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23日,「中研院」院長鬍適收到一位叫袁瓞(dié)的賣芝麻餅的小販來信,要和他請教一下英美政治制度問題。袁瓞是江蘇人,高中是在上海讀的,但沒有畢業。胡適讀了信,立即回信:「一個賣餅的,每天在街上賣芝麻餅,風雨無阻,烈日更不放在心上,但他還肯忙裡偷閒,關心國家大計,關心英美的政治制度」,「單只這一件奇事已夠使我樂觀,使我高興了」
經胡適邀請,袁瓞來到台北南港的胡適寓所。一見面,袁瓞送給胡適10隻芝麻餅。胡適當即吃了一隻,不住地點頭讚賞。接著開談,談得熱烈,不覺談到了杜威的實驗主義哲學。
「我告訴你一件事。」年近古稀的胡適說,「我小時候,最愛和村裡的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是很快樂的。後來,到了美國,進康奈爾大學,我喜歡游泳,可是那時鼻孔里長了個小瘤子,在水裡呼吸很不方便。」
「啊,那可太巧了!」袁瓞一拍大腿,說:「我鼻孔里也有一個瘤,恐怕割不掉,擔心是鼻癌,我聽說台大醫院新進一批鈷60,可是價格太貴,我治不起……」
「不要緊的,能治好的,我來給您想辦法。」胡適當即提筆寫信,給台大醫院院長高天成,信上這樣寫:「這是我的好朋友,一切治療費用由我負擔。」
以後,胡適就同袁瓞做了朋友,多次給他寫信,幫助他對世界各國政治制度的研究,還多次接待他登門,贈送他書籍。
以上即為胡適的「禮拜天接待日」發生的一幕。
「市長接待日」、「縣長接待日」、「局長接待日」……這些「接待日」,今天的人們已經很熟悉了,但你可知道,在100年前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難歲月里,既不是縣長又不是局長的胡適博士,到了禮拜天(星期日),竟然敞開他的大門,搞起了「禮拜天接待日」(在北京時是京華米糧庫胡同)。
「今天胡適之做禮拜」——夫人江冬秀這樣調侃道。在胡適熱誠接待公眾的這個禮拜天。不查身份證,不用介紹信,不必投名片,更不需要登記,只要你跨進大門,就可以毫無阻攔地進入胡適博士家的客廳,胡適先生便一團藹然可親之氣與你促膝而談。
林語堂這樣評價:「無論是誰,學生、共產青年、安福餘孽、同鄉客商、強盜乞丐都進得去,也都可滿意歸來。窮窘者,他肯解囊相助;狂狷者,他肯當面教訓;求差者,他肯修書介紹;問學問者,他肯指導門徑;無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隨口談幾句俗語。」
1958年4月,「中研院」院長鬍適在台北南港定居後,照樣實行禮拜天下午接待日成例,敞開大門接受社會公眾來訪,真心誠意。這才有了賣芝麻餅的小販上門請教、交談甚歡的溫馨故事。
(參考資料《胡適家事與情情》)。
經胡適邀請,袁瓞來到台北南港的胡適寓所。一見面,袁瓞送給胡適10隻芝麻餅。胡適當即吃了一隻,不住地點頭讚賞。接著開談,談得熱烈,不覺談到了杜威的實驗主義哲學。
「我告訴你一件事。」年近古稀的胡適說,「我小時候,最愛和村裡的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是很快樂的。後來,到了美國,進康奈爾大學,我喜歡游泳,可是那時鼻孔里長了個小瘤子,在水裡呼吸很不方便。」
「啊,那可太巧了!」袁瓞一拍大腿,說:「我鼻孔里也有一個瘤,恐怕割不掉,擔心是鼻癌,我聽說台大醫院新進一批鈷60,可是價格太貴,我治不起……」
「不要緊的,能治好的,我來給您想辦法。」胡適當即提筆寫信,給台大醫院院長高天成,信上這樣寫:「這是我的好朋友,一切治療費用由我負擔。」
以後,胡適就同袁瓞做了朋友,多次給他寫信,幫助他對世界各國政治制度的研究,還多次接待他登門,贈送他書籍。
以上即為胡適的「禮拜天接待日」發生的一幕。
「市長接待日」、「縣長接待日」、「局長接待日」……這些「接待日」,今天的人們已經很熟悉了,但你可知道,在100年前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難歲月里,既不是縣長又不是局長的胡適博士,到了禮拜天(星期日),竟然敞開他的大門,搞起了「禮拜天接待日」(在北京時是京華米糧庫胡同)。
「今天胡適之做禮拜」——夫人江冬秀這樣調侃道。在胡適熱誠接待公眾的這個禮拜天。不查身份證,不用介紹信,不必投名片,更不需要登記,只要你跨進大門,就可以毫無阻攔地進入胡適博士家的客廳,胡適先生便一團藹然可親之氣與你促膝而談。
林語堂這樣評價:「無論是誰,學生、共產青年、安福餘孽、同鄉客商、強盜乞丐都進得去,也都可滿意歸來。窮窘者,他肯解囊相助;狂狷者,他肯當面教訓;求差者,他肯修書介紹;問學問者,他肯指導門徑;無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隨口談幾句俗語。」
1958年4月,「中研院」院長鬍適在台北南港定居後,照樣實行禮拜天下午接待日成例,敞開大門接受社會公眾來訪,真心誠意。這才有了賣芝麻餅的小販上門請教、交談甚歡的溫馨故事。
(參考資料《胡適家事與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