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翔區南美鄉黨委書記梅建軍2013年6月上任,兩年多來,他以「加快拉祜山寨跨越發展,夯實基層黨建」為己任,千方百計謀求突破、幹事創業,使南美鄉出現了經濟發展、組織夯實、社會進步、民生改善、民族團結、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作為鄉黨委書記,他始終不忘發展是第一要務。2013年8月以來,圍繞精準扶貧整鄉推進,他始終堅持帶領鄉黨委班子深入村裡戶間、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徵求群眾意見,找尋南美鄉的「貧」根,精準施策。至2014年末,他帶領全鄉建設拉祜抗震民居房1012間,安裝路燈737盞;發展台灣長壽仁豌豆、滇粉重樓等「訂單農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兩年多來,共完成各類項目投資約4億元。同時,他始終不忘自己是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完成村4個標準化活動場所、基層黨組織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啟動24個村組黨員活動室建設工作,夯實基層黨建基礎,實現了黨務政務「雙推進」。2015年末,全鄉經濟收入5541.2萬元,同比增長773.58萬元,增長16.2%;農民人均純收入5012元,同比增長1000元,增長25.2%;實現脫貧摘帽281戶,脫貧率達100%。
「我們辛苦一點沒關係,可能我們多做一點,老百姓就可以多方便一些」,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他總是這樣說。為了幫拉祜群眾算清賬,他帶領鄉村幹部,對全鄉1012戶建房農戶進行摸底調查,進行圖表合一的登記分析。再綜合考慮經濟、需求、適用等因素,幫助群眾選定戶型;在2014年7月南美鄉南華村西山自然村山體滑坡時,他第一時間帶領鄉、村幹部將群眾急需的生活物資徒步運送到群眾手中;精準扶貧啟動後,他主動掛鈎全鄉最偏遠困難的農戶,幫助掛鈎戶理清脫貧思路。「把做好拉祜群眾脫貧致富工作作為自己的家業來經營」,這就是他為群眾辦實事、謀福利的心聲,拉祜族群眾常說:「梅書記就是尼喝斡祚摩(梅書記就是我們的領頭人)」。
作為鄉黨委班子的一班之長、少數民族鄉的「領頭羊」,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講團結、顧大局,合力幹事,積極主動與班子成員溝通,化解班子內部矛盾,維護班子團結穩定。任書記以來,他準確把握新時期民族工作方針和原則,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工作主題,主動下沉,直面矛盾和問題。任職以來,據不完全統計,他接訪化解的各類矛盾糾紛達180餘件,為南美鄉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他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全面落實黨風責任制。面對所謂的「人情禮節」、「禮尚往來」,人們都說他是一個「不近人情」的人。在扶貧開發整鄉推進工作中,為了做工程,很多老闆聞風而來,都想跟他套套近乎,卻都吃了閉門羹。「我們身在基層,面對面與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對我們的印象是什麼樣的,我們黨在基層的印象就是什麼樣的」,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集中學習上,他這樣對其他班子成員說?
正是有這樣一個了解民情、順應民意、集中民智的領頭人,使南美鄉上下吹響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號角,譜寫出了拉祜山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作為鄉黨委書記,他始終不忘發展是第一要務。2013年8月以來,圍繞精準扶貧整鄉推進,他始終堅持帶領鄉黨委班子深入村裡戶間、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徵求群眾意見,找尋南美鄉的「貧」根,精準施策。至2014年末,他帶領全鄉建設拉祜抗震民居房1012間,安裝路燈737盞;發展台灣長壽仁豌豆、滇粉重樓等「訂單農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兩年多來,共完成各類項目投資約4億元。同時,他始終不忘自己是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完成村4個標準化活動場所、基層黨組織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啟動24個村組黨員活動室建設工作,夯實基層黨建基礎,實現了黨務政務「雙推進」。2015年末,全鄉經濟收入5541.2萬元,同比增長773.58萬元,增長16.2%;農民人均純收入5012元,同比增長1000元,增長25.2%;實現脫貧摘帽281戶,脫貧率達100%。
「我們辛苦一點沒關係,可能我們多做一點,老百姓就可以多方便一些」,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他總是這樣說。為了幫拉祜群眾算清賬,他帶領鄉村幹部,對全鄉1012戶建房農戶進行摸底調查,進行圖表合一的登記分析。再綜合考慮經濟、需求、適用等因素,幫助群眾選定戶型;在2014年7月南美鄉南華村西山自然村山體滑坡時,他第一時間帶領鄉、村幹部將群眾急需的生活物資徒步運送到群眾手中;精準扶貧啟動後,他主動掛鈎全鄉最偏遠困難的農戶,幫助掛鈎戶理清脫貧思路。「把做好拉祜群眾脫貧致富工作作為自己的家業來經營」,這就是他為群眾辦實事、謀福利的心聲,拉祜族群眾常說:「梅書記就是尼喝斡祚摩(梅書記就是我們的領頭人)」。
作為鄉黨委班子的一班之長、少數民族鄉的「領頭羊」,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講團結、顧大局,合力幹事,積極主動與班子成員溝通,化解班子內部矛盾,維護班子團結穩定。任書記以來,他準確把握新時期民族工作方針和原則,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工作主題,主動下沉,直面矛盾和問題。任職以來,據不完全統計,他接訪化解的各類矛盾糾紛達180餘件,為南美鄉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他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全面落實黨風責任制。面對所謂的「人情禮節」、「禮尚往來」,人們都說他是一個「不近人情」的人。在扶貧開發整鄉推進工作中,為了做工程,很多老闆聞風而來,都想跟他套套近乎,卻都吃了閉門羹。「我們身在基層,面對面與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對我們的印象是什麼樣的,我們黨在基層的印象就是什麼樣的」,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集中學習上,他這樣對其他班子成員說?
正是有這樣一個了解民情、順應民意、集中民智的領頭人,使南美鄉上下吹響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號角,譜寫出了拉祜山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