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空中支援又叫近距離航空火力支援,是航空兵在支援地面部隊或海上部隊作戰時,對距離己方部隊較近,直接影響己方部隊在當前行動的目標實施空中突擊。以火力摧毀、壓制、破壞、牽制、癱瘓或遲滯敵方部隊,支援配合己方部隊的作戰行動(摘自《近距空中支援研探》)。
現代近距空中支援縱深一般為戰線前30-35千米,對超過這一距離的戰線縱深所進行的空中打擊則被稱為戰場遮斷。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近距空中支援與戰略轟炸和戰場遮斷成為航空兵對地支援作戰的三大作戰樣式。相比於地面支援火力,空中火力支援覆蓋範圍更廣,受地形和道路環境限制更小,支援方式更加靈活,對敵壓制殺傷死角更小的優勢。
20世紀60年代之前,戰鬥行動規模和地幅都相對有限,戰術單位建制內的壓制兵器如身管火炮、遠程火箭炮足以滿足戰鬥層面的作戰需要。同時受航空技術和技術限制,空中單位對地目標識別、對地協同聯絡都存在較大困難以及航空彈藥精度有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近距空中支援多應用於戰役級別,用於支援戰役打擊集團突破敵防禦前沿或者戰役防禦集團擊垮敵攻勢。
到越南戰爭時期,隨著空中態勢感知能力的增強,空地手段的完善,以及精確制飛彈藥的廣泛應用,近距空中支援開始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戰鬥層面。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合同戰鬥行動規模不斷擴大,作戰地幅更加廣闊,攻防作戰轉換更加頻繁,受機動能力和覆蓋縱深限制的傳統地面火力打擊單位,很難為作戰部隊提供貫穿作戰全程的火力支援。
現代合同作戰的特點又決定了戰鬥行動發起的初期,就應對敵進行全縱深信息、火力壓制和毀傷。己方部隊在集結、開進、展開過程中,也必須隨時應對敵兵力、火力襲擾反制。
在戰鬥進入立體突入、縱深攻擊、壓制敵反衝擊、殲滅被圍之敵的階段後,航空兵所獨有的高度優勢、速度優勢和火力毀傷效果優勢在信息化通信和指揮系統的指引下,也將發揮出更大的作戰效能。由於現代合同戰鬥通常在戰爭層次謀劃、戰役層次指揮、戰鬥層次實施,戰爭、戰役、戰鬥逐步融合趨近,作戰行動中任何環節的疏漏都將導致難以彌補的惡果。要在犬牙交錯的戰場環境中完成對敵方目標的快速識別、壓制和毀傷,非空中作戰力量無法實現,近距空中支援已成為合同戰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近距空中支援以空中平台為載體,以空地武器為手段,但著眼點還在於空地一體協同。近距空中支援的難點不僅在於如何識別敵方目標,壓制和毀傷敵兵力火力,如何避開敵防空火力殺傷,還在於如何避免對己方作戰部隊的誤傷,以及如何以空中火力毀傷效果真正對戰鬥行動進行支援。
冷戰時期北約空軍中流傳一個笑話:你擊落了所有的米格戰鬥機,摧毀了所有的地面目標,但當你返回機場時,你發現一個蘇軍摩步旅的官兵正在機場食堂用餐的話,你失敗了。此處引用這個笑話的目的在於說明,近距空中支援除了要保證快速、準確發現和摧毀敵方目標外,還必須找准重點。空中作戰單位要能準確區分哪些是影響戰鬥態勢的關鍵性目標,哪些是地面作戰部隊急需壓制和毀傷的目標。
實施近距空中支援,首先必須做好空域協調,精確區分己方航空兵作戰空域,嚴格界定陸空作戰力量行動範圍。嚴格界定空中火力打擊範圍和地面火力單位打擊區域,既要避免對同一目標區域的無效重複打擊,也要避免打擊空檔的存在。
空中和地面作戰單位必須明確各自打擊路徑,防止空中力量對地面作戰單位的誤擊和地面打擊火力對空中作戰力量的誤傷,無論是地面作戰單位誤入空中打擊區域,還是空中作戰單位誤入地面炮兵彈道路徑,都會造成嚴重的誤傷事件。地面和空中作戰力量必須熟記己方作戰單位識別特徵(包括可視特徵識別、無線號識別、熱成像信號識別等),在建立順暢通信鏈路的同時,必須約定緊急識別方式,防止因通信不暢造成誤擊。
雖然現代信息化設備的運用使得空中作戰單位戰場態勢感知、目標辨識、目標跟蹤能力有了革命性突破,基於制導的打擊方式也已逐步成熟,尤其是隨著無人機廣泛運用於作戰行動,以及衛星導航、圖片識別等新技術的應用,空中單位獨立對地打擊能力不斷增強。但這些新技術在動態性強、識別難度大的戰場環境應用依舊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最急需解決的就是對敵我目標的精確區分。
從早期的無線電引導、標誌物引導,到更為成熟的坐標引導、雷射引導。目標引導手段的進步,在推動空地協同效率不斷提高,近距空中支援實效性、精確性也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對地面引導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當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在全縱深、高強度、攻防作戰態勢轉換迅速的現代合同作戰中,地面目標識別和引導依舊是實現精確打擊目標和有效避免誤傷的最佳途徑。
當然,近距空中支援必須在己方獲得可靠的制空權後方能進行,之所以把這一點放在最後才講,是因為實施近距空中支援的一個隱藏前提是,己方已航空兵已經肅清作戰空域。無論是有「炸彈卡車」之稱的多用途戰鬥機/殲擊轟炸機還是有著「空中炮艇」之稱的戰場支援飛機,亦或是稱雄一樹之高的武裝直升機,其空戰和抗防空火力打擊能力均較弱,而當前技術條件下的無人機在敵火力打擊下的生存能力則更堪憂。當然,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未來無人機技術和通信、指揮技術的不斷完善,人工智慧水平的不斷發展,未來合同戰鬥中近距空中支援的樣式必將發生巨大改變,近距空中支援樣式的改變,也必然推動合同戰鬥樣式的變革,這些在並不遙遠的將來是必然能實現的。
現代近距空中支援縱深一般為戰線前30-35千米,對超過這一距離的戰線縱深所進行的空中打擊則被稱為戰場遮斷。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近距空中支援與戰略轟炸和戰場遮斷成為航空兵對地支援作戰的三大作戰樣式。相比於地面支援火力,空中火力支援覆蓋範圍更廣,受地形和道路環境限制更小,支援方式更加靈活,對敵壓制殺傷死角更小的優勢。
20世紀60年代之前,戰鬥行動規模和地幅都相對有限,戰術單位建制內的壓制兵器如身管火炮、遠程火箭炮足以滿足戰鬥層面的作戰需要。同時受航空技術和技術限制,空中單位對地目標識別、對地協同聯絡都存在較大困難以及航空彈藥精度有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近距空中支援多應用於戰役級別,用於支援戰役打擊集團突破敵防禦前沿或者戰役防禦集團擊垮敵攻勢。
到越南戰爭時期,隨著空中態勢感知能力的增強,空地手段的完善,以及精確制飛彈藥的廣泛應用,近距空中支援開始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戰鬥層面。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合同戰鬥行動規模不斷擴大,作戰地幅更加廣闊,攻防作戰轉換更加頻繁,受機動能力和覆蓋縱深限制的傳統地面火力打擊單位,很難為作戰部隊提供貫穿作戰全程的火力支援。
現代合同作戰的特點又決定了戰鬥行動發起的初期,就應對敵進行全縱深信息、火力壓制和毀傷。己方部隊在集結、開進、展開過程中,也必須隨時應對敵兵力、火力襲擾反制。
在戰鬥進入立體突入、縱深攻擊、壓制敵反衝擊、殲滅被圍之敵的階段後,航空兵所獨有的高度優勢、速度優勢和火力毀傷效果優勢在信息化通信和指揮系統的指引下,也將發揮出更大的作戰效能。由於現代合同戰鬥通常在戰爭層次謀劃、戰役層次指揮、戰鬥層次實施,戰爭、戰役、戰鬥逐步融合趨近,作戰行動中任何環節的疏漏都將導致難以彌補的惡果。要在犬牙交錯的戰場環境中完成對敵方目標的快速識別、壓制和毀傷,非空中作戰力量無法實現,近距空中支援已成為合同戰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近距空中支援以空中平台為載體,以空地武器為手段,但著眼點還在於空地一體協同。近距空中支援的難點不僅在於如何識別敵方目標,壓制和毀傷敵兵力火力,如何避開敵防空火力殺傷,還在於如何避免對己方作戰部隊的誤傷,以及如何以空中火力毀傷效果真正對戰鬥行動進行支援。
冷戰時期北約空軍中流傳一個笑話:你擊落了所有的米格戰鬥機,摧毀了所有的地面目標,但當你返回機場時,你發現一個蘇軍摩步旅的官兵正在機場食堂用餐的話,你失敗了。此處引用這個笑話的目的在於說明,近距空中支援除了要保證快速、準確發現和摧毀敵方目標外,還必須找准重點。空中作戰單位要能準確區分哪些是影響戰鬥態勢的關鍵性目標,哪些是地面作戰部隊急需壓制和毀傷的目標。
實施近距空中支援,首先必須做好空域協調,精確區分己方航空兵作戰空域,嚴格界定陸空作戰力量行動範圍。嚴格界定空中火力打擊範圍和地面火力單位打擊區域,既要避免對同一目標區域的無效重複打擊,也要避免打擊空檔的存在。
空中和地面作戰單位必須明確各自打擊路徑,防止空中力量對地面作戰單位的誤擊和地面打擊火力對空中作戰力量的誤傷,無論是地面作戰單位誤入空中打擊區域,還是空中作戰單位誤入地面炮兵彈道路徑,都會造成嚴重的誤傷事件。地面和空中作戰力量必須熟記己方作戰單位識別特徵(包括可視特徵識別、無線號識別、熱成像信號識別等),在建立順暢通信鏈路的同時,必須約定緊急識別方式,防止因通信不暢造成誤擊。
雖然現代信息化設備的運用使得空中作戰單位戰場態勢感知、目標辨識、目標跟蹤能力有了革命性突破,基於制導的打擊方式也已逐步成熟,尤其是隨著無人機廣泛運用於作戰行動,以及衛星導航、圖片識別等新技術的應用,空中單位獨立對地打擊能力不斷增強。但這些新技術在動態性強、識別難度大的戰場環境應用依舊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最急需解決的就是對敵我目標的精確區分。
從早期的無線電引導、標誌物引導,到更為成熟的坐標引導、雷射引導。目標引導手段的進步,在推動空地協同效率不斷提高,近距空中支援實效性、精確性也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對地面引導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當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在全縱深、高強度、攻防作戰態勢轉換迅速的現代合同作戰中,地面目標識別和引導依舊是實現精確打擊目標和有效避免誤傷的最佳途徑。
當然,近距空中支援必須在己方獲得可靠的制空權後方能進行,之所以把這一點放在最後才講,是因為實施近距空中支援的一個隱藏前提是,己方已航空兵已經肅清作戰空域。無論是有「炸彈卡車」之稱的多用途戰鬥機/殲擊轟炸機還是有著「空中炮艇」之稱的戰場支援飛機,亦或是稱雄一樹之高的武裝直升機,其空戰和抗防空火力打擊能力均較弱,而當前技術條件下的無人機在敵火力打擊下的生存能力則更堪憂。當然,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未來無人機技術和通信、指揮技術的不斷完善,人工智慧水平的不斷發展,未來合同戰鬥中近距空中支援的樣式必將發生巨大改變,近距空中支援樣式的改變,也必然推動合同戰鬥樣式的變革,這些在並不遙遠的將來是必然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