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下旬,作家陳忠實在廣播中突然聽到關於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的消息,幾乎就在那一刻他斷然決定把自己寫了四年的書稿——《白鹿原》拿出發表。陳忠實在後來的自述中寫道:「我至今還記得其中的兩句,『思想要再解放一點』,『膽子要再大一點』。我的心有一種被撞擊的感覺,竟然有按捺不住想要歡呼的慾望。我對這兩句語錄的敏感以及它的不可估量的偉大意義,幾乎是切身的直接的感應。」。
正是在那年的1月至2月間,88歲高齡的鄧小平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南方談話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吹散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成為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
1984年1月,20歲的測量技術員陸建新正在為臨近封頂階段的深圳國貿大廈忙碌工作。他注意到,有一群人正從路口對面的大樓頂層朝工地眺望。陸建新並不知道在對面樓上視察的老人是鄧小平,更想不到8年之後,鄧小平會登上這棟象徵著「深圳速度」的大樓並發表了重要談話。
當時,為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鄧小平來到深圳視察,並為特區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8年後,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緊要關頭,鄧小平又一次踏上了深圳的土地。
1992年1月20日,鄧小平登上國貿大廈頂層旋轉餐廳。在俯瞰深圳市區景觀後,他肯定了深圳在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取得的成績。他指出,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在深圳期間,鄧小平還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
時隔近30年,隨行採訪的深圳特區報原總編輯陳錫添依然記得,當鄧小平離開旋轉餐廳來到國貿大廈樓下時,前來一睹他風采的群眾站滿了大廳,掌聲響徹國貿大廈。他深受感染,在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中寫道:「小平同志來到深圳,使深圳進一步湧起改革開放的春潮。小平同志在這裡發表的許多重要談話,對深圳的改革開放和建設,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都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改革開放精神到今天仍是一脈相承的,讓我覺得深圳發展的後勁很足,前途無限。」陸建新說。光明日報深圳記者站原站長易運文同樣感受到了南方談話後深圳日新月異的變化,他說:「大家對特區的未來、中國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活力在深圳充分迸發出來。」。
思想更解放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1992年2月7日,鄧小平來到南方談話的最後一站——上海,走上主塔橫樑上鑲嵌著他親筆題名的南浦大橋。這座蜿蜒如巨龍般的橋樑跨過黃浦江,連接浦西與浦東,不僅實現了上海人「一橋飛架浦江」的夢想,更推開了浦東開發開放的大門。橋下奔流不息的江水,見證過1920年在此踏上救國之路航船的鄧小平,也見證了數十年後掀開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大幕的歷史瞬間。
1991年2月,在上海聽取浦東開發規劃彙報時,鄧小平就曾表示,要克服一個怕字,要有勇氣。什麼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試第一個就要準備失敗,失敗也不要緊。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在一年後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再次強調:「上海要樹立『後來居上』的指導思想,可以充分利用後發優勢,發展起點更高一點,搞得更好一點,更現代化一點。」?
為了進一步打破姓「資」姓「社」的思想束縛,1992年2月,鄧小平在視察上海貝嶺微電子製造有限公司時,指著一台正在工作的機器意味深長地說:「這台設備原來姓『資』,因為是資本主義國家生產的,現在它姓『社』,因為在為社會主義服務。」鄧小平指出,判斷姓「資」還是姓「社」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鍾堅教授認為,南方談話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進行了深刻總結,同時也對長期束縛和困擾人們思想的重大認識問題進行了回答,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捍衛社會主義的生存權、發展權和改革開放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指明了方向。南方談話是繼鄧小平1978年倡導和支持的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以來,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
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
深圳蓮花山公園,草木繁茂。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考察便來到這裡,向佇立在蓮花山頂的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在前海,習近平發出了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號召。他強調:「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8年後,昔日前海的灘涂之上已是高樓林立,一片生機勃勃景象。今年10月14日,深圳前海國際會議中心燈光璀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已是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總工程師的陸建新作為深圳代表發言。北京銀泰中心、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廣州珠江新城西塔、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在無數個城市地標建設中留下過足印的他感慨地說:「現在回過頭來看,不承想自己竟然參與了一份偉大的事業、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奇蹟。」。
實踐證明中國不僅趕上了時代,並且創造了時代的奇蹟。1992年鄧小平提出「廣東要上幾個台階,力爭用20年的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的期許已經實現。今年,廣東經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年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地區生產總值達11萬億元,總量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同時,深圳推出《深圳市今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涉及14個重點領域,提出210項具體改革舉措,持續為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增添動力。
如今,從外灘東望浦東,曾經的「爛泥渡」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金融中心。上海始終牢記鄧小平同志「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的囑託,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世界、擴大開放。在浦東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國第一」。同時,浦東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以來,累計有32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珠三角、長三角一體化不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增長極」加快形成,長江經濟帶持續發力;上海自貿區、海南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從「一帶一路」成為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到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斷創新和深化的改革開放實踐,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
黃浦江邊,波濤奔流;前海石前,春潮湧動。船到中流浪更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確保改革開放的航船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人到半山路更陡,唯有將改革進行到底,才能一步步登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輝之巔。
正是在那年的1月至2月間,88歲高齡的鄧小平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南方談話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吹散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成為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
1984年1月,20歲的測量技術員陸建新正在為臨近封頂階段的深圳國貿大廈忙碌工作。他注意到,有一群人正從路口對面的大樓頂層朝工地眺望。陸建新並不知道在對面樓上視察的老人是鄧小平,更想不到8年之後,鄧小平會登上這棟象徵著「深圳速度」的大樓並發表了重要談話。
當時,為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鄧小平來到深圳視察,並為特區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8年後,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緊要關頭,鄧小平又一次踏上了深圳的土地。
1992年1月20日,鄧小平登上國貿大廈頂層旋轉餐廳。在俯瞰深圳市區景觀後,他肯定了深圳在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取得的成績。他指出,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在深圳期間,鄧小平還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
時隔近30年,隨行採訪的深圳特區報原總編輯陳錫添依然記得,當鄧小平離開旋轉餐廳來到國貿大廈樓下時,前來一睹他風采的群眾站滿了大廳,掌聲響徹國貿大廈。他深受感染,在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中寫道:「小平同志來到深圳,使深圳進一步湧起改革開放的春潮。小平同志在這裡發表的許多重要談話,對深圳的改革開放和建設,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都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改革開放精神到今天仍是一脈相承的,讓我覺得深圳發展的後勁很足,前途無限。」陸建新說。光明日報深圳記者站原站長易運文同樣感受到了南方談話後深圳日新月異的變化,他說:「大家對特區的未來、中國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活力在深圳充分迸發出來。」。
思想更解放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1992年2月7日,鄧小平來到南方談話的最後一站——上海,走上主塔橫樑上鑲嵌著他親筆題名的南浦大橋。這座蜿蜒如巨龍般的橋樑跨過黃浦江,連接浦西與浦東,不僅實現了上海人「一橋飛架浦江」的夢想,更推開了浦東開發開放的大門。橋下奔流不息的江水,見證過1920年在此踏上救國之路航船的鄧小平,也見證了數十年後掀開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大幕的歷史瞬間。
1991年2月,在上海聽取浦東開發規劃彙報時,鄧小平就曾表示,要克服一個怕字,要有勇氣。什麼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試第一個就要準備失敗,失敗也不要緊。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在一年後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再次強調:「上海要樹立『後來居上』的指導思想,可以充分利用後發優勢,發展起點更高一點,搞得更好一點,更現代化一點。」?
為了進一步打破姓「資」姓「社」的思想束縛,1992年2月,鄧小平在視察上海貝嶺微電子製造有限公司時,指著一台正在工作的機器意味深長地說:「這台設備原來姓『資』,因為是資本主義國家生產的,現在它姓『社』,因為在為社會主義服務。」鄧小平指出,判斷姓「資」還是姓「社」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鍾堅教授認為,南方談話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進行了深刻總結,同時也對長期束縛和困擾人們思想的重大認識問題進行了回答,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捍衛社會主義的生存權、發展權和改革開放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指明了方向。南方談話是繼鄧小平1978年倡導和支持的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以來,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
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
深圳蓮花山公園,草木繁茂。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考察便來到這裡,向佇立在蓮花山頂的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在前海,習近平發出了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號召。他強調:「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8年後,昔日前海的灘涂之上已是高樓林立,一片生機勃勃景象。今年10月14日,深圳前海國際會議中心燈光璀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已是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總工程師的陸建新作為深圳代表發言。北京銀泰中心、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廣州珠江新城西塔、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在無數個城市地標建設中留下過足印的他感慨地說:「現在回過頭來看,不承想自己竟然參與了一份偉大的事業、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奇蹟。」。
實踐證明中國不僅趕上了時代,並且創造了時代的奇蹟。1992年鄧小平提出「廣東要上幾個台階,力爭用20年的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的期許已經實現。今年,廣東經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年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地區生產總值達11萬億元,總量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同時,深圳推出《深圳市今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涉及14個重點領域,提出210項具體改革舉措,持續為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增添動力。
如今,從外灘東望浦東,曾經的「爛泥渡」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金融中心。上海始終牢記鄧小平同志「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的囑託,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世界、擴大開放。在浦東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國第一」。同時,浦東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以來,累計有32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珠三角、長三角一體化不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增長極」加快形成,長江經濟帶持續發力;上海自貿區、海南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從「一帶一路」成為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到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斷創新和深化的改革開放實踐,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
黃浦江邊,波濤奔流;前海石前,春潮湧動。船到中流浪更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確保改革開放的航船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人到半山路更陡,唯有將改革進行到底,才能一步步登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輝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