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最近,「去南極考察的票價便宜了9萬」的帖子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
要知道,每年的11月份,都是南極旅遊季開啟的時候。國內不少旅行社紛紛開賣南極之旅項目,一趟旅行下來價格基本都要10萬元以上,一些高端一點的線路可以高達三四十萬元。
一直以來,南極之旅都是小眾高端項目,很多人對此並不了解,不少人也是第一次聽說竟然還可以去南極旅遊。去南極旅遊又難又貴?南極游究竟是花錢欣賞獨一無二的美景,還是「花錢買罪受」?很多人去南極旅遊,是否會破壞南極的生態環境。
去南極旅遊難不難。
南極在地球的最南端,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也是唯一沒有人類生存定居的大陸。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南極都是世界上的神秘之地,直到1820年南極洲被發現。此後南極也主要作為科研基地,1911年12月挪威阿蒙森探險隊首次到達南極極點,1985年我國首次在南極洲建立了科研考察站。
事實上,南極也是旅遊目的地。上世紀50年代,世界上第一批由500人組成的國際遊客團前往南極,南極旅遊正式出現。2007年是中國開啟南極游的旅遊元年,中國第一條官方認可的南極游線路成行。
據國際南極旅遊業者協會(iaato)統計,中國是登陸南極旅遊的第二大客源國。在2017-2018南極旅遊季,全球共計有51707名遊客到訪南極,中國遊客人數達到8273人,占比達16%,僅次於美國。2022-23南極季總共1464人次中國人去了南極,預計2023-24南極旅遊季,中國遊客會恢復到疫情前的80%。
南極沒有四季,只有兩季,分別是暖季(11月—3月)和寒季(4月—10月)。暖季也是南極的旅遊季,因為幾乎都是白天,氣溫也較高,更適合旅遊。
從理論上說,只要是南極的旅遊季,每個人都可以去南極旅行,因為去南極旅遊不需要簽證,南極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
從實際操作上來看,去南極旅遊很難,畢竟我國並沒有直達南極的商業航班,遊客必須先去往距離南極比較近的國家,比如阿根廷、澳大利亞或紐西蘭,再經由這些中轉國的郵輪或航班去往南極。所以,去南極要辦中轉國的簽證,也需要專業的旅遊公司提供幫助與服務。
欣賞美,或買罪受。
可以想見,南極有著攝人心魄的美。南極大陸98%的地域終年為冰雪所覆蓋,讓人仿佛置身純白的世界,從眼睛到心靈都無比澄澈透亮。
在這裡,遊客會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顫慄,可以欣賞到永晝的自然景觀,也可以與南極洲的主人們——企鵝、藍鯨、海獅以及各種海鷗,和諧愉快地共處……。
南極游可以給我們提供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獨家體驗。為了豐富旅途的樂趣,旅遊公司也會在南極開展徒步、皮划艇和露營等戶外活動。
去南極欣賞美的背後,也需要支付很高的成本。
漫長的旅程背後,是金錢消逝的聲音。如今國內主流的南極游項目都是先從國內飛往阿根廷,再經由阿根廷坐郵輪去往南極,大部分郵輪的始發地都在阿根廷最南端的烏斯懷亞。
從國內到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飛行全程約40小時(還得承受麻煩的轉機),從阿根廷港口搭乘郵輪出海,要經歷2天到5天不等的航行時間,方可抵達南極大陸。遊客可以選擇只在南極大陸玩幾天;也可以選擇「南極半島+南極圈」,在南極半島的基礎上再向南航行一段穿過南極圈。
一趟南極游下來,短的話十天左右,長的話可以二三十天。根據飛機艙位的不同、郵輪等級與住宿環境的不同,價格上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各家郵輪公司的價格基本在每人60000—200000元人民幣。由此,一趟南極游的總費用,便宜的要七八萬,昂貴的要三四十萬,甚至更高。
南極游的挑戰不僅僅在於價格貴,也在於旅途中很「受罪」
抵達南極大陸的郵輪,基本上都要穿越德雷克海峽。這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由於受極地旋風的影響,常年狂風巨浪,一年到頭風力基本都在8級以上。郵輪穿越其間,船體不可避免要發生劇烈晃動,遊客暈船+嘔吐的發生機率極高,以至於有這樣的說法,「沒暈過一回德雷克海峽,別說你去過南極」
南極游的遊客,對於這段旅程往往也就存在兩極分化的評價。有的認為不虛此行,是人生中獨一無二的經驗,也有些人坦誠道,花錢買罪受,南極游「好冷、好遠、好貴、好無聊」
旅遊會傷害南極嗎?
南極是世界公認的全人類共有的自然保護區,對於南極的保護也早就以國際公約的形式確定下來。1959年12月1日,《南極條約》簽訂,1961年6月23日正式生效。
《南極公約》旨在約束各國在南極洲這塊地球上唯一一塊沒有常住人口的大陸上的活動,確保各國對南極洲的尊重。
1991年,南極條約協商國特別會議針對南極的環境保護,通過了《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中國作為協商國之一,簽署了議定書。議定書為保護南極大陸及附近地區的生態環境免遭破壞制定了嚴格的保護措施。之後,國際南極旅遊業者協會還出台了《南極旅遊從業者活動指南》及《南極遊客活動指南》。
在這些條約的約束下,如今去南極旅遊必須恪守一些原則,比如大船在某個地方停留不能超過5個小時;每次島上只能登陸100人;不能主動靠近企鵝5米範圍內;下船登陸、遊玩返回上船都要清理鞋子,以避免生物侵襲,等等。
只不過,氣候災難已經對南極生態產生嚴重的影響。隨著地球的升溫,南極冰川正在融化,也變得更加脆弱。研究表明,從1997年至2021年,逾四成南極洲冰架顯著縮小。
如今人類頻繁的旅遊活動,或讓南極的雪化更快了。
去年,《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南極洲的遊客抵達點的黑碳污染,可能會增加這些地區的融雪。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燃燒會產生黑碳,這些黑碳會吸收光線,讓大氣升溫。如果黑碳落在雪上,融雪便會加快。於是,環境保護者大聲疾呼:請減少非必要的南極游,請保護自然生態。
尷尬的是,國內不少推出南極游項目的公司,宣傳南極游的理由之一是,「部分南極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失去了原貌的自然美。越早去,難能看到最原始的南極大陸,挽留即將消失的美麗與原始!」可恰恰越來越多遊客的到訪,在加劇南極冰雪的融化,在破壞南極的美。
這倒不是說要把南極游都取消掉,人與自然是可以和諧共處的。只是,確實有必要加快清潔能源在南極游過程中的使用,限制遊客數量,加強對南極旅遊的監管,強化南極條約等的落實,從而儘可能減少人類在南極活動對南極生態的負面影響。
陳子非
責編 劉韻珊
要知道,每年的11月份,都是南極旅遊季開啟的時候。國內不少旅行社紛紛開賣南極之旅項目,一趟旅行下來價格基本都要10萬元以上,一些高端一點的線路可以高達三四十萬元。
一直以來,南極之旅都是小眾高端項目,很多人對此並不了解,不少人也是第一次聽說竟然還可以去南極旅遊。去南極旅遊又難又貴?南極游究竟是花錢欣賞獨一無二的美景,還是「花錢買罪受」?很多人去南極旅遊,是否會破壞南極的生態環境。
去南極旅遊難不難。
南極在地球的最南端,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也是唯一沒有人類生存定居的大陸。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南極都是世界上的神秘之地,直到1820年南極洲被發現。此後南極也主要作為科研基地,1911年12月挪威阿蒙森探險隊首次到達南極極點,1985年我國首次在南極洲建立了科研考察站。
事實上,南極也是旅遊目的地。上世紀50年代,世界上第一批由500人組成的國際遊客團前往南極,南極旅遊正式出現。2007年是中國開啟南極游的旅遊元年,中國第一條官方認可的南極游線路成行。
據國際南極旅遊業者協會(iaato)統計,中國是登陸南極旅遊的第二大客源國。在2017-2018南極旅遊季,全球共計有51707名遊客到訪南極,中國遊客人數達到8273人,占比達16%,僅次於美國。2022-23南極季總共1464人次中國人去了南極,預計2023-24南極旅遊季,中國遊客會恢復到疫情前的80%。
南極沒有四季,只有兩季,分別是暖季(11月—3月)和寒季(4月—10月)。暖季也是南極的旅遊季,因為幾乎都是白天,氣溫也較高,更適合旅遊。
從理論上說,只要是南極的旅遊季,每個人都可以去南極旅行,因為去南極旅遊不需要簽證,南極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
從實際操作上來看,去南極旅遊很難,畢竟我國並沒有直達南極的商業航班,遊客必須先去往距離南極比較近的國家,比如阿根廷、澳大利亞或紐西蘭,再經由這些中轉國的郵輪或航班去往南極。所以,去南極要辦中轉國的簽證,也需要專業的旅遊公司提供幫助與服務。
欣賞美,或買罪受。
可以想見,南極有著攝人心魄的美。南極大陸98%的地域終年為冰雪所覆蓋,讓人仿佛置身純白的世界,從眼睛到心靈都無比澄澈透亮。
在這裡,遊客會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顫慄,可以欣賞到永晝的自然景觀,也可以與南極洲的主人們——企鵝、藍鯨、海獅以及各種海鷗,和諧愉快地共處……。
南極游可以給我們提供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獨家體驗。為了豐富旅途的樂趣,旅遊公司也會在南極開展徒步、皮划艇和露營等戶外活動。
去南極欣賞美的背後,也需要支付很高的成本。
漫長的旅程背後,是金錢消逝的聲音。如今國內主流的南極游項目都是先從國內飛往阿根廷,再經由阿根廷坐郵輪去往南極,大部分郵輪的始發地都在阿根廷最南端的烏斯懷亞。
從國內到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飛行全程約40小時(還得承受麻煩的轉機),從阿根廷港口搭乘郵輪出海,要經歷2天到5天不等的航行時間,方可抵達南極大陸。遊客可以選擇只在南極大陸玩幾天;也可以選擇「南極半島+南極圈」,在南極半島的基礎上再向南航行一段穿過南極圈。
一趟南極游下來,短的話十天左右,長的話可以二三十天。根據飛機艙位的不同、郵輪等級與住宿環境的不同,價格上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各家郵輪公司的價格基本在每人60000—200000元人民幣。由此,一趟南極游的總費用,便宜的要七八萬,昂貴的要三四十萬,甚至更高。
南極游的挑戰不僅僅在於價格貴,也在於旅途中很「受罪」
抵達南極大陸的郵輪,基本上都要穿越德雷克海峽。這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由於受極地旋風的影響,常年狂風巨浪,一年到頭風力基本都在8級以上。郵輪穿越其間,船體不可避免要發生劇烈晃動,遊客暈船+嘔吐的發生機率極高,以至於有這樣的說法,「沒暈過一回德雷克海峽,別說你去過南極」
南極游的遊客,對於這段旅程往往也就存在兩極分化的評價。有的認為不虛此行,是人生中獨一無二的經驗,也有些人坦誠道,花錢買罪受,南極游「好冷、好遠、好貴、好無聊」
旅遊會傷害南極嗎?
南極是世界公認的全人類共有的自然保護區,對於南極的保護也早就以國際公約的形式確定下來。1959年12月1日,《南極條約》簽訂,1961年6月23日正式生效。
《南極公約》旨在約束各國在南極洲這塊地球上唯一一塊沒有常住人口的大陸上的活動,確保各國對南極洲的尊重。
1991年,南極條約協商國特別會議針對南極的環境保護,通過了《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中國作為協商國之一,簽署了議定書。議定書為保護南極大陸及附近地區的生態環境免遭破壞制定了嚴格的保護措施。之後,國際南極旅遊業者協會還出台了《南極旅遊從業者活動指南》及《南極遊客活動指南》。
在這些條約的約束下,如今去南極旅遊必須恪守一些原則,比如大船在某個地方停留不能超過5個小時;每次島上只能登陸100人;不能主動靠近企鵝5米範圍內;下船登陸、遊玩返回上船都要清理鞋子,以避免生物侵襲,等等。
只不過,氣候災難已經對南極生態產生嚴重的影響。隨著地球的升溫,南極冰川正在融化,也變得更加脆弱。研究表明,從1997年至2021年,逾四成南極洲冰架顯著縮小。
如今人類頻繁的旅遊活動,或讓南極的雪化更快了。
去年,《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南極洲的遊客抵達點的黑碳污染,可能會增加這些地區的融雪。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燃燒會產生黑碳,這些黑碳會吸收光線,讓大氣升溫。如果黑碳落在雪上,融雪便會加快。於是,環境保護者大聲疾呼:請減少非必要的南極游,請保護自然生態。
尷尬的是,國內不少推出南極游項目的公司,宣傳南極游的理由之一是,「部分南極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失去了原貌的自然美。越早去,難能看到最原始的南極大陸,挽留即將消失的美麗與原始!」可恰恰越來越多遊客的到訪,在加劇南極冰雪的融化,在破壞南極的美。
這倒不是說要把南極游都取消掉,人與自然是可以和諧共處的。只是,確實有必要加快清潔能源在南極游過程中的使用,限制遊客數量,加強對南極旅遊的監管,強化南極條約等的落實,從而儘可能減少人類在南極活動對南極生態的負面影響。
陳子非
責編 劉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