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歲以下的讀者問我,主要以男性為主,他們問:25歲以前應該踩准什麼節奏?
問這個問題背後的潛台詞是,他們剛好處於15歲到25歲之間,前面的節奏沒踩准,希望能踩准以後得節拍。
我怎麼回答?
我就一句話:一個男人在25歲之前,如果還沒談過3場戀愛,就代表很難取得成果。
有沒有例外。
有。
只有一種人例外,就是這個人已經跟一件事連接上了,無論是誰,一生想要有成就,要麼痴迷一件事,要麼痴迷一個人,別無他法。
當一個人跟一件事連接後,他很容易進入痴迷狀態,他在這個過程很容易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很多人找到這件事後,經常處於忘我狀態,別說談戀愛,有時連飯都忘記吃,廢寢忘食就是用來形容這種人的。
看看自己是否有這種特質。
如果沒有,就代表還沒找到這樣的事,如果有了這樣的事,這一生想不成就一番事業都難。
人取得事業不是因為堅持,也不是因為勤奮,更不是因為有天賦,就是因為你喜歡,你持續喜歡,最終直接跟這個事成為一體。
大家去觀察,任何行業成為一流高手的人,無論他做什麼,看他做事的動作就可以看得出來,他一點都不覺得累,相反他認為那是無比美妙的享受?
比如我寫日記,我從來沒覺得累,我準備一直寫下去,如果不是因為喜歡,想著一直寫,那得寫多久啊,素材哪裡來,萬一遇到事怎麼辦?
想到這麼多事,如果不是因為痴迷不用寫,想著這些東西,都可以讓一個人未老先衰了。
我從來沒覺得著日記需要堅持,我覺得和我吃飯、睡覺一樣,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沒它不行。
以此為樂,樂在其中。
當我這樣回答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奇怪,有人問我:為什麼25歲之前要談至少3次戀愛?
先說個真事,前兩天有個讀者,他才20歲,最近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問我怎麼辦?
我:「喜歡就去追啊!」。
他:「你不是說要好好經營自己嗎?」。
我:「你現在能靜得下心經營自己嗎?」。
他:「現在想靜,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靜不下心來。」?
我:「這就對了,沒經歷過,永遠放不下,只有經歷了才能放下,你現在一想到女孩子就心慌意亂,別說經營自己,能讓情緒穩定都比登天還難。」。
他:「我現在就是這種狀態,我總是擔心追不上怎麼辦?追上了萬一以後不能在一起怎麼辦?」?
我:「啥也別想,追就對了,她出現在你生命里,就是給你練手的,你也是給她練手的,一般談戀愛很少第一次就成的,即便成了,以後婚姻也容易出問題,如果一個男人只經歷一次戀愛就結婚了,婚後他會甘心嗎?」。
他:「應該不會吧。」。
我:「他只體驗過一個女人,他對其他女人都有好奇,這時他只要有機會就出軌,我聽過太多奇葩的故事,很多女性讀者請我化解情感婚姻問題,想要真正化解,就得講過去經歷,各種奇怪、奇葩的經歷我都聽過。」。
他:「他們為什麼願意告訴你?我跟女孩交流,她們什麼都不跟我說。」?
我:「你戀愛都還沒談過,對方跟你說什麼?你啥都不懂,告訴你有什麼用?她們值所以告訴我,因為我能幫她們化解問題,她們不是找我傾訴的,傾訴只是為了發現問題,核心在於解決問題,有人看了50本情感書,都沒能解決自己的情感問題,跟我聊了三次就徹底解決了,還有就是我給人的感覺很安全,我這個人心裡能裝事,他們告訴我之後就在我這裡終結了,這些內容都埋在我心底里,以後跟著我一起進入地下。」?
他:「看來我還得多去經歷。」。
我:「送你一句話,你聽了可能不舒服,但對於現在的你而言,這句話是真理。」。
他:「我心理素質不錯,你說就好。」。
我:「經歷過女人的叫男人,沒經歷過女人的叫男孩。」。
他:「我知道怎麼做了!」?
要踩准人生節奏,就得給人生劃分階段,每個人的階段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即便是劃分的,都是有特定背景的,劃分是為了給大家參考。
人從16歲到25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人的世界觀基本上在此時建立,剛剛我通過一個案例說明,這個階段需要談戀愛的重要性,現在從理論和事實的角度說明。
人本身是一個物體,大家想是不是這樣。
只是這個物體和一般物體有點不同,主要區分在於他有思想,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觀能動性。
一個物體要前行就得有動力,當然也會遇到阻力,物體能前行,就是動力大於阻力,人想要成長進步乃至成熟,也得要不斷向前,在前進中會遇到阻力,但更需要動力。
人的主要動力來自哪裡?(三方面)。
第一,食物,比如很多人是吃貨,為了吃一頓美味,去再遠都不覺得累。
第二,男女之間的身體和精神需求,這個需求不僅指男女之間的曖昧行為,還指精神方面的需求,比如剛剛戀愛的兩個人,為了見一面奔襲幾千公里都不嫌累。
第三,來自愛某個人或群體的壓力,結婚前和結婚後幹勁不一樣,有小孩和沒小孩幹勁不一樣。
經常有人說自己動力不足,我就問他:「結婚沒有?」。
他:「沒有。」。
我:「如果你結婚有寶寶了,如果不努力寶寶就沒奶粉錢了,你還會沒動力?」。
他:「有壓力和危機才有動力。」。
一個人如果還沒迷上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時候,他的動力是來自外界的。
當他和一件事連接上後,他的動力是來自內心深處的。
前者靠外界力量驅動前進,後者靠自我力量自行運轉。
你屬於哪種。
有人總是怕經歷,這樣不是不可以,人經歷有可能會破碎,就是內心不再純真,甚至對社會失望,比如《神鵰俠侶》里的李莫愁,她是典型的被情所傷,彪悍的外表下面藏著一顆玻璃般的心。
李莫愁的悲劇是誰造成的。
不可否認有自己的成分,也有陸展元的成分,但根源在於她的師傅,她師傅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給她種下了一個極為負面的心錨:這個世界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都是負心漢。
李莫愁從小生活在封閉的環境,當她遇到陸展元的時候,她是相信愛情的,但她控制欲實在太強,陸展元後來對她實在是忍無可忍。
悲劇的是,陸展元在大理認識了武三通的養女何沅君,被她的體貼和溫柔打動,兩人幾盡波折,攜手成婚。
李莫愁因這件事性情大變,成了江湖聞風喪膽的赤練仙子,從此三人的悲劇就種下了,李莫愁痛苦一生,陸展元夫婦也都在心驚膽戰中度過,最後陸展元夫婦兩人雙雙殞命。
這一切的悲劇,都來自李莫愁師傅,種下的一個心錨。
這樣的事今天還在不斷上演,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怎麼化解這樣的事?
明天為大家揭曉。
問這個問題背後的潛台詞是,他們剛好處於15歲到25歲之間,前面的節奏沒踩准,希望能踩准以後得節拍。
我怎麼回答?
我就一句話:一個男人在25歲之前,如果還沒談過3場戀愛,就代表很難取得成果。
有沒有例外。
有。
只有一種人例外,就是這個人已經跟一件事連接上了,無論是誰,一生想要有成就,要麼痴迷一件事,要麼痴迷一個人,別無他法。
當一個人跟一件事連接後,他很容易進入痴迷狀態,他在這個過程很容易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很多人找到這件事後,經常處於忘我狀態,別說談戀愛,有時連飯都忘記吃,廢寢忘食就是用來形容這種人的。
看看自己是否有這種特質。
如果沒有,就代表還沒找到這樣的事,如果有了這樣的事,這一生想不成就一番事業都難。
人取得事業不是因為堅持,也不是因為勤奮,更不是因為有天賦,就是因為你喜歡,你持續喜歡,最終直接跟這個事成為一體。
大家去觀察,任何行業成為一流高手的人,無論他做什麼,看他做事的動作就可以看得出來,他一點都不覺得累,相反他認為那是無比美妙的享受?
比如我寫日記,我從來沒覺得累,我準備一直寫下去,如果不是因為喜歡,想著一直寫,那得寫多久啊,素材哪裡來,萬一遇到事怎麼辦?
想到這麼多事,如果不是因為痴迷不用寫,想著這些東西,都可以讓一個人未老先衰了。
我從來沒覺得著日記需要堅持,我覺得和我吃飯、睡覺一樣,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沒它不行。
以此為樂,樂在其中。
當我這樣回答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奇怪,有人問我:為什麼25歲之前要談至少3次戀愛?
先說個真事,前兩天有個讀者,他才20歲,最近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問我怎麼辦?
我:「喜歡就去追啊!」。
他:「你不是說要好好經營自己嗎?」。
我:「你現在能靜得下心經營自己嗎?」。
他:「現在想靜,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靜不下心來。」?
我:「這就對了,沒經歷過,永遠放不下,只有經歷了才能放下,你現在一想到女孩子就心慌意亂,別說經營自己,能讓情緒穩定都比登天還難。」。
他:「我現在就是這種狀態,我總是擔心追不上怎麼辦?追上了萬一以後不能在一起怎麼辦?」?
我:「啥也別想,追就對了,她出現在你生命里,就是給你練手的,你也是給她練手的,一般談戀愛很少第一次就成的,即便成了,以後婚姻也容易出問題,如果一個男人只經歷一次戀愛就結婚了,婚後他會甘心嗎?」。
他:「應該不會吧。」。
我:「他只體驗過一個女人,他對其他女人都有好奇,這時他只要有機會就出軌,我聽過太多奇葩的故事,很多女性讀者請我化解情感婚姻問題,想要真正化解,就得講過去經歷,各種奇怪、奇葩的經歷我都聽過。」。
他:「他們為什麼願意告訴你?我跟女孩交流,她們什麼都不跟我說。」?
我:「你戀愛都還沒談過,對方跟你說什麼?你啥都不懂,告訴你有什麼用?她們值所以告訴我,因為我能幫她們化解問題,她們不是找我傾訴的,傾訴只是為了發現問題,核心在於解決問題,有人看了50本情感書,都沒能解決自己的情感問題,跟我聊了三次就徹底解決了,還有就是我給人的感覺很安全,我這個人心裡能裝事,他們告訴我之後就在我這裡終結了,這些內容都埋在我心底里,以後跟著我一起進入地下。」?
他:「看來我還得多去經歷。」。
我:「送你一句話,你聽了可能不舒服,但對於現在的你而言,這句話是真理。」。
他:「我心理素質不錯,你說就好。」。
我:「經歷過女人的叫男人,沒經歷過女人的叫男孩。」。
他:「我知道怎麼做了!」?
要踩准人生節奏,就得給人生劃分階段,每個人的階段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即便是劃分的,都是有特定背景的,劃分是為了給大家參考。
人從16歲到25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人的世界觀基本上在此時建立,剛剛我通過一個案例說明,這個階段需要談戀愛的重要性,現在從理論和事實的角度說明。
人本身是一個物體,大家想是不是這樣。
只是這個物體和一般物體有點不同,主要區分在於他有思想,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觀能動性。
一個物體要前行就得有動力,當然也會遇到阻力,物體能前行,就是動力大於阻力,人想要成長進步乃至成熟,也得要不斷向前,在前進中會遇到阻力,但更需要動力。
人的主要動力來自哪裡?(三方面)。
第一,食物,比如很多人是吃貨,為了吃一頓美味,去再遠都不覺得累。
第二,男女之間的身體和精神需求,這個需求不僅指男女之間的曖昧行為,還指精神方面的需求,比如剛剛戀愛的兩個人,為了見一面奔襲幾千公里都不嫌累。
第三,來自愛某個人或群體的壓力,結婚前和結婚後幹勁不一樣,有小孩和沒小孩幹勁不一樣。
經常有人說自己動力不足,我就問他:「結婚沒有?」。
他:「沒有。」。
我:「如果你結婚有寶寶了,如果不努力寶寶就沒奶粉錢了,你還會沒動力?」。
他:「有壓力和危機才有動力。」。
一個人如果還沒迷上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時候,他的動力是來自外界的。
當他和一件事連接上後,他的動力是來自內心深處的。
前者靠外界力量驅動前進,後者靠自我力量自行運轉。
你屬於哪種。
有人總是怕經歷,這樣不是不可以,人經歷有可能會破碎,就是內心不再純真,甚至對社會失望,比如《神鵰俠侶》里的李莫愁,她是典型的被情所傷,彪悍的外表下面藏著一顆玻璃般的心。
李莫愁的悲劇是誰造成的。
不可否認有自己的成分,也有陸展元的成分,但根源在於她的師傅,她師傅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給她種下了一個極為負面的心錨:這個世界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都是負心漢。
李莫愁從小生活在封閉的環境,當她遇到陸展元的時候,她是相信愛情的,但她控制欲實在太強,陸展元後來對她實在是忍無可忍。
悲劇的是,陸展元在大理認識了武三通的養女何沅君,被她的體貼和溫柔打動,兩人幾盡波折,攜手成婚。
李莫愁因這件事性情大變,成了江湖聞風喪膽的赤練仙子,從此三人的悲劇就種下了,李莫愁痛苦一生,陸展元夫婦也都在心驚膽戰中度過,最後陸展元夫婦兩人雙雙殞命。
這一切的悲劇,都來自李莫愁師傅,種下的一個心錨。
這樣的事今天還在不斷上演,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怎麼化解這樣的事?
明天為大家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