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就要做到:第一是明確新時代主題及其內涵,在挖掘素材中落實立德樹人;第二是緊扣新時代使命特徵,在優化政治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第三是以新征程要求推動學生知行合一,踐行立德樹人。
【關鍵詞】高中政治 立德樹人 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66-02。
隨著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深化,改進政治學科的育人功能,以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為特徵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之落實,既是政治學科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的重要精神,又要彰顯政治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在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通過思想政治課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中政治教師要在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方面發揮出應有作用,通過優化教材、優化教學、優化教學實踐活動等方式,探索新時代下立德樹人在政治教學中的落實。
一、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教材,以新時代主題挖掘素材
高中政治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首要從教材出發,通過教材與新時代主題的結合,挖掘立德樹人教育之教學素材,經過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過程,使之轉變為學生立德樹人的意識與內容。從課程性質來看,高中政治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與政治性,又與時事密切相聯繫,因而從本質上來說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出發點與歸宿。一方面,高中政治教材由全國思想政治理論的專家精心編寫,無論是知識體系的架構,還是案例的選擇,都具有非常強的新時代主題特徵,只要政治教師認為加以挖掘,就能找到立德樹人教育的素材。因此,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樹人為教育之根本任務時,有專家就認為立德樹人是政治教學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從新時代主題來說,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其主題都突出了政治性與思想性的雙重要求。在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要求下,圍繞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這一主題來落實立德樹人,其本質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一致的。因此,立足於學科性質與教材,挖掘符合新時代主題、落實立德樹人的素材,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充分備課的必要前提與基礎?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為例,在和平與發展面臨的挑戰中,筆者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新時代主題,與霸權主義挑戰進行密切聯繫,並以此來挖掘素材。面對中國工業4.0的2025規劃,面對「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產業升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某些超級大國,不僅屢屢突出wto規則與國際外交底線,對中國產業甚至是中國企業如中興、華為等高科技企業進行圍獵,用國內法通過長臂管轄進行企業行為、經濟發展、學術研究等諸多領域進行肆意干涉,以求永久謀求霸權地位。通過這些素材的挖掘,不僅引導學生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挑戰有深刻的認識,而且還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獨特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發展與民族復興、國家強大密切聯繫起來,有效落實了立德樹人。由此可見,通過挖掘教材素材、聯繫時事來突出新時代主題及其內涵,使學生對新時代發展有切身的體會,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教學,以新使命內涵優化教學
高中政治教學不僅要澆花澆心,而且還要育人育魂。要通過課堂教學這一最根本、最重要的平台,在精心準備、科學設計的前提下,把新時代使命融入到教學過程、教學互動、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才能使立德樹人實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薰陶作用。從教育階段特點來看,高中生處於最美好、成長最穩定的時期,高中政治教學的作用發揮關係到整個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敗。只有將新時代使命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學,用真理的陽光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才能引導高中學子把愛國、強國、報國的理想信念融入新時代的追夢征程之中,才能在將政治教學與立德樹人有機融合,實現政治育人的目標。從學生成才的角度來看,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對未來其學習、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證明,高中德育越高,學生成才的機率越大,反之,學生未來對社會的作用則越普通。而作為德育主要陣地的政治教學,更應當把學生成人成才與立德樹人相聯繫。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我們的中華文化》一課為例,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圍繞著「四個自信」之文化自信為主線,通過將文化自信與新時代使命的結合,確立了以文化人、以文樹人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將新時代使命,特別是多元文化下中華文化對世界的獨特貢獻這一視角出發,以民族自豪感為立足點,來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融合、世界發展中的作用。尤其是通過文化軟實力來闡述當代青年學子的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將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關係密切聯繫,引導學生志存高遠,既要著眼於解決中國當代發展的問題,又要放眼世界闡述文化傳承、創新、文明交流互鑒之潮流,從而引導學生對新時代使命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學互動中,圍繞著中華文化的合作性、包容性、創新性為交流對象,通過中外文化或文明的對比,使新時代使命內涵進一步拓展,引導學生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對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與自我發展規劃相融合,凝結成人民幸福、國家繁榮、文化自信的新時代使命之主題。由此可見,新時代使命內涵的拓展,對教學內容進一步優化,使新時代主題、使命與學生髮展相融合,使立德樹人落實到具體的知識學習上,促進學生將自我價值與祖國發展相統一,為偉大復興樹立遠大理想。
三、將立德樹人融入到實踐,以新征程要求突出踐行
知行合一是高中政治教學檢測的有效手段,也是立德樹人精神最顯性的體現。面對著社會轉型的紛繁矛盾,面對著已開發國家的重重刁難,面對著國際風雲的變幻莫測,只有放到政治教學實踐中,才能看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體現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高中政治教師要充分運用好教學實踐活動,將課堂所學、教學所思與學生所行統一到立德樹人的實踐中,統一到新時代新征程的民族發展、國家昌盛中,才能突出立德樹人的作用發揮。而教學實踐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紀念五四運動開展100周年的年份,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的年份,要這種特殊的年份里,通過參觀博物館、舉辦專題展覽、開展知識競賽等活動,都是政治教學實踐活動的範疇。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筆者用藍天保衛戰的空氣品質檢測作為突破口。一方面,曾經pm2.5檢測成為了所謂美國等國家駐華大使館攻擊我國發展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空氣品質檢測不僅與學生的切身體會相聯繫,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藍天保衛戰的認識。另一方面,空氣品質檢測是學生有助於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通過矛盾認識來促使學生對新征程有更全面的認識。而更為關鍵的是,空氣品質檢測是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無論是經濟的小康社會、還是民主政治的要求、亦或是文化的人文環境甚至是哲學的現象與本質,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實踐活動中,不僅要求學生收集空氣品質檢測結果的發展變化,而且還要從橫向、縱向進行比較,從而引導學生得到科學合理的結果。而通過結果分析來促進學生對新征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強國而努力,作出響亮的回答,從而踐行立德樹人的精神。
總之,在新時代的高中政治教學中,通過把新時代主題、新使命內涵、新征程要求與立德樹人進行深度融合,實現相互轉換又密切聯繫政治教學,從而促進學生成才成長,落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陳俊峰.立德樹人,發揮高中政治學科導向功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9):98。
[2]楊秋實.高中政治教學與立德樹人理念的融合實踐[j].才智,2018(03):74+76。
[3]單鳳彩.高中政治教學「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76。
【關鍵詞】高中政治 立德樹人 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66-02。
隨著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深化,改進政治學科的育人功能,以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為特徵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之落實,既是政治學科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的重要精神,又要彰顯政治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在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通過思想政治課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中政治教師要在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方面發揮出應有作用,通過優化教材、優化教學、優化教學實踐活動等方式,探索新時代下立德樹人在政治教學中的落實。
一、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教材,以新時代主題挖掘素材
高中政治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首要從教材出發,通過教材與新時代主題的結合,挖掘立德樹人教育之教學素材,經過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過程,使之轉變為學生立德樹人的意識與內容。從課程性質來看,高中政治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與政治性,又與時事密切相聯繫,因而從本質上來說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出發點與歸宿。一方面,高中政治教材由全國思想政治理論的專家精心編寫,無論是知識體系的架構,還是案例的選擇,都具有非常強的新時代主題特徵,只要政治教師認為加以挖掘,就能找到立德樹人教育的素材。因此,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樹人為教育之根本任務時,有專家就認為立德樹人是政治教學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從新時代主題來說,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其主題都突出了政治性與思想性的雙重要求。在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要求下,圍繞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這一主題來落實立德樹人,其本質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一致的。因此,立足於學科性質與教材,挖掘符合新時代主題、落實立德樹人的素材,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充分備課的必要前提與基礎?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為例,在和平與發展面臨的挑戰中,筆者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新時代主題,與霸權主義挑戰進行密切聯繫,並以此來挖掘素材。面對中國工業4.0的2025規劃,面對「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產業升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某些超級大國,不僅屢屢突出wto規則與國際外交底線,對中國產業甚至是中國企業如中興、華為等高科技企業進行圍獵,用國內法通過長臂管轄進行企業行為、經濟發展、學術研究等諸多領域進行肆意干涉,以求永久謀求霸權地位。通過這些素材的挖掘,不僅引導學生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挑戰有深刻的認識,而且還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獨特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發展與民族復興、國家強大密切聯繫起來,有效落實了立德樹人。由此可見,通過挖掘教材素材、聯繫時事來突出新時代主題及其內涵,使學生對新時代發展有切身的體會,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教學,以新使命內涵優化教學
高中政治教學不僅要澆花澆心,而且還要育人育魂。要通過課堂教學這一最根本、最重要的平台,在精心準備、科學設計的前提下,把新時代使命融入到教學過程、教學互動、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才能使立德樹人實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薰陶作用。從教育階段特點來看,高中生處於最美好、成長最穩定的時期,高中政治教學的作用發揮關係到整個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敗。只有將新時代使命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學,用真理的陽光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才能引導高中學子把愛國、強國、報國的理想信念融入新時代的追夢征程之中,才能在將政治教學與立德樹人有機融合,實現政治育人的目標。從學生成才的角度來看,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對未來其學習、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證明,高中德育越高,學生成才的機率越大,反之,學生未來對社會的作用則越普通。而作為德育主要陣地的政治教學,更應當把學生成人成才與立德樹人相聯繫。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我們的中華文化》一課為例,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圍繞著「四個自信」之文化自信為主線,通過將文化自信與新時代使命的結合,確立了以文化人、以文樹人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將新時代使命,特別是多元文化下中華文化對世界的獨特貢獻這一視角出發,以民族自豪感為立足點,來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融合、世界發展中的作用。尤其是通過文化軟實力來闡述當代青年學子的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將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關係密切聯繫,引導學生志存高遠,既要著眼於解決中國當代發展的問題,又要放眼世界闡述文化傳承、創新、文明交流互鑒之潮流,從而引導學生對新時代使命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學互動中,圍繞著中華文化的合作性、包容性、創新性為交流對象,通過中外文化或文明的對比,使新時代使命內涵進一步拓展,引導學生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對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與自我發展規劃相融合,凝結成人民幸福、國家繁榮、文化自信的新時代使命之主題。由此可見,新時代使命內涵的拓展,對教學內容進一步優化,使新時代主題、使命與學生髮展相融合,使立德樹人落實到具體的知識學習上,促進學生將自我價值與祖國發展相統一,為偉大復興樹立遠大理想。
三、將立德樹人融入到實踐,以新征程要求突出踐行
知行合一是高中政治教學檢測的有效手段,也是立德樹人精神最顯性的體現。面對著社會轉型的紛繁矛盾,面對著已開發國家的重重刁難,面對著國際風雲的變幻莫測,只有放到政治教學實踐中,才能看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體現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高中政治教師要充分運用好教學實踐活動,將課堂所學、教學所思與學生所行統一到立德樹人的實踐中,統一到新時代新征程的民族發展、國家昌盛中,才能突出立德樹人的作用發揮。而教學實踐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紀念五四運動開展100周年的年份,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的年份,要這種特殊的年份里,通過參觀博物館、舉辦專題展覽、開展知識競賽等活動,都是政治教學實踐活動的範疇。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筆者用藍天保衛戰的空氣品質檢測作為突破口。一方面,曾經pm2.5檢測成為了所謂美國等國家駐華大使館攻擊我國發展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空氣品質檢測不僅與學生的切身體會相聯繫,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藍天保衛戰的認識。另一方面,空氣品質檢測是學生有助於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通過矛盾認識來促使學生對新征程有更全面的認識。而更為關鍵的是,空氣品質檢測是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無論是經濟的小康社會、還是民主政治的要求、亦或是文化的人文環境甚至是哲學的現象與本質,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實踐活動中,不僅要求學生收集空氣品質檢測結果的發展變化,而且還要從橫向、縱向進行比較,從而引導學生得到科學合理的結果。而通過結果分析來促進學生對新征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強國而努力,作出響亮的回答,從而踐行立德樹人的精神。
總之,在新時代的高中政治教學中,通過把新時代主題、新使命內涵、新征程要求與立德樹人進行深度融合,實現相互轉換又密切聯繫政治教學,從而促進學生成才成長,落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陳俊峰.立德樹人,發揮高中政治學科導向功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9):98。
[2]楊秋實.高中政治教學與立德樹人理念的融合實踐[j].才智,2018(03):74+76。
[3]單鳳彩.高中政治教學「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