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並有針對性地提出緩解這些問題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應對策略。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層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不斷推出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促進我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我國各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大大地改善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落後的局面,為促進基層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但總體來看,由於文化建設底子薄、欠賬多,各地發展不平衡,尤其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問題更為突出。綜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突出存在著「三個不適應」:一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不相適應;二是與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相適應;三是與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那麼,如何緩解這些問題。
一要努力推出更多、更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藝術精品,真正讓基層群眾享受到文化的權益。文化藝術作品創作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為中心環節,要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融入文化藝術作品中,落實到創作、表演、研究、傳播等各個環節,真正把黨的方針政策通過藝術傳播到基層群眾心裡,真正讓黨的溫暖送到人民的心中。要充分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不斷擴大社會資助範圍,豐富資助門類,突出資助重點,要緊緊圍繞「中國夢」這一主旋律,積極開展文化藝術作品創作,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文化惠民工程活動,認真抓好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更好地把更多、更好、更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藝術精品送到群眾中去,讓基層群眾真正享受到文化的權益。
二要不斷加大公共文化設施的投入,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網絡體系。綜觀當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許多地區都不同程度地存著許多不足之處。突出體現在:文化設施落後,文化隊伍薄弱,服務水平不高等。針對這些問題的存在,各地區、各級政府,要不斷加大公共文化設施投入力度,科學統籌,客觀規劃,合理布局,努力完善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室、農家書屋為重點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充分利用現有城鄉公共設施,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配套建設一些群眾急需的文化活動場地。堅持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並重,健全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準,規範服務項目和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
三要加快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努力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由於各地情況不同,經濟條件不同,所投入也不同,所以在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也同樣存在著不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比較完善,而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相當落後,發展情況不平衡。為此,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各地區,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要緊密結合當地群眾需求、財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儘快制定地方具體實施標準,積極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服務體系,促進城鄉文化發展一體化。同時,要積極推行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模式,經濟發達地區,要主動扶持經濟落後的地區,上一級的文化部門要主動扶持下一級文化部門。首先是師資方面扶持,其次是財物方面扶持,將一些更新替換的設備贈送,填補落後的地區,一線基層地區,均衡配置城鄉公共文化資源,努力實現城鄉資源整合。
四要不斷加大公共文化產品生產及服務供給力度,讓群眾真正享受到文化權益。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目的就是讓更多、更廣泛的基層群眾真正享受到文化權益。因此,要不斷加大對基層群眾的文化服務力度,就是要不斷加大公共文化產品生產及服務供給力度,讓更多、更好、更貼近群眾的文化產品,通過服務供給這一渠道,送到基層群眾中,既讓群眾得到文化服務的實惠,又讓文化產品通過基層這一平台,傳播得更廣、更普及,發揮更廣泛、更大的社會效益。那麼,要創作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的前提,首先就是要廣泛開展公共文化需求調研,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群體文化需求的特點,有效地實現精準服務,提高文化產品的自身價值。其次是要加快策劃實施一批民生分量重、社會關注度高、邊際帶動性強的公共服務文化產品。三是要積極推進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探索基層融合發展試點,探索統籌數字文化建設的具體途徑,實現互聯互通,努力提高公共數字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
五要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不斷完善管理方法。公共文化服務是一種大眾化的服務,尤其是突出在基層,而基層的管理往往難度又較大。涉及面廣,服務對象層次參差不齊,情況複雜。因此,要想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就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斷創新公共服務管理運行機制,不斷調整服務工作思路,以儘可能適合的管理模式,來加強文化服務體系協調機制建設。要堅持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共建共享、融合發展的原則。要不斷加大推動基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建立健全全民參與和主動監督機制,努力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始終置於群眾中,曬在陽光下,更加有效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此外,要積極大力推行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彌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不足,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康有序地發展。
六要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服務水平。抓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陣地建設是前提,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沒有人才,再好的陣地也是一堆閒置物。因此,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隊伍建設,是能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那麼,如何抓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首先是要抓好鎮(街)文化站隊伍的建設。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肩負著承上傳下的重要作用,它是架起市(縣)一級與農村一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橋樑。因此,抓好鎮(街)文化站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其次是抓好農村文體協管員隊伍的建設。農村文體協管員是最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他們長期生活基層,了解基層。他們的服務針對性強,社會效益好。通過他們的服務,能夠更加有效地把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送到最基層,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三是要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員的生活待遇,努力解決基層文化服務人員的實際困難,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四是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訓和激勵機制。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構建參與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文化志願的公共基層文化服務體系。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黨的十八大施政方針,是順民心、合民意的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追求精神文化權益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農村基層。因此,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時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期盼。各級黨委、政府要真正把習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作為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強大動力。
【關鍵詞】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應對策略。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層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不斷推出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促進我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我國各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大大地改善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落後的局面,為促進基層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但總體來看,由於文化建設底子薄、欠賬多,各地發展不平衡,尤其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問題更為突出。綜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突出存在著「三個不適應」:一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不相適應;二是與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相適應;三是與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那麼,如何緩解這些問題。
一要努力推出更多、更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藝術精品,真正讓基層群眾享受到文化的權益。文化藝術作品創作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為中心環節,要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融入文化藝術作品中,落實到創作、表演、研究、傳播等各個環節,真正把黨的方針政策通過藝術傳播到基層群眾心裡,真正讓黨的溫暖送到人民的心中。要充分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不斷擴大社會資助範圍,豐富資助門類,突出資助重點,要緊緊圍繞「中國夢」這一主旋律,積極開展文化藝術作品創作,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文化惠民工程活動,認真抓好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更好地把更多、更好、更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藝術精品送到群眾中去,讓基層群眾真正享受到文化的權益。
二要不斷加大公共文化設施的投入,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網絡體系。綜觀當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許多地區都不同程度地存著許多不足之處。突出體現在:文化設施落後,文化隊伍薄弱,服務水平不高等。針對這些問題的存在,各地區、各級政府,要不斷加大公共文化設施投入力度,科學統籌,客觀規劃,合理布局,努力完善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室、農家書屋為重點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充分利用現有城鄉公共設施,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配套建設一些群眾急需的文化活動場地。堅持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並重,健全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準,規範服務項目和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
三要加快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努力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由於各地情況不同,經濟條件不同,所投入也不同,所以在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也同樣存在著不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比較完善,而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相當落後,發展情況不平衡。為此,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各地區,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要緊密結合當地群眾需求、財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儘快制定地方具體實施標準,積極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服務體系,促進城鄉文化發展一體化。同時,要積極推行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模式,經濟發達地區,要主動扶持經濟落後的地區,上一級的文化部門要主動扶持下一級文化部門。首先是師資方面扶持,其次是財物方面扶持,將一些更新替換的設備贈送,填補落後的地區,一線基層地區,均衡配置城鄉公共文化資源,努力實現城鄉資源整合。
四要不斷加大公共文化產品生產及服務供給力度,讓群眾真正享受到文化權益。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目的就是讓更多、更廣泛的基層群眾真正享受到文化權益。因此,要不斷加大對基層群眾的文化服務力度,就是要不斷加大公共文化產品生產及服務供給力度,讓更多、更好、更貼近群眾的文化產品,通過服務供給這一渠道,送到基層群眾中,既讓群眾得到文化服務的實惠,又讓文化產品通過基層這一平台,傳播得更廣、更普及,發揮更廣泛、更大的社會效益。那麼,要創作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的前提,首先就是要廣泛開展公共文化需求調研,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群體文化需求的特點,有效地實現精準服務,提高文化產品的自身價值。其次是要加快策劃實施一批民生分量重、社會關注度高、邊際帶動性強的公共服務文化產品。三是要積極推進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探索基層融合發展試點,探索統籌數字文化建設的具體途徑,實現互聯互通,努力提高公共數字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
五要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不斷完善管理方法。公共文化服務是一種大眾化的服務,尤其是突出在基層,而基層的管理往往難度又較大。涉及面廣,服務對象層次參差不齊,情況複雜。因此,要想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就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斷創新公共服務管理運行機制,不斷調整服務工作思路,以儘可能適合的管理模式,來加強文化服務體系協調機制建設。要堅持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共建共享、融合發展的原則。要不斷加大推動基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建立健全全民參與和主動監督機制,努力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始終置於群眾中,曬在陽光下,更加有效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此外,要積極大力推行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彌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不足,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康有序地發展。
六要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服務水平。抓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陣地建設是前提,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沒有人才,再好的陣地也是一堆閒置物。因此,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隊伍建設,是能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那麼,如何抓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首先是要抓好鎮(街)文化站隊伍的建設。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肩負著承上傳下的重要作用,它是架起市(縣)一級與農村一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橋樑。因此,抓好鎮(街)文化站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其次是抓好農村文體協管員隊伍的建設。農村文體協管員是最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他們長期生活基層,了解基層。他們的服務針對性強,社會效益好。通過他們的服務,能夠更加有效地把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送到最基層,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三是要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員的生活待遇,努力解決基層文化服務人員的實際困難,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四是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訓和激勵機制。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構建參與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文化志願的公共基層文化服務體系。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黨的十八大施政方針,是順民心、合民意的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追求精神文化權益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農村基層。因此,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時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期盼。各級黨委、政府要真正把習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作為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