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諷刺的是項羽。沐猴而冠一詞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原句為:「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人家都說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樣,我以前還不相信,這次和楚王談話之後,我才知道此言不虛。
「沐猴而冠」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壞人竊據權位的人。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典故
秦末,劉邦、項羽等起兵反秦。劉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陽(今陝西西安市東渭城故城),接著項羽也趕到了。原先各路將領曾互相約定:誰先進入咸陽,誰就在關中為王。項羽因此很不樂意。他帶領人馬,沖入城內,大肆殺人,並且殺了秦降王子嬰,放火焚燒秦宮,大火一連燒了幾個月都沒有熄滅。項羽還搜括了許多金銀財物,擄掠了一批年輕婦女,準備回到東方去。
當時有人勸項羽仍在咸陽建都,因為「這裡關中地區,有險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業。」項羽看看秦宮都已燒毀,殘破不堪,同時又懷念故鄉,一心想回東方,便說:「人富貴了,應歸故鄉,富貴不歸故鄉,好比錦衣夜行,誰看得見?」
那人聽了這句話,覺得項羽要作為一位英雄,實在不夠,心裡不免對他鄙視。於是在背後對人說:「人家說楚國人(指項羽)不過是『沐猴而冠』罷了,果然不錯!」不料給項羽知道了,立刻把此人抓來,投入鼎鑊煮死。結果,由於項羽的自傲自驕,再加上戰略失誤,最終走上窮途末路,被劉邦打敗。
「沐猴而冠」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壞人竊據權位的人。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典故
秦末,劉邦、項羽等起兵反秦。劉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陽(今陝西西安市東渭城故城),接著項羽也趕到了。原先各路將領曾互相約定:誰先進入咸陽,誰就在關中為王。項羽因此很不樂意。他帶領人馬,沖入城內,大肆殺人,並且殺了秦降王子嬰,放火焚燒秦宮,大火一連燒了幾個月都沒有熄滅。項羽還搜括了許多金銀財物,擄掠了一批年輕婦女,準備回到東方去。
當時有人勸項羽仍在咸陽建都,因為「這裡關中地區,有險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業。」項羽看看秦宮都已燒毀,殘破不堪,同時又懷念故鄉,一心想回東方,便說:「人富貴了,應歸故鄉,富貴不歸故鄉,好比錦衣夜行,誰看得見?」
那人聽了這句話,覺得項羽要作為一位英雄,實在不夠,心裡不免對他鄙視。於是在背後對人說:「人家說楚國人(指項羽)不過是『沐猴而冠』罷了,果然不錯!」不料給項羽知道了,立刻把此人抓來,投入鼎鑊煮死。結果,由於項羽的自傲自驕,再加上戰略失誤,最終走上窮途末路,被劉邦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