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拍馬屁」這三個字真是太常見了。當我們和朋友聊天吐槽工作,說起有人為了升職加薪,對領導一個勁兒花式讚揚,什麼「領導您太英明了,這決策簡直絕了」,我們就會說:「這人又在拍馬屁了」。而那些古裝劇里的小官,在大官面前點頭哈腰,說些「大人真是神機妙算,小的佩服得五體投地」之類的話,彈幕也會經常飄過「拍馬屁呢」
可你有沒有想過,大家這麼愛說的「拍馬屁」,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為啥夸人討好就叫「拍馬屁」,而不是「拍牛屁」、「拍羊屁」 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挖一下「拍馬屁」的前世今生。
「拍馬屁」一詞,其實最早源於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習俗。在古代,馬不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尤其蒙古人對馬的喜愛,深入骨髓,多數人都有自己的馬匹。當兩人牽馬相遇時,常常會拍對方馬的屁股,由衷地稱讚馬的膘肥體壯、毛色鮮亮。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友好的問候,同時也是對馬主人的尊敬,並無討好和諂媚的意思。根據記載,在蒙古部落中,拍馬屁股時的用詞和力度都有講究,正確手法是輕拍馬臀,要是重拍驚了馬,是會遭鞭刑的。
另外,蒙古族的騎手們在遇到烈性馬時,也會先拍拍馬屁股,讓馬放鬆警惕,感到舒服,隨後一躍而上,在草原上策馬奔騰。所以,最開始的「拍馬屁」其實就是一種表達友好和讚美的方式,和現在的貶義意思可謂大相逕庭。
但是到了元朝,隨著蒙古人入主中原,許多蒙古族的習俗也跟著在中原大地流行起來,「拍馬屁」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馬對於他們來說,那可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徵。這時一些心思活絡、趨炎附勢的人就盯上了這一點。只要看到權貴們騎著馬過來,就像看到了不起的寶貝一樣,趕緊湊上去,滿臉堆笑地拍著馬屁股,不停地誇讚:「大人,您這馬真是世間罕有,瞧這精氣神,跑起來肯定是快如閃電!」
慢慢地,這種不管事實、一味討好的行為就被大家看在眼裡,於是「拍馬屁」 這個原本表達友好和讚美的行為,就逐漸變成了阿諛奉承、討好別人的代名詞,帶上了濃濃的貶義色彩。
- 職場問答
- 答案列表
拍馬屁為什麼叫拍馬屁呢[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