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自理能力的綜合訓練與習慣化
對年齡在七八歲以上的智力障礙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除了要求更好地掌握那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外,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是為了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個綜合訓練與提高的過程,能學會有計劃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並形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個性品質。
養成熱愛勞動的品德與習慣:
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活自理也是一種勞動。假如一個孩子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不願意、也不會通過自己的勞動把自己的生活環境搞得清潔些、美一些,這個孩子就沒有什麼獨立生活能力可言。愛勞動,是人的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的組成部分。因此,家長對於一個智力障礙兒童,除訓練教育孩子掌握必要的生活自理技能之外,還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態度。
假如一個孩子能夠主動地將凌亂的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那麼當他整理完畢時,他必然會感到房間變了,變得更清潔、整齊、更美了。這時他會體會到一種勞動後的心理滿足,樹立起獨立生活的信心和興趣。總之,熱愛勞動的習慣、勤勞的品德不僅是獨立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能夠獲取穩定的社會職業的一種重要條件。
2.自我管理與生活作息
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與習慣。家長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活環境,如給一張書桌或給一個抽屜,讓孩子有放衣物、書籍的地方,有做作業的固定場所。在這些環境中,讓孩子自己安排和管理物品,並感到在這個環境中自己是主人,應負起全部的責任,使他懂得整理並保管好自己的日常用品等等。這樣由家長督促孩子有計劃,有步驟地去整理空間並堅持不懈,形成一定習慣,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當然,這需要有一個訓練指導的過程。
培養孩子按時作息的習慣。獨立生活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支配時間。在學校里,時間的支配是由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決定的,這對養成孩子按時作息的習慣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放學以後如何支配時間則是家長應該注意的問題。家長要教育孩子科學地合理安排一天、一周的生活(主要是家庭中的生活),同時要根據學校里的課程表和家庭生活的特點,幫助孩子制訂家庭作息時間表,安排好學習、生活、娛樂和睡眠的時間,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這種習慣的形成對孩子今後適應獨立生活是很有好處的。
3.給予孩子機會
訓練孩子自己主持一天、一周的家庭生活。能否自我主持一天、一周甚至更長時間的家庭生活,是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綜合檢查。當孩子生活自理的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家長可以有意識、有計劃地指導訓練孩子主持家庭生活。當然這種主持家庭生活的訓練應循序漸進,可以從局部到全部,家長的指導可以從多到少。
家庭經濟情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擁有物質的主權,訓練孩子恰當地使用錢幣的能力。
- 其它問答
- 答案列表
年齡較大智力障礙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指導[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