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夜曲》。
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
《中秋月》。
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已涼》。
唐·韓翎。
碧闌干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
八尺龍鬚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風》。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清平樂》。
宋·張炎。
候蛩淒斷,人語西風岸。
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
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秋涼晚步》。
宋·楊萬里。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遊。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難望王師又一年。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夜曲》。
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
《中秋月》。
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已涼》。
唐·韓翎。
碧闌干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
八尺龍鬚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風》。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清平樂》。
宋·張炎。
候蛩淒斷,人語西風岸。
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
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秋涼晚步》。
宋·楊萬里。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遊。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難望王師又一年。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