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建黨百年,是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作為這個歷史的創造者、參加者、證人,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必須為這個歷史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這就是歷史責任感。
今天在座的是黨員同志,站在歷史的交匯處,我們應該如何提高歷史責任感,在各自的職場激發正能量,為實現第二百年奮鬥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在這裡,我給你六個詞:愛國、奮鬥和奉獻。具體來說,以下內容:
一、把愛國主義放在第一位,這是實現第二百年奮鬥目標的成功之本。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想要中國嗎?1935年,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用愛國三問點燃了師生愛國鬥志,激勵志青年憤怒。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調查期間特別指出:這既是歷史問題,也是時代問題,也是未來問題。我們必須做好這件事。
愛國是世界上最深、最持久的感情,這種感情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動,不斷延續,在時代的地區紮根成長,釋放能量。它是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鼓勵前進的精神依賴。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參加少先隊主題隊日活動,看到一名學生寫精忠報國四個墨筆字時,講述了自己從小就聽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誠實勇敢,武力強大,終於強大。身死神靈,靈魂毅力是鬼雄。2014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引用屈原詩句,高度評價抗日將軍和英雄組的愛國精神。他在2016年乘飛機,開車一個半小時前往大別山深處的金寨縣,向烈士紀念塔獻花籃的他也在兩個月內去過盧溝橋兩次,在抗戰紀念館內的英烈走廊里仔細尋找張自忠、左權、楊靖宇等抗日名將的名字。
愛國主義精神是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強大內生動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想的精神源泉。愛國主義精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主題和使命,但其本質沒有改變。也就是說,人們對國家的強烈歸屬感和共鳴,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長期困難,但以雄偉的姿態站在世界民族林中的重要場所。在新的歷史時代,作為黨員,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
(一)個人理想與祖國的未來、民族命運相結合。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中,個人和國家一直密切相關,個人前途和國家命運一直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個人理想脫離國家發展,就會失去方向,脫離航線,國家發展脫離個人努力,就會流入空談,失去基礎。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的頂點時期,為了國家的需要,從事氫彈理論的探索研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在75歲高齡時毅然承擔了第一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的負擔,對他人的不理解,孫家棟說:國家需要,我去做。最美麗的奮鬥者林巧稚說自己是一生值班醫生,獻身於祖國的醫學事業,自己迎來了5萬多人的新生命。事實證明,只有擔心國憂民的心,愛國愛民的心,投入人生的真相,一生的頑強奮鬥實踐愛國主義精神,才能成為最美麗的奮鬥者,個人的夢想和中國的夢想一起閃閃發光。
(二)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統一。在現代中國,愛國主義總是以實現民族富強、人民幸福為中心發展,最終匯流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祖國的命運與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統一,愛國主義才是生動真實的。鄧小平先生說:有人說不愛社會主義,不愛國。祖國是抽象的嗎?不愛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愛什麼?我們要深刻認識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制度優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是實現國家富強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在新時代的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堅持以保持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為重點和落腳點,以同一切分裂國家、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作鬥爭,同一切歪曲祖國發展歷史、抹黑黨形象的錯誤言論作鬥爭。旗幟鮮明地反對分裂國家的計劃,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建立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銅牆鐵壁?
(三)愛國主義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說: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動人心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中國各族人民自強的強大力量。要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繼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理解和接受祖國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野蠻國家的生死,不是因為災難而逃避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任的許國,什麼也做不了?只解開沙場為國而死,為什麼馬革要包屍呢?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包含許國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不怕困難,不斷鑄造輝煌的精神力量。我們要從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自覺延續文化基因,不斷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要堅守正道,弘揚大道,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共鳴感、尊嚴感、榮譽感?
(四)愛國主義與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立足民族強調愛國主義在自己的民族性,面向世界將愛國主義這種感情提高到更廣泛的水平。目前,中國越來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密切相關。站在中國與世界關係歷史變遷的十字路口,世界秩序調整、國家實力增長、歷史文化積累,不斷擴大愛國主義的視野和心情。新時代的愛國主義不是一步一步地自封,而是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和驕傲,同時尊重各國的歷史特徵和文化傳統,積極與世界各國交流,善於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吸收營養,積極促進人類和平發展的崇高事業,共同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二、要把不懈奮鬥擺在重要位置,這是實現第二百年奮鬥目標的成功基礎。
最近,我整理了習近平總書記從2014年到今年連續7年的新年賀詞,發現了共同點。那是一直提倡不懈奮鬥精神。讓我們來看看:2014年,人生總是充滿希望,成功總是屬於積極進取和不懈追求的人。2015年,我們的藍圖很宏偉,我們的奮鬥一定很艱難。2016年強調:幸福不會從天而降。我們必須整理必勝信念,繼續努力工作。2017年提出天上不掉餡餅,只有努力奮鬥才能實現夢想。捲起袖子加油,我們一定能走我們世代的長征路。2018年的金文說:幸福奮鬥。不在空想中奔跑,不在虛聲中奔跑,一步一步地留下腳印,踏實地工作。2019年說:我們正在努力奔跑。我們是追逐夢想的人。要牢牢依靠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堅持岩石的自信,只爭朝夕的力量,堅韌的毅力,一步一步地把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今年賀詞說:大家一心一意地努力,越危險越前進。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可以說,奮鬥幸福生活的源泉。生活中的飯菜和蔬菜,辛苦工作的農民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們健康成長,教師們的懇切教導是必不可少的,方便舒適的旅行,司機守護崗位是必不可少的,保護歲月安靜,用生命和熱血構築安全的防線消防員和軍人們……生活因奮鬥而更加精彩,是因為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的奮鬥,我們今天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首先,從五個維度分析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內涵。一是接力的奮鬥。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這一遠大理想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一代共產黨人堅持不懈的接力。接力奮鬥是指圍繞共同奮鬥目標繼續努力的狀態,也是世代繼承人長期奮鬥的歷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偉大的發展成果是中國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是世代和世代中國人接力奮鬥創造的。二是共同奮鬥。共同奮鬥是指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為偉大事業奮鬥。與人民群眾共同奮鬥是中國共產黨擁有無與倫比的強大力量的根源。三是頑強的奮鬥。頑強的奮鬥不怕困難,不屈不撓,勇敢奮鬥,不怕犧牲。
要有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堅韌不拔的釘釘子精神。四是艱苦奮鬥。艱苦奮鬥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指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怕困難、不辱使命,反對鋪張浪費,勤儉辦一切事業。毛澤東同志曾提出,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艱苦奮鬥,指出要把艱苦奮鬥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五是永遠奮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強調,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只有每一名黨員終身奮鬥、永遠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實現。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距離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動員廣大黨員為之奮鬥。對於我們在座的黨員同志來說,不懈奮鬥就是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志存高遠而奮鬥。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建黨近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新時代弘揚奮鬥精神,就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築牢精神之基。
(二)要腳踏實地而奮鬥。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身處「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身處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時代背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發揚實幹精神,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為初心和使命奮鬥,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當前,我們的工作中還有很多短板不足,既有機制體制方面的,有服務意識和工作理念方面的,也有能力素質方面的。堅持不懈奮鬥,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短板不足,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入手,補齊短板,彌補不足,腳踏實地服務發展,確保經濟社會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績。
(三)團結一致而奮鬥。團結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征程中,一定要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增強各各方面的團結,要凝聚起人民智慧和力量,激發出全社會創造活力和發展動力,讓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團結奮鬥迸發出來的磅礴力量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就是要從本職崗位入手,從本單位本部門做起,打破小部門、小圈子意識,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增強團隊協作意識,主動配合、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啃骨頭、攻難關,以團結激發更大奮鬥動力,實現更大進步。
(四)要敢於鬥爭而奮鬥。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迴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敢於鬥爭要從內外兩個層面入手,對內要敢於同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做鬥爭,同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做鬥爭,同頑瘴痼疾做鬥爭;對外要敢於同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作鬥爭,同企圖遏制中國發展的外部勢力做鬥爭,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做鬥爭,在鬥爭中彰顯奮鬥精神,取得鬥爭勝利,推動更大發展。
(五)要自我革命而奮鬥。刮骨療毒、自我革命需要勇氣和魄力,但這是不懈奮鬥的必經過程。當前,我們的隊伍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還有很多頑瘴痼疾制約著發展進步,還有很多思想認識層面的偏差,影響和制約著奮鬥的成效。因此,我們務必要以勇於自我革命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堅決衝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以只爭朝夕、敢於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將改革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蹟,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三、要把犧牲奉獻擺在關鍵位置,這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成功之要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守望相助、勇於付出,留下了許多關於奉獻的經典傳說故事。女媧補天,講的是女媧面對人類災難,挺身而出、補天救世的傳說;大禹治水,講的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舍小家為大家,用數年時間在華夏大地馴服洪水的經歷;愚公移山,講的是愚公決心子子孫孫挖山開路、最後感天動地的故事。這些傳說故事,都飽含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精神。
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些經典名句,從不同側面表達了人們對奉獻的讚美。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我們黨近百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赤誠奉獻的歷史。在長期的奮鬥實踐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偉大精神,無一不包含著奉獻。劉胡蘭、江竹筠、董存瑞、邱少雲、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甘祖昌、谷文昌、楊善洲、沈浩、郭明義、鄒碧華、南仁東等一大批英雄模範,也無一不體現著奉獻。共和國的旗幟是烈士鮮血染紅的,這是不爭的事實。據統計,新中國成立時我們黨有448萬名黨員,而此前為革命犧牲的、可以查到姓名的黨員就達370多萬名。為了中國革命,毛主席有6位親人犧牲。南京雨花台,當年是國民黨屠殺共產黨人的刑場,在這裡英勇就義的烈土有近10萬人,其中留下姓名的僅1519人。全國共有29萬多座無名烈土墓,安葬了78萬多名無名烈士。
可以說,奉獻是我們黨的鮮明底色,是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特質。離開了奉獻,我們黨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事業成就和輝煌,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擁護。所以,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更應該做無私奉獻的「排頭兵」,具體做到:
(一)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捍衛奉獻。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沒有理想,人生就會偏離方向,奉獻就沒有動力,也不能持久。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每個中國人都不是局外人,每個共產黨員更應該作為積極參與者,要應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份很光榮、很崇高的事業,自覺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立志不懈追求,甘於終身奉獻。有了這份信念,我們無論取得多大成績和進步,都不會忘乎所以、感到飄飄然;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不會退縮萎摩、感到惶惶然;無論面對哪些腐蝕和誘惑,都不會丟掉戒尺、感到昏昏然。我們的世界並不總是太平,我們的社會並不全都美好,越是這樣,越需要理想信念,越需要家國情懷,越需要執著奉獻。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就深入思考人生間題,最後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已的信念。他在離開工作生活7年的梁家河時心裡想的是,今後如果有機會從政,就要一輩子為老百姓辦好事。人民領袖樹立理想的風範,我們要時時感知、深刻體會,轉化為堅定理想信念的實際行動?
(二)用絕對忠誠的本色詮釋奉獻。忠誠是奉獻的應有之義,講奉獻必須講忠誠。這種忠誠,就是對黨的忠誠,對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忠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忠誠。從古至今,忠誠都是好品德,我們今天講忠誠,不僅是個人修養問題,而且是政治上的明確要求。我們要在忠誠加上「絕對」二字,做到百分之百純潔,沒有絲毫雜質。革命戰爭年代,許多共產黨員為了忠誠,頭可斷,血可流,不管受什麼折磨都不會背叛黨、背叛同志、背叛信仰。黨的十九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時,面對一大代表群像浮雕久久凝視,一一列數13名代表的姓名,感嘆英雄輩出,也感嘆大浪淘沙。這淘沙,淘的就是忠誠不忠誠。我們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這些都不是抽象空洞的,都要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來落實、來檢驗?
(三)用淡泊名利的胸懷彰顯奉獻。「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們講奉獻,尤其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看待個人得失,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慾所動。要追求簡單樸素的生活。簡樸最能涵養人的品德,因此古人就提倡儉以養德、安貧樂道。孔子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也不改其樂。抗戰期間,國民黨愛國將領續范亭見到朱德,沒想到大名鼎鼎的八路軍總司令竟穿粗布衣衫,像個莊稼漢,發出「時人未識將軍面,樸素渾如田舍翁」的感嘆。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輕一些,一個人光環多不等於價值大,默默無聞不等於價值小。正如毛主席當年評價張思德說的那樣,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關鍵看他是不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一滴水在犧牲的瞬間,雖然未能看見自身的價值和成果,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有了這份淡泊,我們才能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同志,正確對待自己,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有功勞的時候不伸手,有苦勞的時候不計較,有疲勞的時候不抱怨。
(四)用科學完善的機制激勵奉獻。一個人的奉獻,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境界和能力,也與社會環境特別是身邊環境有關。通過有效的工作機制、管理機制、獎懲機制,來倡導奉獻、支持奉獻、保障奉獻,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講奉獻,在義與利、公與私、苦與樂、得與失進與退等關係的對待和處理上以身作則,形成有困難有危險「跟我上」、有名譽有利益「我先讓」的濃厚氛圍。要及時總結和宣傳講奉獻的先進團隊、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發揮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形成「奉獻精神天天見、奉獻人物聚身邊」的良好局面。要更好發揮幹部考核選拔「指揮棒」作用,樹立鮮明正確的用人導向,使奉獻與收穫成正比。
今天在座的是黨員同志,站在歷史的交匯處,我們應該如何提高歷史責任感,在各自的職場激發正能量,為實現第二百年奮鬥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在這裡,我給你六個詞:愛國、奮鬥和奉獻。具體來說,以下內容:
一、把愛國主義放在第一位,這是實現第二百年奮鬥目標的成功之本。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想要中國嗎?1935年,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用愛國三問點燃了師生愛國鬥志,激勵志青年憤怒。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調查期間特別指出:這既是歷史問題,也是時代問題,也是未來問題。我們必須做好這件事。
愛國是世界上最深、最持久的感情,這種感情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動,不斷延續,在時代的地區紮根成長,釋放能量。它是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鼓勵前進的精神依賴。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參加少先隊主題隊日活動,看到一名學生寫精忠報國四個墨筆字時,講述了自己從小就聽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誠實勇敢,武力強大,終於強大。身死神靈,靈魂毅力是鬼雄。2014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引用屈原詩句,高度評價抗日將軍和英雄組的愛國精神。他在2016年乘飛機,開車一個半小時前往大別山深處的金寨縣,向烈士紀念塔獻花籃的他也在兩個月內去過盧溝橋兩次,在抗戰紀念館內的英烈走廊里仔細尋找張自忠、左權、楊靖宇等抗日名將的名字。
愛國主義精神是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強大內生動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想的精神源泉。愛國主義精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主題和使命,但其本質沒有改變。也就是說,人們對國家的強烈歸屬感和共鳴,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長期困難,但以雄偉的姿態站在世界民族林中的重要場所。在新的歷史時代,作為黨員,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
(一)個人理想與祖國的未來、民族命運相結合。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中,個人和國家一直密切相關,個人前途和國家命運一直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個人理想脫離國家發展,就會失去方向,脫離航線,國家發展脫離個人努力,就會流入空談,失去基礎。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的頂點時期,為了國家的需要,從事氫彈理論的探索研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在75歲高齡時毅然承擔了第一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的負擔,對他人的不理解,孫家棟說:國家需要,我去做。最美麗的奮鬥者林巧稚說自己是一生值班醫生,獻身於祖國的醫學事業,自己迎來了5萬多人的新生命。事實證明,只有擔心國憂民的心,愛國愛民的心,投入人生的真相,一生的頑強奮鬥實踐愛國主義精神,才能成為最美麗的奮鬥者,個人的夢想和中國的夢想一起閃閃發光。
(二)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統一。在現代中國,愛國主義總是以實現民族富強、人民幸福為中心發展,最終匯流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祖國的命運與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統一,愛國主義才是生動真實的。鄧小平先生說:有人說不愛社會主義,不愛國。祖國是抽象的嗎?不愛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愛什麼?我們要深刻認識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制度優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是實現國家富強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在新時代的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堅持以保持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為重點和落腳點,以同一切分裂國家、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作鬥爭,同一切歪曲祖國發展歷史、抹黑黨形象的錯誤言論作鬥爭。旗幟鮮明地反對分裂國家的計劃,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建立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銅牆鐵壁?
(三)愛國主義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說: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動人心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中國各族人民自強的強大力量。要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繼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理解和接受祖國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野蠻國家的生死,不是因為災難而逃避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任的許國,什麼也做不了?只解開沙場為國而死,為什麼馬革要包屍呢?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包含許國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不怕困難,不斷鑄造輝煌的精神力量。我們要從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自覺延續文化基因,不斷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要堅守正道,弘揚大道,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共鳴感、尊嚴感、榮譽感?
(四)愛國主義與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立足民族強調愛國主義在自己的民族性,面向世界將愛國主義這種感情提高到更廣泛的水平。目前,中國越來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密切相關。站在中國與世界關係歷史變遷的十字路口,世界秩序調整、國家實力增長、歷史文化積累,不斷擴大愛國主義的視野和心情。新時代的愛國主義不是一步一步地自封,而是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和驕傲,同時尊重各國的歷史特徵和文化傳統,積極與世界各國交流,善於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吸收營養,積極促進人類和平發展的崇高事業,共同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二、要把不懈奮鬥擺在重要位置,這是實現第二百年奮鬥目標的成功基礎。
最近,我整理了習近平總書記從2014年到今年連續7年的新年賀詞,發現了共同點。那是一直提倡不懈奮鬥精神。讓我們來看看:2014年,人生總是充滿希望,成功總是屬於積極進取和不懈追求的人。2015年,我們的藍圖很宏偉,我們的奮鬥一定很艱難。2016年強調:幸福不會從天而降。我們必須整理必勝信念,繼續努力工作。2017年提出天上不掉餡餅,只有努力奮鬥才能實現夢想。捲起袖子加油,我們一定能走我們世代的長征路。2018年的金文說:幸福奮鬥。不在空想中奔跑,不在虛聲中奔跑,一步一步地留下腳印,踏實地工作。2019年說:我們正在努力奔跑。我們是追逐夢想的人。要牢牢依靠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堅持岩石的自信,只爭朝夕的力量,堅韌的毅力,一步一步地把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今年賀詞說:大家一心一意地努力,越危險越前進。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可以說,奮鬥幸福生活的源泉。生活中的飯菜和蔬菜,辛苦工作的農民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們健康成長,教師們的懇切教導是必不可少的,方便舒適的旅行,司機守護崗位是必不可少的,保護歲月安靜,用生命和熱血構築安全的防線消防員和軍人們……生活因奮鬥而更加精彩,是因為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的奮鬥,我們今天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首先,從五個維度分析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內涵。一是接力的奮鬥。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這一遠大理想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一代共產黨人堅持不懈的接力。接力奮鬥是指圍繞共同奮鬥目標繼續努力的狀態,也是世代繼承人長期奮鬥的歷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偉大的發展成果是中國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是世代和世代中國人接力奮鬥創造的。二是共同奮鬥。共同奮鬥是指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為偉大事業奮鬥。與人民群眾共同奮鬥是中國共產黨擁有無與倫比的強大力量的根源。三是頑強的奮鬥。頑強的奮鬥不怕困難,不屈不撓,勇敢奮鬥,不怕犧牲。
要有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堅韌不拔的釘釘子精神。四是艱苦奮鬥。艱苦奮鬥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指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怕困難、不辱使命,反對鋪張浪費,勤儉辦一切事業。毛澤東同志曾提出,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艱苦奮鬥,指出要把艱苦奮鬥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五是永遠奮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強調,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只有每一名黨員終身奮鬥、永遠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實現。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距離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動員廣大黨員為之奮鬥。對於我們在座的黨員同志來說,不懈奮鬥就是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志存高遠而奮鬥。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建黨近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新時代弘揚奮鬥精神,就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築牢精神之基。
(二)要腳踏實地而奮鬥。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身處「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身處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時代背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發揚實幹精神,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為初心和使命奮鬥,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當前,我們的工作中還有很多短板不足,既有機制體制方面的,有服務意識和工作理念方面的,也有能力素質方面的。堅持不懈奮鬥,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短板不足,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入手,補齊短板,彌補不足,腳踏實地服務發展,確保經濟社會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績。
(三)團結一致而奮鬥。團結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征程中,一定要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增強各各方面的團結,要凝聚起人民智慧和力量,激發出全社會創造活力和發展動力,讓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團結奮鬥迸發出來的磅礴力量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就是要從本職崗位入手,從本單位本部門做起,打破小部門、小圈子意識,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增強團隊協作意識,主動配合、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啃骨頭、攻難關,以團結激發更大奮鬥動力,實現更大進步。
(四)要敢於鬥爭而奮鬥。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迴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敢於鬥爭要從內外兩個層面入手,對內要敢於同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做鬥爭,同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做鬥爭,同頑瘴痼疾做鬥爭;對外要敢於同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作鬥爭,同企圖遏制中國發展的外部勢力做鬥爭,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做鬥爭,在鬥爭中彰顯奮鬥精神,取得鬥爭勝利,推動更大發展。
(五)要自我革命而奮鬥。刮骨療毒、自我革命需要勇氣和魄力,但這是不懈奮鬥的必經過程。當前,我們的隊伍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還有很多頑瘴痼疾制約著發展進步,還有很多思想認識層面的偏差,影響和制約著奮鬥的成效。因此,我們務必要以勇於自我革命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堅決衝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以只爭朝夕、敢於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將改革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蹟,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三、要把犧牲奉獻擺在關鍵位置,這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成功之要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守望相助、勇於付出,留下了許多關於奉獻的經典傳說故事。女媧補天,講的是女媧面對人類災難,挺身而出、補天救世的傳說;大禹治水,講的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舍小家為大家,用數年時間在華夏大地馴服洪水的經歷;愚公移山,講的是愚公決心子子孫孫挖山開路、最後感天動地的故事。這些傳說故事,都飽含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精神。
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些經典名句,從不同側面表達了人們對奉獻的讚美。魯迅先生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我們黨近百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赤誠奉獻的歷史。在長期的奮鬥實踐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偉大精神,無一不包含著奉獻。劉胡蘭、江竹筠、董存瑞、邱少雲、雷鋒、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甘祖昌、谷文昌、楊善洲、沈浩、郭明義、鄒碧華、南仁東等一大批英雄模範,也無一不體現著奉獻。共和國的旗幟是烈士鮮血染紅的,這是不爭的事實。據統計,新中國成立時我們黨有448萬名黨員,而此前為革命犧牲的、可以查到姓名的黨員就達370多萬名。為了中國革命,毛主席有6位親人犧牲。南京雨花台,當年是國民黨屠殺共產黨人的刑場,在這裡英勇就義的烈土有近10萬人,其中留下姓名的僅1519人。全國共有29萬多座無名烈土墓,安葬了78萬多名無名烈士。
可以說,奉獻是我們黨的鮮明底色,是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特質。離開了奉獻,我們黨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事業成就和輝煌,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擁護。所以,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更應該做無私奉獻的「排頭兵」,具體做到:
(一)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捍衛奉獻。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沒有理想,人生就會偏離方向,奉獻就沒有動力,也不能持久。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每個中國人都不是局外人,每個共產黨員更應該作為積極參與者,要應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份很光榮、很崇高的事業,自覺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立志不懈追求,甘於終身奉獻。有了這份信念,我們無論取得多大成績和進步,都不會忘乎所以、感到飄飄然;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不會退縮萎摩、感到惶惶然;無論面對哪些腐蝕和誘惑,都不會丟掉戒尺、感到昏昏然。我們的世界並不總是太平,我們的社會並不全都美好,越是這樣,越需要理想信念,越需要家國情懷,越需要執著奉獻。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就深入思考人生間題,最後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已的信念。他在離開工作生活7年的梁家河時心裡想的是,今後如果有機會從政,就要一輩子為老百姓辦好事。人民領袖樹立理想的風範,我們要時時感知、深刻體會,轉化為堅定理想信念的實際行動?
(二)用絕對忠誠的本色詮釋奉獻。忠誠是奉獻的應有之義,講奉獻必須講忠誠。這種忠誠,就是對黨的忠誠,對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忠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忠誠。從古至今,忠誠都是好品德,我們今天講忠誠,不僅是個人修養問題,而且是政治上的明確要求。我們要在忠誠加上「絕對」二字,做到百分之百純潔,沒有絲毫雜質。革命戰爭年代,許多共產黨員為了忠誠,頭可斷,血可流,不管受什麼折磨都不會背叛黨、背叛同志、背叛信仰。黨的十九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時,面對一大代表群像浮雕久久凝視,一一列數13名代表的姓名,感嘆英雄輩出,也感嘆大浪淘沙。這淘沙,淘的就是忠誠不忠誠。我們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這些都不是抽象空洞的,都要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來落實、來檢驗?
(三)用淡泊名利的胸懷彰顯奉獻。「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們講奉獻,尤其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看待個人得失,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慾所動。要追求簡單樸素的生活。簡樸最能涵養人的品德,因此古人就提倡儉以養德、安貧樂道。孔子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也不改其樂。抗戰期間,國民黨愛國將領續范亭見到朱德,沒想到大名鼎鼎的八路軍總司令竟穿粗布衣衫,像個莊稼漢,發出「時人未識將軍面,樸素渾如田舍翁」的感嘆。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輕一些,一個人光環多不等於價值大,默默無聞不等於價值小。正如毛主席當年評價張思德說的那樣,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關鍵看他是不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一滴水在犧牲的瞬間,雖然未能看見自身的價值和成果,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有了這份淡泊,我們才能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同志,正確對待自己,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有功勞的時候不伸手,有苦勞的時候不計較,有疲勞的時候不抱怨。
(四)用科學完善的機制激勵奉獻。一個人的奉獻,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境界和能力,也與社會環境特別是身邊環境有關。通過有效的工作機制、管理機制、獎懲機制,來倡導奉獻、支持奉獻、保障奉獻,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講奉獻,在義與利、公與私、苦與樂、得與失進與退等關係的對待和處理上以身作則,形成有困難有危險「跟我上」、有名譽有利益「我先讓」的濃厚氛圍。要及時總結和宣傳講奉獻的先進團隊、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發揮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形成「奉獻精神天天見、奉獻人物聚身邊」的良好局面。要更好發揮幹部考核選拔「指揮棒」作用,樹立鮮明正確的用人導向,使奉獻與收穫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