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黨校專題研討班上,用三句詩詞寓意治學應有「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三種境界」最早由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提出,並被認為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之境界」。在我看來,這「三種境界」,亦寓意著勇敢追求的堅守初心,不懈奮鬥的篤行初心和知行合一的成就初心,是我們青年黨員幹部應秉持的人生態度。
境界一:要堅守初心,在「望盡天涯路」中志存高遠「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昨夜西風慘烈,颳得綠樹落葉凋謝,在如此形勢下,我獨自登上高樓,居高臨下,清晰地看到遠方,望盡天涯之路。無論環境艱難,只有勇於登高望遠者,才能尋找到自己要達到的目標。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那個「西風凋碧樹」的1921年,舉國的迷茫成了銬在中華民族身上的枷鎖。正是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13名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中共一大代表,從嘉興南湖的一艘小紅船出發,劈波斬浪、一往無前,帶領我們「望盡天涯之路」,才換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共產黨人的道路選對了,帶領人民從黑暗中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個人的理想信念堅定了,我們逐夢路上才有「助推劑」,人生旅途才有「壓艙石」。就像拉弓射箭,只有把「箭靶」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向著「箭靶」開弓,才不會「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因此,我們青年黨員幹部在人生旅途中,必須扣好「初心扣」,然後帶著「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風雨兼程、漫漫求索,人生路才能行穩致遠。
境界二:要篤行初心,在「衣帶漸寬終不悔」中奮發有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了那個理想中的「她」,我日漸消瘦、容顏憔悴,但始終不曾懊悔。這是一種執著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為之「不悔」,而為之「憔悴」的奮鬥之路。這裡不僅有軀體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錘鍊,甚至可以「不悔」到「犧牲其一生之福祉」。正如「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幹部」楊漢軍所說:「一定要問我喜歡什麼,我就是喜歡幹事的人。」「當我們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當年有多大權力、多麼威風,而是為黨和人民 做了多少貢獻,乾了幾件實事好事。」其實像楊漢軍同志一樣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的共產黨員數不勝數,黃大年、廖俊波……我們青年黨員幹部要做的並不是讓這些模範人物停留在腦海、停留在媒體宣傳報道中,而是應該將他們的精神永遠銘記在心並付諸於實踐。因為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可能「衣帶漸寬」、可能「消得憔悴」。但就算如此,我們也依然要用楊漢軍同志他們這種「不悔」、這種「無畏」來激勵我們堅持不懈的奮鬥。否則,我們理想中的「她」,永遠都只是「空中樓閣」,永遠都只留在空想之中?
境界三:終成就初心,在「眾里尋他千百度」中感悟真諦千百次尋「她」不見,我初衷不變,突然在不經意回首間,卻發現心中的「她」早已在那燈火寥落的深處靜靜等待著我。知行合一、功到事成,我們那些立志追逐的,在足夠的積累後,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已追逐到了。在大學期間,我有幸聆聽白紹良教授講課,他1960年在德國碩士畢業後毅然歸國,一直任教於原重慶建築大學和現重慶大學,直至76歲高齡仍活躍在講台,只因想為國家再多培養一些人才。在國土房管局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期間,我聽聞了龐一舉、親歷了梁銘均等普通黨員作為地災監測員,憑藉著簡陋的手搖報警器、手電筒、雨衣、銅鑼,千百次預災難於萌芽,救群眾於危急,實現了18年全區地質災害零傷亡的壯舉。現在,我身邊也有這樣一群再普通不過的青年黨員幹部,他們寫材料,句句較真;重服務,一絲不苟;他們總是緊張和忙碌,卻又甘守平淡和清苦;他們知行合一,用忠誠乾淨擔當努力詮釋著「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人生真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們廣大青年黨員幹部,只有將青春夢想、青春奮鬥、青春力量,匯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只有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學習、去實踐、去建功立業,才能在這個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新時代,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春風十里,不如堅持「追求」、書寫「奮鬥」的你。待當「驀然回首」,那個「她」、那份初心,或許早已在「燈火闌珊處」靜候多時。
境界一:要堅守初心,在「望盡天涯路」中志存高遠「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昨夜西風慘烈,颳得綠樹落葉凋謝,在如此形勢下,我獨自登上高樓,居高臨下,清晰地看到遠方,望盡天涯之路。無論環境艱難,只有勇於登高望遠者,才能尋找到自己要達到的目標。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那個「西風凋碧樹」的1921年,舉國的迷茫成了銬在中華民族身上的枷鎖。正是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13名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中共一大代表,從嘉興南湖的一艘小紅船出發,劈波斬浪、一往無前,帶領我們「望盡天涯之路」,才換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共產黨人的道路選對了,帶領人民從黑暗中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個人的理想信念堅定了,我們逐夢路上才有「助推劑」,人生旅途才有「壓艙石」。就像拉弓射箭,只有把「箭靶」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向著「箭靶」開弓,才不會「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因此,我們青年黨員幹部在人生旅途中,必須扣好「初心扣」,然後帶著「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風雨兼程、漫漫求索,人生路才能行穩致遠。
境界二:要篤行初心,在「衣帶漸寬終不悔」中奮發有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了那個理想中的「她」,我日漸消瘦、容顏憔悴,但始終不曾懊悔。這是一種執著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為之「不悔」,而為之「憔悴」的奮鬥之路。這裡不僅有軀體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錘鍊,甚至可以「不悔」到「犧牲其一生之福祉」。正如「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幹部」楊漢軍所說:「一定要問我喜歡什麼,我就是喜歡幹事的人。」「當我們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當年有多大權力、多麼威風,而是為黨和人民 做了多少貢獻,乾了幾件實事好事。」其實像楊漢軍同志一樣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的共產黨員數不勝數,黃大年、廖俊波……我們青年黨員幹部要做的並不是讓這些模範人物停留在腦海、停留在媒體宣傳報道中,而是應該將他們的精神永遠銘記在心並付諸於實踐。因為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可能「衣帶漸寬」、可能「消得憔悴」。但就算如此,我們也依然要用楊漢軍同志他們這種「不悔」、這種「無畏」來激勵我們堅持不懈的奮鬥。否則,我們理想中的「她」,永遠都只是「空中樓閣」,永遠都只留在空想之中?
境界三:終成就初心,在「眾里尋他千百度」中感悟真諦千百次尋「她」不見,我初衷不變,突然在不經意回首間,卻發現心中的「她」早已在那燈火寥落的深處靜靜等待著我。知行合一、功到事成,我們那些立志追逐的,在足夠的積累後,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已追逐到了。在大學期間,我有幸聆聽白紹良教授講課,他1960年在德國碩士畢業後毅然歸國,一直任教於原重慶建築大學和現重慶大學,直至76歲高齡仍活躍在講台,只因想為國家再多培養一些人才。在國土房管局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期間,我聽聞了龐一舉、親歷了梁銘均等普通黨員作為地災監測員,憑藉著簡陋的手搖報警器、手電筒、雨衣、銅鑼,千百次預災難於萌芽,救群眾於危急,實現了18年全區地質災害零傷亡的壯舉。現在,我身邊也有這樣一群再普通不過的青年黨員幹部,他們寫材料,句句較真;重服務,一絲不苟;他們總是緊張和忙碌,卻又甘守平淡和清苦;他們知行合一,用忠誠乾淨擔當努力詮釋著「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人生真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們廣大青年黨員幹部,只有將青春夢想、青春奮鬥、青春力量,匯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只有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學習、去實踐、去建功立業,才能在這個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新時代,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春風十里,不如堅持「追求」、書寫「奮鬥」的你。待當「驀然回首」,那個「她」、那份初心,或許早已在「燈火闌珊處」靜候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