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基層幹部,既是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在基層宣傳貫徹落實的具體執行者,又是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穩定和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組織者和服務者,更是引領一方科學發展的實踐者。他們與基層群眾聯繫最緊密,關係最密切,他們的作風直接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形象,關係到黨的事業和農村工作的發展,關係到科學發展觀在基層的貫徹落實。結合日常工作實踐,就基層幹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原因與對策,做粗淺探討。
一、基層幹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基層工作相對艱苦,工作環境和條件較差,工作任務繁重,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也有一些基層幹部在作風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表現:
1、政策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簡單。基層幹部對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相對不足。一些幹部不能很好地掌握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尤其在新形勢下對脫貧攻堅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無法正確把握。
有些幹部採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為損害群眾利益。
這些問題引起群眾的不滿,引發了一些不穩定問題。
2、紀律觀念不強,作風相對渙散。基層幹部鑒於其工作條件的特殊性,經常要出差,如果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的話,往往出現工作不出力、隨意上下班,「走讀」等許多問題,由此產生群眾找人辦事難的問題。在行風政風督查或群眾來信中往往發現有些幹部溜崗、上班時間干私事等問題。
3、服務意識不濃,責任意識淡薄。一些基層幹部的宗旨意識不強,盡職盡責的觀念淡薄。一是缺乏上進心,工作馬虎應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有的甚至連鍾都不敲。工作互相推諉拖拉,挑肥撿瘦,遇到難事要事退避三舍,迴避責任。二是觀念錯位,以管理者自居。「官不大,僚不小」,不能站在群眾的立場和角度看問題,橫、冷、硬、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象仍時有發生。
4、創新意識缺乏,進取精神不足。一些基層幹部工作缺乏激情和創新,不求上進。一是思想意識跟不上形勢發展。許多人習慣於憑經驗辦事,墨守成規,片面求穩怕亂,以致於所擔負的工作長期停滯不前。二是工作思路陳舊。習慣於照搬照抄,年年老一套,對新情況新問題懶于思考,工作缺招數少突破。三是調研精神欠缺。許多工作不能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開展調研、形成思路,彙報數字看天花板,憑空想像,走村入戶工作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不求實效。
二、作風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基層幹部作風方面的問題雖然發生在少數幹部身上,分析起來,有如下原因:
1、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從基層幹部知識機構來看,大專中專文化程度的比較普遍,本科以上的偏少。二是年齡老化嚴重。我鎮平均年齡超過45歲以上超過41%。三是人員力量不足,幹部頻繁調動,縣直部門借調人員偏多,一些站辦所工作人員只剩兩三個人,甚至只有一人。四是綜合素質不高。一方面較低的文化程度和較大的年齡,影響了新觀念、新知識、新思想的接收。
另一方面幹部更替不快,老的幹部在經驗豐富的同時帶來了按經驗辦事的經驗主義。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產生的「木桶效應」,已成為當前基層的突出問題。
2、社會不良價值觀念的影響。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許多價值觀念大量湧現。由於一些幹部平時加強自身修養和黨性鍛鍊不夠,受西方資產階級的一些腐朽思想以及封建殘餘思想觀念,市場經濟的趨利性等思想意識影響,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出現偏差。面對基層工作辛苦、待遇低的實際,感到前途渺茫,思想不平衡,干工作論報酬、做事情講「實惠」。少數幹部不願意在基層紮根創業,而是想著過渡幾年就回城裡。
3、教育的效果不夠理想。雖然幹部教育問題提得很響,但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一是教育培訓載體過多。教育活動雖比較頻繁,但主題變化過快,造成多頭教育、重複教育,使幹部產生厭學思想。二是教育培訓形式陳舊。普遍存在形式單一、渠道狹窄、方法陳舊等問題。三是教育效果評價機制尚未形成。造成幹部「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差一個樣」,學習往往僅憑個人興趣,缺乏學習的壓力和動力,難以激發乾部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導致有學無效。
4、幹部管理體制還存在一些缺陷。一是薪酬制度存在缺陷。尤其是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同工不同酬,造成在同一辦公室工作的幹部,因身份不同,公務員比一般事業幹部工資高近千元,不同單位之間的差距更大,導致一些幹部心理不平衡,工作積極性難發揮。二是幹部選拔任用渠道不暢。由於基層機構級別較低,職數少,晉升難,許多幹部辛辛苦苦一輩子,退休時還是個科員。三是權責利不夠統一。基層幹部職權小卻責任大,像安全生產等底線工作,一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往往是第一責任主體,由於幹部對此深感「冤枉」,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
三、加強基層幹部作風建設的若干對策
加強基層幹部作風建設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要求,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針對基層幹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應從以下方面加強:
1、建立健全教育培訓制度,不斷提高幹部的整體素質。一要健全教育培訓制度。做到定時定量完成學習任務。二要創新教育培訓形式。採取「派出去學,請進來教,走出去看」等形式,不斷創新優化培訓方式。三要提高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現階段基層工作需要,以勝任本職工作為目標,以服務「三農」為重點,以短、專、快的專題培訓為重要形式,做到「缺什麼補什麼」。四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效果評價機制。通過宣傳推廣典型,開展學習競賽,以考促學等辦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2、要堅持制度管人,增強幹部的監督管理。一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如嚴格考勤和請假制度,克服一些幹部中存在的工作散漫、消極問題。二要細化職位職責要求。明確分工,定崗定責,明確責任,防止幹部之間互相推諉扯皮。三要建立健全科學的考評體系。在糾風工作中加大對基層政風行風的評議力度,實行立體測評方法,邀請考核對象的上下級、同級、服務對象參與測評,發揮群眾的評價監督作用,同時要把考核結果作為幹部獎懲和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四要嚴肅問責。對責任事件,嚴肅責任追究,對責任人員絕不姑息,讓基層幹部時刻葆有緊迫感和責任感。
3、建立健全保障激勵機制,解除幹部的後顧之憂。一要建立健全選拔任用機制。本著「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引進優秀人才充實基層幹部隊伍,以增強生機和活力。由此而產生「鲶魚效應」,帶動幹部整體素質的提升。二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資福利機制。要及時解決當前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的問題。適當增加基層幹部工資、福利待遇和公用經費。三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做到責權利相統一。結合「三項機制」,使那些「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干成事」的幹部得到提拔,受到重用。
使那些「不想做事,不會幹事,幹不成事」的幹部受到應有的懲罰。讓基層幹部感到「基層有事干、生活有保障、成長有希望」,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層工作。
一、基層幹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基層工作相對艱苦,工作環境和條件較差,工作任務繁重,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也有一些基層幹部在作風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表現:
1、政策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簡單。基層幹部對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相對不足。一些幹部不能很好地掌握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尤其在新形勢下對脫貧攻堅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無法正確把握。
有些幹部採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為損害群眾利益。
這些問題引起群眾的不滿,引發了一些不穩定問題。
2、紀律觀念不強,作風相對渙散。基層幹部鑒於其工作條件的特殊性,經常要出差,如果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的話,往往出現工作不出力、隨意上下班,「走讀」等許多問題,由此產生群眾找人辦事難的問題。在行風政風督查或群眾來信中往往發現有些幹部溜崗、上班時間干私事等問題。
3、服務意識不濃,責任意識淡薄。一些基層幹部的宗旨意識不強,盡職盡責的觀念淡薄。一是缺乏上進心,工作馬虎應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有的甚至連鍾都不敲。工作互相推諉拖拉,挑肥撿瘦,遇到難事要事退避三舍,迴避責任。二是觀念錯位,以管理者自居。「官不大,僚不小」,不能站在群眾的立場和角度看問題,橫、冷、硬、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象仍時有發生。
4、創新意識缺乏,進取精神不足。一些基層幹部工作缺乏激情和創新,不求上進。一是思想意識跟不上形勢發展。許多人習慣於憑經驗辦事,墨守成規,片面求穩怕亂,以致於所擔負的工作長期停滯不前。二是工作思路陳舊。習慣於照搬照抄,年年老一套,對新情況新問題懶于思考,工作缺招數少突破。三是調研精神欠缺。許多工作不能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開展調研、形成思路,彙報數字看天花板,憑空想像,走村入戶工作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不求實效。
二、作風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基層幹部作風方面的問題雖然發生在少數幹部身上,分析起來,有如下原因:
1、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從基層幹部知識機構來看,大專中專文化程度的比較普遍,本科以上的偏少。二是年齡老化嚴重。我鎮平均年齡超過45歲以上超過41%。三是人員力量不足,幹部頻繁調動,縣直部門借調人員偏多,一些站辦所工作人員只剩兩三個人,甚至只有一人。四是綜合素質不高。一方面較低的文化程度和較大的年齡,影響了新觀念、新知識、新思想的接收。
另一方面幹部更替不快,老的幹部在經驗豐富的同時帶來了按經驗辦事的經驗主義。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產生的「木桶效應」,已成為當前基層的突出問題。
2、社會不良價值觀念的影響。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許多價值觀念大量湧現。由於一些幹部平時加強自身修養和黨性鍛鍊不夠,受西方資產階級的一些腐朽思想以及封建殘餘思想觀念,市場經濟的趨利性等思想意識影響,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出現偏差。面對基層工作辛苦、待遇低的實際,感到前途渺茫,思想不平衡,干工作論報酬、做事情講「實惠」。少數幹部不願意在基層紮根創業,而是想著過渡幾年就回城裡。
3、教育的效果不夠理想。雖然幹部教育問題提得很響,但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一是教育培訓載體過多。教育活動雖比較頻繁,但主題變化過快,造成多頭教育、重複教育,使幹部產生厭學思想。二是教育培訓形式陳舊。普遍存在形式單一、渠道狹窄、方法陳舊等問題。三是教育效果評價機制尚未形成。造成幹部「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差一個樣」,學習往往僅憑個人興趣,缺乏學習的壓力和動力,難以激發乾部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導致有學無效。
4、幹部管理體制還存在一些缺陷。一是薪酬制度存在缺陷。尤其是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同工不同酬,造成在同一辦公室工作的幹部,因身份不同,公務員比一般事業幹部工資高近千元,不同單位之間的差距更大,導致一些幹部心理不平衡,工作積極性難發揮。二是幹部選拔任用渠道不暢。由於基層機構級別較低,職數少,晉升難,許多幹部辛辛苦苦一輩子,退休時還是個科員。三是權責利不夠統一。基層幹部職權小卻責任大,像安全生產等底線工作,一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往往是第一責任主體,由於幹部對此深感「冤枉」,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
三、加強基層幹部作風建設的若干對策
加強基層幹部作風建設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要求,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針對基層幹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應從以下方面加強:
1、建立健全教育培訓制度,不斷提高幹部的整體素質。一要健全教育培訓制度。做到定時定量完成學習任務。二要創新教育培訓形式。採取「派出去學,請進來教,走出去看」等形式,不斷創新優化培訓方式。三要提高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現階段基層工作需要,以勝任本職工作為目標,以服務「三農」為重點,以短、專、快的專題培訓為重要形式,做到「缺什麼補什麼」。四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效果評價機制。通過宣傳推廣典型,開展學習競賽,以考促學等辦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2、要堅持制度管人,增強幹部的監督管理。一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如嚴格考勤和請假制度,克服一些幹部中存在的工作散漫、消極問題。二要細化職位職責要求。明確分工,定崗定責,明確責任,防止幹部之間互相推諉扯皮。三要建立健全科學的考評體系。在糾風工作中加大對基層政風行風的評議力度,實行立體測評方法,邀請考核對象的上下級、同級、服務對象參與測評,發揮群眾的評價監督作用,同時要把考核結果作為幹部獎懲和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四要嚴肅問責。對責任事件,嚴肅責任追究,對責任人員絕不姑息,讓基層幹部時刻葆有緊迫感和責任感。
3、建立健全保障激勵機制,解除幹部的後顧之憂。一要建立健全選拔任用機制。本著「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引進優秀人才充實基層幹部隊伍,以增強生機和活力。由此而產生「鲶魚效應」,帶動幹部整體素質的提升。二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資福利機制。要及時解決當前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的問題。適當增加基層幹部工資、福利待遇和公用經費。三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做到責權利相統一。結合「三項機制」,使那些「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干成事」的幹部得到提拔,受到重用。
使那些「不想做事,不會幹事,幹不成事」的幹部受到應有的懲罰。讓基層幹部感到「基層有事干、生活有保障、成長有希望」,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