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分析(swot分析)
(一)認識自我。
1、人格性質。
努力把事情辦好,追求完美。做事理性穩重、勤奮工作,有責任感,有目標。喜歡思考研究問題,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精力充沛、熱愛工作、生活樂觀、對有興趣的事很投入。喜歡朋友,對人熱情、友善、有耐心,能夠很好融入環境,擅於交際。
2、志向抱負。
做一個有影響力的人。
一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不在於個人活得有多麼精彩,而是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你朝氣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並為之鼓舞振奮。在教育教學上用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有效的做事風格感染學生,帶動、幫助學生髮展。
3、學歷條件。
2009.1拿到山師教育系本科學歷。學歷不代表一個人的涵養,但是可以見證一個人的追求,如有條件,繼續學習深造。終身勿忘「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精神。
4、工作目的。
很欣賞一句話:「既然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那就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如同你在遊山玩水一樣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工作的目的一方面養家餬口,一方面努力培養更多自信的、和諧的、對社會有用的生命體。積極向奮鬥在教育一線的或傑出或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學習靠攏。
5、有所成就動機。
不甘落後,希望儘可能多的實現個人價值。
(二)發展優勢(strength)。
1、作為青年教師,學習磨鍊機會多。樂於接受挑戰帶來的成長。生活壓力小,能潛心教書,經常反思自我,確立學習奮鬥的榜樣。
2、在教育教學上接受新鮮理念能力強,能有判斷的吸收,有選擇的思考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中。
3、在教學實踐中基本認識到一些教育教學規律,雖然認識不夠深刻,但能明確個人教學發展的立足點。
4、與學生較有親和力,「親其師,信其道」,所教班級學生大部分樂學語文,只是在方法上還有所欠缺。
5、從事語言文字教學,喜歡博覽群書,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各種事物的感受力較好。努力形成良好的讀書筆記習慣。
(三)發展劣勢(weakness)。
1、對待不太有把握的事情通常經過周全的思考再行動,有時候會猶豫不果斷,導致某些行事上效率一般。
2、在教學上發展比較被動,自主發展意識弱,不經常反思教學得失,教學設計不周到。
3、缺乏教育理論與方法指導,教學風格比較隨意,忽略教學實踐的價值。
4、對教材的把握不深入,知識之間的系統性層次性認識不到位。教師會不會學,直接決定會不會教。在知識的整體把握上需給與學生清晰的學習方法,減輕學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5、與外界學習交流機會比較少,不能夠集思廣益。教科研能力弱。
(四)發展機會(opportunity)。
機會總會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1、學校的學習氛圍日趨濃厚,受到良好的環境感染,便會不由自主的想要發展。
2、積極參與各種公開課與教研活動。
3、當前,教師間各種交流渠道比較開放,資源共享,努力學習有經驗教師的智慧結晶。
(五)存在壓力(threat)。
1、同年畢業的同行在不同的環境影響與個人努力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比之下已經有所差異。面臨這種危機感,一個相對輕鬆的工作環境,更應該提高生命質量。
2、工作兩年,值得提煉的內容比較少,應當給自己留下一些成長足跡。
二、總體目標
規劃周期:一年。
1、教育教學。
對中段語文知識有系統的認識,總結出中段語文學習規律,並有所歸納。
能獨立設計兩節成形的彙報課,有展示和反思。珍視日常教學,為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奠定基礎。
形成《中段習作庫》,包括學生範文,習作素材,方法指導,學生習作體驗等內容。
至少85%的學生樂於讀書,有愉快的讀書體驗和良好的讀書習慣,班級讀書氛圍濃厚。
每一位學生願意寫字,感受漢字書寫樂趣。(很多學生不願學語文,部分起因是漢字筆畫複雜,把語文學習看作是一項沉重的負擔來完成。)。
2、德育。
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形成文明知禮的學習行為習慣。
班主任團隊樂於管理班級、樂於學習交流、樂於分享成果。
德育活動有序列、有深度、有創新。
3、科研。
提升學困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建立語言學習自信。對學困生有觀察記錄、提高策略、每學期一次效果分析。形成《學困生成長足跡》檔案夾。
三、階段性目標與實踐研究
2009.8。
1、讀書:名師提升學困生的針對教學《一個都不能落》、《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劉先平我的山野朋友系列《愛在山野》《呼嘯大漠》《生育大遷徙》《鹽湖探險》。完成8篇讀書筆記+4篇博文+生活隨想。
2、制定德育與語文教學。
3、思考並設計好《學困生成長足跡》檔案夾。
2009.9——2010.1。
1、讀書:《名師習作教學實錄》、《平凡的世界》二三部、《中層領導務實管理細節全書》、拿破崙.希爾《生存習慣》。
2、建立《四年級習作文集》,收集學生文采,探索習作教學的有效方法,積累習作素材與語文學習體會。
3、積極上鍛鍊課,每月至少一節,及時反思,汲取寶貴建議。形成一節較高質量的彙報課。
4、做好學困生行為觀察記錄。用心觀察中的現象,寫成札記或論文。學期末對觀察記錄進行總結分析。
5、多聽課,常分析教學思路,教研活動積極交流,每學期聽課30節左右。
6、認真鑽研教材,系統的把握。歸納四上知識系統綱要,總結四上語文學習規律方法。
7、堅持每日筆記。
2010.2——2010.7。
1、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我要做好孩子》《蘇菲的世界》《兒童文學全集》葉聖陶。
2、積累、整理形成《四年級習作庫》。
3、繼續做好學困生觀察記錄,並對其發展變化進行分析反思,學期末整理好《學困生成長足跡》檔案夾。
4、積極上鍛鍊課,每月至少一節,及時反思,汲取寶貴建議。形成一節較高質量的彙報課。
5、多聽課,常分析教學思路,教研活動積極交流,每學期聽課30節左右。
6、認真鑽研教材,系統的把握。歸納四下知識系統綱要,總結四下語文學習規律方法。
7、堅持每日筆記。
(一)認識自我。
1、人格性質。
努力把事情辦好,追求完美。做事理性穩重、勤奮工作,有責任感,有目標。喜歡思考研究問題,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精力充沛、熱愛工作、生活樂觀、對有興趣的事很投入。喜歡朋友,對人熱情、友善、有耐心,能夠很好融入環境,擅於交際。
2、志向抱負。
做一個有影響力的人。
一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不在於個人活得有多麼精彩,而是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你朝氣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並為之鼓舞振奮。在教育教學上用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有效的做事風格感染學生,帶動、幫助學生髮展。
3、學歷條件。
2009.1拿到山師教育系本科學歷。學歷不代表一個人的涵養,但是可以見證一個人的追求,如有條件,繼續學習深造。終身勿忘「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精神。
4、工作目的。
很欣賞一句話:「既然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那就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如同你在遊山玩水一樣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工作的目的一方面養家餬口,一方面努力培養更多自信的、和諧的、對社會有用的生命體。積極向奮鬥在教育一線的或傑出或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學習靠攏。
5、有所成就動機。
不甘落後,希望儘可能多的實現個人價值。
(二)發展優勢(strength)。
1、作為青年教師,學習磨鍊機會多。樂於接受挑戰帶來的成長。生活壓力小,能潛心教書,經常反思自我,確立學習奮鬥的榜樣。
2、在教育教學上接受新鮮理念能力強,能有判斷的吸收,有選擇的思考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中。
3、在教學實踐中基本認識到一些教育教學規律,雖然認識不夠深刻,但能明確個人教學發展的立足點。
4、與學生較有親和力,「親其師,信其道」,所教班級學生大部分樂學語文,只是在方法上還有所欠缺。
5、從事語言文字教學,喜歡博覽群書,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各種事物的感受力較好。努力形成良好的讀書筆記習慣。
(三)發展劣勢(weakness)。
1、對待不太有把握的事情通常經過周全的思考再行動,有時候會猶豫不果斷,導致某些行事上效率一般。
2、在教學上發展比較被動,自主發展意識弱,不經常反思教學得失,教學設計不周到。
3、缺乏教育理論與方法指導,教學風格比較隨意,忽略教學實踐的價值。
4、對教材的把握不深入,知識之間的系統性層次性認識不到位。教師會不會學,直接決定會不會教。在知識的整體把握上需給與學生清晰的學習方法,減輕學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5、與外界學習交流機會比較少,不能夠集思廣益。教科研能力弱。
(四)發展機會(opportunity)。
機會總會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1、學校的學習氛圍日趨濃厚,受到良好的環境感染,便會不由自主的想要發展。
2、積極參與各種公開課與教研活動。
3、當前,教師間各種交流渠道比較開放,資源共享,努力學習有經驗教師的智慧結晶。
(五)存在壓力(threat)。
1、同年畢業的同行在不同的環境影響與個人努力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比之下已經有所差異。面臨這種危機感,一個相對輕鬆的工作環境,更應該提高生命質量。
2、工作兩年,值得提煉的內容比較少,應當給自己留下一些成長足跡。
二、總體目標
規劃周期:一年。
1、教育教學。
對中段語文知識有系統的認識,總結出中段語文學習規律,並有所歸納。
能獨立設計兩節成形的彙報課,有展示和反思。珍視日常教學,為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奠定基礎。
形成《中段習作庫》,包括學生範文,習作素材,方法指導,學生習作體驗等內容。
至少85%的學生樂於讀書,有愉快的讀書體驗和良好的讀書習慣,班級讀書氛圍濃厚。
每一位學生願意寫字,感受漢字書寫樂趣。(很多學生不願學語文,部分起因是漢字筆畫複雜,把語文學習看作是一項沉重的負擔來完成。)。
2、德育。
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形成文明知禮的學習行為習慣。
班主任團隊樂於管理班級、樂於學習交流、樂於分享成果。
德育活動有序列、有深度、有創新。
3、科研。
提升學困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建立語言學習自信。對學困生有觀察記錄、提高策略、每學期一次效果分析。形成《學困生成長足跡》檔案夾。
三、階段性目標與實踐研究
2009.8。
1、讀書:名師提升學困生的針對教學《一個都不能落》、《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劉先平我的山野朋友系列《愛在山野》《呼嘯大漠》《生育大遷徙》《鹽湖探險》。完成8篇讀書筆記+4篇博文+生活隨想。
2、制定德育與語文教學。
3、思考並設計好《學困生成長足跡》檔案夾。
2009.9——2010.1。
1、讀書:《名師習作教學實錄》、《平凡的世界》二三部、《中層領導務實管理細節全書》、拿破崙.希爾《生存習慣》。
2、建立《四年級習作文集》,收集學生文采,探索習作教學的有效方法,積累習作素材與語文學習體會。
3、積極上鍛鍊課,每月至少一節,及時反思,汲取寶貴建議。形成一節較高質量的彙報課。
4、做好學困生行為觀察記錄。用心觀察中的現象,寫成札記或論文。學期末對觀察記錄進行總結分析。
5、多聽課,常分析教學思路,教研活動積極交流,每學期聽課30節左右。
6、認真鑽研教材,系統的把握。歸納四上知識系統綱要,總結四上語文學習規律方法。
7、堅持每日筆記。
2010.2——2010.7。
1、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我要做好孩子》《蘇菲的世界》《兒童文學全集》葉聖陶。
2、積累、整理形成《四年級習作庫》。
3、繼續做好學困生觀察記錄,並對其發展變化進行分析反思,學期末整理好《學困生成長足跡》檔案夾。
4、積極上鍛鍊課,每月至少一節,及時反思,汲取寶貴建議。形成一節較高質量的彙報課。
5、多聽課,常分析教學思路,教研活動積極交流,每學期聽課30節左右。
6、認真鑽研教材,系統的把握。歸納四下知識系統綱要,總結四下語文學習規律方法。
7、堅持每日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