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紮根一方沃土,收穫人生碩果。同志,19xx年6月畢業於農業專科學校農業推廣專業,同年7月份分配到縣農業局工作,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崗位上,作為平民的兒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熱愛這片土地,一干就是20個年頭,從風華正茂的青年小伙,轉眼間成為年過不惑的中年漢子。多少年來,他不受世俗觀念的影響,不為燈紅酒綠的誘惑所動,以本職工作為榮,在農業技術隊伍待遇較差、人心不穩的情況下,以紮實鑽研的工作作風,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長期堅守在農業生產第一線,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在這個領域發展成為行家裡手,成為縣植保植檢站站長,高級農藝師。
不辱使命,刻苦鑽研科學理論。
知識就是力量。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同志深知這個道理,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技推廣工作,做到政治業務雙過硬,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堅持不懈地學習政治思想理論,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覺悟。認真落實中央和地方的強農惠農政策,遵紀守法,清正廉潔,模範帶頭作用突出,在群眾中表現出一個黨員幹部率先垂範、無私奉獻的風采。同時,科班出身的他在業務素質提高上,不滿足於學校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先後參加了市、縣舉辦的農技人員業務培訓班,和市農業局組織的農藝師講座交流等,系統掌握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動態及趨勢,進一步熟知農技推廣方法和技能,並且運用到工作之中,學以致用,科學指導身邊的同志或者農民朋友,有效推廣農業技術。
不辭辛勞,夜以繼日走村串戶。
不顧山高路又遠,只盼群眾早日富。以示範帶動,是推廣農業技術最好的方法。首先,為了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有機質提升項目,以及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每年,他帶頭與項目實施小組技術人員一道,巡迴駐在全縣各示範點上,經常吃在農家、住在農家,每年下鄉指導的時間達150多天,不辭辛勞、走村串戶,白天到田間地頭搞試驗示範、實地指導群眾生產,夜晚奔赴村組、農戶家中,召開群眾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作思想發動、開展技術培訓和諮詢等,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他既當領導又當工人,每天一大早就挑著擔子,扛著鋤頭,在地里摸滾。烈日、狂風、暴雨經常光顧他,有時斷糧斷菜,吃幾口隨身帶的乾糧,喝幾口涼開水,但是,對黨的農科事業的忠心不移,已經熬出胃病來甚至有時患感冒暈倒在工作現場。但他憑著頑強的鬥志,克服重重困難,建立起一個又一個試驗示範基地。
不畏艱險,錦繡願景化為現實。
情牽紅土地,盡職建奇功。幾年來同志率領縣植保植檢站的同志們,在發展糧食生產中,主要大量的工作。2006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以來,他積極主持制定實施方案,將各項工作細化到單位和個人。並長期深入農業第一線,對土樣採集、表格填寫、各個試驗準備、實施田間管理、測產、總結等工作都做到細緻指導,各個環節認真把關,使項目得以順利實施。目前,縣完成了耕地地力評價,制定了農作物施肥指標體系,制定農作物施肥配方30個,並建立了測土配方施肥智能系統。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糧食增產幅度較大。測土配方施肥與習慣施肥相比,平均畝增產30-50公斤,畝均增幅10%左右,畝節本增收30-50元,5年來,全縣累計實施測土配方施肥301.53萬畝,實現了測土配方施肥全縣覆蓋,累計幫助農民增收近1.6億元。其次,抓好落實作物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
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進一步強化植保技術推廣和植物檢疫等公共職能,突出抓好水稻、玉米、小麥、果樹病蟲測報與防治。幾年來沒有出現因病蟲為害發生的重大損失。2009年,全縣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大發生,同志積極組織植保檢疫站技術人員和各鄉鎮農業站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病蟲發生情況,制定科學防治策略,指導各地開展群策群防,挽回糧食損失近3萬噸,防治工作獲得縣領導以及市農委領導的好評。再次,認真搞好土壤有機質提升。2009年,縣開始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同志認真規劃落實。一是選好實施地點。選擇當地農民有稻稈還田習慣、基層組織能力強、技術指導到位、大面積連片的區域進行實施。二是突出示範帶動。堅持試驗、示範、肥效對比相配套,做到看得見、摸得著、有形象、有展示標牌、有對照田塊,集中展示土壤有機質提升技術綜合效果。累計年完成秸稈還田面積29.5萬畝次,推廣秸稈腐熟劑656噸。通過項目的實施,秸稈還田提高肥料利用率1.5個百分點以上,畝水稻平均增加產量40.3公斤,全縣每年增產稻穀4000噸,同時秸稈中大量養分還入田中,畝減少化肥用量10.3公斤,減少化肥支出18.4元/畝,每年增收節支900多萬元。
不驕不躁,任重道遠再踏新征。
「十x五」期間,同志多次獲得各級各部門表彰。20xx年在科技抗災促春管保春耕指導服務活動獲得全國農技中心先進個人。主持完成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實施面積8萬畝,幫助農民減災增收500多萬元,20xx年獲市政府「金橋工程」獎,並獲市豐收計劃二等獎;主持完成的全縣大面積農田滅鼠,獲市豐收計劃三等獎;20xx年主持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通過大量的採樣分析、試驗示範、調查研究等,出版了《縣耕地地力研究與評價》一書,對縣的耕地保護與利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獲縣科技進步一等獎;20xx年被評為重慶市農技推廣工作先進個人,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先進個人,縣人民政府授予「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縣農委優秀共產黨員;20xx年在科技特派員下農村行動中做出顯著成績,獲得縣人民政府表彰,20xx年度被重慶市農業委員會評為糧油生產先進個人。20xx年、20xx年、20xx年年度考核被評為優秀。
長期工作在農業生產第一線,他還十分注重總結研究推廣工作中的技術難題,先後發表了《縣稻瘟病局部成災原因及治理對策》,《縣土壤有機質現狀及提升措施》,《縣耕地保護問題及對策》等多篇論文。
同志為徐聞這塊紅土地付出無盡的汗水和心血,業績眾口皆碑,倍受廣大農民的愛戴,但他並不滿足所取得的成就。目前,他正信心十足,在「十x五」開局之年,帶領他的科技推廣隊伍走向充滿希望霞光的明天。
不辱使命,刻苦鑽研科學理論。
知識就是力量。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同志深知這個道理,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技推廣工作,做到政治業務雙過硬,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堅持不懈地學習政治思想理論,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覺悟。認真落實中央和地方的強農惠農政策,遵紀守法,清正廉潔,模範帶頭作用突出,在群眾中表現出一個黨員幹部率先垂範、無私奉獻的風采。同時,科班出身的他在業務素質提高上,不滿足於學校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先後參加了市、縣舉辦的農技人員業務培訓班,和市農業局組織的農藝師講座交流等,系統掌握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動態及趨勢,進一步熟知農技推廣方法和技能,並且運用到工作之中,學以致用,科學指導身邊的同志或者農民朋友,有效推廣農業技術。
不辭辛勞,夜以繼日走村串戶。
不顧山高路又遠,只盼群眾早日富。以示範帶動,是推廣農業技術最好的方法。首先,為了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有機質提升項目,以及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每年,他帶頭與項目實施小組技術人員一道,巡迴駐在全縣各示範點上,經常吃在農家、住在農家,每年下鄉指導的時間達150多天,不辭辛勞、走村串戶,白天到田間地頭搞試驗示範、實地指導群眾生產,夜晚奔赴村組、農戶家中,召開群眾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作思想發動、開展技術培訓和諮詢等,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他既當領導又當工人,每天一大早就挑著擔子,扛著鋤頭,在地里摸滾。烈日、狂風、暴雨經常光顧他,有時斷糧斷菜,吃幾口隨身帶的乾糧,喝幾口涼開水,但是,對黨的農科事業的忠心不移,已經熬出胃病來甚至有時患感冒暈倒在工作現場。但他憑著頑強的鬥志,克服重重困難,建立起一個又一個試驗示範基地。
不畏艱險,錦繡願景化為現實。
情牽紅土地,盡職建奇功。幾年來同志率領縣植保植檢站的同志們,在發展糧食生產中,主要大量的工作。2006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以來,他積極主持制定實施方案,將各項工作細化到單位和個人。並長期深入農業第一線,對土樣採集、表格填寫、各個試驗準備、實施田間管理、測產、總結等工作都做到細緻指導,各個環節認真把關,使項目得以順利實施。目前,縣完成了耕地地力評價,制定了農作物施肥指標體系,制定農作物施肥配方30個,並建立了測土配方施肥智能系統。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糧食增產幅度較大。測土配方施肥與習慣施肥相比,平均畝增產30-50公斤,畝均增幅10%左右,畝節本增收30-50元,5年來,全縣累計實施測土配方施肥301.53萬畝,實現了測土配方施肥全縣覆蓋,累計幫助農民增收近1.6億元。其次,抓好落實作物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
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進一步強化植保技術推廣和植物檢疫等公共職能,突出抓好水稻、玉米、小麥、果樹病蟲測報與防治。幾年來沒有出現因病蟲為害發生的重大損失。2009年,全縣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大發生,同志積極組織植保檢疫站技術人員和各鄉鎮農業站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病蟲發生情況,制定科學防治策略,指導各地開展群策群防,挽回糧食損失近3萬噸,防治工作獲得縣領導以及市農委領導的好評。再次,認真搞好土壤有機質提升。2009年,縣開始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同志認真規劃落實。一是選好實施地點。選擇當地農民有稻稈還田習慣、基層組織能力強、技術指導到位、大面積連片的區域進行實施。二是突出示範帶動。堅持試驗、示範、肥效對比相配套,做到看得見、摸得著、有形象、有展示標牌、有對照田塊,集中展示土壤有機質提升技術綜合效果。累計年完成秸稈還田面積29.5萬畝次,推廣秸稈腐熟劑656噸。通過項目的實施,秸稈還田提高肥料利用率1.5個百分點以上,畝水稻平均增加產量40.3公斤,全縣每年增產稻穀4000噸,同時秸稈中大量養分還入田中,畝減少化肥用量10.3公斤,減少化肥支出18.4元/畝,每年增收節支900多萬元。
不驕不躁,任重道遠再踏新征。
「十x五」期間,同志多次獲得各級各部門表彰。20xx年在科技抗災促春管保春耕指導服務活動獲得全國農技中心先進個人。主持完成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實施面積8萬畝,幫助農民減災增收500多萬元,20xx年獲市政府「金橋工程」獎,並獲市豐收計劃二等獎;主持完成的全縣大面積農田滅鼠,獲市豐收計劃三等獎;20xx年主持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通過大量的採樣分析、試驗示範、調查研究等,出版了《縣耕地地力研究與評價》一書,對縣的耕地保護與利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獲縣科技進步一等獎;20xx年被評為重慶市農技推廣工作先進個人,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先進個人,縣人民政府授予「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縣農委優秀共產黨員;20xx年在科技特派員下農村行動中做出顯著成績,獲得縣人民政府表彰,20xx年度被重慶市農業委員會評為糧油生產先進個人。20xx年、20xx年、20xx年年度考核被評為優秀。
長期工作在農業生產第一線,他還十分注重總結研究推廣工作中的技術難題,先後發表了《縣稻瘟病局部成災原因及治理對策》,《縣土壤有機質現狀及提升措施》,《縣耕地保護問題及對策》等多篇論文。
同志為徐聞這塊紅土地付出無盡的汗水和心血,業績眾口皆碑,倍受廣大農民的愛戴,但他並不滿足所取得的成就。目前,他正信心十足,在「十x五」開局之年,帶領他的科技推廣隊伍走向充滿希望霞光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