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所新建公辦九年制學校,我校秉承「綠色教育,和諧發展」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重在發展」辦學宗旨,辦學規模逐漸擴大,辦學質量穩步提高,初步形成了辦學特色,成為自貢市窗口學校。
絕大部分教師來源於區鄉學校,雖然個體素質較好,隊伍整體年輕富有活力,但老師們的教學觀念和專業發展跟不上時代需要,學校名優教師數量不多、層次不高、缺乏領軍人物。如何激發教師的專業發展願望和職業追求動力,是學校亟待解決的突出課題。我們堅持「教師發展就是學校發展」的理念,把「激發教師發展動力、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與學校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構建教師發展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動力,實現了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
一、任務驅動,加快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
我們根據教師發展培養規劃,以任務驅動激發教師事業心和成就感,促其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迅速提高,加快其專業化成長。
我們以「藍青工程」為載體,開展以老帶新結對活動,制定了青年教師「三年打基礎、五年挑大樑、十年成名師」的梯度成長目標,通過「拜師學藝、教學比武、雙基考核」機制和「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指導」路徑提升青年教師專業素養。「藍靑工程」要求青年教師做到每周聽一次觀摩課、每月完成一次教學反思、每期上一節彙報課、每年參與一個課題研究等;要求指導教師全程跟蹤指導,每項工作都做到發現一個亮點、指出一個問題、提出一條改進建議,幫助青年教師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實行雙向互動考核,主要考核青年教師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指導教師的指導對象工作成效和發展情況。「藍靑工程」有效地激發了青年教師發展動力,也激發了指導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積極性。
二、目標導向,引領骨幹教師「名師化發展」
引導教師制定發展目標,做好發展規劃設計。我們緊緊抓住新校區建設的大好契機,鼓勵教師把職業規劃與學校願景結合起來,大膽追求職業理想,形成工作和成長動力。
我們以「名師工作室」為載體,創設名師成長機制,激勵教師「名師化發展」。一是目標引領,明確提出「名師化發展」的目標導向,引領教師樹立爭當名師的目標和信心,培養專家型、特長型、科研型、管理型等各具特長的名教師。二是機制激勵,健全「名師工作室」組織機構,制定了名師培養規劃,選拔了名師培養後備人員,設計培養方案,落實培養措施。三是專家指導,聘請專家顧問團隊,舉辦專家講座、學術論壇、課堂「會診」等活動,為名師隊伍建設提供高層次指導。四是分層培養,在「名師工作室」總領下,組建了11個學科工作室,形成了名師培養的廣泛基礎。五是搭建平台,有針對性地開展課題研究、自我研修、教材開發、集體備課等研究活動;依託網絡載體,建設「學科領銜人」博客,營造教師個人反思、互助學習、共同提高氛圍。六是考核激勵,加強名師培養過程管理及目標考核,保障名師培養目標的實現。「名師工作室」機制已成為激勵教師專業發展、激發教師工作動力的有效途徑。
三、潛能開發,激勵教師「差異化成長」
教師個體之間有性格、氣質、知識、能力等差異,差異的存在有益於團隊知識和能力結構互補,我們充分挖掘教師潛能,發揮教師特長,拓展教師專業領域,讓教師充分施展才華,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專業水平持續提高。
我們對開發教師潛能做了有益嘗試:開發校本課程,開設校本選修課,實行「走班制」教學,鼓勵教師在所教學科的基礎上選擇一門或多門選修課,編寫校本教材教案,促其發展為教學多面手。兩年來全校教師開發「走班制」課程7類31門課程,形成了63個選修課教學班,鍛鍊了教師開發課程、選編教材、因材施教的能力,拓展了教師視野,提升了教師綜合素質,一大批教師在豐富的實踐平台上發揮了個性特長,實現了「差異化成長」。
四、科研引領,促進教師「整體化提升」
我們堅持以科研為激勵手段,鼓勵教師做研究型、專家型教師,引導教師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發展,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校本研修和課題研究,以問題解決為出發點,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廣泛開展小課題研究,形成了以國家級子課題引領,省、市級課題為龍頭,區、校級課題為基礎的科研網絡。以「聚焦課堂、有效教學」活動為載體,全面啟動了集體備課和學案導學法教改嘗試,初步形成了「三環九步」集體備課制度,提出了搞好「五備」、鑽透「五點」、優化「兩法」、精選「兩題」的具體要求,通過開展各類校本研究,實現了資源共享、智慧分享,促進了教師團隊專業素質的整體提升。
五、制度激勵,推動教師「團隊化發展」
以制度激勵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策略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保障。我們不斷建立健全教師隊伍建設的各類制度和運行機制,形成了「制度激勵、政策導向、機制保障」的教師專業發展良好局面。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團隊精神的培育,提升團隊整體素質和作戰能力,制訂了團隊「捆綁式」激勵機制,將教師個人與班級、個人與教研組、班級與年級組、年級組與學校捆綁在一起,形成團隊協作力,增強團隊凝聚力,教師的專業素質在團隊中得到了更好更快發展。我們制定了教師業績成果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制度,對教師工作進行多元化、多渠道考核,讓教師業績和發展得到充分認可和尊重,增強教師的成功感、榮譽感和職業幸福感,激發了教師專業發展動力,老師們「成長在學校、成功在講台、成才在崗位」,實現了團隊化發展。
編後點評:個體發展與團隊發展、差異發展與一般發展有機結合。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骨幹教師名師化發展、全員教師差異化發展,為不同層次、不同潛能的教師開拓了優化發展路徑。教師整體化提升、團隊化發展策略,形成了個體與團隊融合互動,構建了教師動力激發的有效機制。
絕大部分教師來源於區鄉學校,雖然個體素質較好,隊伍整體年輕富有活力,但老師們的教學觀念和專業發展跟不上時代需要,學校名優教師數量不多、層次不高、缺乏領軍人物。如何激發教師的專業發展願望和職業追求動力,是學校亟待解決的突出課題。我們堅持「教師發展就是學校發展」的理念,把「激發教師發展動力、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與學校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構建教師發展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動力,實現了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
一、任務驅動,加快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
我們根據教師發展培養規劃,以任務驅動激發教師事業心和成就感,促其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迅速提高,加快其專業化成長。
我們以「藍青工程」為載體,開展以老帶新結對活動,制定了青年教師「三年打基礎、五年挑大樑、十年成名師」的梯度成長目標,通過「拜師學藝、教學比武、雙基考核」機制和「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指導」路徑提升青年教師專業素養。「藍靑工程」要求青年教師做到每周聽一次觀摩課、每月完成一次教學反思、每期上一節彙報課、每年參與一個課題研究等;要求指導教師全程跟蹤指導,每項工作都做到發現一個亮點、指出一個問題、提出一條改進建議,幫助青年教師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實行雙向互動考核,主要考核青年教師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指導教師的指導對象工作成效和發展情況。「藍靑工程」有效地激發了青年教師發展動力,也激發了指導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積極性。
二、目標導向,引領骨幹教師「名師化發展」
引導教師制定發展目標,做好發展規劃設計。我們緊緊抓住新校區建設的大好契機,鼓勵教師把職業規劃與學校願景結合起來,大膽追求職業理想,形成工作和成長動力。
我們以「名師工作室」為載體,創設名師成長機制,激勵教師「名師化發展」。一是目標引領,明確提出「名師化發展」的目標導向,引領教師樹立爭當名師的目標和信心,培養專家型、特長型、科研型、管理型等各具特長的名教師。二是機制激勵,健全「名師工作室」組織機構,制定了名師培養規劃,選拔了名師培養後備人員,設計培養方案,落實培養措施。三是專家指導,聘請專家顧問團隊,舉辦專家講座、學術論壇、課堂「會診」等活動,為名師隊伍建設提供高層次指導。四是分層培養,在「名師工作室」總領下,組建了11個學科工作室,形成了名師培養的廣泛基礎。五是搭建平台,有針對性地開展課題研究、自我研修、教材開發、集體備課等研究活動;依託網絡載體,建設「學科領銜人」博客,營造教師個人反思、互助學習、共同提高氛圍。六是考核激勵,加強名師培養過程管理及目標考核,保障名師培養目標的實現。「名師工作室」機制已成為激勵教師專業發展、激發教師工作動力的有效途徑。
三、潛能開發,激勵教師「差異化成長」
教師個體之間有性格、氣質、知識、能力等差異,差異的存在有益於團隊知識和能力結構互補,我們充分挖掘教師潛能,發揮教師特長,拓展教師專業領域,讓教師充分施展才華,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專業水平持續提高。
我們對開發教師潛能做了有益嘗試:開發校本課程,開設校本選修課,實行「走班制」教學,鼓勵教師在所教學科的基礎上選擇一門或多門選修課,編寫校本教材教案,促其發展為教學多面手。兩年來全校教師開發「走班制」課程7類31門課程,形成了63個選修課教學班,鍛鍊了教師開發課程、選編教材、因材施教的能力,拓展了教師視野,提升了教師綜合素質,一大批教師在豐富的實踐平台上發揮了個性特長,實現了「差異化成長」。
四、科研引領,促進教師「整體化提升」
我們堅持以科研為激勵手段,鼓勵教師做研究型、專家型教師,引導教師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發展,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校本研修和課題研究,以問題解決為出發點,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廣泛開展小課題研究,形成了以國家級子課題引領,省、市級課題為龍頭,區、校級課題為基礎的科研網絡。以「聚焦課堂、有效教學」活動為載體,全面啟動了集體備課和學案導學法教改嘗試,初步形成了「三環九步」集體備課制度,提出了搞好「五備」、鑽透「五點」、優化「兩法」、精選「兩題」的具體要求,通過開展各類校本研究,實現了資源共享、智慧分享,促進了教師團隊專業素質的整體提升。
五、制度激勵,推動教師「團隊化發展」
以制度激勵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策略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保障。我們不斷建立健全教師隊伍建設的各類制度和運行機制,形成了「制度激勵、政策導向、機制保障」的教師專業發展良好局面。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團隊精神的培育,提升團隊整體素質和作戰能力,制訂了團隊「捆綁式」激勵機制,將教師個人與班級、個人與教研組、班級與年級組、年級組與學校捆綁在一起,形成團隊協作力,增強團隊凝聚力,教師的專業素質在團隊中得到了更好更快發展。我們制定了教師業績成果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制度,對教師工作進行多元化、多渠道考核,讓教師業績和發展得到充分認可和尊重,增強教師的成功感、榮譽感和職業幸福感,激發了教師專業發展動力,老師們「成長在學校、成功在講台、成才在崗位」,實現了團隊化發展。
編後點評:個體發展與團隊發展、差異發展與一般發展有機結合。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骨幹教師名師化發展、全員教師差異化發展,為不同層次、不同潛能的教師開拓了優化發展路徑。教師整體化提升、團隊化發展策略,形成了個體與團隊融合互動,構建了教師動力激發的有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