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暴雨突襲!4月25日下午4點左右,上海松江忽然之間天色暗沉,短短時間內天空便如黑夜,黑雲壓城,暴風狂至,同時爆炸似的雷聲四處響起。隨後,冰雹伴隨著瓢潑大雨轟然落下。
「風太大了,樓下車輛的警報聲全響成一片,我們小區樓下做核酸的帳篷都被吹飛了,幾個『大白』本來好好地在帳篷里,忽然帳篷就被吹飛了,他們不得不頂著狂風往樓道里沖,還有人摔了一跤。」上海松江一位居民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暴雨突襲上海堪比颱風過境
受颱風圓規的外圍氣流影響,上海青浦附近有強烈暴雨雲團發展,出現了1小時60毫米以上的猛烈暴雨。
目前該雲團正在發展擴大,且移動緩慢,上海西南部的狂風暴雨還將繼續。在市區高樓向西南方向看,可以看到青浦暴雨雲團的巨大雲砧。長三角其他城市也有局部狂風暴雨出現。
上海遭遇強對流天氣,暴雨突襲。狂風暴雨夾著冰雹劈頭蓋臉地轟然而下,防疫帳篷瞬間被掀翻吹飛。正在工作的大白們讓人揪心了。
4月25日下午,上海遭遇「高仿颱風」。短短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呼嘯席捲而來。小區樓下車輛的警報聲響成一片,樓上居民看見小區院裡做核酸的帳篷瞬間被捲起吹飛,正在工作的大白們趕緊頂著狂風往樓道里沖,還有大白不小心摔了一跤。讓人又心疼又心酸。
上海8級大風加暴雨有方艙嚴重漏雨
8級大風+暴雨襲擊了上海的醫療方艙,本己勞累的疫情防控工作者們,被迫連夜搶修方艙,實在是太辛苦了。
查了一下氣象信息,上海的大風暴雨,主要還是受江淮氣旋影響。其中,浦東和南匯雨量超過130毫米,青浦、松江、寶山、閔行和中心城區多處超100毫米,徐家匯97.5毫米,各站點雨量均打破歷史同期紀錄。
上海的醫療方艙,是在上海確定全域靜態下,緊急搶工建的,為的是和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搶速度,為輕微陽性和無症狀感染者提供隔離場所。
上海是沿海城市,每年都會受颱風影響,不知道方艙施工方有沒有考慮到颱風這個這個環節?如果只是簡單的應對眼前的隔離需要,說明建設者還是缺乏專業性,沒有充分考慮氣象條件。
目前,每天2萬多新冠陽性的增長,已經給醫療方倉帶來了滿負荷運轉,可以說醫護人員相當緊張。希望方艙建設者們多考慮周全點,建牢固點,用方艙保障抗疫。
為什麼2022極端天氣這麼頻繁
近年來,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其他地方,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科學家一方面在不斷追求極端天氣的預報精度,一方面也在反思,近些年為何會有這麼多極端天氣出現。
羅京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不穩定,是造成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強度增強的根本原因。
以暴雨為例,簡單來說,天要下雨就需要積雨雲,雲是由水汽上升凝結而成的,而水蒸發成水汽需要受熱,也就是說天氣越熱,積雨雲就越多,雨也就越多。
人類進入工業革命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加。「這些溫室氣體就像蓋在地球上方的大棚,短波輻射的太陽光可以穿透溫室氣體被地表吸收,但地表反射出來的長波熱量輻射則無法穿過溫室氣體進入太空。於是地球越來越熱,雨水也越來越多,這些雨水會在大氣環流的作用下集中在局部地區,並且與颱風、冷渦、低渦等天氣形勢相伴形成極端天氣。」羅京佳解釋說。
而對於冬季的極寒事件,羅京佳認為,個別地方出現破紀錄的低溫只是個例,從全球有氣象數據記錄以來,平均氣溫上升是普遍現象。「就比如我是浙江人,小時候年年冬天都會下雪結很厚的冰,但是現在卻很少見了。」羅京佳表示,由於現代人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導致抗寒能力下降,稍有降溫就會形成深刻印象,但這並不能推翻科學儀器的觀測記錄。總的來說,無論冬季還是夏季,全球氣溫上升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冬季的平均氣溫在上升,但時不時出現的強降雪,確實也是全球變暖在背後作祟。
「地球平均氣溫每提升1℃,大氣中就會多7%的水汽,這些水汽在夏季會以雨的形式落回地面,在冬季則是以降雪的方式出現,導致暴雪等災害性天氣發生。」羅京佳說。
「風太大了,樓下車輛的警報聲全響成一片,我們小區樓下做核酸的帳篷都被吹飛了,幾個『大白』本來好好地在帳篷里,忽然帳篷就被吹飛了,他們不得不頂著狂風往樓道里沖,還有人摔了一跤。」上海松江一位居民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暴雨突襲上海堪比颱風過境
受颱風圓規的外圍氣流影響,上海青浦附近有強烈暴雨雲團發展,出現了1小時60毫米以上的猛烈暴雨。
目前該雲團正在發展擴大,且移動緩慢,上海西南部的狂風暴雨還將繼續。在市區高樓向西南方向看,可以看到青浦暴雨雲團的巨大雲砧。長三角其他城市也有局部狂風暴雨出現。
上海遭遇強對流天氣,暴雨突襲。狂風暴雨夾著冰雹劈頭蓋臉地轟然而下,防疫帳篷瞬間被掀翻吹飛。正在工作的大白們讓人揪心了。
4月25日下午,上海遭遇「高仿颱風」。短短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呼嘯席捲而來。小區樓下車輛的警報聲響成一片,樓上居民看見小區院裡做核酸的帳篷瞬間被捲起吹飛,正在工作的大白們趕緊頂著狂風往樓道里沖,還有大白不小心摔了一跤。讓人又心疼又心酸。
上海8級大風加暴雨有方艙嚴重漏雨
8級大風+暴雨襲擊了上海的醫療方艙,本己勞累的疫情防控工作者們,被迫連夜搶修方艙,實在是太辛苦了。
查了一下氣象信息,上海的大風暴雨,主要還是受江淮氣旋影響。其中,浦東和南匯雨量超過130毫米,青浦、松江、寶山、閔行和中心城區多處超100毫米,徐家匯97.5毫米,各站點雨量均打破歷史同期紀錄。
上海的醫療方艙,是在上海確定全域靜態下,緊急搶工建的,為的是和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搶速度,為輕微陽性和無症狀感染者提供隔離場所。
上海是沿海城市,每年都會受颱風影響,不知道方艙施工方有沒有考慮到颱風這個這個環節?如果只是簡單的應對眼前的隔離需要,說明建設者還是缺乏專業性,沒有充分考慮氣象條件。
目前,每天2萬多新冠陽性的增長,已經給醫療方倉帶來了滿負荷運轉,可以說醫護人員相當緊張。希望方艙建設者們多考慮周全點,建牢固點,用方艙保障抗疫。
為什麼2022極端天氣這麼頻繁
近年來,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其他地方,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科學家一方面在不斷追求極端天氣的預報精度,一方面也在反思,近些年為何會有這麼多極端天氣出現。
羅京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不穩定,是造成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強度增強的根本原因。
以暴雨為例,簡單來說,天要下雨就需要積雨雲,雲是由水汽上升凝結而成的,而水蒸發成水汽需要受熱,也就是說天氣越熱,積雨雲就越多,雨也就越多。
人類進入工業革命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加。「這些溫室氣體就像蓋在地球上方的大棚,短波輻射的太陽光可以穿透溫室氣體被地表吸收,但地表反射出來的長波熱量輻射則無法穿過溫室氣體進入太空。於是地球越來越熱,雨水也越來越多,這些雨水會在大氣環流的作用下集中在局部地區,並且與颱風、冷渦、低渦等天氣形勢相伴形成極端天氣。」羅京佳解釋說。
而對於冬季的極寒事件,羅京佳認為,個別地方出現破紀錄的低溫只是個例,從全球有氣象數據記錄以來,平均氣溫上升是普遍現象。「就比如我是浙江人,小時候年年冬天都會下雪結很厚的冰,但是現在卻很少見了。」羅京佳表示,由於現代人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導致抗寒能力下降,稍有降溫就會形成深刻印象,但這並不能推翻科學儀器的觀測記錄。總的來說,無論冬季還是夏季,全球氣溫上升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冬季的平均氣溫在上升,但時不時出現的強降雪,確實也是全球變暖在背後作祟。
「地球平均氣溫每提升1℃,大氣中就會多7%的水汽,這些水汽在夏季會以雨的形式落回地面,在冬季則是以降雪的方式出現,導致暴雪等災害性天氣發生。」羅京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