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在五樓會議室聆聽了江蘇省特級教師教育專家,李鳳遐老師帶來的精神大餐。李老師對人生與工作的看法幽默與智慧的工作藝術,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現總結一下自己粗淺的認識。
李鳳遐老師的報告始終貫穿一個字「愛」,愛自己,愛教育事業,愛學生。
大愛之愛自己:李鳳遐老師六十多歲了,但走上講台的她,衣著大方得體,精神抖擻,意氣風發,聲音鏗鏘有力,富有激情。這我想正是得力於她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體魄,這也正是我們能夠努力工作的基礎。其二,愛自己的家人,使家庭和睦,我認為這是李老的大智慧之一,如果一個人連自己親人都不愛,你能相信他會去愛他人嗎?通過自己對家人的愛,教育學生愛自己的家人,尊老愛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大愛之愛教育事業:李老師剛時放棄從政的機會,走上社會上最被歧視的教師行業,這是很多人所做不到的。她從教三十二年,乾了三十一年班主任,足見她對教育的愛之深。正是他對教育的大愛,才激發了她對教育的深刻認識和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巨大成功。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需要大智慧,教育需要我們百分之百的投入,教育需要我們的熱情和激情,這一切的一切的前提是要愛教育事業。
大愛之愛學生:其一,教師愛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為他們著想對他們負責讓他們樂意接受,要善於放大學生的閃光點一步步地去挖掘他們的潛力讓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其二,愛在細微之處,在每一次大考的試卷上送給每位同學一句體己的話,每一句體己的話都能抓住孩子的心靈,讓他震憾,使他受到感染。接到一個班後,她會對每個學生做細緻的的調查分析,根據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性格愛好,揣摩施教良方,用心良苦換來學生的尊敬信任和理解。其三,愛一定要有智慧。只要教師有智慧,就能使貧瘠的土地變成肥沃的土地,使差生變成優生,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
李鳳遐老師的淳淳教誨讓我們真正明白了愛才是的源泉,教師只有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正是「選我所愛,愛我所選」。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四有好老師講座心得體會[朗讀]
最近幾天,研讀了習總書記教師節前夕在xx師範大學的重要講話,深感觸動。習總書記提出了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標準,讓我看到了差距,明確了方向。xx年我被學生投票選為「我最喜愛的老師」,是我任教十八年來最珍惜的榮譽,而習總書記的講話,又讓我樹立了新的目標。
習總書記說:「老師還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離開了尊重、理解、寬容同樣談不上教育。」我自己是從事工業設計專業教學的,設計界經常提的一個觀點叫「user-centereddesign」,即「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習總書記所說的「尊重、理解、寬容」也反映了教育理念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尊重學生,就是要把學生放在對等的地位來進行交流,樹立平等的教學思想。教學是平等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也是平等的,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也同樣受到教育。不是說老師和學生打成一片稱兄道弟才是尊重,也不是說在畢業答辯的時候老師對學生百般挑剔就是不尊重。作為老師,要對自己的每一堂課負責,你站在講台上時講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對學生產生影響,把每節課上好才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教師」這份職業的尊重。
理解學生,就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創造和諧的教學關係。有很多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不如以前的「好管」,我覺得十分正常,在信息時代長大的孩子理應有更多的個性。每個孩子天生都是熱愛學習的,他們從出生那天開始就對未知世界充滿興趣,他們只用了一年左右時間就學會了直立行走,他們只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就掌握了一門語言,他們的學習能力毋庸置疑,而之所以對學習感到懈怠,是因為失去了興趣。所以與其用點名的方式要求學生到課率,不如把課堂內容設計的更加精彩來吸引學生。
寬容學生,就是要允許學生髮表不同的學術觀點,建立開放的教學環境。我把教育比作種樹,有的學生是桃樹,有的學生是梨樹,非要把不同的學生培養成一種模式就像把桃樹種成梨樹一樣徒勞。工業設計是交叉學科而不是邊緣學科,要建立從人文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藝術到技術、從零售業到製造業、從心理學到環境生態學的大設計觀;思維要開放,不受固有的條條框框的限制,設計沒有隻有更好,沒有的標準只有評價的角度不同,設計多元化已成為新時代的顯著標誌。
教學的主體是學而不是教,學生應該成為課堂的主人,用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教學過程中,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型學習,重點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xx年我在美國做訪問學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參加一個學生的科技社團活動,有個工程師協會的學生髮問:「你為什麼學工程?」如果是中國學生,答案可能是家長的建議、社會的需要、就業的前景等等,而美國學生自己的答案是:「it"scool!」從這個答案上我看到了美國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和學習熱情,這恰恰是我們中國學生所缺乏的?
習總書記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性格愛好、脾氣秉性、興趣特長、家庭情況、學習狀況不一的學生,必須精心加以引導和培育。」我們的教育從中小學開始就強調共性的東西,強調標準答案和統一考試,習總書記指出了個性教育的重要性。所謂教學,重心不在教,而在於學,只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習總書記說:「老師還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離開了尊重、理解、寬容同樣談不上教育。」我自己是從事工業設計專業教學的,設計界經常提的一個觀點叫「user-centereddesign」,即「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習總書記所說的「尊重、理解、寬容」也反映了教育理念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尊重學生,就是要把學生放在對等的地位來進行交流,樹立平等的教學思想。教學是平等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也是平等的,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也同樣受到教育。不是說老師和學生打成一片稱兄道弟才是尊重,也不是說在畢業答辯的時候老師對學生百般挑剔就是不尊重。作為老師,要對自己的每一堂課負責,你站在講台上時講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對學生產生影響,把每節課上好才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教師」這份職業的尊重。
理解學生,就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創造和諧的教學關係。有很多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不如以前的「好管」,我覺得十分正常,在信息時代長大的孩子理應有更多的個性。每個孩子天生都是熱愛學習的,他們從出生那天開始就對未知世界充滿興趣,他們只用了一年左右時間就學會了直立行走,他們只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就掌握了一門語言,他們的學習能力毋庸置疑,而之所以對學習感到懈怠,是因為失去了興趣。所以與其用點名的方式要求學生到課率,不如把課堂內容設計的更加精彩來吸引學生。
寬容學生,就是要允許學生髮表不同的學術觀點,建立開放的教學環境。我把教育比作種樹,有的學生是桃樹,有的學生是梨樹,非要把不同的學生培養成一種模式就像把桃樹種成梨樹一樣徒勞。工業設計是交叉學科而不是邊緣學科,要建立從人文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藝術到技術、從零售業到製造業、從心理學到環境生態學的大設計觀;思維要開放,不受固有的條條框框的限制,設計沒有隻有更好,沒有的標準只有評價的角度不同,設計多元化已成為新時代的顯著標誌。
教學的主體是學而不是教,學生應該成為課堂的主人,用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教學過程中,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型學習,重點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xx年我在美國做訪問學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參加一個學生的科技社團活動,有個工程師協會的學生髮問:「你為什麼學工程?」如果是中國學生,答案可能是家長的建議、社會的需要、就業的前景等等,而美國學生自己的答案是:「it"scool!」從這個答案上我看到了美國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和學習熱情,這恰恰是我們中國學生所缺乏的?
習總書記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性格愛好、脾氣秉性、興趣特長、家庭情況、學習狀況不一的學生,必須精心加以引導和培育。」我們的教育從中小學開始就強調共性的東西,強調標準答案和統一考試,習總書記指出了個性教育的重要性。所謂教學,重心不在教,而在於學,只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做一個好老師,共同的特質必不可少,這就是提出的四條標準。
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正確的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一個有理想信念的老師,才能在學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種子。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做一個好老師,就是要按照的要求,不能只「授業」「解惑」而不「傳道」,而是要把「傳道」放在第一位,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做到「經師」和「人師」的統一,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我們的教育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黨和人民需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做一個好老師,應該以這一要求為基準,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注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積極傳播者,積極引導學生築夢、追夢和圓夢,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都成為實現我們民族夢想的正能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做一個好老師,就是要按照的要求,「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像於漪、李吉林、馬芯蘭、殷雪梅、孟二冬、霍懋征、葉志平、譚千秋、侯伯宇、石秋傑、張麗莉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教師那樣,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以淵博的知識教育學生,以美好的德行引導學生,以完美的人格影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入學生的心田,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不斷增強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和價值塑造能力,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指出:「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我們都有同樣的感受,不論一個人離開學校有多久,老師的人格魅力都會永遠銘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師的人格力量都會成為激勵我們追逐人生夢想的強大動力。
師者為師亦為范。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論語》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對老師不僅會聽其言,更會觀其行。好老師首先應該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和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率先垂範、以身作則,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人生標杆,引導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學生的蠟燭。選擇做教師,就選擇了奉獻。好老師,要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把追求理想、塑造心靈、傳承文明當作人生事業奮鬥的志向,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獻精神,淡泊名利、甘為人梯,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古人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在信息時代做個好老師,猶如所說,「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有了這「一潭水」,教育學生才不會捉襟見肘,才能遊刃有餘。
教育是一門科學,好的教育則是一門藝術。好老師應該是智能的老師,具有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努力探求規律,堅持知、情、意的統一,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堅持知與行的統一,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努力使自己成為業務精湛、學生喜愛的高素質教師。
「知識引導人生,學習成就未來」。無論是一個民族還是個人,如果不加強學習、不提高學習能力,勢必落後於時代。在知識更新周期大大縮短的當今時代,做一個好老師,更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按照提出的始終「站在知識發展前沿,刻苦鑽研、嚴謹篤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的要求,以鍥而不捨的學習研究,以源源不斷的進取創新,為學生提供鮮活的知識清泉。
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師心中有愛,才能傳遞愛,才能培養出有愛心的學生。
愛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做一個好老師,就要像要求的那樣,「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用愛打開學生的知識之門,用愛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溫暖,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愛是責任和付出。愛學生,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並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愛是尊重、理解和寬容。愛學生,「還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做一個好老師,就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讓所有學生都健康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之才。
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正確的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一個有理想信念的老師,才能在學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種子。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做一個好老師,就是要按照的要求,不能只「授業」「解惑」而不「傳道」,而是要把「傳道」放在第一位,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做到「經師」和「人師」的統一,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我們的教育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黨和人民需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做一個好老師,應該以這一要求為基準,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注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積極傳播者,積極引導學生築夢、追夢和圓夢,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都成為實現我們民族夢想的正能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做一個好老師,就是要按照的要求,「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像於漪、李吉林、馬芯蘭、殷雪梅、孟二冬、霍懋征、葉志平、譚千秋、侯伯宇、石秋傑、張麗莉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教師那樣,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以淵博的知識教育學生,以美好的德行引導學生,以完美的人格影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入學生的心田,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不斷增強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和價值塑造能力,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指出:「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我們都有同樣的感受,不論一個人離開學校有多久,老師的人格魅力都會永遠銘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師的人格力量都會成為激勵我們追逐人生夢想的強大動力。
師者為師亦為范。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論語》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對老師不僅會聽其言,更會觀其行。好老師首先應該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和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率先垂範、以身作則,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人生標杆,引導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學生的蠟燭。選擇做教師,就選擇了奉獻。好老師,要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把追求理想、塑造心靈、傳承文明當作人生事業奮鬥的志向,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獻精神,淡泊名利、甘為人梯,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古人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在信息時代做個好老師,猶如所說,「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有了這「一潭水」,教育學生才不會捉襟見肘,才能遊刃有餘。
教育是一門科學,好的教育則是一門藝術。好老師應該是智能的老師,具有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努力探求規律,堅持知、情、意的統一,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堅持知與行的統一,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努力使自己成為業務精湛、學生喜愛的高素質教師。
「知識引導人生,學習成就未來」。無論是一個民族還是個人,如果不加強學習、不提高學習能力,勢必落後於時代。在知識更新周期大大縮短的當今時代,做一個好老師,更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按照提出的始終「站在知識發展前沿,刻苦鑽研、嚴謹篤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的要求,以鍥而不捨的學習研究,以源源不斷的進取創新,為學生提供鮮活的知識清泉。
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師心中有愛,才能傳遞愛,才能培養出有愛心的學生。
愛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做一個好老師,就要像要求的那樣,「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用愛打開學生的知識之門,用愛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溫暖,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愛是責任和付出。愛學生,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並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愛是尊重、理解和寬容。愛學生,「還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做一個好老師,就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讓所有學生都健康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之才。
在教育的路上,我們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是一群學習者。時代賦予我們新的責任與使命。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思考力、有創造力、有執行力、有影響力的人。
一、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師
人與人的不同,在於思想的差異,而思想則主要來源於思考。一個人是否喜歡思考,做到常態思考,取決於他的思維習慣、問題意識和格局視野。
教師的思考力,主要體現在對待問題的處理方式上,首先願意拿出一定的時間集中在這個問題上,思考選取最佳的方法達到目標;其次,常時間集中關注在某一主題的研究上,持續推進,儘量尋找創新點;還有就是在常態教學活動中融入自己的思考,為每一次的發言做準備,為每一節課做設計,為每一次閱讀做整理,為每一次實踐做反思。
二、做一名有創造力的教師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思考不同,才能有創造。做為一名有創造力的教師,他所做的,都是經過思考的,他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最簡單有效的。不僅如此,他還要善於整合資源。他能夠認識到: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所能達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我們日常的工作,常常是缺少創造。一節教案講了五年,教材都變了,教案還在用。一篇講稿,反覆改了幾遍,聽眾都變了,還在講,內容仍停留在最初那個年代。經驗永遠是創造的羈絆,我們卻捨不得扔。我們的工作質量需要通過創造去改善,我們的生活境遇需要創造去點亮。沒有創造,就沒有不同,沒有創造,就沒有傑出的表現。
三、做一名有執行力的教師
任何事只有做,才會有結果。如果只停留在計劃和想的層面,永遠也實現不了突破。執行力,是推進事物進展的關鍵,是實現由質變到量變的飛躍。管理學家德魯克曾說,「我們應該將行動納入決策當中,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執行力是一種行動意識,是主動發展的反應。如果時間還充足,我們常常是拖延,並不是先將事情辦好,然後優化質量。到了必須得乾的時候,然後再不得不做,整個過程的心理負擔都會很大。與其那樣,真不如早點將事情辦好。上級領導交待的事情,我們要第一時間完成,這就好比編輯約稿,早點完成大家都省心,更何況早完成對於後期改進有回還、修正的餘地。
性急的人容易鍛造成具有執行力的人,但一定要克服「不思考」,要三思而後行。將時間安排得有條不紊,就可以變性急為執行力。性穩的人,也要有提前意識,要為後期完善爭取時間。
四、做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
一個教師的最大影響力在於給學生以人生的影響,幫助他們完善知識、塑造性格、關注成長、懂得貢獻、體味價值,要培養更多能夠超越自己的人。如果多年以後,教的學生身上隱約可見他的影子,那麼,他就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在一個地理老師的影響下,有一些學生畢業後選擇了地質、水文、旅遊等專業;一位語文老師的影響下,他的學生成為當代著名的作家、詩人;一位英語老師多年以後聽到了他的學生熟練標準的同聲傳異的聲音。我們說,這樣老師一定是幸福的,因為他的教學已經在學生中建立了影響,已經為學生髮展提供了建議。一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給學生以正向引領。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懂得在方方面思考「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不讓時光虛度,一直在做好「有意義的事情」,一直在思考「有價值的人生」。
教師的發展理念決定了他對別人的影響程度,一個視野開闊的人,絕不會犯低級錯誤,這就好比登高望遠。遠識是由站位決定的。當然,目光短淺者也很難看得遠,因為他既近視,又遠視,別人看著難受,他自己也遭罪。建立影響最簡單的方式是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你不僅會收穫友誼,更會得到同等份額的快樂。
經營需要時間,成長需要過程。讓我們在「四有」的路上努力追尋,成長自己,堅信選擇,收穫快樂。
一、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師
人與人的不同,在於思想的差異,而思想則主要來源於思考。一個人是否喜歡思考,做到常態思考,取決於他的思維習慣、問題意識和格局視野。
教師的思考力,主要體現在對待問題的處理方式上,首先願意拿出一定的時間集中在這個問題上,思考選取最佳的方法達到目標;其次,常時間集中關注在某一主題的研究上,持續推進,儘量尋找創新點;還有就是在常態教學活動中融入自己的思考,為每一次的發言做準備,為每一節課做設計,為每一次閱讀做整理,為每一次實踐做反思。
二、做一名有創造力的教師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思考不同,才能有創造。做為一名有創造力的教師,他所做的,都是經過思考的,他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最簡單有效的。不僅如此,他還要善於整合資源。他能夠認識到: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所能達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我們日常的工作,常常是缺少創造。一節教案講了五年,教材都變了,教案還在用。一篇講稿,反覆改了幾遍,聽眾都變了,還在講,內容仍停留在最初那個年代。經驗永遠是創造的羈絆,我們卻捨不得扔。我們的工作質量需要通過創造去改善,我們的生活境遇需要創造去點亮。沒有創造,就沒有不同,沒有創造,就沒有傑出的表現。
三、做一名有執行力的教師
任何事只有做,才會有結果。如果只停留在計劃和想的層面,永遠也實現不了突破。執行力,是推進事物進展的關鍵,是實現由質變到量變的飛躍。管理學家德魯克曾說,「我們應該將行動納入決策當中,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執行力是一種行動意識,是主動發展的反應。如果時間還充足,我們常常是拖延,並不是先將事情辦好,然後優化質量。到了必須得乾的時候,然後再不得不做,整個過程的心理負擔都會很大。與其那樣,真不如早點將事情辦好。上級領導交待的事情,我們要第一時間完成,這就好比編輯約稿,早點完成大家都省心,更何況早完成對於後期改進有回還、修正的餘地。
性急的人容易鍛造成具有執行力的人,但一定要克服「不思考」,要三思而後行。將時間安排得有條不紊,就可以變性急為執行力。性穩的人,也要有提前意識,要為後期完善爭取時間。
四、做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
一個教師的最大影響力在於給學生以人生的影響,幫助他們完善知識、塑造性格、關注成長、懂得貢獻、體味價值,要培養更多能夠超越自己的人。如果多年以後,教的學生身上隱約可見他的影子,那麼,他就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在一個地理老師的影響下,有一些學生畢業後選擇了地質、水文、旅遊等專業;一位語文老師的影響下,他的學生成為當代著名的作家、詩人;一位英語老師多年以後聽到了他的學生熟練標準的同聲傳異的聲音。我們說,這樣老師一定是幸福的,因為他的教學已經在學生中建立了影響,已經為學生髮展提供了建議。一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給學生以正向引領。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懂得在方方面思考「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不讓時光虛度,一直在做好「有意義的事情」,一直在思考「有價值的人生」。
教師的發展理念決定了他對別人的影響程度,一個視野開闊的人,絕不會犯低級錯誤,這就好比登高望遠。遠識是由站位決定的。當然,目光短淺者也很難看得遠,因為他既近視,又遠視,別人看著難受,他自己也遭罪。建立影響最簡單的方式是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你不僅會收穫友誼,更會得到同等份額的快樂。
經營需要時間,成長需要過程。讓我們在「四有」的路上努力追尋,成長自己,堅信選擇,收穫快樂。
今天上午,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聆聽了徐州一中的歷史特級教師—李鳳遐的講座。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或者可以說是震撼。
她是個一線的教師,她的經歷是如此的豐富,聽她講她的故事,簡直是種享受,對,完全可以這樣講。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愉悅,一種輕鬆,一種前所未有的振奮。但更深刻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種希望,來自心靈深處的期望——原來當老師可以這樣幸福。
她樸實,她堅韌,她執著。她是個很成功的老師,母親,妻子。我相信,她感染了我們在場的每一個聆聽者。一線教師,就是因為她也在一線,她每天的生活似乎應該很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但是,又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我反覆問自己,是心態,是她對生活的激情。用李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選我所愛,愛我所選。」「一個人的心有多遠,他才能走多遠。」?
對於一個你年過半百的老人,能在講台上,依然綻放出生命的光彩,真的是讓我慚愧。當談到她對教育的韌度,教育的溫度,教育的高度時,物品感受頗深。「熱愛」這個詞,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能很好的詮釋她了,在李老師的身上,我讀到了「熱愛」。
李老師最豐趣的地方就是她說除了生她的寶貝兒子的時候,就沒就進過醫院,更是讓我敬服至極,身體健康,是現在多少人一直在追求的啊!而她是既成功了,身體也沒有毀掉。我想我們每個人也希望如此吧!用李老師的話來說,為什麼一定要當「紅燭」,一定要犧牲自己呢?每一個當老師的人都很羨慕吧!但是「嫉妒」、「恨」就不要了!嘻嘻?
她的感染力,她的激情。打動了我,是深深的打動了我。也打動了所有人。從老師們情不自禁的掌聲里,就充分的體現出來了,當老師,尤其是當班主任,要是能這樣就好了。她的學生寫給她的那些信件,聽得我掉了好幾次眼淚。
奉獻,這些都源自於她對於她的學生的熱愛。她對學生的平等、尊重、理解、寬容、信任、自信,都已經在我的內心裡有了烙印。她說的多精闢啊!誰不希望被人欣賞,被人關愛,被人尊重啊!那種幸福和溫暖折射出來的不也是幸福和溫暖嘛!不漠視學生的弱勢,不遷就家長中的強勢,能以一顆童心在心理上和學生相容。
一個永遠是「十七八歲」的李老師給我上了人生的一課。這位亦師、亦母、亦友的「鳳媽」讓我對前途充滿了光明,給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她是個一線的教師,她的經歷是如此的豐富,聽她講她的故事,簡直是種享受,對,完全可以這樣講。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愉悅,一種輕鬆,一種前所未有的振奮。但更深刻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種希望,來自心靈深處的期望——原來當老師可以這樣幸福。
她樸實,她堅韌,她執著。她是個很成功的老師,母親,妻子。我相信,她感染了我們在場的每一個聆聽者。一線教師,就是因為她也在一線,她每天的生活似乎應該很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但是,又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我反覆問自己,是心態,是她對生活的激情。用李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選我所愛,愛我所選。」「一個人的心有多遠,他才能走多遠。」?
對於一個你年過半百的老人,能在講台上,依然綻放出生命的光彩,真的是讓我慚愧。當談到她對教育的韌度,教育的溫度,教育的高度時,物品感受頗深。「熱愛」這個詞,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能很好的詮釋她了,在李老師的身上,我讀到了「熱愛」。
李老師最豐趣的地方就是她說除了生她的寶貝兒子的時候,就沒就進過醫院,更是讓我敬服至極,身體健康,是現在多少人一直在追求的啊!而她是既成功了,身體也沒有毀掉。我想我們每個人也希望如此吧!用李老師的話來說,為什麼一定要當「紅燭」,一定要犧牲自己呢?每一個當老師的人都很羨慕吧!但是「嫉妒」、「恨」就不要了!嘻嘻?
她的感染力,她的激情。打動了我,是深深的打動了我。也打動了所有人。從老師們情不自禁的掌聲里,就充分的體現出來了,當老師,尤其是當班主任,要是能這樣就好了。她的學生寫給她的那些信件,聽得我掉了好幾次眼淚。
奉獻,這些都源自於她對於她的學生的熱愛。她對學生的平等、尊重、理解、寬容、信任、自信,都已經在我的內心裡有了烙印。她說的多精闢啊!誰不希望被人欣賞,被人關愛,被人尊重啊!那種幸福和溫暖折射出來的不也是幸福和溫暖嘛!不漠視學生的弱勢,不遷就家長中的強勢,能以一顆童心在心理上和學生相容。
一個永遠是「十七八歲」的李老師給我上了人生的一課。這位亦師、亦母、亦友的「鳳媽」讓我對前途充滿了光明,給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