對外援助等方面攻克一個又一個急難險重的重大關口,創造一個又一個社會主義的發展奇蹟,這無不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
實現了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近代以後,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據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脅迫中國共締結過1175件約章,其中絕大多數是不平等條約。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嘆息說:一些中國曾經聽說過,或從未聽說過的彈丸小國,在過去就是前來進貢也不見得夠資格的,現在排隊而來。清政府手忙腳亂,無法招架,於是只要他們報出一個國名,清政府就一一跟他們簽訂條約。他們雖然沒有把中國打敗,結果卻每一個都是戰勝國,跟蝗蟻一樣叮在中國身上吸血……在這些彈丸小國眼中,中國是一個土頭土腦的大肥佬,如果不乘機坑騙一下,簡直良心上過不去。
真正扭轉中華民族的命運,改變中國積貧積弱面貌,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擺脫西方列強對中國事務干涉的,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歷經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在付出巨大犧牲的基礎上,黨領導人民與一切抗日的進步力量最終戰勝日本侵略者。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正當黨領導全國人民加緊從廢墟中恢復經濟和社會秩序時,韓戰爆發了,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畔。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血肉之軀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奠定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正如彭德懷所言:「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韓戰結束後,中國人民不僅站起來了,而且站穩了腳跟。此後,黨領導人民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期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枚自主研製的飛彈,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等等。這些巨大成就,是中國人民挺直腰杆站起來的重要標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鄧小平後來這樣評價說: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改革開放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啟了走向繁榮富強的新征程。在風雲激盪的歲月里,中國共產黨創造了令中國人自豪的「兩大奇蹟」,即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一方面,中國用數十年時間走完西方已開發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從貧窮落後躍升為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並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二大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國和來源國。40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18%左右,近幾年來更是高達30%左右,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成就令世界上不少國家羨慕。另一方面,同世界上一些國家頻現政治動盪、政權更迭、經濟波動、社會分裂、暴力蔓延、槍擊不斷、疫情蔓延等現象不同,中國社會大局保持長期穩定,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到處呈現一派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的景象。從世界範圍來看,一個國家和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保持穩定並不少見,但像中國這樣在長時間跨度內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保持穩定的情況則不多見。
「兩大奇蹟」的創造,歸根結底源於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在談到中國快速發展與巨大進步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裡所說的自信,指的就是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高度認同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信念。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中華民族永不退卻的底色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貧困這一難題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幾千年。進入近代以來,由於連年戰爭,再加上外國列強掠奪和國內封建統治階級剝削,中國人民的生活更加貧窮與悲慘,可以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對舊中國的工人階級有著深刻的分析。他說,這些工人「失了生產手段,剩下兩手,絕了發財的望,又受著帝國主義、軍閥、資產階級的極殘酷的待遇」,尤其是碼頭搬運夫和人力車夫、糞夫清道夫等都市苦力工人,他們除了雙手外,是一無所有的。今天的人們讀到這些文字時,仍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個時候中國人的苦難與辛酸。
經過長期的浴血奮戰,黨領導人民建立了新中國。這意味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宣告結束,長期以來受盡壓迫的中國人民翻身得解放,從此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一次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新中國成立後,黨的首要任務是建設新國家,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但是,要實現這些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舊中國一窮二白、積貧積弱、民生凋敝,還有那滿目瘡痍的戰爭創傷,加之受到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外交、經濟、軍事上的嚴密封鎖,而且當時黨又缺乏領導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實踐經驗,如何建設新中國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全新課題。
對此,中國共產黨既保持清醒的頭腦又充滿必勝的信心,領導全國人民繼續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開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篇章。進行大範圍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人間奇蹟;大力興修水利工程,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開展移風易俗,新社會呈現新氣象;制定執行「一五」計劃,奠定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短短几年時間,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創造性轉變,使中國這個占當時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東方大國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變成一個經濟不斷繁榮、社會發展進步的國家;從一個備受欺凌的國家,變成一個逐步受到國際社會尊重和認可的國家。正如鄧小平所說:三十年間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開展大規模的反貧困工作。至2012年底,中國的貧困人口還剩9899萬人。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貧困人口數占總人口的10%以下時,減貧就進入「最艱難階段」。
儘管面臨很多挑戰和困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毅然決然地向全國人民作出鄭重承諾,到今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意味著每年要脫貧約1000萬人,每月脫貧要達到近100萬人,每分鐘脫貧約20人。這是一場進入讀秒階段的決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為兌現對人民的承諾,中國共產黨把徹底消除貧困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目標,謀劃制定總體扶貧戰略,提出「精準扶貧」新理念,大幅度調整扶貧政策,創新扶貧工作方式。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脫貧攻堅戰的總指揮。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國內考察中,脫貧攻堅是重要主題之一。
經過持續大力度減貧行動,全黨上下按照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在全國範圍打響脫貧攻堅戰並取得全面勝利。截至今年末,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到今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1萬多元,年均增幅30%左右。很多農村老百姓生活有了質的飛躍,脫貧攻堅戰取得最終勝利。
中國式的脫貧攻堅戰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成就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見。中國今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意味著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高度評價說,過去10年,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擺脫貧困,只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階段性任務,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其奮鬥目標。今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在全球仍受到疫情大流行衝擊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啟新的征程,為實現新的更高目標而不懈奮鬥。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縱觀百年歷程,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忠於信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頑強奮鬥,為國家和民族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社會的面貌。歷史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今天是我們黨的100周歲華誕,我們歡聚一堂,共同為黨我們共同的母親祝福——生日快樂。
100年前,在那風雨如磐的舊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她象一盞明燈衝破了漫漫長夜的黑暗,象初升的朝陽給沉睡的大地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從她誕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華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骨,這個堅強、光榮的集體在黑暗的灰燼中爆出一個嶄新的新中國。九十五個風雨春秋,九十五年的奮鬥不息,中國共產黨歷經滄桑,經歷了初創時的艱難、北伐戰爭的洗禮、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戰爭的硝煙、解放戰爭的炮火,又歷經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改革開放等歷史階段,共產黨一次次面臨歷史的重要關頭,又一次次實現歷史性的抉擇。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還是井岡山太行山的腥風血雨,不管是延安窯洞的斜風細雨,還是改革開放的驚風急雨,中國共產黨同全國人民始終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與中國命運的脈搏一起跳動,從單薄走向厚實,從年輕走向成熟,從二十年代走來,駛向一個新的世紀。
我,生在紅旗下,沐浴著黨的雨露,度過幸福的童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進知識的海洋,黨把我從一個無知的鄉村孩童,培養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在孩提時代,我心目中的黨是神聖而偉大,可親又可愛。我學會唱的第一支歌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支歌伴隨我長大,並隨著歲月的流逝,我越來越能理解其深刻的內涵。當我從一名少先隊員成為一名共青團員時,共產主義成為我的理想信仰,她猶如心靈的翅膀,催我奮進。加入共產黨成為我的人生路標,她猶如夜航的明燈、天空的星鬥引導我走向理想的彼岸。
我默默地為之努力,我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涓流,無以成江河」。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滿意義,唯有奮鬥,才使生活更加充實。1989年4月,在我研究生即將前夕,我終於站在黨旗下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此時此刻,我心中無比激動,無比自豪。我想起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想起了慷慨悲歌、從容就義的吉鴻昌,想起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周恩來,想起了蠟炬成灰、春蠶到死的蔣築英……這一刻我也陡然意識到了為什麼要把黨比作母親?因為這一生我將和她同榮辱、共命運?
我們的黨哺育了成千上萬的優秀兒女,也曾犧牲了無數的優秀兒女,才使「日月變新天」,如今我們母親生息之地的繁榮昌盛,我們兒女義無反顧,責無旁貸。真正的黨員,要掙掙鐵骨,耿耿正氣;真正的黨員,要先天下憂、後天下樂。
從這一刻起,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就象一滴水融入了長江、大河,去奔向浩翰的大海。在共產黨的大集體中奮鬥,心靈獲得充實,生命變得更有價值。後,我來到上海電力學院社科部工作,站在三尺講台上,為黨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在這個優秀分子輩出的海洋里,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因追求進步而來,是為追求進步才來。裹足不前就意味著落後,落後就意味著被淘汰,唯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100年前,在那風雨如磐的舊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她象一盞明燈衝破了漫漫長夜的黑暗,象初升的朝陽給沉睡的大地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從她誕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華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骨,這個堅強、光榮的集體在黑暗的灰燼中爆出一個嶄新的新中國。九十五個風雨春秋,九十五年的奮鬥不息,中國共產黨歷經滄桑,經歷了初創時的艱難、北伐戰爭的洗禮、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戰爭的硝煙、解放戰爭的炮火,又歷經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改革開放等歷史階段,共產黨一次次面臨歷史的重要關頭,又一次次實現歷史性的抉擇。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還是井岡山太行山的腥風血雨,不管是延安窯洞的斜風細雨,還是改革開放的驚風急雨,中國共產黨同全國人民始終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與中國命運的脈搏一起跳動,從單薄走向厚實,從年輕走向成熟,從二十年代走來,駛向一個新的世紀。
我,生在紅旗下,沐浴著黨的雨露,度過幸福的童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進知識的海洋,黨把我從一個無知的鄉村孩童,培養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在孩提時代,我心目中的黨是神聖而偉大,可親又可愛。我學會唱的第一支歌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支歌伴隨我長大,並隨著歲月的流逝,我越來越能理解其深刻的內涵。當我從一名少先隊員成為一名共青團員時,共產主義成為我的理想信仰,她猶如心靈的翅膀,催我奮進。加入共產黨成為我的人生路標,她猶如夜航的明燈、天空的星鬥引導我走向理想的彼岸。
我默默地為之努力,我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涓流,無以成江河」。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滿意義,唯有奮鬥,才使生活更加充實。1989年4月,在我研究生即將前夕,我終於站在黨旗下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此時此刻,我心中無比激動,無比自豪。我想起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想起了慷慨悲歌、從容就義的吉鴻昌,想起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周恩來,想起了蠟炬成灰、春蠶到死的蔣築英……這一刻我也陡然意識到了為什麼要把黨比作母親?因為這一生我將和她同榮辱、共命運?
我們的黨哺育了成千上萬的優秀兒女,也曾犧牲了無數的優秀兒女,才使「日月變新天」,如今我們母親生息之地的繁榮昌盛,我們兒女義無反顧,責無旁貸。真正的黨員,要掙掙鐵骨,耿耿正氣;真正的黨員,要先天下憂、後天下樂。
從這一刻起,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就象一滴水融入了長江、大河,去奔向浩翰的大海。在共產黨的大集體中奮鬥,心靈獲得充實,生命變得更有價值。後,我來到上海電力學院社科部工作,站在三尺講台上,為黨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在這個優秀分子輩出的海洋里,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因追求進步而來,是為追求進步才來。裹足不前就意味著落後,落後就意味著被淘汰,唯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