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像根,永遠是落葉的歸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溫暖;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
有人問,家是什麼?家是一份責任,家是彼此的真誠相待,家是溫暖的港灣。因為有了溫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才會溫暖絢麗。有這樣一家人,她們夫妻和睦、她們尊老愛幼、她們勤儉節約、她們鄰里和睦......她們家是有口皆碑的「模範家庭」。她們夫妻始終堅持百善孝為先,並由此來教育孩子,她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這就是永昌縣城關鎮天繡苑社區孝老愛親最美家庭楊彥蘭家庭?
家和萬事興,寬容暖人心。楊彥蘭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三代同堂,上有年邁的婆婆,下有可愛的雙胞胎兒子和一個小女兒,雖然她和丈夫都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但是他們勤勞節儉,靠兩人打工的收入,日子過得還算甜蜜。小兩口結婚以來,一直與婆婆一起吃住,家庭和諧美滿。
生活的柴米油鹽中,每當發生摩擦時,兩口子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問題。夫婦兩人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妻子總是把家庭照顧的細緻入微,長期以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侍奉老人,教導孩子,料理家務,受到鄰里的高度讚揚。在這個家庭里,雖然她們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每個家庭成員都以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得態度相處,自然形成了寬容與尊重的文明家風。
真心待人是她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左領右舍都能夠和睦相處,但凡鄰居們需要幫忙,她們都熱心相助。她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鄰居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百善孝為先,行動顯真情。家庭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婆媳關係是家庭關係的重要方面,也是關係家庭和睦、幸福美滿的要素之一。有人說:天下的婆媳關係最難處,是一對天生的矛盾無法解決。楊彥蘭卻來不這麼認為,她與婆婆的相處中總是相互溫暖著彼此。結婚以來,她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一家人的身上,從結婚到現在,從沒和婆婆紅過臉,吵過架,婆婆待她如親閨女,她待婆婆如親媽,融洽的相處,真誠的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7年的一天,她的丈夫潘自忠不幸遭遇車禍去世,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一個家庭失去主要勞動力,使得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當時她的兩個兒子才8歲。她每天除了悉心照顧婆婆和兩個孩子,還要出去打工,每天過的忙忙碌碌,有時候累的倒頭就睡,但她沒有一句怨言,用自己單薄的肩膀扛起了養家的重擔。
2011年,她和靜寧縣單身小伙王軍賢相識、相愛、結婚。婚後,她不忍心讓婆婆一個人生活,毅然選擇和前婆婆住在一起,王軍賢受到楊彥蘭的影響,更是把妻子的前婆婆當成自己的母親孝順,照顧她的飲食起居、幫老人家庭到鄉下地里干農活、空閒的時候陪她聊天,這些都被婆婆看在眼裡暖在心裡,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2015年,年邁的婆婆得了縱膈腫瘤。術後,楊彥蘭兩口子每天都不辭辛苦地照顧婆婆,從沒有抱怨過。在她的悉心照顧之下,婆婆術後恢復的很好,平安出院了。回到家裡,她還是一如既往的照顧婆婆,擔心婆婆因為病情而食慾不佳,每天都變著花樣做飯,每頓飯總是先問婆婆喜歡吃什麼。一天三頓,一年365天,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年邁的老人、需要照顧的孩子、窘迫的家庭經濟條件,即使如此,她們也沒有向生活妥協,依然在舉步維艱的生活中向前走著。她們從來沒有因為家庭的負擔而產生過放棄的念頭,小兩口在如山的重擔面前毅然站立,每日辛勤的汗水和細緻的照顧使這個家始終閃爍著溫馨的燈火?
以德育人做到言傳身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楊彥蘭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千年來深印在中華兒女心頭的「孝」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她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下,孩子們從小就懂得要孝順父母的道理,媽媽給他們買了什麼好吃的他們都拿來給奶奶吃,樂得老人總是笑的合不攏嘴?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經常鼓勵他們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教育孩子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受父母的影響,孩子們都培養出自立自強的性格,在生活上獨立自主,在思想上力求上進,在學習上努力拚搏,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茅。
楊彥蘭時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複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組成一家既是緣份,能夠和睦相處更是不容易,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靠物質上的,精神上的相濡以沫也很重要,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家人的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坦誠相待等等才能構建一個「家和萬事興」的和諧氛圍。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楊彥蘭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能在茫茫人海中相互選擇成為一家人,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緣份,自然要格外珍惜愛護。」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而她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穫了幸福和溫暖。
有人問,家是什麼?家是一份責任,家是彼此的真誠相待,家是溫暖的港灣。因為有了溫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才會溫暖絢麗。有這樣一家人,她們夫妻和睦、她們尊老愛幼、她們勤儉節約、她們鄰里和睦......她們家是有口皆碑的「模範家庭」。她們夫妻始終堅持百善孝為先,並由此來教育孩子,她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這就是永昌縣城關鎮天繡苑社區孝老愛親最美家庭楊彥蘭家庭?
家和萬事興,寬容暖人心。楊彥蘭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三代同堂,上有年邁的婆婆,下有可愛的雙胞胎兒子和一個小女兒,雖然她和丈夫都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但是他們勤勞節儉,靠兩人打工的收入,日子過得還算甜蜜。小兩口結婚以來,一直與婆婆一起吃住,家庭和諧美滿。
生活的柴米油鹽中,每當發生摩擦時,兩口子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問題。夫婦兩人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妻子總是把家庭照顧的細緻入微,長期以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侍奉老人,教導孩子,料理家務,受到鄰里的高度讚揚。在這個家庭里,雖然她們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每個家庭成員都以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得態度相處,自然形成了寬容與尊重的文明家風。
真心待人是她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左領右舍都能夠和睦相處,但凡鄰居們需要幫忙,她們都熱心相助。她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鄰居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百善孝為先,行動顯真情。家庭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婆媳關係是家庭關係的重要方面,也是關係家庭和睦、幸福美滿的要素之一。有人說:天下的婆媳關係最難處,是一對天生的矛盾無法解決。楊彥蘭卻來不這麼認為,她與婆婆的相處中總是相互溫暖著彼此。結婚以來,她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一家人的身上,從結婚到現在,從沒和婆婆紅過臉,吵過架,婆婆待她如親閨女,她待婆婆如親媽,融洽的相處,真誠的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7年的一天,她的丈夫潘自忠不幸遭遇車禍去世,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一個家庭失去主要勞動力,使得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當時她的兩個兒子才8歲。她每天除了悉心照顧婆婆和兩個孩子,還要出去打工,每天過的忙忙碌碌,有時候累的倒頭就睡,但她沒有一句怨言,用自己單薄的肩膀扛起了養家的重擔。
2011年,她和靜寧縣單身小伙王軍賢相識、相愛、結婚。婚後,她不忍心讓婆婆一個人生活,毅然選擇和前婆婆住在一起,王軍賢受到楊彥蘭的影響,更是把妻子的前婆婆當成自己的母親孝順,照顧她的飲食起居、幫老人家庭到鄉下地里干農活、空閒的時候陪她聊天,這些都被婆婆看在眼裡暖在心裡,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2015年,年邁的婆婆得了縱膈腫瘤。術後,楊彥蘭兩口子每天都不辭辛苦地照顧婆婆,從沒有抱怨過。在她的悉心照顧之下,婆婆術後恢復的很好,平安出院了。回到家裡,她還是一如既往的照顧婆婆,擔心婆婆因為病情而食慾不佳,每天都變著花樣做飯,每頓飯總是先問婆婆喜歡吃什麼。一天三頓,一年365天,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年邁的老人、需要照顧的孩子、窘迫的家庭經濟條件,即使如此,她們也沒有向生活妥協,依然在舉步維艱的生活中向前走著。她們從來沒有因為家庭的負擔而產生過放棄的念頭,小兩口在如山的重擔面前毅然站立,每日辛勤的汗水和細緻的照顧使這個家始終閃爍著溫馨的燈火?
以德育人做到言傳身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楊彥蘭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千年來深印在中華兒女心頭的「孝」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她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下,孩子們從小就懂得要孝順父母的道理,媽媽給他們買了什麼好吃的他們都拿來給奶奶吃,樂得老人總是笑的合不攏嘴?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經常鼓勵他們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教育孩子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受父母的影響,孩子們都培養出自立自強的性格,在生活上獨立自主,在思想上力求上進,在學習上努力拚搏,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茅。
楊彥蘭時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複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組成一家既是緣份,能夠和睦相處更是不容易,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靠物質上的,精神上的相濡以沫也很重要,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家人的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坦誠相待等等才能構建一個「家和萬事興」的和諧氛圍。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楊彥蘭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能在茫茫人海中相互選擇成為一家人,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緣份,自然要格外珍惜愛護。」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而她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穫了幸福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