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立預防疫情組織機構
成立疫情應急指揮部、負責應急協調指揮工作,指揮部由業主、總包單位、監理單位、分包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政府、衛生防疫部門、公安機關負責人共同組成,單位負責人負總責。現場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防疫工作小組。建立應對的應急機制,編制應急預案。
2.人員管控
防疫工作小組應在工地入口設立健康觀察點,對所有進場人員實施體溫檢測,並按規定要求返崗人員填寫《健康信息登記表》,核實身份證號、手機號碼等關鍵信息,關鍵信息應及時與屬地社區共享。
●來自及途經重點地區人員未經隔離觀察(留驗)14天,不得進入建築工地。發現未隔離過的重點地區人員並體溫檢測不合格的,通知屬地社區落實專車就近送至指定的醫療機構;體溫檢測合格的,通知屬地社區相關管理部門進行隔離觀察(留驗)。
●其他非重點地區返崗人員,體溫檢測合格的可進入建築工地;體溫檢測不合格的,通知屬地社區落實專車送至就近非指定的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與重點地區人員或體溫檢測不合格人員密切接觸的,參照重點地區人員要求執行。
3.復工檢查流程
●自查。參建各方應根據各自職責,對照復工條件開展復工前的全面自查,填寫《建築工地復工檢查表》(詳見附表一)。
●複查和申請。疫情防控小組根據《建築工地復工檢查表》的檢查重點,實施複查,簽署復工意見,並向屬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復工申請。
●核查。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收到復工申請後,對復工條件進行核查,合格一家復工一家。
4.施工場區的管理
●所有進場人員都要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分散開展班前教育、技術交底等活動,減少人員聚集。
●請專業衛生防疫部門定期對施工現場、工人生活基地和工程進行防疫和衛生的專業檢查、消毒和防疫工作,包括消滅白蟻、鼠害、蚊蠅和其他害蟲,以防止對施工人員、現場和工程造成任何危害。
●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嚴格按照衛生防疫要求處置廢棄口罩等醫用防護用品垃圾。集中運送裝入容器,不能與施工垃圾混放。
●施工現場應將相關衛生防疫教育納入進場和每日崗前教育,全面啟動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採取在施工現場和生活區顯著位置張貼衛生防疫宣傳廣告等措施,提高現場人員的防控意識,自覺做好自身防護。
5.防疫物資準備
建築工地應配備足夠的口罩、測溫計、手套、消毒液等疾病控制用品,儲備不得少於一周用量。
6.民工宿舍的管理
加強宿舍管理,改善職工居住條件。民工宿舍要保證足夠的生活空間及必要的生活設施,宿舍高度不低於2.5m,面積不低於2m2/人,每間宿舍不超過15人,並備齊被褥、衣架、臉盆等必要的生活用品。堅持每天打掃衛生,確保室內通風良好、空氣流動。宿舍內夏季應將開啟式窗戶打開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並安紗扇防蠅,冬季配備取暖設備,保持室內正常溫度。
7.食堂的管理
●職工食堂和外施隊食堂應設在上風向,地勢較高,室內通風良好,排水通暢且距離廁所30m以上的地方。食堂建成後,需取得當地衛生防疫部門頒發的《食品衛生許可證後》方可開火。炊事員每年進行一次體檢,體檢合格方可上崗。食堂內各種器具、主副食品不準直接接觸地面,各種食品必須生熟分開,各種器具、機械、蓋布應乾淨衛生,無不潔、生鏽、霉變、油垢及殘渣。菜墩、案板、刀具、容器等應生熟分開,並有明顯的生熟標記。
●食堂應在明顯處張掛衛生責任制,責任分解到人。炊事員必須有衛生防疫部門頒發的體檢合格證並定期檢查,生熟食品分別存放,食堂衛生應定期檢查。施工現場設置固定的盛水容器並有專人管理,保證施工現場作業人員能喝上符合衛生要求的白開水。食堂衛生必須符合有關衛生要求,食堂內外牆面刷白,地面抹水泥砂漿,灶台及其上部貼瓷磚,要有污水排放、防塵、防蠅、防鼠害措施。設置垃圾桶,嚴禁亂丟廢物的剩餘的飯菜。
●工地食堂採取分餐、錯時用餐等措施,減少人員聚集引發的疫情傳播隱患。
8.廁所管理
●施工現場和生活區的廁所建成水沖式,廁所屋頂、牆壁嚴密,門窗齊全有效,並有專人負責打掃,保持廁所衛生清潔,定期進行消毒。
●施工現場和生活區的廁所建成水沖式,廁所屋頂、牆壁嚴密,門窗齊全有效,並有專人負責打掃,保持廁所衛生清潔。
9.現場安全管理
●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關鍵崗位人員應到崗履職;對大型機械進行維修檢查和運行調試;對臨邊防護、臨電、腳手架等安全設施進行排查。
●現場全封閉,項目嚴格實行出入登記制,避免群體出入,嚴禁外來人員在工地留宿。
●加強分包隊伍管理,保持勞務隊伍穩定,避免頻繁調動。項目每天根據民建隊花名冊認真對民工逐人清理核對,發現外來人員一律清退。
10.留意當地政府有關疫情的報告,遵循有關預防指引。
成立疫情應急指揮部、負責應急協調指揮工作,指揮部由業主、總包單位、監理單位、分包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政府、衛生防疫部門、公安機關負責人共同組成,單位負責人負總責。現場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防疫工作小組。建立應對的應急機制,編制應急預案。
2.人員管控
防疫工作小組應在工地入口設立健康觀察點,對所有進場人員實施體溫檢測,並按規定要求返崗人員填寫《健康信息登記表》,核實身份證號、手機號碼等關鍵信息,關鍵信息應及時與屬地社區共享。
●來自及途經重點地區人員未經隔離觀察(留驗)14天,不得進入建築工地。發現未隔離過的重點地區人員並體溫檢測不合格的,通知屬地社區落實專車就近送至指定的醫療機構;體溫檢測合格的,通知屬地社區相關管理部門進行隔離觀察(留驗)。
●其他非重點地區返崗人員,體溫檢測合格的可進入建築工地;體溫檢測不合格的,通知屬地社區落實專車送至就近非指定的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與重點地區人員或體溫檢測不合格人員密切接觸的,參照重點地區人員要求執行。
3.復工檢查流程
●自查。參建各方應根據各自職責,對照復工條件開展復工前的全面自查,填寫《建築工地復工檢查表》(詳見附表一)。
●複查和申請。疫情防控小組根據《建築工地復工檢查表》的檢查重點,實施複查,簽署復工意見,並向屬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復工申請。
●核查。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收到復工申請後,對復工條件進行核查,合格一家復工一家。
4.施工場區的管理
●所有進場人員都要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分散開展班前教育、技術交底等活動,減少人員聚集。
●請專業衛生防疫部門定期對施工現場、工人生活基地和工程進行防疫和衛生的專業檢查、消毒和防疫工作,包括消滅白蟻、鼠害、蚊蠅和其他害蟲,以防止對施工人員、現場和工程造成任何危害。
●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嚴格按照衛生防疫要求處置廢棄口罩等醫用防護用品垃圾。集中運送裝入容器,不能與施工垃圾混放。
●施工現場應將相關衛生防疫教育納入進場和每日崗前教育,全面啟動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採取在施工現場和生活區顯著位置張貼衛生防疫宣傳廣告等措施,提高現場人員的防控意識,自覺做好自身防護。
5.防疫物資準備
建築工地應配備足夠的口罩、測溫計、手套、消毒液等疾病控制用品,儲備不得少於一周用量。
6.民工宿舍的管理
加強宿舍管理,改善職工居住條件。民工宿舍要保證足夠的生活空間及必要的生活設施,宿舍高度不低於2.5m,面積不低於2m2/人,每間宿舍不超過15人,並備齊被褥、衣架、臉盆等必要的生活用品。堅持每天打掃衛生,確保室內通風良好、空氣流動。宿舍內夏季應將開啟式窗戶打開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並安紗扇防蠅,冬季配備取暖設備,保持室內正常溫度。
7.食堂的管理
●職工食堂和外施隊食堂應設在上風向,地勢較高,室內通風良好,排水通暢且距離廁所30m以上的地方。食堂建成後,需取得當地衛生防疫部門頒發的《食品衛生許可證後》方可開火。炊事員每年進行一次體檢,體檢合格方可上崗。食堂內各種器具、主副食品不準直接接觸地面,各種食品必須生熟分開,各種器具、機械、蓋布應乾淨衛生,無不潔、生鏽、霉變、油垢及殘渣。菜墩、案板、刀具、容器等應生熟分開,並有明顯的生熟標記。
●食堂應在明顯處張掛衛生責任制,責任分解到人。炊事員必須有衛生防疫部門頒發的體檢合格證並定期檢查,生熟食品分別存放,食堂衛生應定期檢查。施工現場設置固定的盛水容器並有專人管理,保證施工現場作業人員能喝上符合衛生要求的白開水。食堂衛生必須符合有關衛生要求,食堂內外牆面刷白,地面抹水泥砂漿,灶台及其上部貼瓷磚,要有污水排放、防塵、防蠅、防鼠害措施。設置垃圾桶,嚴禁亂丟廢物的剩餘的飯菜。
●工地食堂採取分餐、錯時用餐等措施,減少人員聚集引發的疫情傳播隱患。
8.廁所管理
●施工現場和生活區的廁所建成水沖式,廁所屋頂、牆壁嚴密,門窗齊全有效,並有專人負責打掃,保持廁所衛生清潔,定期進行消毒。
●施工現場和生活區的廁所建成水沖式,廁所屋頂、牆壁嚴密,門窗齊全有效,並有專人負責打掃,保持廁所衛生清潔。
9.現場安全管理
●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關鍵崗位人員應到崗履職;對大型機械進行維修檢查和運行調試;對臨邊防護、臨電、腳手架等安全設施進行排查。
●現場全封閉,項目嚴格實行出入登記制,避免群體出入,嚴禁外來人員在工地留宿。
●加強分包隊伍管理,保持勞務隊伍穩定,避免頻繁調動。項目每天根據民建隊花名冊認真對民工逐人清理核對,發現外來人員一律清退。
10.留意當地政府有關疫情的報告,遵循有關預防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