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秉持初心和使命
98年黨的奮鬥史,70年新中國的發展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和使命的秉持。1921年,在浙江嘉興的南湖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個最初只有50多人的政黨從此踏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鬥歷程。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歐陽雪梅表示,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秉持初心和使命,遵循救國、興國、強國的歷史邏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史,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奮鬥的歷史。」歐陽雪梅說。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薛慶超看來,從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展土地革命、站在抗日戰爭最前線、領導解放戰爭、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一直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是貫穿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歷程的一條主線,並且貫穿中國共產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為有這樣一個偉大的黨而自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羅平漢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應當了解黨的歷史並且珍惜黨的歷史。通過學習黨史,我們能夠認識到當年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是多麼艱辛。通過學習新中國史,我們可以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由來與發展,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不斷總結歷史經驗
事實上,重視對黨史的學習,從自身發展的歷史不斷總結經驗,明確方向,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羅平漢告訴記者,早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就號召全黨「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1940年,中共中央書記處發出的《關於幹部學習的指示》中規定,幹部的初級課程為「中國近代革命史、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游擊戰爭、社會科學常識」。著名的延安整風就是以學習黨史、總結黨史上的路線是非為開端。在深入學習和認真研究黨史的基礎上,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統一了全黨的思想認識,為黨的七大的勝利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改革開放後,圍繞《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全黨開展了一場普遍而深入的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教育,既保證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也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歐陽雪梅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黨史、新中國史經驗和規律的全面總結和概括,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能夠更好地理解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來龍去脈、深厚底蘊、創新發展。
三、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薛慶超認為,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廣大黨員、幹部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們從哪裡來,可以更好地明確我們到哪裡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歷程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只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堅決貫徹落實黨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化初心為恆心,書寫新華章的重要途徑。」歐陽雪梅認為,在深入學習和不斷領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從哪裡來、往哪裡走」「為什麼出發、為什麼奮鬥」等基本問題,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我們需要以史為鑑、以史為師、以史為鏡,從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豐富營養與不竭動力,接續奮鬥,用實幹托起中國夢。西北大學延安精神與黨的建設研究院院長梁星亮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於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羅平漢提出,與老一輩共產黨人往往是黨的歷史的親歷者不同,今天廣大黨員、幹部對於黨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有一個學習與了解的過程。雖然黨內不少幹部已經比較系統地學習掌握了黨史、新中國史,但也有黨員、幹部對黨史、新中國史缺少深入學習,還存在某些似是而非的認知。我們不僅要在這次主題中抓好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今後還應將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常態化,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黨員、幹部日常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持續抓下去,切實抓出成效?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認真學習黨史黨課講稿 15篇[朗讀]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並發表重要講,強調「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
黨史是我們彌足珍貴的政治財富和精神瑰寶,學好黨史可以讓我們深刻洞察祖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秘訣」、科學把握我們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脈絡」,可以鼓舞我們的鬥志、堅定我們的信念、啟迪我們的智慧。我們黨的歷史涉及面廣、內容豐富,且知識性、關聯性較強,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勤於學、善於思、敏於行,將探尋、感懷黨恩、增智明理之「念」貫穿始終,把黨史知識轉化為認知和行動,切實在學習黨史中增強為民服務的「實效」、幹事創業的「成效」、提能礪為的「功效」。
懷揣探尋之「念」,在學習黨史中增強為民服務的「實效」。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踐行黨的使命的歷史,我們黨從建黨之初,就把為人民謀取利益作為自己全部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毛澤東同志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
黨的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第一次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寫入了黨章……到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廣大黨員幹部要持探尋之「念」,在學習黨史中感悟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光輝歲月,厚植為民情懷,堅定不移地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終身奮鬥目標、作為檢驗各項工作成敗得失的評判標準。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堅持以群眾合理需求為導向,抓牢抓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責任,切實增強為民服務的實效性。
懷揣感懷黨恩之「念」,在學習黨史中增強幹事創業的「成效」。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全體共產黨人的頑強奮鬥史,其間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學習黨的歷史,感懷黨的恩情。我們黨立足於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高擎馬克思主義真理火把,從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打碎禁錮在人民身上的枷鎖、衝破黑暗籠罩、蕩滌舊社會的污泥濁水,到帶領人民艱苦奮鬥、開拓創新,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張張艱苦奮鬥的畫卷,是為人民而繪製,一處處熱血揮灑的場景,是因人民而形成,一次次奮勇衝鋒的號角,是因人民而吹響。廣大黨員幹部要持感懷黨恩之「念」,在學習黨史中記牢黨的教誨、歌頌黨的偉大、銘記黨的恩情,不斷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以守土盡責、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實際行動,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報黨的恩情。
懷揣增智明理之「念」,在學習黨史中增強提能礪為的「功效」。我們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處處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真理,裡邊的智慧之光燦若星河、力量之強無窮無盡,我們要開展沉浸式學習,在體悟我們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辛歷程中,吸收進步的智慧和思想,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勇氣。廣大黨員幹部要懷揣增智明理之「念」,在學習黨史中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樹立大歷史觀,既要堅持系統思維和邏輯思維,又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真思考大革命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事件,探究紅色火種成功燎原的原因,讀懂、弄清我們黨「來時路」,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深化學習中提升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的能力,在深入思考中砥礪品質、淬鍊思想、堅定信念,在總結歷史經驗中提高政治「三力」。
黨史是我們彌足珍貴的政治財富和精神瑰寶,學好黨史可以讓我們深刻洞察祖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秘訣」、科學把握我們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脈絡」,可以鼓舞我們的鬥志、堅定我們的信念、啟迪我們的智慧。我們黨的歷史涉及面廣、內容豐富,且知識性、關聯性較強,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勤於學、善於思、敏於行,將探尋、感懷黨恩、增智明理之「念」貫穿始終,把黨史知識轉化為認知和行動,切實在學習黨史中增強為民服務的「實效」、幹事創業的「成效」、提能礪為的「功效」。
懷揣探尋之「念」,在學習黨史中增強為民服務的「實效」。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踐行黨的使命的歷史,我們黨從建黨之初,就把為人民謀取利益作為自己全部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毛澤東同志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
黨的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第一次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寫入了黨章……到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廣大黨員幹部要持探尋之「念」,在學習黨史中感悟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光輝歲月,厚植為民情懷,堅定不移地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終身奮鬥目標、作為檢驗各項工作成敗得失的評判標準。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堅持以群眾合理需求為導向,抓牢抓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責任,切實增強為民服務的實效性。
懷揣感懷黨恩之「念」,在學習黨史中增強幹事創業的「成效」。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全體共產黨人的頑強奮鬥史,其間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學習黨的歷史,感懷黨的恩情。我們黨立足於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高擎馬克思主義真理火把,從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打碎禁錮在人民身上的枷鎖、衝破黑暗籠罩、蕩滌舊社會的污泥濁水,到帶領人民艱苦奮鬥、開拓創新,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張張艱苦奮鬥的畫卷,是為人民而繪製,一處處熱血揮灑的場景,是因人民而形成,一次次奮勇衝鋒的號角,是因人民而吹響。廣大黨員幹部要持感懷黨恩之「念」,在學習黨史中記牢黨的教誨、歌頌黨的偉大、銘記黨的恩情,不斷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以守土盡責、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實際行動,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報黨的恩情。
懷揣增智明理之「念」,在學習黨史中增強提能礪為的「功效」。我們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處處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真理,裡邊的智慧之光燦若星河、力量之強無窮無盡,我們要開展沉浸式學習,在體悟我們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辛歷程中,吸收進步的智慧和思想,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勇氣。廣大黨員幹部要懷揣增智明理之「念」,在學習黨史中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樹立大歷史觀,既要堅持系統思維和邏輯思維,又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真思考大革命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事件,探究紅色火種成功燎原的原因,讀懂、弄清我們黨「來時路」,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深化學習中提升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的能力,在深入思考中砥礪品質、淬鍊思想、堅定信念,在總結歷史經驗中提高政治「三力」。
一、秉持初心和使命
98年黨的奮鬥史,70年新中國的發展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和使命的秉持。1921年,在浙江嘉興的南湖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個最初只有50多人的政黨從此踏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鬥歷程。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歐陽雪梅表示,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秉持初心和使命,遵循救國、興國、強國的歷史邏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史,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奮鬥的歷史。」歐陽雪梅說。
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薛慶超看來,從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展土地革命、站在抗日戰爭最前線、領導解放戰爭、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一直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是貫穿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歷程的一條主線,並且貫穿中國共產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為有這樣一個偉大的黨而自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羅平漢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應當了解黨的歷史並且珍惜黨的歷史。通過學習黨史,我們能夠認識到當年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是多麼艱辛。通過學習新中國史,我們可以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由來與發展,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不斷總結歷史經驗
事實上,重視對黨史的學習,從自身發展的歷史不斷總結經驗,明確方向,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羅平漢告訴記者,早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就號召全黨「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1940年,中共中央書記處發出的《關於幹部學習的指示》中規定,幹部的初級課程為「中國近代革命史、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游擊戰爭、社會科學常識」。著名的延安整風就是以學習黨史、總結黨史上的路線是非為開端。在深入學習和認真研究黨史的基礎上,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統一了全黨的思想認識,為黨的七大的勝利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改革開放後,圍繞《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全黨開展了一場普遍而深入的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教育,既保證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也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歐陽雪梅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黨史、新中國史經驗和規律的全面總結和概括,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能夠更好地理解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來龍去脈、深厚底蘊、創新發展。
三、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薛慶超認為,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廣大黨員、幹部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們從哪裡來,可以更好地明確我們到哪裡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歷程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只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化初心為恆心,書寫新華章的重要途徑。」歐陽雪梅認為,在深入學習和不斷領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從哪裡來、往哪裡走」「為什麼出發、為什麼奮鬥」等基本問題,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我們需要以史為鑑、以史為師、以史為鏡,從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豐富營養與不竭動力,接續奮鬥,用實幹托起中國夢?
西北大學延安精神與黨的建設研究院院長梁星亮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於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羅平漢提出,與老一輩共產黨人往往是黨的歷史的親歷者不同,今天廣大黨員、幹部對於黨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有一個學習與了解的過程。雖然黨內不少幹部已經比較系統地學習掌握了黨史、新中國史,但也有黨員、幹部對黨史、新中國史缺少深入學習,還存在某些似是而非的認知。我們不僅要在這次主題教育中抓好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今後還應將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教育常態化,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黨員、幹部日常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持續抓下去,切實抓出成效。
98年黨的奮鬥史,70年新中國的發展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和使命的秉持。1921年,在浙江嘉興的南湖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個最初只有50多人的政黨從此踏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鬥歷程。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歐陽雪梅表示,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秉持初心和使命,遵循救國、興國、強國的歷史邏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史,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奮鬥的歷史。」歐陽雪梅說。
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薛慶超看來,從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展土地革命、站在抗日戰爭最前線、領導解放戰爭、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一直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是貫穿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歷程的一條主線,並且貫穿中國共產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為有這樣一個偉大的黨而自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羅平漢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應當了解黨的歷史並且珍惜黨的歷史。通過學習黨史,我們能夠認識到當年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是多麼艱辛。通過學習新中國史,我們可以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由來與發展,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不斷總結歷史經驗
事實上,重視對黨史的學習,從自身發展的歷史不斷總結經驗,明確方向,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羅平漢告訴記者,早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就號召全黨「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1940年,中共中央書記處發出的《關於幹部學習的指示》中規定,幹部的初級課程為「中國近代革命史、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游擊戰爭、社會科學常識」。著名的延安整風就是以學習黨史、總結黨史上的路線是非為開端。在深入學習和認真研究黨史的基礎上,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統一了全黨的思想認識,為黨的七大的勝利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改革開放後,圍繞《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全黨開展了一場普遍而深入的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教育,既保證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也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歐陽雪梅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黨史、新中國史經驗和規律的全面總結和概括,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能夠更好地理解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來龍去脈、深厚底蘊、創新發展。
三、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薛慶超認為,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廣大黨員、幹部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們從哪裡來,可以更好地明確我們到哪裡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歷程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只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化初心為恆心,書寫新華章的重要途徑。」歐陽雪梅認為,在深入學習和不斷領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從哪裡來、往哪裡走」「為什麼出發、為什麼奮鬥」等基本問題,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我們需要以史為鑑、以史為師、以史為鏡,從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豐富營養與不竭動力,接續奮鬥,用實幹托起中國夢?
西北大學延安精神與黨的建設研究院院長梁星亮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於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羅平漢提出,與老一輩共產黨人往往是黨的歷史的親歷者不同,今天廣大黨員、幹部對於黨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有一個學習與了解的過程。雖然黨內不少幹部已經比較系統地學習掌握了黨史、新中國史,但也有黨員、幹部對黨史、新中國史缺少深入學習,還存在某些似是而非的認知。我們不僅要在這次主題教育中抓好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今後還應將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教育常態化,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黨員、幹部日常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持續抓下去,切實抓出成效。
以史為鑑可以知得失,我們既可以從中外的古代史、近現代史中得出一些有益於黨和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更能夠從中國共產黨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看清未來,堅定(百味書屋)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只要你多讀讀「四史」的相關著作,多看看「四史」的有關視頻,多聽聽「四史」親歷者的述說,你就能發現學「四史」的諸多好處。
學「四史」可以堅定信仰、明確方向。無論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還是社會主義發展史都讓我們知道: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尤其當我們真正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把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回過去看看來時的路,再看看取得的進步,再想想我們要實現的偉大目標。從黨的一大的十三名代表到現在的九千萬黨員,從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共和國,從救中國到增進民生福祉,從發展是硬道理到建設五個文明,從「一帶一路」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更加明確自己的方向。
學「四史」可以頑強鬥志、促進發展。在黨和國家的初期發展歷程中,湧現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心中「可愛的中國」頑強同艱難困苦作鬥爭;在改革開放到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歷程中又有多少優秀建設者、改革家、幹部群眾,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殫精竭慮、盡心竭力,用一輩子做了兩輩子的事。我們能夠安心享受、不思進取嗎?中華民族的復興,民生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高峰還會有數不清的艱難險阻,狂風暴雪等著我們,讓我們志同道合、頑強拼搏、以發展的自己促進發展的國家和民族,讓國家既富且強。
學「四史」可以明晰形勢、提升自信。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形勢,對時局的認識和把握,關乎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從農村包圍城市到建立全國抗日統一戰線;從國共合作到建立共和國;從一窮二白到改革開放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sars到新冠肺炎的控制。每到形勢突變時,總能認清形勢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每一次的應對和成功會讓我們更加相信黨和國家的偉大,相信人民的偉大,也讓每一個中國人更加自信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學習「四史」也一定會增強人們心中的「四個自信」。
每一個黨員要認真學習「四史」,自覺地在「四史」的學習中獲得力量、明確方向、主動作為、勤學奮鬥,積極同一切不良思想作鬥爭,始終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完成「兩個一百年」階段性的歷史使命而奮勇前行。黨員在自身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言傳身教,讓更多的人了解「四史」,理解昨天、今天以及未來的中國做法和中國作為,自覺維護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成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實現。
學「四史」可以堅定信仰、明確方向。無論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還是社會主義發展史都讓我們知道: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尤其當我們真正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把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回過去看看來時的路,再看看取得的進步,再想想我們要實現的偉大目標。從黨的一大的十三名代表到現在的九千萬黨員,從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共和國,從救中國到增進民生福祉,從發展是硬道理到建設五個文明,從「一帶一路」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仰,更加明確自己的方向。
學「四史」可以頑強鬥志、促進發展。在黨和國家的初期發展歷程中,湧現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心中「可愛的中國」頑強同艱難困苦作鬥爭;在改革開放到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歷程中又有多少優秀建設者、改革家、幹部群眾,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殫精竭慮、盡心竭力,用一輩子做了兩輩子的事。我們能夠安心享受、不思進取嗎?中華民族的復興,民生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高峰還會有數不清的艱難險阻,狂風暴雪等著我們,讓我們志同道合、頑強拼搏、以發展的自己促進發展的國家和民族,讓國家既富且強。
學「四史」可以明晰形勢、提升自信。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形勢,對時局的認識和把握,關乎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從農村包圍城市到建立全國抗日統一戰線;從國共合作到建立共和國;從一窮二白到改革開放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sars到新冠肺炎的控制。每到形勢突變時,總能認清形勢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每一次的應對和成功會讓我們更加相信黨和國家的偉大,相信人民的偉大,也讓每一個中國人更加自信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學習「四史」也一定會增強人們心中的「四個自信」。
每一個黨員要認真學習「四史」,自覺地在「四史」的學習中獲得力量、明確方向、主動作為、勤學奮鬥,積極同一切不良思想作鬥爭,始終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完成「兩個一百年」階段性的歷史使命而奮勇前行。黨員在自身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言傳身教,讓更多的人了解「四史」,理解昨天、今天以及未來的中國做法和中國作為,自覺維護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成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實現。
同志們: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按照局黨委的安排,今天由我為大家上一次黨課,結合我近期對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想同大家分享以下幾點體會。
一、做到「五個深刻認識」,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一是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幹什麼。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領悟和思考我們黨一路走來,指引我們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麼;無數共產黨人前仆後繼、流血犧牲,為的、靠的是什麼。概括地說,答案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即馬克思主義真理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二是深刻認識黨和人民長期奮鬥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弄明白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覆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道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進而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取得既有其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也歷經艱辛,需要倍加珍惜、永不動搖。深刻認識了這些,「四個自信」就會無比堅定。三是深刻認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弄明白我們黨怎樣在密切聯繫群眾中成長、發展、壯大,怎樣靠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起家並從勝利走向勝利;思考為什麼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為什麼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其深刻道理在哪裡。四是深刻認識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是什麼、該以怎樣的精神狀態承擔起這樣的使命。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認真思考,我們這代中國共產黨人該怎樣把我們這一棒跑好,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這就需要我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把該擔當的歷史責任擔當起來,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把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統一起來,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美好未來和最高理想前進。五是深刻認識對黨忠誠是什麼、怎麼做。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從典型人物和感人事例中獲得深刻認識:正是因為千千萬萬黨員幹部對黨絕對忠誠,黨才有凝聚力、戰鬥力,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戰勝各種困難,才能不斷發展壯大;進而深刻理解,新時代黨員幹部對黨忠誠最關鍵的要求,就是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以xxx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三個汲取」,認真領會黨史、新中國史的重要意義。一是在知史中汲取愛黨愛國的力量。98年的黨史,70年的新中國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鮮血、淚水和汗水寫就的,充滿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我們只有深入了解這段歷史,才能更深地愛黨愛國。二是在知史中汲取智慧擔當的力量。通過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堅定「四個自信」;進一步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從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懷;進一步深刻認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的本質內涵,發揚革命精神和鬥爭精神,勇擔歷史重任;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們黨靠忠誠經受考驗、靠忠誠戰勝困難、靠忠誠發展壯大,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xxx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在知史中汲取立國、興國的力量。「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黨史、國史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瑰寶,是先行者們從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智慧。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今天,開創更好的明天。一個先進的執政黨,最難得的是能自覺地做到以史鑑今、以史資政,努力為現實社會政治服務,在承繼歷史中實現與時俱進,在放眼未來中實現開拓創新,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抗禦風險的能力。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既可以從中明晰黨和國家事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更有助於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歷史意識,培養歷史思維、歷史眼光,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
三、堅持「四個結合」,認真學好黨史、新中國史。一要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與傳承黨的革命傳統優良作風結合起來。一是持續弘揚黨的三大作風。黨的三大作風包括理論和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是毛澤東1945年4月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總結黨的建設基本經驗時提出的,它們也是黨革命時期形成的優良傳統。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堅持中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國情,以此為據制定路線方針政策。二是要持續體悟革命傳統。信念堅定、紀律嚴明、組織嚴密、實事求是、統一戰線、「兩個務必」等都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年代形成的優良傳統。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不僅要重溫歷史上的重要會議、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體悟革命傳統的孕育,延續黨的優良作風,還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把革命傳統、優良作風熔鑄於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接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向前發展。二要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與為人民守初心為民族擔使命結合起來。一是正確認識我們黨99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史是一部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時就立下的錚錚誓言。在黨的一大上,中國共產黨就把進行社會革命作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澤東在《政治周報》發刊詞中寫道:「為什麼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革命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不懈努力,儘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開放以來,我們黨通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使得人民擺脫貧困奔向小康,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二是真正認清我們黨99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史是一部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為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一直肩負的歷史使命。xxxxx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回顧中國近代史、黨的歷史,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也是中國共產黨為之奮鬥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復興迎來光明前景。新時代學好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讓歷史之光照進現實,啟迪心靈,讓我們汲取黨建的經驗,汲取治病救人的良方,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汲取走向未來的力量,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為人民守好初心、為民族擔起使命。三要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與學懂弄通新時代的創新理論結合起來。學好黨史、新中國史,不僅要明了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史,還要培養歷史眼光。學懂弄通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途徑,就要善於從歷史高度來理解和把握xxxxx的重要講話精神。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源自黨領導革命建設的生動實踐,而且是對我們黨奮鬥史、實踐史的最新總結。這一創新理論是在吸收了黨的歷史經驗、新中國成立以來治國理政智慧的基礎上創立的,有很厚重的歷史底蘊。在學習中既要把握其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還要用心體會內在的歷史邏輯,把歷史邏輯與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貫通,才能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四要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與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本領結合起來。黨史、新中國史蘊含著共產黨人的歷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可以使人養成歷史思維、具備歷史眼光,為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挑戰、提高黨的執政本領提供歷史滋養。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屢屢化險為夷、化危為機,累積了大量攻堅克難的辦法,有豐富的事例可供後人參考,也即黨史、新中國史中蘊含著豐富的治黨治國治軍智慧。比如黨的建設方面,始終強調從嚴治黨馳而不息反腐敗,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把黨的作風建設放在關乎黨的生命的高度等。比如治國理政方面,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等。再比如治軍方面,堅持黨指揮槍,強調從嚴治軍等。把黨的歷史上形成的大智慧傳承下去,要求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學好黨史、新中國史,從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滋養,再結合新的實際不斷發揚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執政本領?
同志們,歷史告訴現在,歷史昭示未來。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是我們黨、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只有準確把握黨史、新中國史中最基本的內涵,不斷從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增強堅守初心使命的思想與行動自覺。才能接好時代的「接力棒」,走好當代人的長征路。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按照局黨委的安排,今天由我為大家上一次黨課,結合我近期對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想同大家分享以下幾點體會。
一、做到「五個深刻認識」,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一是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幹什麼。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領悟和思考我們黨一路走來,指引我們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麼;無數共產黨人前仆後繼、流血犧牲,為的、靠的是什麼。概括地說,答案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即馬克思主義真理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二是深刻認識黨和人民長期奮鬥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弄明白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覆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道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進而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取得既有其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也歷經艱辛,需要倍加珍惜、永不動搖。深刻認識了這些,「四個自信」就會無比堅定。三是深刻認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弄明白我們黨怎樣在密切聯繫群眾中成長、發展、壯大,怎樣靠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起家並從勝利走向勝利;思考為什麼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為什麼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其深刻道理在哪裡。四是深刻認識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是什麼、該以怎樣的精神狀態承擔起這樣的使命。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認真思考,我們這代中國共產黨人該怎樣把我們這一棒跑好,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這就需要我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把該擔當的歷史責任擔當起來,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把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統一起來,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美好未來和最高理想前進。五是深刻認識對黨忠誠是什麼、怎麼做。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從典型人物和感人事例中獲得深刻認識:正是因為千千萬萬黨員幹部對黨絕對忠誠,黨才有凝聚力、戰鬥力,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戰勝各種困難,才能不斷發展壯大;進而深刻理解,新時代黨員幹部對黨忠誠最關鍵的要求,就是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以xxx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突出「三個汲取」,認真領會黨史、新中國史的重要意義。一是在知史中汲取愛黨愛國的力量。98年的黨史,70年的新中國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鮮血、淚水和汗水寫就的,充滿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我們只有深入了解這段歷史,才能更深地愛黨愛國。二是在知史中汲取智慧擔當的力量。通過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堅定「四個自信」;進一步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從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懷;進一步深刻認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的本質內涵,發揚革命精神和鬥爭精神,勇擔歷史重任;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們黨靠忠誠經受考驗、靠忠誠戰勝困難、靠忠誠發展壯大,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xxx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在知史中汲取立國、興國的力量。「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黨史、國史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瑰寶,是先行者們從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智慧。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今天,開創更好的明天。一個先進的執政黨,最難得的是能自覺地做到以史鑑今、以史資政,努力為現實社會政治服務,在承繼歷史中實現與時俱進,在放眼未來中實現開拓創新,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抗禦風險的能力。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既可以從中明晰黨和國家事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更有助於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歷史意識,培養歷史思維、歷史眼光,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
三、堅持「四個結合」,認真學好黨史、新中國史。一要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與傳承黨的革命傳統優良作風結合起來。一是持續弘揚黨的三大作風。黨的三大作風包括理論和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是毛澤東1945年4月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總結黨的建設基本經驗時提出的,它們也是黨革命時期形成的優良傳統。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堅持中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國情,以此為據制定路線方針政策。二是要持續體悟革命傳統。信念堅定、紀律嚴明、組織嚴密、實事求是、統一戰線、「兩個務必」等都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年代形成的優良傳統。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不僅要重溫歷史上的重要會議、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體悟革命傳統的孕育,延續黨的優良作風,還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把革命傳統、優良作風熔鑄於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接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向前發展。二要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與為人民守初心為民族擔使命結合起來。一是正確認識我們黨99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史是一部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時就立下的錚錚誓言。在黨的一大上,中國共產黨就把進行社會革命作為根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澤東在《政治周報》發刊詞中寫道:「為什麼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革命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不懈努力,儘快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開放以來,我們黨通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使得人民擺脫貧困奔向小康,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二是真正認清我們黨99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史是一部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為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一直肩負的歷史使命。xxxxx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回顧中國近代史、黨的歷史,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也是中國共產黨為之奮鬥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復興迎來光明前景。新時代學好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讓歷史之光照進現實,啟迪心靈,讓我們汲取黨建的經驗,汲取治病救人的良方,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汲取走向未來的力量,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為人民守好初心、為民族擔起使命。三要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與學懂弄通新時代的創新理論結合起來。學好黨史、新中國史,不僅要明了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史,還要培養歷史眼光。學懂弄通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途徑,就要善於從歷史高度來理解和把握xxxxx的重要講話精神。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源自黨領導革命建設的生動實踐,而且是對我們黨奮鬥史、實踐史的最新總結。這一創新理論是在吸收了黨的歷史經驗、新中國成立以來治國理政智慧的基礎上創立的,有很厚重的歷史底蘊。在學習中既要把握其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還要用心體會內在的歷史邏輯,把歷史邏輯與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貫通,才能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四要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與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本領結合起來。黨史、新中國史蘊含著共產黨人的歷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可以使人養成歷史思維、具備歷史眼光,為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挑戰、提高黨的執政本領提供歷史滋養。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屢屢化險為夷、化危為機,累積了大量攻堅克難的辦法,有豐富的事例可供後人參考,也即黨史、新中國史中蘊含著豐富的治黨治國治軍智慧。比如黨的建設方面,始終強調從嚴治黨馳而不息反腐敗,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把黨的作風建設放在關乎黨的生命的高度等。比如治國理政方面,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等。再比如治軍方面,堅持黨指揮槍,強調從嚴治軍等。把黨的歷史上形成的大智慧傳承下去,要求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學好黨史、新中國史,從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滋養,再結合新的實際不斷發揚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執政本領?
同志們,歷史告訴現在,歷史昭示未來。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是我們黨、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只有準確把握黨史、新中國史中最基本的內涵,不斷從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增強堅守初心使命的思想與行動自覺。才能接好時代的「接力棒」,走好當代人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