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志:
大家好。
按照培訓安排,今天在這裡與各位參加培訓的支部書記們相識、相聚,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基層黨組織如何引領鄉村振興這個問題,這既是對我個人的鞭策和激勵,也為我提供了一個與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感到非常高興、非常榮幸。說實在的,在接到這個主題的時候,自己感覺任務艱巨、壓力很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其一,咱們這個培訓班雲集了咱們全省深度貧困村的各位優秀黨組織書記,大家長期在最基層、最一線工作,本身就紮根在群眾之中,從時間和空間兩個宏大的維度親身經歷了咱們農村的發展變化,可以說是一本「活歷史」;而且,我一直認為,農村支部書記都是一群能人,能夠在似政非政的農村組織中,在沒有任何硬抓手的情況下,協調和管理好成百上千的群眾,能力是不言而喻的,群眾工作的經驗和基層組織建設的經驗不可以說是不豐富的?
與大家相比,自己雖然也是農村出身,又工作在基層,但畢竟在空間和時間經歷上與大家還是有差距的,在大家面前談鄉村振興和基層組織建設,自己總有一種班門弄斧、「關公門前耍大刀」的感覺。其二,鄉村振興是一個很宏大的課題,也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因為它是國家層面的一項大戰略,相關工作的時間跨度很大。中央提出,到今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目前,中央出了意見和規劃,其它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度還在研究制定之中。我們都是基層抓落實的,在頂層設計正在進行時的背景下談實踐的完成時,談具體工作的落實,感覺還是比較困難的,但如果談一些理論和政策的東西,一方面可能談不全、談不深,另一方面,大家聽著也可能比較枯燥。其三,就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來說,我們大家都身處最基層,對一些制約瓶頸都感同身受,可以說許多問題就擺在那裡,但是解決的對策、解決的效果並不是那麼的明顯,這倒不是大家工作不努力、不走心,而是許多問題具有歷史性、系統性和複雜性。
例如,農村基層組織號召力、組織力的下降,它與我們基層黨員隊伍主觀作為上的一些問題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城鄉二元結構、戶籍制度、城鎮化、市場經濟的發展等等一系列客觀因素,都是一種誘因。舉一個例子,我們基層黨組織在帶富致富方面的問題,與整個大環境、大歷史、大趨勢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都知道,農民要富,產業就要興,但這個問題的解決涉及到農村發展的兩個本質問題的解決,一個是土地產出值的問題,另一個是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城市的資源優勢和工業經濟背景,使得我們的土地產出物競爭力幾乎為零,農民的土地收入很少,農村的積累嚴重不足,也就制約了第二個問題的解決,即農民就業崗位的開發。而且,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原來需要好多人做的工作和事情,現在基本靠機械和很少的人來完成,像我們原來種麥子,一般都是牛耕,全家齊上陣,蓋房要請許多小工,需要很長時間,但現在,一個人、一台拖拉機、幾十分鐘,麥子就種上了;蓋高樓大廈,也是一兩天一個樓層,速度快到讓人驚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結果,就是催生了更多的「失業」農民,更多需要張口吃飯的「嘴」。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許多農民已經在土地上守不出一個美好幸福的生活了,我們xx的許多農民,也大都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規模地走上了外出務工的道路,一直到現在,背井離鄉、很少團聚。我們基層黨組織要讓農民富裕,就要解決農村發展的這兩個根本性問題,對我們一個鎮、一個村來說,力量有限、思路有限、政策有限,難度很大?
所以,今天談基層組織振興的措施,也不一定能觸到大家的興奮點。
大家好。
按照培訓安排,今天在這裡與各位參加培訓的支部書記們相識、相聚,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基層黨組織如何引領鄉村振興這個問題,這既是對我個人的鞭策和激勵,也為我提供了一個與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感到非常高興、非常榮幸。說實在的,在接到這個主題的時候,自己感覺任務艱巨、壓力很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其一,咱們這個培訓班雲集了咱們全省深度貧困村的各位優秀黨組織書記,大家長期在最基層、最一線工作,本身就紮根在群眾之中,從時間和空間兩個宏大的維度親身經歷了咱們農村的發展變化,可以說是一本「活歷史」;而且,我一直認為,農村支部書記都是一群能人,能夠在似政非政的農村組織中,在沒有任何硬抓手的情況下,協調和管理好成百上千的群眾,能力是不言而喻的,群眾工作的經驗和基層組織建設的經驗不可以說是不豐富的?
與大家相比,自己雖然也是農村出身,又工作在基層,但畢竟在空間和時間經歷上與大家還是有差距的,在大家面前談鄉村振興和基層組織建設,自己總有一種班門弄斧、「關公門前耍大刀」的感覺。其二,鄉村振興是一個很宏大的課題,也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因為它是國家層面的一項大戰略,相關工作的時間跨度很大。中央提出,到今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目前,中央出了意見和規劃,其它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度還在研究制定之中。我們都是基層抓落實的,在頂層設計正在進行時的背景下談實踐的完成時,談具體工作的落實,感覺還是比較困難的,但如果談一些理論和政策的東西,一方面可能談不全、談不深,另一方面,大家聽著也可能比較枯燥。其三,就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來說,我們大家都身處最基層,對一些制約瓶頸都感同身受,可以說許多問題就擺在那裡,但是解決的對策、解決的效果並不是那麼的明顯,這倒不是大家工作不努力、不走心,而是許多問題具有歷史性、系統性和複雜性。
例如,農村基層組織號召力、組織力的下降,它與我們基層黨員隊伍主觀作為上的一些問題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城鄉二元結構、戶籍制度、城鎮化、市場經濟的發展等等一系列客觀因素,都是一種誘因。舉一個例子,我們基層黨組織在帶富致富方面的問題,與整個大環境、大歷史、大趨勢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都知道,農民要富,產業就要興,但這個問題的解決涉及到農村發展的兩個本質問題的解決,一個是土地產出值的問題,另一個是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城市的資源優勢和工業經濟背景,使得我們的土地產出物競爭力幾乎為零,農民的土地收入很少,農村的積累嚴重不足,也就制約了第二個問題的解決,即農民就業崗位的開發。而且,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原來需要好多人做的工作和事情,現在基本靠機械和很少的人來完成,像我們原來種麥子,一般都是牛耕,全家齊上陣,蓋房要請許多小工,需要很長時間,但現在,一個人、一台拖拉機、幾十分鐘,麥子就種上了;蓋高樓大廈,也是一兩天一個樓層,速度快到讓人驚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結果,就是催生了更多的「失業」農民,更多需要張口吃飯的「嘴」。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許多農民已經在土地上守不出一個美好幸福的生活了,我們xx的許多農民,也大都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規模地走上了外出務工的道路,一直到現在,背井離鄉、很少團聚。我們基層黨組織要讓農民富裕,就要解決農村發展的這兩個根本性問題,對我們一個鎮、一個村來說,力量有限、思路有限、政策有限,難度很大?
所以,今天談基層組織振興的措施,也不一定能觸到大家的興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