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履職情況
(一)抓主體責任,聚焦隊伍建設。
民政局黨支部共有黨員32人,作為黨支部書記,我始終履行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黨的建設和民政業務工作「兩手抓兩促進」。始終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建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制,實現了黨建工作同業務工作的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同促進。圍繞提升民政服務能力和凈化政治生態,通過局黨支部集中學習,示範帶動,實現了黨員思想教育全覆蓋,民政隊伍「四個意識」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民政隊伍風清氣正,人心思進。
(二)抓業務建設,突出黨建引領。
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牢牢占領意識形態陣地,堅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謀劃民政事業的發展,通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強、嚴、樹」專項治理以及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落實「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先鋒作用,切實履行民政「兜底線、保民生、促穩定」基本職能,充分發揮以黨建促發展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頭雁效應」,細化任務分工,構建長效機制,黨的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黨的政治生活更加規範,全面從嚴治黨長效機制逐步完善,民政業務工作實現顯著提升。2018年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實現黨支部織全覆蓋,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取得明顯進步;撤併行政村工作圓滿完成任務,基層組織活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通過了國家和省級驗收,全縣3318人納入了城鄉最低保障,683人納入了特困供養,2189人次提供了大病醫療救助。
(三)抓「三基建設」,夯實基層堡壘。
我們通過抓「三基建設」提升了基礎工作,梳理完善了「一目錄三手冊」,進一步釐清權責,完善基礎工作檯賬,為民政工作的規範化、科學化、高效化提供了遵循和保障;以學習型黨支部織和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為抓手,加強黨員幹部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民政幹部服務群眾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社會組織黨建成效顯著,全縣22家社會組織黨支部織實現了全覆蓋,無黨員的9家社會組織實現了黨的工作全覆蓋;全局黨員幹部職工助力扶貧攻堅,34人實行了困難幫扶活動,局全年共投入幫扶資金8萬餘元,確保了幫扶村實現了整體脫貧;城市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成效顯著,面積達到500平米以上的社區有1個,1000平米以上的有1個;鄉鎮政府能力建設實現了良好開局,黨的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二、存在的問題
(一)聚焦僵化保守、改革意識不強的問題。最突出的表現為:一是有的支委會成員觀念滯後。處理日常工作習慣用於老思維、老方法,缺乏探討創新,工作標準始終不高;二是有的支委會成員視野不寬,處理民政工作的沒有從全局看,對於各項惠民政策沒有吃透,認識程度不夠,遇到問題採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片面方法解決問題;三是有的支委會成員好像求穩怕亂,實際不思進取,缺乏改革創新的勇氣。發展意識不強、危機意識不足、進取精神不夠,雖然也有嘗試作一些創新,但缺少必勝的信心,怕擔風險、被問責,因此工作存在畏首畏尾的情況。
(二)聚焦因循守舊、創新精神不足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謀劃工作低層次。謀劃工作沒有站位全局、胸懷全局,氣魄小、規格低、格局差。特別是在事關民政工作改革發展的重要工作上,沒有很好找到切入點和結合點,在全市民政系統內真正叫得響的出彩工作不多。二是推進工作低標準。看齊意識不強,沒有做到對標一流、事爭一流,有些工作上存在「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的問題。三是落實工作低效率。有些工作在落實上沒有真正落地見效,有的停留在開會部署上、有的停留在文件安排上、有的停留在會議調度上,特別是遇到阻力大、難度的大的問題時,有停一停、看一看、放一放的錯誤傾向。
(三)聚焦封閉狹隘、擴大開放不夠問題。一是思想解放不夠。有的支委會成員思想解放程度低,不能很好地審視工作形勢、搶抓工作機遇,不能把握工作主動權和工作局面打不開問題;遇到問題和困難有畏難情緒,對一些新情況無所適從,對新的舉措不願去想,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發展的思路窄、辦法少。二是創業激情不足。有的成員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惰性思想,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求標準不高,對既定工作和部署說的多、做的少,抓落實的力度不夠,有些工作存在抓而不緊、抓而不實、抓而不深的現象。
(四)聚焦資源制約、市場理念不濃問題。結合民政工作實際,市場理念不濃突出表現為服務意識不強,擺不正位置,宗旨理念樹得不牢,雖然不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習氣,但群眾辦事效率依然不高、滿意度有待提升,沒有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效果。
(五)聚焦隨遇而安、工作標準不高問題。這一方面突出表現為紀律鬆弛,有的幹部自由散漫,鬆鬆垮垮,上班心不在焉,存在上網聊天、玩遊戲等現象;有的幹部只上半天班,上午露個面,下午就找不到人,要麼出去辦私事,要麼聚在一起打牌;有的領導幹部開會都坐不住,進進出出,打手機、發信息、看網頁;有的幹部不講政治紀律,說長道短、評頭論足,熱衷於傳播小道消息、散布流言蜚語。
(六)聚焦慵懶散漫、作風不實問題。有的幹部執行意識不強,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執行上級工作部署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有的迴避矛盾,有風險的工作不願干,有困難的工作不去干,得罪人的事情不想干,甚至為了不擔事,寧肯不執行、不干事。有的甚至對縣委、縣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定下來的事情,組織推動不力,督導檢查不夠,叫板較真不嚴,有些情況也不彙報,致使上級要求猶如泥牛入海、音信全無。
上述問題,究其根源,從主觀上講是部分支委會成員個人黨性不強、修養不夠、要求不嚴、激情不足造成的;從客觀上講是在作風建設上沒下狠心,在優化環境上沒較真勁,在提升效能上沒用實招有直接關係。這些問題雖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於個別成員和少數幹部身上,但如果不加以警醒,不加以解決,就會嚴重影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損害民政局黨支部整體形象。
三、下步努力方向
(一)樹立良好學風,建設「學習型」支部。以提高黨支部班子成員素質為目標,堅持把學習作為一項長期而又緊迫的政治任務對待,採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學習相結合、專人輔導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相結合、系統學習與重點學習相結合,一方面引導每位同志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寬學習領域,創新學習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堅持學以致用,用新知識、新技能、新思路、新舉措指導和推動黨支部的各項工作。建立學習機制,用機制調動黨支部幹部職工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建設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隊伍,以學習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黨支部班子的綜合服務能力。
(二)增進班子團結,建設「和諧型」支部。一是班子認真堅持民主集中制。對班子集體作出的決定堅決執行,做到令行禁止,自覺維護好集體的權威,實現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二是發揮團隊精神和團隊效應,形成黨支部上下「一盤棋」的高效運轉格局。在機關幹部中強化為人要誠實、心態要積極、作風要紮實、紀律要嚴明、本領要超群的「五要意識」,在支部內部形成了不計名利、任勞任怨、奮發向上、爭創一流的濃厚氛圍。三是真情關愛,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努力做到在政治上關懷、思想上關注、生活上關照,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適當的待遇留人,使大家都能感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三)適應當前形勢,建設「創新型」支部。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在繼承中求創新。強化「三種意識」:一是開拓意識。以改革的精神去思考和研究本職工作,敢於推陳出新,大膽探索新形勢下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的有效途徑,做到方方面面求突破,點點滴滴求發展。二是時效意識。適應市場經濟特點,建立信息靈敏、反映快捷、優質高效的工作機制,增強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時效性,保證黨委面對紛繁艱巨的工作和瞬息萬變的市場,做到耳聰目明,駕馭全局,運籌帷幄,穩操勝券。三是開放意識。從封閉的小圈子裡跳出來,掌握先進的現代科技知識和管理知識,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四)健全管理機制,建設「紀律型」支部。一是突出「嚴」字,在制度約束上作文章。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程序,嚴肅工作紀律、嚴明工作責任、嚴把目標落實、嚴格考核獎懲,實現管理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二是狠抓「實」字,在貫徹落實上下功夫。狠抓各項規章制度的督查落實,進一步增強幹部職工的制度意識、原則意識和守紀意識。抓好用人機制,做到知人善任;抓好責任機制,因崗定責,責任到人;抓好競爭機制,因責定效,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爭創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效果。
(一)抓主體責任,聚焦隊伍建設。
民政局黨支部共有黨員32人,作為黨支部書記,我始終履行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黨的建設和民政業務工作「兩手抓兩促進」。始終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建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制,實現了黨建工作同業務工作的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同促進。圍繞提升民政服務能力和凈化政治生態,通過局黨支部集中學習,示範帶動,實現了黨員思想教育全覆蓋,民政隊伍「四個意識」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民政隊伍風清氣正,人心思進。
(二)抓業務建設,突出黨建引領。
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牢牢占領意識形態陣地,堅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謀劃民政事業的發展,通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強、嚴、樹」專項治理以及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落實「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先鋒作用,切實履行民政「兜底線、保民生、促穩定」基本職能,充分發揮以黨建促發展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頭雁效應」,細化任務分工,構建長效機制,黨的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黨的政治生活更加規範,全面從嚴治黨長效機制逐步完善,民政業務工作實現顯著提升。2018年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實現黨支部織全覆蓋,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取得明顯進步;撤併行政村工作圓滿完成任務,基層組織活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通過了國家和省級驗收,全縣3318人納入了城鄉最低保障,683人納入了特困供養,2189人次提供了大病醫療救助。
(三)抓「三基建設」,夯實基層堡壘。
我們通過抓「三基建設」提升了基礎工作,梳理完善了「一目錄三手冊」,進一步釐清權責,完善基礎工作檯賬,為民政工作的規範化、科學化、高效化提供了遵循和保障;以學習型黨支部織和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為抓手,加強黨員幹部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民政幹部服務群眾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社會組織黨建成效顯著,全縣22家社會組織黨支部織實現了全覆蓋,無黨員的9家社會組織實現了黨的工作全覆蓋;全局黨員幹部職工助力扶貧攻堅,34人實行了困難幫扶活動,局全年共投入幫扶資金8萬餘元,確保了幫扶村實現了整體脫貧;城市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成效顯著,面積達到500平米以上的社區有1個,1000平米以上的有1個;鄉鎮政府能力建設實現了良好開局,黨的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二、存在的問題
(一)聚焦僵化保守、改革意識不強的問題。最突出的表現為:一是有的支委會成員觀念滯後。處理日常工作習慣用於老思維、老方法,缺乏探討創新,工作標準始終不高;二是有的支委會成員視野不寬,處理民政工作的沒有從全局看,對於各項惠民政策沒有吃透,認識程度不夠,遇到問題採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片面方法解決問題;三是有的支委會成員好像求穩怕亂,實際不思進取,缺乏改革創新的勇氣。發展意識不強、危機意識不足、進取精神不夠,雖然也有嘗試作一些創新,但缺少必勝的信心,怕擔風險、被問責,因此工作存在畏首畏尾的情況。
(二)聚焦因循守舊、創新精神不足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謀劃工作低層次。謀劃工作沒有站位全局、胸懷全局,氣魄小、規格低、格局差。特別是在事關民政工作改革發展的重要工作上,沒有很好找到切入點和結合點,在全市民政系統內真正叫得響的出彩工作不多。二是推進工作低標準。看齊意識不強,沒有做到對標一流、事爭一流,有些工作上存在「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的問題。三是落實工作低效率。有些工作在落實上沒有真正落地見效,有的停留在開會部署上、有的停留在文件安排上、有的停留在會議調度上,特別是遇到阻力大、難度的大的問題時,有停一停、看一看、放一放的錯誤傾向。
(三)聚焦封閉狹隘、擴大開放不夠問題。一是思想解放不夠。有的支委會成員思想解放程度低,不能很好地審視工作形勢、搶抓工作機遇,不能把握工作主動權和工作局面打不開問題;遇到問題和困難有畏難情緒,對一些新情況無所適從,對新的舉措不願去想,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發展的思路窄、辦法少。二是創業激情不足。有的成員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惰性思想,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求標準不高,對既定工作和部署說的多、做的少,抓落實的力度不夠,有些工作存在抓而不緊、抓而不實、抓而不深的現象。
(四)聚焦資源制約、市場理念不濃問題。結合民政工作實際,市場理念不濃突出表現為服務意識不強,擺不正位置,宗旨理念樹得不牢,雖然不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習氣,但群眾辦事效率依然不高、滿意度有待提升,沒有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效果。
(五)聚焦隨遇而安、工作標準不高問題。這一方面突出表現為紀律鬆弛,有的幹部自由散漫,鬆鬆垮垮,上班心不在焉,存在上網聊天、玩遊戲等現象;有的幹部只上半天班,上午露個面,下午就找不到人,要麼出去辦私事,要麼聚在一起打牌;有的領導幹部開會都坐不住,進進出出,打手機、發信息、看網頁;有的幹部不講政治紀律,說長道短、評頭論足,熱衷於傳播小道消息、散布流言蜚語。
(六)聚焦慵懶散漫、作風不實問題。有的幹部執行意識不強,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執行上級工作部署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有的迴避矛盾,有風險的工作不願干,有困難的工作不去干,得罪人的事情不想干,甚至為了不擔事,寧肯不執行、不干事。有的甚至對縣委、縣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定下來的事情,組織推動不力,督導檢查不夠,叫板較真不嚴,有些情況也不彙報,致使上級要求猶如泥牛入海、音信全無。
上述問題,究其根源,從主觀上講是部分支委會成員個人黨性不強、修養不夠、要求不嚴、激情不足造成的;從客觀上講是在作風建設上沒下狠心,在優化環境上沒較真勁,在提升效能上沒用實招有直接關係。這些問題雖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於個別成員和少數幹部身上,但如果不加以警醒,不加以解決,就會嚴重影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損害民政局黨支部整體形象。
三、下步努力方向
(一)樹立良好學風,建設「學習型」支部。以提高黨支部班子成員素質為目標,堅持把學習作為一項長期而又緊迫的政治任務對待,採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學習相結合、專人輔導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相結合、系統學習與重點學習相結合,一方面引導每位同志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寬學習領域,創新學習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堅持學以致用,用新知識、新技能、新思路、新舉措指導和推動黨支部的各項工作。建立學習機制,用機制調動黨支部幹部職工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建設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隊伍,以學習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黨支部班子的綜合服務能力。
(二)增進班子團結,建設「和諧型」支部。一是班子認真堅持民主集中制。對班子集體作出的決定堅決執行,做到令行禁止,自覺維護好集體的權威,實現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二是發揮團隊精神和團隊效應,形成黨支部上下「一盤棋」的高效運轉格局。在機關幹部中強化為人要誠實、心態要積極、作風要紮實、紀律要嚴明、本領要超群的「五要意識」,在支部內部形成了不計名利、任勞任怨、奮發向上、爭創一流的濃厚氛圍。三是真情關愛,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努力做到在政治上關懷、思想上關注、生活上關照,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適當的待遇留人,使大家都能感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三)適應當前形勢,建設「創新型」支部。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在繼承中求創新。強化「三種意識」:一是開拓意識。以改革的精神去思考和研究本職工作,敢於推陳出新,大膽探索新形勢下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的有效途徑,做到方方面面求突破,點點滴滴求發展。二是時效意識。適應市場經濟特點,建立信息靈敏、反映快捷、優質高效的工作機制,增強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時效性,保證黨委面對紛繁艱巨的工作和瞬息萬變的市場,做到耳聰目明,駕馭全局,運籌帷幄,穩操勝券。三是開放意識。從封閉的小圈子裡跳出來,掌握先進的現代科技知識和管理知識,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四)健全管理機制,建設「紀律型」支部。一是突出「嚴」字,在制度約束上作文章。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程序,嚴肅工作紀律、嚴明工作責任、嚴把目標落實、嚴格考核獎懲,實現管理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二是狠抓「實」字,在貫徹落實上下功夫。狠抓各項規章制度的督查落實,進一步增強幹部職工的制度意識、原則意識和守紀意識。抓好用人機制,做到知人善任;抓好責任機制,因崗定責,責任到人;抓好競爭機制,因責定效,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爭創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