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生活是越來越幸福,在家裡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親人的各種關愛,都會有一種「以我為中心」的潛意識。許多孩子忽視了生活經歷中許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在德育實踐課程中,許多主題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深刻理解生活。這類課堂的導入時,要把曾經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意識的溫習、再新認識生活,這對與課堂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德育實踐課《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重點是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作課前調查,和學生交談中發現,許多學生認為:「父母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的。」有的還埋怨:「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夠,沒有其他的父母那麼好。」那麼,課堂導入就需要老師精心選擇生活中一些溫馨的情景,能打動孩子心靈的生活細節展示給學生看。如「燈下,媽媽給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顧;晚上,媽媽給孩子摺疊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著時,媽媽起床為孩子蓋棉被」等等。
在重溫這些每位學生都經歷過的生活小事後,可順勢提問:「看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學生內心深處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操勞?
設置德育實踐活動的意圖主要是要加強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繫,鍛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改革要求教學過程中,要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特別是德育實踐活動課程,更應該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之間的關係。
例如德育實踐課《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重點是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作課前調查,和學生交談中發現,許多學生認為:「父母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的。」有的還埋怨:「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夠,沒有其他的父母那麼好。」那麼,課堂導入就需要老師精心選擇生活中一些溫馨的情景,能打動孩子心靈的生活細節展示給學生看。如「燈下,媽媽給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顧;晚上,媽媽給孩子摺疊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著時,媽媽起床為孩子蓋棉被」等等。
在重溫這些每位學生都經歷過的生活小事後,可順勢提問:「看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學生內心深處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操勞?
設置德育實踐活動的意圖主要是要加強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繫,鍛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改革要求教學過程中,要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特別是德育實踐活動課程,更應該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