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妥善處置實驗室突發安全事件,建立健全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維護師生生命和學校財產安全,保障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結合實驗室的具體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預案編制和應急管理的工作原則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以人為本,減少危害;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嚴格遵照以上原則,為預防實驗室及其附屬用房區域內的突發安全事件,制定本案。
二、突發事件的分類和分級
突發事件是指在實驗室範圍內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的緊急事件。
(一)突發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兩類。
1.自然災害:可能影響實驗室的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洪水、風暴、雷電、冰凍、地震等非人為因素而形成的災害。
2.事故災難:事故災難包括易燃易爆物、廢棄物、放射性物品、水、電等,由於使用不當等人為因素而引起的災害事件。
(二)根據其可控性、嚴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可能蔓延發展的趨勢等由高到低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進行預警。分級標準是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和分級處置的依據。
三、突發事件處置領導機構及工作職責
(一)成立實驗室突發安全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安全工作和實驗室工作的領導任領導小組組長,實驗室管理人員為成員組成。
(二)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工作職責。
1.根據消防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和實驗室的具體情況,配備更新消防滅火器材,檢查消防設施完好情況,開展相關知識的宣傳工作。
2.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將實驗室安全工作作為實驗室建設、管理與評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實驗室安全知識作為實驗室工作人員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好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執行工作。
3.定期進行實驗室及其附屬用房電路設施的檢修、改造,增強抵禦洪水、風暴等自然災害對實驗室造成危害的能力。
4.根據突發事件的級別啟動應急預案,具體實施對突發事件的緊急應對與處置工作;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突發事件的進展與處置情況。
5.對突發事件原因進行調查;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及所造成的後果提出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理的建議。
四、突發事件的預防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完善預測預警系統,開展風險分析,在必要的地方設置警示標誌、安全疏散標誌等,明顯位置上公布突發事件的處置方法,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一)加強應急反應機制的建設,不斷修訂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經常開展演練活動,不斷提高應急處置隊伍的實戰能力。
(二)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儲備工作,確保突發事件預防、現場控制所需的應急設施和必要的經費。
(三)在確認可能引發某類突發事件的預警信息後,應根據各自製定的應急預案及時部署,迅速通知有關部門採取行動,防止事件的發生或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五、應急預案的啟動與實施
由突發事件處置領導小組的組長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成員及負責人要認真執行應急預案,遵守工作紀律,確保信息安全,並保證聯繫方式暢通。
(一)突發事件報告時限、程序及內容。
根據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處置進程等環節,每一起突發事件都必須作首次報告、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首次報告要快,進程報告要新,結案報告要全。
1.首次報告。
發生突發事件後,應立即向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報告。
報告的內容必須包括:事件名稱、發生地點和時間、報告時間、涉及人群或潛在的威脅和影響、報告單位、報告人、聯繫人及通訊方式;儘可能報告的信息內容包括:事件初步性質、嚴重程度及發展趨勢、可能的原因、已採取的措施等。
2.進程報告。
進程報告內容為突發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經或準備採取的整改措施等。對於重大或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的進程報告除了向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報告外,還應將事件發展變化情況及時報告學校及相關部門。
3.結案報告。
在事件處理結束後,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及時向學校提交結案報告。
結案報告的內容包括事件的基本情況、事件產生的原因、應急處置的過程(包括各階段採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情況,並提出責任追究及今後對類似事件的防範和處置建議等。
(二)應急處置措施。
1.突發事件發生後,實驗室負責人應立即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同時將有關情況報告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組長接到報告後,根據職責和規定的權限啟動本應急預案,對突發事件進行及時、有效處置,控制事態進一步發展。
2.在領導小組統一部署下,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快速作出應急反應。根據實際情況可採取下列措施: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迅速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危險源,劃定危害區域並加強巡邏;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損害,封閉、隔離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損害擴大的活動;搶修被損壞的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
3.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要採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以有效控制事態發展。
4.事後,要對其他實驗室和相關人員及學生進行教育,要及時部署和落實學院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類似突發事件在本單位再次發生。
(三)應急響應。
對於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發展的,或超出事件發生單位處置能力需要學校協調處置的,由及時聯繫上報學校,再由學校主要領導直接指揮和指導,協同開展處置工作。
六、善後處理。
直接應急處置和救助活動結束後,工作重點應馬上從應急處置轉向補救和善後工作,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秩序。
(一)做好事故中受傷人員的醫療救助工作,對有各種保險的傷亡人員要幫助聯繫保險公司賠付。
(二)及時查明事故原因,嚴格信息發布制度,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做好穩定正常教學和生活的秩序工作。
(三)全面檢查設備、設施安全性能,檢查安全管理漏洞,對安全隱患及時整改,避免事故再次發生。
(四)總結經驗教訓,引以為鑑,對因玩忽職守、瀆職等原因而導致事故發生的,要追有關人員的責任。(五)配合公安機關做好事件偵察工作。
一、應急預案編制和應急管理的工作原則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以人為本,減少危害;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嚴格遵照以上原則,為預防實驗室及其附屬用房區域內的突發安全事件,制定本案。
二、突發事件的分類和分級
突發事件是指在實驗室範圍內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的緊急事件。
(一)突發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兩類。
1.自然災害:可能影響實驗室的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洪水、風暴、雷電、冰凍、地震等非人為因素而形成的災害。
2.事故災難:事故災難包括易燃易爆物、廢棄物、放射性物品、水、電等,由於使用不當等人為因素而引起的災害事件。
(二)根據其可控性、嚴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可能蔓延發展的趨勢等由高到低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進行預警。分級標準是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和分級處置的依據。
三、突發事件處置領導機構及工作職責
(一)成立實驗室突發安全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安全工作和實驗室工作的領導任領導小組組長,實驗室管理人員為成員組成。
(二)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工作職責。
1.根據消防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和實驗室的具體情況,配備更新消防滅火器材,檢查消防設施完好情況,開展相關知識的宣傳工作。
2.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將實驗室安全工作作為實驗室建設、管理與評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實驗室安全知識作為實驗室工作人員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好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執行工作。
3.定期進行實驗室及其附屬用房電路設施的檢修、改造,增強抵禦洪水、風暴等自然災害對實驗室造成危害的能力。
4.根據突發事件的級別啟動應急預案,具體實施對突發事件的緊急應對與處置工作;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突發事件的進展與處置情況。
5.對突發事件原因進行調查;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及所造成的後果提出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理的建議。
四、突發事件的預防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完善預測預警系統,開展風險分析,在必要的地方設置警示標誌、安全疏散標誌等,明顯位置上公布突發事件的處置方法,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一)加強應急反應機制的建設,不斷修訂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經常開展演練活動,不斷提高應急處置隊伍的實戰能力。
(二)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儲備工作,確保突發事件預防、現場控制所需的應急設施和必要的經費。
(三)在確認可能引發某類突發事件的預警信息後,應根據各自製定的應急預案及時部署,迅速通知有關部門採取行動,防止事件的發生或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五、應急預案的啟動與實施
由突發事件處置領導小組的組長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成員及負責人要認真執行應急預案,遵守工作紀律,確保信息安全,並保證聯繫方式暢通。
(一)突發事件報告時限、程序及內容。
根據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處置進程等環節,每一起突發事件都必須作首次報告、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首次報告要快,進程報告要新,結案報告要全。
1.首次報告。
發生突發事件後,應立即向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報告。
報告的內容必須包括:事件名稱、發生地點和時間、報告時間、涉及人群或潛在的威脅和影響、報告單位、報告人、聯繫人及通訊方式;儘可能報告的信息內容包括:事件初步性質、嚴重程度及發展趨勢、可能的原因、已採取的措施等。
2.進程報告。
進程報告內容為突發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經或準備採取的整改措施等。對於重大或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的進程報告除了向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報告外,還應將事件發展變化情況及時報告學校及相關部門。
3.結案報告。
在事件處理結束後,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及時向學校提交結案報告。
結案報告的內容包括事件的基本情況、事件產生的原因、應急處置的過程(包括各階段採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情況,並提出責任追究及今後對類似事件的防範和處置建議等。
(二)應急處置措施。
1.突發事件發生後,實驗室負責人應立即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同時將有關情況報告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組長接到報告後,根據職責和規定的權限啟動本應急預案,對突發事件進行及時、有效處置,控制事態進一步發展。
2.在領導小組統一部署下,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快速作出應急反應。根據實際情況可採取下列措施: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迅速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危險源,劃定危害區域並加強巡邏;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損害,封閉、隔離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損害擴大的活動;搶修被損壞的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
3.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要採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以有效控制事態發展。
4.事後,要對其他實驗室和相關人員及學生進行教育,要及時部署和落實學院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類似突發事件在本單位再次發生。
(三)應急響應。
對於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發展的,或超出事件發生單位處置能力需要學校協調處置的,由及時聯繫上報學校,再由學校主要領導直接指揮和指導,協同開展處置工作。
六、善後處理。
直接應急處置和救助活動結束後,工作重點應馬上從應急處置轉向補救和善後工作,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秩序。
(一)做好事故中受傷人員的醫療救助工作,對有各種保險的傷亡人員要幫助聯繫保險公司賠付。
(二)及時查明事故原因,嚴格信息發布制度,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做好穩定正常教學和生活的秩序工作。
(三)全面檢查設備、設施安全性能,檢查安全管理漏洞,對安全隱患及時整改,避免事故再次發生。
(四)總結經驗教訓,引以為鑑,對因玩忽職守、瀆職等原因而導致事故發生的,要追有關人員的責任。(五)配合公安機關做好事件偵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