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年來黨建工作總體情況
(一)突出「三個注重」,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
一是注重教育培訓。制定年度培訓計劃,通過邀請專家開設講座、班子成員下基層講黨課、播放教育影片等多種形式對「兩委」幹部、議事會、監委會成員、全體黨員進行培訓,覆蓋x萬餘人次。
二是注重選人用人。積極探索對現任村「兩委」幹部的村大生實行工資報酬雙軌制、延長服務期等激勵政策;採取「定人定向壓擔子」培養新模式,努力在轉業軍人、優秀企業家、大學生志願者等群體培養、發掘人才,現有x人已擔任「兩委」幹部。
三是注重黨員幹部管理。建立健全乾部監督管理制度,加大《機關工作人員監督管理辦法》等制度執行力度,強化日常監管。注重培養和吸收政治素質好、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入黨,逐步解決黨員年齡老化問題。通過組織關係排查,進一步摸清失聯黨員和流動黨員的現狀,有的放矢地制定管理辦法。
(二)狠抓「三個落實」,構建風清氣正新常態。
一是落實集中學習教育。先後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三嚴三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集中學習、黨課教育、專題研討、專題反思、交心談心等活動,高質量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教育引導幹部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
二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深入推進整治「庸懶散浮拖」「走讀」等各項專項整治,重點加強對土地管理、征地拆遷、公共服務專項資金使用等高風險領域的嚴懲和監管力度。近年來,共排查受理各類矛盾糾紛、信訪案件和上級交辦案件近x件,調處成功率、報結率均達x%以上。
三是落實幹部作風建設。加強幹部監督管理制度和懲治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通過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紀律作風督查,強化日常監管,確保幹部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各項規章制度。近年來,通報批評街村幹部x名,黨紀處分村(社)幹部x名。
(三)實施「三項舉措」,重拳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一是抓班子建設。選派機關x名經驗豐富的中層幹部到各後進黨組織擔任「第一書記」,切實提高整頓轉化實效。二是抓典型引路。召開現場推進會,挑選x社區等x個先進黨組織實行「一對一」對口幫扶,組織x個後進黨組織到xx、xx等先進村居參觀學習、登門互訪,提高幫扶效果。三是抓經費保障。先後投入x余萬元重點支持x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包括建設村級活動場所、完善基礎設施等。
(四)落實「三個確保」,著力夯實基層黨建保障。
一是確保有人干實事。嚴格書記管理,堅決調整群眾意見大,長期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支部書記。著力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每個村居常年配備3-5名後備幹部,對書記年滿58周歲的村居,配備1名副書記。加強示範型黨組織書記培養,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
二是確保有錢辦好事。近年來,給每個村居撥付辦公經費x萬元;按每個黨員每年70元的標準撥付黨員教育培訓經費;對年滿60周歲和80周歲的老黨員分別按每人每年x元和x元標準撥付黨員慰問金。
三是確保有場所議民事。近年來,投入x余萬元,通過改建、擴建、國調劑等方式,全面完成x個需提檔升級的陣地建設,完成全區近一半的目標任務,今年街道還將繼續加大投入,儘快完成餘下x個建設目標。
二、特色亮點工作
(一)探索「黨建+公益」模式,激發社會組織發展活力。典型案例:x社區x社工中心公益組織。x社區黨委創新黨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加強黨建對社會組織公益活動的引領,不斷激發黨建工作活力,增強社會組織生命力。
一是打造社區公益組織品牌。為更好發揮黨組織服務功能,社區整合優勢資源,成立新都區x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下稱中心),以青少年兒童、特殊困難群體、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承擔社區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滿足居民需求,形成社區黨委與社會組織的雙向互動。
二是加強院地合作,提升社工素質。與xx石油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邀請x大學社工專業專家每月對中心人員進行社工專業知識培訓;參與x市社工協會督導培訓班和社工人才種子計劃培訓班培訓;引進社工專業本科畢業生,充實社工人才;鼓勵中心人員積極考取社工證,不斷增加專業技能。目前,中心共有社工員x名、中級社工師x名、社工專業本科生x名。近年來,中心榮獲新都區十佳社工組織稱號。
(二)探索「黨建+系統治理」模式,實施農民集中生活社區綜合治理。典型案例:x社區系統治理。x社區是典型的農民統建安置小區,社區人口規模大、社會關係複雜,居民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與城市社區融入難度大,社區黨組織以解決「農民變市民」觀念轉變為突破口,構建起了黨組織領導、民主化自治、管理全覆蓋、活動全參與、服務全方位的系統化社區治理格局。
一是完善組織架構,實施網格化管理。將社區x棟住宅樓分成x個院落,建立「社區—小區—樓棟」三級網格,將黨員落實到每個網格中,確保管理全覆蓋。
二是培育社會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成立社區老年協會、文藝演出宣傳隊、太極養生協會等社會組織,同時組建志願者服務隊,開展幫殘助老、扶幼助弱等特殊人群關愛活動,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社區設立居家養老服務站。
三是提升社區綜合治理水平。推進「大調解進社區」,建立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建立流動人口公示制度,實現流動人口有效管理;建立社區城管工作站,實現社區院落管理與城市市容管理標準統一、管理同步、無縫對接。
(三)探索「黨建+網格化管理」模式,找准老舊城市社區治理新路徑。典型案例:x社區網格化黨建。
一是優化組織網絡「瘦身型」。按照「地緣相近、屬地管理、邊界明確、信息完備」原則,將街巷院落、居民小組、駐地單位劃為x個網格,「一院一檔」逐一核實記錄院落住戶信息、訴求等相關情況,繪製社區網格管理示意圖,錄入資料庫綜合管理。
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強骨幹」。推行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在網格支部建立四類黨員量化管理台賬,細化標準要求和分值權重,即居民黨員突出參與治理、離退休黨員突出發揮餘熱、在職黨員突出認領崗位、流動黨員突出亮明身份。
三是引導多元參與「匯合力」。社區黨委主動對接電力局、公安分局、國稅局等駐地單位,邀請其加入黨建網格,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積極構建服務導向型、利益連結型的共建模式。四是拓展服務平台「聚人心」。每個網格設立建言獻策欄,定期開展建言獻策等活動,對科學合理的建議及時採納;社區成立扶貧濟困、糾紛調處等x支志願服務隊,採取認領崗位、定期服務等方式,開展公益服務活動x余次。近年來,x社區榮獲x市勤廉兼優先進集體。
(四)探索「黨建+多方參與」模式,打開城中村治理新局面。典型案例:x社區x小區x城中村治理新模式。針對x小區城中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治理不成體系的問題,社區黨組織以改善硬體設施為基礎,提升服務水平為抓手,創新「135」城中村治理新模式,建立長效治理機制。一個主體,是指以社區為主體,全面負責管理服務工作。社區通過規範秩序管理,協助落實上級的各項工作措施,最終全面實現「農民變市民、農村變城市、政府管理變社會管理」的戰略訴求。
三種模式,是指「統籌供給模式」「授權管理模式」和「統一經營模式」。通過逐步完善醫療、通信、金融、教育、就業、文化生活等社區配套功能,積極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最終促使村民通過意識形態的轉變與城市化完全融合;與此同時,政府向專業管理機構授權,由專業管理公司行使部分城市管理職能,對「城中村」進行系統性管理,使政府職能真正發揮宏觀調控、政策研究及落地的職能,節約管理及服務成本;另外,在整個區域的策劃包裝、整體推廣和商業管理中,逐步實現核心區域的統一經營,打造整體品牌,並從中實現小區物業管理的自我造血功能。五方參與,是指政府、社區、社會化管理公司、居民和高校共同參與,相互監督,提升社區城市化水平。
(一)突出「三個注重」,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
一是注重教育培訓。制定年度培訓計劃,通過邀請專家開設講座、班子成員下基層講黨課、播放教育影片等多種形式對「兩委」幹部、議事會、監委會成員、全體黨員進行培訓,覆蓋x萬餘人次。
二是注重選人用人。積極探索對現任村「兩委」幹部的村大生實行工資報酬雙軌制、延長服務期等激勵政策;採取「定人定向壓擔子」培養新模式,努力在轉業軍人、優秀企業家、大學生志願者等群體培養、發掘人才,現有x人已擔任「兩委」幹部。
三是注重黨員幹部管理。建立健全乾部監督管理制度,加大《機關工作人員監督管理辦法》等制度執行力度,強化日常監管。注重培養和吸收政治素質好、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入黨,逐步解決黨員年齡老化問題。通過組織關係排查,進一步摸清失聯黨員和流動黨員的現狀,有的放矢地制定管理辦法。
(二)狠抓「三個落實」,構建風清氣正新常態。
一是落實集中學習教育。先後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三嚴三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集中學習、黨課教育、專題研討、專題反思、交心談心等活動,高質量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教育引導幹部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
二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深入推進整治「庸懶散浮拖」「走讀」等各項專項整治,重點加強對土地管理、征地拆遷、公共服務專項資金使用等高風險領域的嚴懲和監管力度。近年來,共排查受理各類矛盾糾紛、信訪案件和上級交辦案件近x件,調處成功率、報結率均達x%以上。
三是落實幹部作風建設。加強幹部監督管理制度和懲治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通過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紀律作風督查,強化日常監管,確保幹部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各項規章制度。近年來,通報批評街村幹部x名,黨紀處分村(社)幹部x名。
(三)實施「三項舉措」,重拳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一是抓班子建設。選派機關x名經驗豐富的中層幹部到各後進黨組織擔任「第一書記」,切實提高整頓轉化實效。二是抓典型引路。召開現場推進會,挑選x社區等x個先進黨組織實行「一對一」對口幫扶,組織x個後進黨組織到xx、xx等先進村居參觀學習、登門互訪,提高幫扶效果。三是抓經費保障。先後投入x余萬元重點支持x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包括建設村級活動場所、完善基礎設施等。
(四)落實「三個確保」,著力夯實基層黨建保障。
一是確保有人干實事。嚴格書記管理,堅決調整群眾意見大,長期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支部書記。著力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每個村居常年配備3-5名後備幹部,對書記年滿58周歲的村居,配備1名副書記。加強示範型黨組織書記培養,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
二是確保有錢辦好事。近年來,給每個村居撥付辦公經費x萬元;按每個黨員每年70元的標準撥付黨員教育培訓經費;對年滿60周歲和80周歲的老黨員分別按每人每年x元和x元標準撥付黨員慰問金。
三是確保有場所議民事。近年來,投入x余萬元,通過改建、擴建、國調劑等方式,全面完成x個需提檔升級的陣地建設,完成全區近一半的目標任務,今年街道還將繼續加大投入,儘快完成餘下x個建設目標。
二、特色亮點工作
(一)探索「黨建+公益」模式,激發社會組織發展活力。典型案例:x社區x社工中心公益組織。x社區黨委創新黨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加強黨建對社會組織公益活動的引領,不斷激發黨建工作活力,增強社會組織生命力。
一是打造社區公益組織品牌。為更好發揮黨組織服務功能,社區整合優勢資源,成立新都區x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下稱中心),以青少年兒童、特殊困難群體、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承擔社區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滿足居民需求,形成社區黨委與社會組織的雙向互動。
二是加強院地合作,提升社工素質。與xx石油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邀請x大學社工專業專家每月對中心人員進行社工專業知識培訓;參與x市社工協會督導培訓班和社工人才種子計劃培訓班培訓;引進社工專業本科畢業生,充實社工人才;鼓勵中心人員積極考取社工證,不斷增加專業技能。目前,中心共有社工員x名、中級社工師x名、社工專業本科生x名。近年來,中心榮獲新都區十佳社工組織稱號。
(二)探索「黨建+系統治理」模式,實施農民集中生活社區綜合治理。典型案例:x社區系統治理。x社區是典型的農民統建安置小區,社區人口規模大、社會關係複雜,居民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與城市社區融入難度大,社區黨組織以解決「農民變市民」觀念轉變為突破口,構建起了黨組織領導、民主化自治、管理全覆蓋、活動全參與、服務全方位的系統化社區治理格局。
一是完善組織架構,實施網格化管理。將社區x棟住宅樓分成x個院落,建立「社區—小區—樓棟」三級網格,將黨員落實到每個網格中,確保管理全覆蓋。
二是培育社會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成立社區老年協會、文藝演出宣傳隊、太極養生協會等社會組織,同時組建志願者服務隊,開展幫殘助老、扶幼助弱等特殊人群關愛活動,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社區設立居家養老服務站。
三是提升社區綜合治理水平。推進「大調解進社區」,建立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建立流動人口公示制度,實現流動人口有效管理;建立社區城管工作站,實現社區院落管理與城市市容管理標準統一、管理同步、無縫對接。
(三)探索「黨建+網格化管理」模式,找准老舊城市社區治理新路徑。典型案例:x社區網格化黨建。
一是優化組織網絡「瘦身型」。按照「地緣相近、屬地管理、邊界明確、信息完備」原則,將街巷院落、居民小組、駐地單位劃為x個網格,「一院一檔」逐一核實記錄院落住戶信息、訴求等相關情況,繪製社區網格管理示意圖,錄入資料庫綜合管理。
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強骨幹」。推行黨員分類量化管理,在網格支部建立四類黨員量化管理台賬,細化標準要求和分值權重,即居民黨員突出參與治理、離退休黨員突出發揮餘熱、在職黨員突出認領崗位、流動黨員突出亮明身份。
三是引導多元參與「匯合力」。社區黨委主動對接電力局、公安分局、國稅局等駐地單位,邀請其加入黨建網格,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積極構建服務導向型、利益連結型的共建模式。四是拓展服務平台「聚人心」。每個網格設立建言獻策欄,定期開展建言獻策等活動,對科學合理的建議及時採納;社區成立扶貧濟困、糾紛調處等x支志願服務隊,採取認領崗位、定期服務等方式,開展公益服務活動x余次。近年來,x社區榮獲x市勤廉兼優先進集體。
(四)探索「黨建+多方參與」模式,打開城中村治理新局面。典型案例:x社區x小區x城中村治理新模式。針對x小區城中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治理不成體系的問題,社區黨組織以改善硬體設施為基礎,提升服務水平為抓手,創新「135」城中村治理新模式,建立長效治理機制。一個主體,是指以社區為主體,全面負責管理服務工作。社區通過規範秩序管理,協助落實上級的各項工作措施,最終全面實現「農民變市民、農村變城市、政府管理變社會管理」的戰略訴求。
三種模式,是指「統籌供給模式」「授權管理模式」和「統一經營模式」。通過逐步完善醫療、通信、金融、教育、就業、文化生活等社區配套功能,積極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最終促使村民通過意識形態的轉變與城市化完全融合;與此同時,政府向專業管理機構授權,由專業管理公司行使部分城市管理職能,對「城中村」進行系統性管理,使政府職能真正發揮宏觀調控、政策研究及落地的職能,節約管理及服務成本;另外,在整個區域的策劃包裝、整體推廣和商業管理中,逐步實現核心區域的統一經營,打造整體品牌,並從中實現小區物業管理的自我造血功能。五方參與,是指政府、社區、社會化管理公司、居民和高校共同參與,相互監督,提升社區城市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