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推進昌都城市規範化建設,根據昌都市委、xx委關於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總體安排部署,圍繞xx委「找黨員、建組織、定責任、強治理、見成效」的工作思路,城關鎮黨委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落實。現就城關鎮黨委20xx年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強化履職盡責,嚴格落實城市基層黨建責任。
城關鎮黨委始終把抓好城市基層黨建作為履行主體責任的重要任務,通過創新工作思路,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提升。
一是明確任務,落實責任。20xx年,城關鎮黨委成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多次組織村(社區)主要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工作任務,並要求村(社區)積極配合,嚴格按照上級要求落實工作責任。
二是深入調研,積極謀劃。城關鎮黨委安排專人,深入村(社區)開展摸底調研,全面掌握黨組織設置、黨員管理、新建樓盤小區、「兩新」組織等情況,獲取一手資料。同時,結合調研成果,形成了《城關鎮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方案》,並以啟赤街社區、達瓦村為試點,按照以點帶面的形式逐步推進城關鎮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三是強化引領,實地指導。城關鎮黨委指派黨建指導員,不定期深入到村(社區)指導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落實,同時,成立督導小組,每月深入村(社區)檢查督導工作開展情況,現場反饋問題,規定整改時限,有效督促了各項工作的推進。
(二)強化核心地位,不斷鞏固基層基礎。
大力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根本要素建設,強化村(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不斷鞏固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
一是團結凝聚群眾。堅持把群眾需求作為工作導向,從服務切入,向引領用力。針對村(社區)環境「髒、亂、差」的現狀,對物業棄管、垃圾堆積、夜間擾民、安全隱患突出等實際問題進行集中整治,並大力實施「垃圾減量分類」,助推「七城同創」。在居民小區內設立「社區聊天室」,公布「民情熱線」,累計收集解決民情信息、意見訴求28條,真正實現讓幹部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要求。建立業主微信交流群4個,要求各業主及時在微信群中報備家中來訪人員,初步實現了流動人口動態管理。
二是落實基礎保障。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在啟赤街、臥龍街等新、舊小區中,打造了「黨員群眾活動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與棋牌室等集黨建文化、休閒娛樂、學習宣傳為一體的社區服務平台,切實打通了聯繫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後一公里」。目前已建成11個,計劃建設2個。
(三)強化統籌協調,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水平。
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把村(社區)、駐區單位等各黨組織統籌起來,互動互聯、共駐共建,以黨的建設引領社會治理創新。
一是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以村(社區)為基本單位,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全面排查,採取網格摸排、入戶走訪、在職黨員點上報到等方式,深入摸排轄區基本情況、黨員情況,精準建立黨員資料庫,真正把「能幹事、會幹事、願幹事」的黨員找出來、用起來。截至目前,共摸排轄區小區41個,涉及7033戶19752人,摸排出在職、退休黨員共1294名。在條件成熟的居民小區成立了黨小組,並結合實際,在茶馬廣場成立了茶馬廣場商圈黨支部。
二是加強基層黨組織綜合服務功能。以小區「無安全事故、無髒亂差、無違法亂紀現象」為基本要求,推動實現提升居民群眾滿意度,助力社區綜合治理。小區黨小組既要配合居委會管理小區更要服務居民,幫助居民及時反映需求和困難,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真正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五訪、五問、五關心」。黨小組成員既要落實「黨員提案制」,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工作,發現和解決社區治理過程中的問題,更要率先垂範,帶動其他黨員、居民群眾落實志願服務要求,積極參與「七城同創」、社區衛生整治。
三是推進共駐共建工作落實。以村(社區)黨支部為紐帶,把駐區單位的資源整合起來,把轄區內微小企業、社區組織等分散資源調動起來,共同開展社區服務。城市基層黨建試點社區啟赤街社區黨支部已與xx文化局、婦聯以及市民安醫院達成共建協議,相關單位和企業在社區內放映流動電影6次、舉辦「寒暑假作業輔導班」4次、開展義診和健康講座4次。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村(社區)黨黨支部領導核心地位還不夠突出。當前,村(社區)的社會事務紛繁複雜,「兩委」幹部疲於應付,抓黨建工作精力不夠,有些幹部認為村(社區)工作的重點就是為群眾力所能及的搞些服務,召集在職黨員開展一些活動,管好離退休黨員,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思路不清、措施不力,黨組織活動開展不經常,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夠,導致黨組織凝聚力不強。
二是城市基層黨建統籌各方的協調機制不暢。村(社區)與駐區單位在黨的組織上互不隸屬,行政上互不關聯,大多數駐轄區單位與村(社區)聯繫少,認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應該由社區承擔,對村(社區)黨組織的工作支持、積極配合不夠,在職黨員忙於本職工作,缺乏主動參與轄區活動的積極性,村(社區)轄區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共駐共建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三是村(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缺乏有效手段。隨著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退伍黨員、待業大學生黨員等不斷流入村(社區),黨員隊伍結構日益龐雜,人員流動性大,部分流動黨員流入流出時不向黨組織說明,也不辦理黨組織關係轉移手續,開展組織生活和黨員教育管理的難度大。
四是村(社區)黨務工作者隊伍薄弱。大部分村(社區)工作人員缺乏城市管理專業知識,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管理方法、工作手段等跟不上新形勢新要求;部分村(社區)幹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對做好社會性、區域性、綜合性較強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力不從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強化政治功能,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市治理機制。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和治理優勢,形成村(社區)黨支部領導,村(社區)各類服務機構、駐區單位等社會力量和黨員群眾多元參與、共同治理的工作機制。深化區域化黨建格局,建立「大黨委」,吸納社區內的機關、學校、國企、非公、社會組織等各類黨組織負責人為黨委委員,參與社區建設。探索建立「組織聯建、黨員共管、服務聯動、資源共享」機制,健全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和民主協商制度,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形成事情共商、資源共用、難題共解、文明共創、活動共辦、和諧共享的工作格局。
二是強化問題導向,構建城市基層黨組織精準化服務體系。把城市基層黨建與服務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增強城市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及時為居民提供精準高效的服務,讓群眾坐在家中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舒心的服務。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構建服務體系,堅持因地制宜、試點先行,組織實施「網際網路+」行動,積極創新網際網路時代的城市黨建工作,探索構建線上線下良性互動的城市社區精準綜合服務平台,提高民意訴求收集率,增強村(社區)黨支部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健全完善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管理機制,推動在職黨員志願服務規範化、專業化。
三是加大教育培訓,提升城市黨員幹部素質。將村(社區)幹部的培訓納入幹部教育總體規劃,採取上下聯動,示範帶動等方式,進行集中輪訓,確保全面覆蓋。通過集中授課、實地觀摩、互動交流、警示教育等形式,增強社區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通過請進來走出、先進典型現身說法等途徑,增強村(社區)幹部做群眾工作和服務群眾的能力。建立經常性的黨員學習教育機制,充分運用學習強國、西藏黨員教育網、昌都黨建等手機app,拓展黨員集中性、自主性學習途徑。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多元化保障機制。建立以各級財政投入為主導,社會化和市場化力量投入為補充的保障機制,為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對村(社區)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的投入,確保村(社區)有錢辦事,高效運轉。實行政策扶持,對村(社區)興辦的各種有償低償服務項目實行減免稅費政策,增強社區自身造血功能。建立多形式的黨建工作經費支持機制,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供經費保障。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強化履職盡責,嚴格落實城市基層黨建責任。
城關鎮黨委始終把抓好城市基層黨建作為履行主體責任的重要任務,通過創新工作思路,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提升。
一是明確任務,落實責任。20xx年,城關鎮黨委成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多次組織村(社區)主要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工作任務,並要求村(社區)積極配合,嚴格按照上級要求落實工作責任。
二是深入調研,積極謀劃。城關鎮黨委安排專人,深入村(社區)開展摸底調研,全面掌握黨組織設置、黨員管理、新建樓盤小區、「兩新」組織等情況,獲取一手資料。同時,結合調研成果,形成了《城關鎮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方案》,並以啟赤街社區、達瓦村為試點,按照以點帶面的形式逐步推進城關鎮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三是強化引領,實地指導。城關鎮黨委指派黨建指導員,不定期深入到村(社區)指導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落實,同時,成立督導小組,每月深入村(社區)檢查督導工作開展情況,現場反饋問題,規定整改時限,有效督促了各項工作的推進。
(二)強化核心地位,不斷鞏固基層基礎。
大力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根本要素建設,強化村(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不斷鞏固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
一是團結凝聚群眾。堅持把群眾需求作為工作導向,從服務切入,向引領用力。針對村(社區)環境「髒、亂、差」的現狀,對物業棄管、垃圾堆積、夜間擾民、安全隱患突出等實際問題進行集中整治,並大力實施「垃圾減量分類」,助推「七城同創」。在居民小區內設立「社區聊天室」,公布「民情熱線」,累計收集解決民情信息、意見訴求28條,真正實現讓幹部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要求。建立業主微信交流群4個,要求各業主及時在微信群中報備家中來訪人員,初步實現了流動人口動態管理。
二是落實基礎保障。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在啟赤街、臥龍街等新、舊小區中,打造了「黨員群眾活動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與棋牌室等集黨建文化、休閒娛樂、學習宣傳為一體的社區服務平台,切實打通了聯繫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後一公里」。目前已建成11個,計劃建設2個。
(三)強化統籌協調,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水平。
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把村(社區)、駐區單位等各黨組織統籌起來,互動互聯、共駐共建,以黨的建設引領社會治理創新。
一是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以村(社區)為基本單位,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全面排查,採取網格摸排、入戶走訪、在職黨員點上報到等方式,深入摸排轄區基本情況、黨員情況,精準建立黨員資料庫,真正把「能幹事、會幹事、願幹事」的黨員找出來、用起來。截至目前,共摸排轄區小區41個,涉及7033戶19752人,摸排出在職、退休黨員共1294名。在條件成熟的居民小區成立了黨小組,並結合實際,在茶馬廣場成立了茶馬廣場商圈黨支部。
二是加強基層黨組織綜合服務功能。以小區「無安全事故、無髒亂差、無違法亂紀現象」為基本要求,推動實現提升居民群眾滿意度,助力社區綜合治理。小區黨小組既要配合居委會管理小區更要服務居民,幫助居民及時反映需求和困難,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真正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五訪、五問、五關心」。黨小組成員既要落實「黨員提案制」,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工作,發現和解決社區治理過程中的問題,更要率先垂範,帶動其他黨員、居民群眾落實志願服務要求,積極參與「七城同創」、社區衛生整治。
三是推進共駐共建工作落實。以村(社區)黨支部為紐帶,把駐區單位的資源整合起來,把轄區內微小企業、社區組織等分散資源調動起來,共同開展社區服務。城市基層黨建試點社區啟赤街社區黨支部已與xx文化局、婦聯以及市民安醫院達成共建協議,相關單位和企業在社區內放映流動電影6次、舉辦「寒暑假作業輔導班」4次、開展義診和健康講座4次。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村(社區)黨黨支部領導核心地位還不夠突出。當前,村(社區)的社會事務紛繁複雜,「兩委」幹部疲於應付,抓黨建工作精力不夠,有些幹部認為村(社區)工作的重點就是為群眾力所能及的搞些服務,召集在職黨員開展一些活動,管好離退休黨員,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思路不清、措施不力,黨組織活動開展不經常,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夠,導致黨組織凝聚力不強。
二是城市基層黨建統籌各方的協調機制不暢。村(社區)與駐區單位在黨的組織上互不隸屬,行政上互不關聯,大多數駐轄區單位與村(社區)聯繫少,認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應該由社區承擔,對村(社區)黨組織的工作支持、積極配合不夠,在職黨員忙於本職工作,缺乏主動參與轄區活動的積極性,村(社區)轄區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共駐共建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三是村(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缺乏有效手段。隨著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退伍黨員、待業大學生黨員等不斷流入村(社區),黨員隊伍結構日益龐雜,人員流動性大,部分流動黨員流入流出時不向黨組織說明,也不辦理黨組織關係轉移手續,開展組織生活和黨員教育管理的難度大。
四是村(社區)黨務工作者隊伍薄弱。大部分村(社區)工作人員缺乏城市管理專業知識,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管理方法、工作手段等跟不上新形勢新要求;部分村(社區)幹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對做好社會性、區域性、綜合性較強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力不從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強化政治功能,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市治理機制。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和治理優勢,形成村(社區)黨支部領導,村(社區)各類服務機構、駐區單位等社會力量和黨員群眾多元參與、共同治理的工作機制。深化區域化黨建格局,建立「大黨委」,吸納社區內的機關、學校、國企、非公、社會組織等各類黨組織負責人為黨委委員,參與社區建設。探索建立「組織聯建、黨員共管、服務聯動、資源共享」機制,健全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和民主協商制度,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形成事情共商、資源共用、難題共解、文明共創、活動共辦、和諧共享的工作格局。
二是強化問題導向,構建城市基層黨組織精準化服務體系。把城市基層黨建與服務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增強城市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及時為居民提供精準高效的服務,讓群眾坐在家中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舒心的服務。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構建服務體系,堅持因地制宜、試點先行,組織實施「網際網路+」行動,積極創新網際網路時代的城市黨建工作,探索構建線上線下良性互動的城市社區精準綜合服務平台,提高民意訴求收集率,增強村(社區)黨支部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健全完善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管理機制,推動在職黨員志願服務規範化、專業化。
三是加大教育培訓,提升城市黨員幹部素質。將村(社區)幹部的培訓納入幹部教育總體規劃,採取上下聯動,示範帶動等方式,進行集中輪訓,確保全面覆蓋。通過集中授課、實地觀摩、互動交流、警示教育等形式,增強社區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通過請進來走出、先進典型現身說法等途徑,增強村(社區)幹部做群眾工作和服務群眾的能力。建立經常性的黨員學習教育機制,充分運用學習強國、西藏黨員教育網、昌都黨建等手機app,拓展黨員集中性、自主性學習途徑。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多元化保障機制。建立以各級財政投入為主導,社會化和市場化力量投入為補充的保障機制,為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對村(社區)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的投入,確保村(社區)有錢辦事,高效運轉。實行政策扶持,對村(社區)興辦的各種有償低償服務項目實行減免稅費政策,增強社區自身造血功能。建立多形式的黨建工作經費支持機制,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供經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