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抓好高中與大學的銜接,促進新生的角色轉變,提高新生對大學生活的適應速度和質量;②配合學院在新生中開展「認識專業、了解專業、熱愛專業」的專業思想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明確本院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樹立初步的專業思想,端正學生學習風氣,為四年大學學習開個好頭。
③指導學生進行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幫助他們制定個性化大學成長方案,使每個學生在開始大學生活之時就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可行的行動計劃。
④指導學生掌握大學學習特點和學習方法,使大學生能夠順利地適應大學學習,提高學習績效。
2、在進入大學二年級時,導師主要在學術和技能方面給學生進行具體的指導。
---在學術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指導:
①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發展方向,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長,與學生一起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生學術成長方案。
②指導學生閱讀本專業的經典文獻,組織有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的各類學術報告會,幫助學生形成專業興趣,打好專業理論基礎,為科學研究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③指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重點是指導大學生rct計劃立項,開展調查研究以及寫作專業論文。
④指導學生制定個人的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
---在技能方面,導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指導:
①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
②指導學生制定可行的特長發展計劃,為學生的技能和個性特長的形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③指導學生參加各種技能大賽,擴大我院學生在社會和學校中的影響,提高聲譽。
④組織我院學生各類技能大賽,推動我院學生技能學習活動的開展。
4、進入大學四年級以後導師在學生就業方面給予具體指導:
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促進學生的順利就業。
②協助主管學生的副書記和輔導員做好學生的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③協助做好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解決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各種特殊矛盾與困難,提高學院的就業率。
1、關心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新生儘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專業思想。
2、幫助學生熟悉本專業的相鄰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籍管理條例,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的修讀計劃,確定每學期的修讀課程。
3、關心並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和心理狀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與引導,培養學生樹立刻苦學習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4、建立導師與學生聯繫和溝通的有效渠道,安排相對固定的導師接待日和地點。
5、及時向院系及教務處反饋學生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年級「科研導師」工作職責:
1、關心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新生儘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專業思想。
2、幫助學生熟悉本專業的相鄰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籍管理條例,根據每位學生。
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的修讀計劃,確定每學期的修讀課程。
3、關心並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和心理狀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與引導,培養學生樹立刻苦學習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4、建立導師與學生聯繫和溝通的有效渠道,安排相對固定的導師接待日和地點。
5、及時向院系及教務處反饋學生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6、指導學生開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院級「挑戰杯」比賽。
1.指導教師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為社會服務的意識,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均衡發展。指導教師應認真研讀學生《培養方案》,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及社會需求,按時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培訓。
2.指導教師要講求師德,通過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尚的人格,言傳身教,影響和教化學生。要注意對學生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培養,使其成為有道德的人,有文化的人。
3.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4.指導教師要根據對學生學習能力及偏好等情況的評估,指導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在完成專業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形成學生自己鮮明的個性。
5.指導教師要了解我院各專業方向的培養方案,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及偏好選擇專業方向;除主修專業外,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以輔修其他專業,指導教師還需了解我校各輔修專業的基本情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
6.指導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況,協助學院推薦擬轉專業的學生。
7.指導教師應熟悉並指導學生了解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的情況,幫助學生理解學校《培養方案》中對各類課程組(公共基礎課及公共基礎課中各課程類、學科基礎課、專業方向必修課等)的總學分及各門課程的學分要求及課程設置情況。
8.指導教師應充分了解「選課」及「選教師」的意義和要求,特別關注選課過程的三個基本階段:預選、正選、補退選,對學生在選課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根據學生的個人學習計劃,指導學生順利完成每學期的選課工作。
五、指導教師的工作安排
1.指導教師每學期開學初必須與所指導的學生見面,每學期至少與所指導的學生集體會面三次,進行集體交流,要有記錄,並能夠當場解決學生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指導教師對於學生單獨提出的問題應予以耐心認真地回答。無特殊情況,應在一周內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給予解決。指導教師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在兩天內將問題反映給學院教學辦公室,待學院做出決定後及時反饋給學生。
2.指導教師必須在每學期開學兩周內製訂出本學期的指導學生工作計劃(新生入校或重新分派指導學生的,應在確定指導學生名冊後兩周內製訂出本學期的指導學生工作計劃),報系主任及通過系主任向學院備案,並公示給學生。每學期每名指導教師應有不少於5個工作日(累計)對學生進行指導並解答相關問題。
3.指導教師應向所指導的學生公布電子信箱或有效的聯繫電話等通訊方式,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4.在一些關鍵的教學階段,如「選課預選階段」、「輔修申請階段」、「期末考試階段」等,指導教師應安排固定的指導時間,以便對學生的指導。
5.在特殊時段,指導教師應按本科學習指導中心委員會或學院分會的要求,參加學校或學院的集中集體指導。
6.指導教師要對指導工作做詳細的原始記錄,每學期期中及期末向系主任並通過系主任向學院提交書面。
1、言傳身教,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優良的職業道德,深厚的學術素養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和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培養。
2、專業指導。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向學生介紹專業前沿信息和發展趨勢,指導學生專業學習定位、確立學習發展方向;根據學生的特長、個性和志向,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選課,制定有效的。
3、學習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潛能和特點,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能,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和指導。
4、科研指導。指導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和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課外課題研究選題和立項,組織科研課題討論會,吸收學生充當科研助手,促進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指導學生考研。
5、就業與職業指導。對學生進行就業形勢和擇業觀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和職業興趣,指導學生進行成才設計和職業策劃,指導學生擇業、求職和就業。
6、導師對學生的指導要認真負責,做到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有效果。期末要會同輔導員寫出學習、學業評語,指出學生的努力方向,調整指導計劃。
7、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等有關方面的問題和困難,積極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8、主動與輔導員聯繫,及時溝通情況,積極協作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③指導學生進行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幫助他們制定個性化大學成長方案,使每個學生在開始大學生活之時就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可行的行動計劃。
④指導學生掌握大學學習特點和學習方法,使大學生能夠順利地適應大學學習,提高學習績效。
2、在進入大學二年級時,導師主要在學術和技能方面給學生進行具體的指導。
---在學術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指導:
①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發展方向,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長,與學生一起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生學術成長方案。
②指導學生閱讀本專業的經典文獻,組織有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的各類學術報告會,幫助學生形成專業興趣,打好專業理論基礎,為科學研究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③指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重點是指導大學生rct計劃立項,開展調查研究以及寫作專業論文。
④指導學生制定個人的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
---在技能方面,導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指導:
①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
②指導學生制定可行的特長發展計劃,為學生的技能和個性特長的形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③指導學生參加各種技能大賽,擴大我院學生在社會和學校中的影響,提高聲譽。
④組織我院學生各類技能大賽,推動我院學生技能學習活動的開展。
4、進入大學四年級以後導師在學生就業方面給予具體指導:
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促進學生的順利就業。
②協助主管學生的副書記和輔導員做好學生的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③協助做好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解決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各種特殊矛盾與困難,提高學院的就業率。
1、關心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新生儘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專業思想。
2、幫助學生熟悉本專業的相鄰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籍管理條例,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的修讀計劃,確定每學期的修讀課程。
3、關心並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和心理狀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與引導,培養學生樹立刻苦學習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4、建立導師與學生聯繫和溝通的有效渠道,安排相對固定的導師接待日和地點。
5、及時向院系及教務處反饋學生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年級「科研導師」工作職責:
1、關心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新生儘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專業思想。
2、幫助學生熟悉本專業的相鄰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籍管理條例,根據每位學生。
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的修讀計劃,確定每學期的修讀課程。
3、關心並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和心理狀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與引導,培養學生樹立刻苦學習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4、建立導師與學生聯繫和溝通的有效渠道,安排相對固定的導師接待日和地點。
5、及時向院系及教務處反饋學生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6、指導學生開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院級「挑戰杯」比賽。
1.指導教師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為社會服務的意識,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均衡發展。指導教師應認真研讀學生《培養方案》,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及社會需求,按時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培訓。
2.指導教師要講求師德,通過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尚的人格,言傳身教,影響和教化學生。要注意對學生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培養,使其成為有道德的人,有文化的人。
3.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4.指導教師要根據對學生學習能力及偏好等情況的評估,指導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在完成專業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形成學生自己鮮明的個性。
5.指導教師要了解我院各專業方向的培養方案,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及偏好選擇專業方向;除主修專業外,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以輔修其他專業,指導教師還需了解我校各輔修專業的基本情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
6.指導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況,協助學院推薦擬轉專業的學生。
7.指導教師應熟悉並指導學生了解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的情況,幫助學生理解學校《培養方案》中對各類課程組(公共基礎課及公共基礎課中各課程類、學科基礎課、專業方向必修課等)的總學分及各門課程的學分要求及課程設置情況。
8.指導教師應充分了解「選課」及「選教師」的意義和要求,特別關注選課過程的三個基本階段:預選、正選、補退選,對學生在選課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根據學生的個人學習計劃,指導學生順利完成每學期的選課工作。
五、指導教師的工作安排
1.指導教師每學期開學初必須與所指導的學生見面,每學期至少與所指導的學生集體會面三次,進行集體交流,要有記錄,並能夠當場解決學生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指導教師對於學生單獨提出的問題應予以耐心認真地回答。無特殊情況,應在一周內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給予解決。指導教師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在兩天內將問題反映給學院教學辦公室,待學院做出決定後及時反饋給學生。
2.指導教師必須在每學期開學兩周內製訂出本學期的指導學生工作計劃(新生入校或重新分派指導學生的,應在確定指導學生名冊後兩周內製訂出本學期的指導學生工作計劃),報系主任及通過系主任向學院備案,並公示給學生。每學期每名指導教師應有不少於5個工作日(累計)對學生進行指導並解答相關問題。
3.指導教師應向所指導的學生公布電子信箱或有效的聯繫電話等通訊方式,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4.在一些關鍵的教學階段,如「選課預選階段」、「輔修申請階段」、「期末考試階段」等,指導教師應安排固定的指導時間,以便對學生的指導。
5.在特殊時段,指導教師應按本科學習指導中心委員會或學院分會的要求,參加學校或學院的集中集體指導。
6.指導教師要對指導工作做詳細的原始記錄,每學期期中及期末向系主任並通過系主任向學院提交書面。
1、言傳身教,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優良的職業道德,深厚的學術素養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和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培養。
2、專業指導。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向學生介紹專業前沿信息和發展趨勢,指導學生專業學習定位、確立學習發展方向;根據學生的特長、個性和志向,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選課,制定有效的。
3、學習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潛能和特點,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能,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和指導。
4、科研指導。指導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和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課外課題研究選題和立項,組織科研課題討論會,吸收學生充當科研助手,促進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指導學生考研。
5、就業與職業指導。對學生進行就業形勢和擇業觀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和職業興趣,指導學生進行成才設計和職業策劃,指導學生擇業、求職和就業。
6、導師對學生的指導要認真負責,做到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有效果。期末要會同輔導員寫出學習、學業評語,指出學生的努力方向,調整指導計劃。
7、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等有關方面的問題和困難,積極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8、主動與輔導員聯繫,及時溝通情況,積極協作配合,共同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