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訓練視聽覺的必要性
當孩子年齡稍大一點以後,就要讓他看一些不同的物體,讓他學會分辨事物之間不同的表面特性。對物體顏色、形狀或大小的不同加以區分。我們經常運用對比的方法幫助兒童分辨這些不同的特性,從而發展視覺辨別能力。對年齡幼小或智殘較重的兒童,開始訓練時,儘量要將所比較的不同特性的差異明顯些,容易為兒童所分辨。如辨認紅色與綠色、紅色與藍色、白色與黑色,正方形與圓形、正方形與三角形時,要比辨認紅與紫紅、藍與黑、橢圓形與圓形或正方形與長方形容易些。因為前者所列舉的各種特性之間的差異明顯,後者不夠明顯而易混淆。所以在訓練孩子的視覺能力時,所選用的訓練材料,必須符合兒童的實際水平,逐步提高要求。孩子的觀察能力也就是這樣逐步培養起來的。
2.視覺訓練方法
訓練視覺的主要方法有:
(1)把嬰幼兒抱起來,使他從只看天花板而變為能看周圍的人物和事物,也就是有物可看,這就能刺激他的視覺。有時在天氣晴朗、無大風的時候,還可以抱他到院子裡、上大街,讓他看看綠色的葉子、鮮花、大樹、來往行人和車輛等,同時一邊用語言逗引,這時他會注意地看,雖然他還不懂這些是什麼。
(2)可以提供給嬰幼兒一些與他「切身利益」最有關係的東西看。比如:奶瓶、母親的乳房、桔汁瓶子等。可以在他還沒有開始吮吸以前,先把這些東西拿到距離他眼睛約25厘米的地方,讓他看個明白,一面對他講:「這是奶瓶」,「這是桔汁,你愛吃嗎?」……讓他形成「奶瓶—有奶喝」的條件反射。由於這些東西與他的切身利益有關,所以他們很愛看,看了以後容易產生反應:「用嘴來吮」或「活躍起來等待」
(3)在嬰幼兒小床邊掛上色彩鮮艷的大玩具或在小床上空,用繩子懸吊彩色大型玩具(一次只懸一兩隻,經常換玩具,懸掛的位置也得常變換),鼓勵他來看。有時色彩鮮艷的窗簾、緞帶、床罩,也都是有價值的視覺刺激物,家長要指著這些東西,用語言逗引他來看。
(4)時常穿著漂亮的衣服在嬰幼兒床前走動,招呼他的名字,鼓勵他來看。
3.聽覺訓練方法
聽覺是言語活動的基礎。兒童是在使用語言的環境中學會語言的,所以訓練聽覺實際上是間接訓練了語言(當然,給兒童聽音樂,也是一種聽覺訓練,但這不是訓練語言)。
正常嬰兒往往從聽到自身發生的「聲音」(如笑、喃喃作語、尖叫、哭等)和人們對這些「聲音」的反饋(如家長去理睬他、抱他或給以喂食、玩具等,這可稱之為給他以強化)中,學習語音和用語音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可是智力障礙兒童往往很少發音,即使發音,變化也不多;父母如對這些聲音的反饋也不強,即是缺乏及時的理睬、給予鼓勵太少,這樣智力障礙兒童從自身發音的反饋中學習語音的機會就不多了。所以需要為他們創造更多更好的聽覺環境,鼓勵他們發音。具體訓練聽覺的方法有:
(1)在與這類嬰幼兒說話時,儘量變化音調,忽高忽低,或輕或重,或急或緩,以便於他們辨別。
(2)對孩子說話時儘量變化面部表情,讓孩子注意說話者的面部表情,學習說話。
(3)利用音樂,讓他們學會聽到什麼曲調應該做什麼活動(如一首歌名叫:「請你跟我這樣做」)。
(4)常常在不同地方呼喚他的名字,讓他注意尋找。
(5)用打擊樂器(或打擊樂器的磁帶)敲擊出聲音節奏,讓他們注意聽。
(6)面對這類嬰幼兒,對他們說一些詞(如:蘋果、餅餅、熊貓等),讓他們看口型模仿說詞。
(7)將動物的叫聲錄製成錄音帶,放給他們聽,同時拿出會發出這種聲音的動物的圖片,讓他們形成某種動物會發出某種聲音的條件反射。
(8)用不同節奏拍手,讓他們模仿。
對於智力落後兒童來說,可以將視、聽、觸三種刺激合起來用。比如成人一邊唱著、說著,一邊作出手勢,還輕輕在孩子大腿上打著拍子,來教兒童讀兒歌或唱歌,孩子必須又看、又聽、又感受,學起來可以更容易些。
當孩子年齡稍大一點以後,就要讓他看一些不同的物體,讓他學會分辨事物之間不同的表面特性。對物體顏色、形狀或大小的不同加以區分。我們經常運用對比的方法幫助兒童分辨這些不同的特性,從而發展視覺辨別能力。對年齡幼小或智殘較重的兒童,開始訓練時,儘量要將所比較的不同特性的差異明顯些,容易為兒童所分辨。如辨認紅色與綠色、紅色與藍色、白色與黑色,正方形與圓形、正方形與三角形時,要比辨認紅與紫紅、藍與黑、橢圓形與圓形或正方形與長方形容易些。因為前者所列舉的各種特性之間的差異明顯,後者不夠明顯而易混淆。所以在訓練孩子的視覺能力時,所選用的訓練材料,必須符合兒童的實際水平,逐步提高要求。孩子的觀察能力也就是這樣逐步培養起來的。
2.視覺訓練方法
訓練視覺的主要方法有:
(1)把嬰幼兒抱起來,使他從只看天花板而變為能看周圍的人物和事物,也就是有物可看,這就能刺激他的視覺。有時在天氣晴朗、無大風的時候,還可以抱他到院子裡、上大街,讓他看看綠色的葉子、鮮花、大樹、來往行人和車輛等,同時一邊用語言逗引,這時他會注意地看,雖然他還不懂這些是什麼。
(2)可以提供給嬰幼兒一些與他「切身利益」最有關係的東西看。比如:奶瓶、母親的乳房、桔汁瓶子等。可以在他還沒有開始吮吸以前,先把這些東西拿到距離他眼睛約25厘米的地方,讓他看個明白,一面對他講:「這是奶瓶」,「這是桔汁,你愛吃嗎?」……讓他形成「奶瓶—有奶喝」的條件反射。由於這些東西與他的切身利益有關,所以他們很愛看,看了以後容易產生反應:「用嘴來吮」或「活躍起來等待」
(3)在嬰幼兒小床邊掛上色彩鮮艷的大玩具或在小床上空,用繩子懸吊彩色大型玩具(一次只懸一兩隻,經常換玩具,懸掛的位置也得常變換),鼓勵他來看。有時色彩鮮艷的窗簾、緞帶、床罩,也都是有價值的視覺刺激物,家長要指著這些東西,用語言逗引他來看。
(4)時常穿著漂亮的衣服在嬰幼兒床前走動,招呼他的名字,鼓勵他來看。
3.聽覺訓練方法
聽覺是言語活動的基礎。兒童是在使用語言的環境中學會語言的,所以訓練聽覺實際上是間接訓練了語言(當然,給兒童聽音樂,也是一種聽覺訓練,但這不是訓練語言)。
正常嬰兒往往從聽到自身發生的「聲音」(如笑、喃喃作語、尖叫、哭等)和人們對這些「聲音」的反饋(如家長去理睬他、抱他或給以喂食、玩具等,這可稱之為給他以強化)中,學習語音和用語音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可是智力障礙兒童往往很少發音,即使發音,變化也不多;父母如對這些聲音的反饋也不強,即是缺乏及時的理睬、給予鼓勵太少,這樣智力障礙兒童從自身發音的反饋中學習語音的機會就不多了。所以需要為他們創造更多更好的聽覺環境,鼓勵他們發音。具體訓練聽覺的方法有:
(1)在與這類嬰幼兒說話時,儘量變化音調,忽高忽低,或輕或重,或急或緩,以便於他們辨別。
(2)對孩子說話時儘量變化面部表情,讓孩子注意說話者的面部表情,學習說話。
(3)利用音樂,讓他們學會聽到什麼曲調應該做什麼活動(如一首歌名叫:「請你跟我這樣做」)。
(4)常常在不同地方呼喚他的名字,讓他注意尋找。
(5)用打擊樂器(或打擊樂器的磁帶)敲擊出聲音節奏,讓他們注意聽。
(6)面對這類嬰幼兒,對他們說一些詞(如:蘋果、餅餅、熊貓等),讓他們看口型模仿說詞。
(7)將動物的叫聲錄製成錄音帶,放給他們聽,同時拿出會發出這種聲音的動物的圖片,讓他們形成某種動物會發出某種聲音的條件反射。
(8)用不同節奏拍手,讓他們模仿。
對於智力落後兒童來說,可以將視、聽、觸三種刺激合起來用。比如成人一邊唱著、說著,一邊作出手勢,還輕輕在孩子大腿上打著拍子,來教兒童讀兒歌或唱歌,孩子必須又看、又聽、又感受,學起來可以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