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我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通過閱讀、思考,不斷加深了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代性、人民性、科學性和實踐性的認識,不得不說,這是一本武裝我們理論思想的輔助讀物。在去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被寫入黨章,這標誌著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再次與時俱進。在《三十講》提出了「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深入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意義。在學習《三十講》的過程中,我發現書中大量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引用過的傳統文化經典名句。比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民才是國家的根基,只有根基穩固,國家才能安寧。這原本是出自《尚書》中的一句話,《三十講》中引用這句話,進一步指出了我們國家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為民服務,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目標。《三十講》中還引用了「天地之大,黎元為先」這幾句話,都是把發展和改善民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充分體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我們既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又要重視經濟發展。但是當兩者出現衝突時,應該將環境保護放在首位,犧牲環境換取的經濟發展是不可取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有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有生產力,我們的經濟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一論斷深刻的揭示了人類文明與生態之間的關係,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人們開始用先進的機器對大自然進行肆無忌憚的開發,從而滿足自身對經濟發展的高度需求。但這毫無疑問的造成了生態系統的失衡,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習近平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認為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夠使中華文明保持興盛不衰。
習近平提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關係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習近平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深刻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改善民生,繼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解決好生態問題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習近平認為造成生態環境的元兇就是人類自己,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除了讓人們樹立生態保護意識之外,還需要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來保護生態環境,通過責任追究制度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強有力地約束力。
我國歷代領導人根據不同時期遇到的環境問題制定了符合中國國情的一系列相應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習近平在繼承了新中國歷代領導集體的生態文明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環境面臨的新問題,提出了適合我國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形成了具有獨特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這一思想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順應民意,堅決戰勝在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當前我國面臨的生態問題仍然十分嚴峻,這就要求我國必須要立足於眼前的生態現狀,不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從而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助力。
到目前為止,生態問題不只局限在單個國家,而是形成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世界正處於一個全球治理體系正在加速推進的大發展時期,但仍面臨著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問題的威脅。我國堅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主張建立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廣泛認可,為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借鑑。
最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們每個群眾,黨員,幹部都應當加強學習,以此來指導我們的工作生活。牢固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指導地位,最緊要的是用這面偉大思想旗幟武裝頭腦,理論上高度認同、思想上堅定追隨,成為統領靈魂的信仰。作為黨員幹部,要通過系統研讀《三十講》,把這一新思想作為培塑信仰的最好教科書、作為人生第一黨課、作為政治必修課,鑄牢主心骨、擰緊總開關、固穩壓艙石。
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充分體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我們既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又要重視經濟發展。但是當兩者出現衝突時,應該將環境保護放在首位,犧牲環境換取的經濟發展是不可取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有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有生產力,我們的經濟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一論斷深刻的揭示了人類文明與生態之間的關係,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人們開始用先進的機器對大自然進行肆無忌憚的開發,從而滿足自身對經濟發展的高度需求。但這毫無疑問的造成了生態系統的失衡,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習近平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認為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夠使中華文明保持興盛不衰。
習近平提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關係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習近平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深刻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改善民生,繼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解決好生態問題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習近平認為造成生態環境的元兇就是人類自己,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除了讓人們樹立生態保護意識之外,還需要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來保護生態環境,通過責任追究制度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強有力地約束力。
我國歷代領導人根據不同時期遇到的環境問題制定了符合中國國情的一系列相應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習近平在繼承了新中國歷代領導集體的生態文明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環境面臨的新問題,提出了適合我國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形成了具有獨特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這一思想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順應民意,堅決戰勝在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當前我國面臨的生態問題仍然十分嚴峻,這就要求我國必須要立足於眼前的生態現狀,不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從而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助力。
到目前為止,生態問題不只局限在單個國家,而是形成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世界正處於一個全球治理體系正在加速推進的大發展時期,但仍面臨著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問題的威脅。我國堅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主張建立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廣泛認可,為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借鑑。
最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們每個群眾,黨員,幹部都應當加強學習,以此來指導我們的工作生活。牢固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指導地位,最緊要的是用這面偉大思想旗幟武裝頭腦,理論上高度認同、思想上堅定追隨,成為統領靈魂的信仰。作為黨員幹部,要通過系統研讀《三十講》,把這一新思想作為培塑信仰的最好教科書、作為人生第一黨課、作為政治必修課,鑄牢主心骨、擰緊總開關、固穩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