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部署要求,大力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同時推動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打造「河洛文化圈」,由河南省作家協會、洛陽市文聯、洛陽日報報業集團、中共孟津縣委宣傳部、洛陽市作家協會、洛陽晚報、中國銀行洛陽分行聯手舉辦的「行走黃河」大型採風活動,於9月11日下午在孟津正式啟動。
在啟動儀式上,中共孟津縣委書記楊劭春、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喬葉,洛陽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輯編李勇,洛陽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協主席趙克紅分別進行了致辭。
除以上領導外,中國鐵路作協主席王雄,人民日報海外版高級編輯楊鷗,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文學與出版管理部主任、編審楊志學,《星星》詩刊副主編干海兵,河南文藝出版社原社長、河南散文詩學會會長王幅明,河南文藝出版社原總編輯單占生,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光明日報河南記者站原站長劉先琴,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省詩歌學會會長張鮮明,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韓達,《人民鐵道》報社原副社長樊小虎,《中國鐵路文藝》執行主編楊天祥,《山東文學》編輯杜立明,河南省詩歌學會名譽會長、大河詩刊社社長兼主編高旭旺,河南省詩歌學會執行會長吳元成,河南詩歌創作研究會會長、《河南詩人》主編楊炳麟,《河南工人日報》副總編輯、河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李霞,《河南工人日報》副刊部主任奚同發,洛陽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李勇,洛陽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協副主席朱欣英,市作協副主席王小朋、董進奎、王群芳、吳文奇、曲煥平、餘子愚,市作協秘書長張松煥,市作協副秘書長李國英、趙向穎、唐益舟、趙希斌、岳令團等5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作家參加了啟動儀式。
開展文學講座,讓思想互為碰撞,也是本次採風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9月11、12日晚上,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喬葉,人民日報海外版高級編輯楊鷗,河南文藝出版社原社長、河南散文詩學會會長王幅明和《山東文學》編輯杜立明等,分別就小說創作、散文寫作、散文詩的發展、散文和詩歌的寫作等課題進行了解讀。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臨黃河而知中國,臨洛河而知華夏。作為「行走黃河」大型採風活動的首站,孟津素有「河圖之源,六朝帝京,邙山福地,黃河明珠」之美譽,境內黃河河岸線59公里,史稱百里孟津河。孟津夏為孟塗氏封國,因扼據黃河要津而得名,在洛陽建都的13個王朝中,先後有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6個朝代在此建都,這裡不僅歷史文化厚重,更有「萬里黃河孟津藍」的壯麗奇觀。
兩天時間裡,作家們深入孟津縣城市會客廳、馬嶺村、衛坡古村落、南石山唐三彩小鎮、平樂牡丹畫產業園區、「十里香」「洋豐」生態農業園區、王鐸故居、國家級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沿黃河綠道行走黃河等地,考察調研孟津城市規劃、基層治理、文旅融合、農旅融合、鄉村振興、文化產業發展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從文人視角感受孟津風土人情和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今年河洛文化旅遊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此次採風活動必將進一步繁榮洛陽的文學事業,推出一批講述「黃河故事」、弘揚河洛文化的優秀文學作品,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做出積極貢獻。
在啟動儀式上,中共孟津縣委書記楊劭春、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喬葉,洛陽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輯編李勇,洛陽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協主席趙克紅分別進行了致辭。
除以上領導外,中國鐵路作協主席王雄,人民日報海外版高級編輯楊鷗,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文學與出版管理部主任、編審楊志學,《星星》詩刊副主編干海兵,河南文藝出版社原社長、河南散文詩學會會長王幅明,河南文藝出版社原總編輯單占生,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光明日報河南記者站原站長劉先琴,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省詩歌學會會長張鮮明,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韓達,《人民鐵道》報社原副社長樊小虎,《中國鐵路文藝》執行主編楊天祥,《山東文學》編輯杜立明,河南省詩歌學會名譽會長、大河詩刊社社長兼主編高旭旺,河南省詩歌學會執行會長吳元成,河南詩歌創作研究會會長、《河南詩人》主編楊炳麟,《河南工人日報》副總編輯、河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李霞,《河南工人日報》副刊部主任奚同發,洛陽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李勇,洛陽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協副主席朱欣英,市作協副主席王小朋、董進奎、王群芳、吳文奇、曲煥平、餘子愚,市作協秘書長張松煥,市作協副秘書長李國英、趙向穎、唐益舟、趙希斌、岳令團等5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作家參加了啟動儀式。
開展文學講座,讓思想互為碰撞,也是本次採風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9月11、12日晚上,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喬葉,人民日報海外版高級編輯楊鷗,河南文藝出版社原社長、河南散文詩學會會長王幅明和《山東文學》編輯杜立明等,分別就小說創作、散文寫作、散文詩的發展、散文和詩歌的寫作等課題進行了解讀。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臨黃河而知中國,臨洛河而知華夏。作為「行走黃河」大型採風活動的首站,孟津素有「河圖之源,六朝帝京,邙山福地,黃河明珠」之美譽,境內黃河河岸線59公里,史稱百里孟津河。孟津夏為孟塗氏封國,因扼據黃河要津而得名,在洛陽建都的13個王朝中,先後有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6個朝代在此建都,這裡不僅歷史文化厚重,更有「萬里黃河孟津藍」的壯麗奇觀。
兩天時間裡,作家們深入孟津縣城市會客廳、馬嶺村、衛坡古村落、南石山唐三彩小鎮、平樂牡丹畫產業園區、「十里香」「洋豐」生態農業園區、王鐸故居、國家級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沿黃河綠道行走黃河等地,考察調研孟津城市規劃、基層治理、文旅融合、農旅融合、鄉村振興、文化產業發展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從文人視角感受孟津風土人情和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今年河洛文化旅遊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此次採風活動必將進一步繁榮洛陽的文學事業,推出一批講述「黃河故事」、弘揚河洛文化的優秀文學作品,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