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明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元年中國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2018年初,課題組開展了鄉村振興特別調查,收集了25個省262個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根據對樣本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集體經濟發展狀況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狀況的調查分析,本研究整理了村面臨的五突出問題。
一、鄉村人問題突出,三農領導需要培養。
村裡人口老齡化程度深,勞動力教育水平低,性別比失衡普遍。農村老齡化形勢嚴峻。各地村莊59歲以上老齡人口占全村總人口比例均超過10%的老齡化社會標準線,其中東北(29.8%)、華北(23.1%)地區農村老齡化程度最深。農村勞動能力受教育水平低。樣本村有高中學歷的勞動力超過20%的是華東(23.6%)、華北(23.4%)、華南(23.3%)、東北(20.3%),最低的是西南地區(14.0%)。村內人口性別不均衡的情況普遍存在,男女比例為1.13:1,各地區農村男性人數比女性人數多。
農村勞動力農業和非農業選擇呈現區域分化,華北西北東北農業勞動力接近或超過非農業勞動力的兩倍。在樣本村,華北、西北、東北農業勞動力接近或超過非農業勞動力的一倍:華北村均農業勞動力639人,非農業勞動力335人華東、華南、西南農業勞動力小幅超過非農業勞動力,華東村均農業勞動力580人,非農業勞動力507人華中村均農業勞動力514人,村均非農業勞動力600人。在非農勞動力中,村均外出打工人數華南、西南地區最多,平均600人以上,華東、華中、華北、西北、東北分別為402人、489人、289人、330人和318人,村均外來人數西北、華南、華東地區高,平均200人以上,華中、華北、西南分別為165人、65人和89人,東北地區最少,平均54人。
鄉村三農領導的數量和能力不足。首先,村內黨員人數少,年輕黨員低。樣本村黨員人數平均60人,占村平均總人口的3%左右,2012年後新發展黨員人數占黨員總人數的17.11%。40-50歲和50-60歲的黨員均為13人,各占21.7%,合計達43.4%的黨員最多的年齡段為60歲以上,平均為18人,占黨員總數的30%的30歲以下的黨員平均為7人,占11.7%。其次,在職村幹部受教育水平高於前任,但學歷水平仍然較低。在樣本村,現在村書記的文化程度多為中學程度,占37.4%,高中程度為24.8%,中學程度為16.14%,中學程度為9.5%,高中程度為50.4%,與前任村書記相比高出18.9個百分點(前任村書記高中畢業,中學程度為18.6%,5.8%,7.1%),教育程度提高,但大學程度以上的高學歷者足。現任村主任的文化水平也很低,低於現任村書記的平均水平。第三,村兩委幹部在異地工作經驗比重低,經營管理經驗不豐富,個人擁有的資源有限。在樣本村,現任村書記和村主任在本村以外工作的人數不足30%,但比前任平均高約10%。有參軍經驗的村書記和村主任約占15%,略低於前任的2.75分。從村書記和村主任的家庭經濟條件來看,比普通村民好的村書記和主任占25%,比普通村民差的村書記和主任占13%左右,和普通村民的家庭經濟條件一樣占60%左右,可以看出大部分村領導個人擁有的資源與普通村民大不相同。目前,農村領導人的素質有所提高,但在財富經驗、能力、社會資源等方面仍然不足。
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條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短板,水平需提高。
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和鄉村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很多借款,與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有很大差距。
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條件有所改善。在樣本村,貧困村占18.8%,缺水村占8.4%,有限電視信號家占89.3%,94.3%的村可以上網。村莊硬化道路占村內道路總長的比重78.5%。48.7%的村莊有廁所,其中水沖式廁所的比例為46.2%,廁所的比例為39.2%。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欠款仍多,鄉村道路是主要短板。調查發現,由於政府對鄉村道路投入不足,村集體成為村基建的主要供應商。村集體支出的主要內容是基礎設施建設,籌資和負債的主要用途也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鄉村路橋和水利等。樣本村村均集體支出66.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支出最多,平均41.9萬元,占總支出的64%,其次是公共福利/事業支出,平均16.9萬元,占26%的村幹部年薪和補助金平均5.7萬元,事務費支出平均1.5萬元。
從村集體籌資情況來看,2012-2017年村集體籌資數量下降,東北地區農村基本上沒有籌資,華東地區籌資水平最高,2017年平均籌資151萬元。村集體集資的主要用途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一半的集資用於道路建設和橋樑建設。其次,建設排水溝和灌溉水利設施的籌資比例也很高,2017年為9.1%,2016年為28.3%,飲用水也是村集體籌資的主要用途之一,約占10%。
三、鄉村經濟方面私營企業帶動就業能力強,但特色產業仍待開發。
民營企業是鄉村產業最活躍的主體,鄉村企業的發展存在很大的區域差異。企業是市場活動的重要載體,民營企業是農村企業的主要組成部分,與村辦和鄉辦企業相比吸收了更多勞動力。樣本村民營企業吸收員工人數平均66人,鄉營企業6人,村營企業6人,個人家庭27人,從吸收本村勞動力就業水平來看,村營企業最高,本村勞動力就業比例90%,其次個人家庭83%,民營企業45%,鄉營企業42%。
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規模有限,需要政策支持和產業規劃。從樣本村來看,村平均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為784.1畝,西北地區種植面積最大,戶數也最多,分別為2031畝和173戶。西北地區特色產業以特色養殖為主,村均養畜4179頭,遠遠超過其他各區,村均涉及戶數42戶。水面養殖以華北、華南、華中地區為主,村平均家庭數少。
在從事特色農產品生產的村莊,擁有品牌的比例只有18.6%。在問當前村莊特色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時,28.9%的村莊選擇特色產業不規模,25.2%的村莊選擇沒有產業計劃,18.8%的選擇發展思路不清楚,14.7%的選擇沒有政策支持。
四、基礎自治基礎良好,缺乏大眾文體活動和民間社會化服務組織。
村民代表大會的運行和職務狀況良好。從調查數據來看,各村村民代表大會的運行和職務狀況良好。在262個調查村中,有90.1%的村落實行差價大選,目前任職的村民委員會大多為第8-10屆,2017年各村村民代表大會召開的次數為4次以上的占70%,村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人數平均為43人,其中黨員人數為15人。在村務管理中,村民代表大會也實際上履行了自己的職能。
農村公益性、大眾文體活動不足。在被調查的村莊,村莊舉辦的公益性、大眾性文體活動有限。近兩年舉辦過戲劇活動的村莊只占38.9%,電影和視頻活動占54.6%,球類比賽活動占18.3%,春節全村集體活動占38.8%。群眾文體活動具有凝聚和團結人心的作用,這方面的活動缺乏一方面與村莊經濟缺乏可用資金有關,另一方面反映了村莊人氣的缺乏。
村規民約定情況良好,但鄉風文明內容仍需完善。樣本村約占村規民的80.2%,其中每戶支付的53.4%,約64.14%的村規民定期修訂。總體來看,農村村規民約定情況良好。紅白喜事從簡,對股票錢作出明確的規定等,有助於農村社會交往的風清氣正,但37.5%的村莊沒有提出這樣的規定,說明一些村莊的村規民約中涉及鄉風文明的內容還需要完善。
五、村集體經濟發展參差不齊,產權改革任務艱巨。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差異很大。經營性收和上級資金是集體經濟組織收入的主要來源。2017年樣本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01.3萬元,其中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收入平均51萬元,占50.3%,集體經營企業收入平均16萬元,集體農林業收入平均6.8萬元,集體承包收入平均10萬元,其中企業承包收入4萬元,承包地/果園收入4.5萬元,村公益事業費平均5萬元,其中集體收入平均1.1萬元,上級資金平均30.2萬元,其他收入平均3.6萬元。集體經濟總收入區域差異較大。華北地區集體經濟總收入最高,平均245.9萬元,華中和華東地區次之,均100萬元,東北地區集體經濟總收入最低,僅20萬元。
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的集體經濟組織無法支付。2017年華南、西南、西北地區的集體經濟當無法支付,華東、華北、華中、東北地區可以進入。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展緩慢,各項功能應落實。調查顯示,只有9.1%的樣本村進行了村集體資產折扣量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展緩慢。在進行改革的村莊中,折扣股的量化對象大部分是本村村民,占57.1%,量化對象占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42.9%。在股票折扣量化的村莊,股票可以繼承的占65.5%,股票可以轉讓的占57.1%,轉讓對象限制家庭內部成員的占52.6%,其餘是村集體成員內部轉讓,村莊不允許對外轉讓股票。
六、政策建議。
首先,要重視鄉村人的發展。關注農村地區性別比不平衡問題的全國積極推進高中教育普及,積極培養農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的農村三農領導人和職業農民,提供必要的項目、資金、人才培訓等,提高三農領導人的財富經驗和資源獲得和利用能力的農村勞動力農業人數比重大地區繼續發展農業生產,農村勞動力非農業化傾向高的地區促進農地流動規模化經營,加快新經營主體的培養。
二是不斷加強政府對農村公路橋樑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降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負擔。政府繼續加大村莊公路橋樑等基礎設施不足的村莊公共投資,給予公共基礎設施維護獎勵支持。對於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應給予差異化區域發展支持政策和持續傾斜支持。
第三,根據土地條件,以本村資源為基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鄉村產業的發展不局限於傳統種植業,在鄉村振興產業繁榮的總要求下,應利用鄉村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產業的繁榮離不開企業等市場主體,未來必須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的積極性,支持農戶個人和相應企業從事鄉村特色產業經營,在產業規劃、信息供應、規模大、市場強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發揮鄉村經濟發展。
第四,充分發揮基層自治力量,進一步培育農村各服務多供給主體,豐富農民生產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繼續完善村民代表大會制度,通過進一步健全議事工作制度,規範村務公開,明確權利和義務,提高村委工作透明度,調動農民參與村管理的積極性,村民代表大會在農村公共事務決策和監督中發揮主導作用,另一方面,重視農村其他生產生活服務公益性組織的培養和發展,為農村社會活動的召開和持續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此外,加強村規民約的制定和完善,宣傳良好的鄉村風格,不斷增強農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五,要繼續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擴大集體經濟。要做好宣傳工作,加強村幹部和農民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理解和認知。在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方面應著眼於制定區域差異化政策,對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良好的華北、華中、華東等地區,為其創造更加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而對集體經濟發展落後的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應加強政策和項目支持。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黨支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朗讀]
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講座,充分體現了全國人大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億萬農民歡欣鼓舞,「三農」工作者倍感振奮,社會各界熱烈擁護。隨後,連續兩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此作出重要部署。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進一步明確了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去年9月,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工農城鄉關係演變的歷史邏輯,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和制度保障,強調了需要處理好的四個重大關係,進一步指明了發展方向。黨中央、國務院還專門制定印發《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細化實化了相關工作。這一輪機構改革,中央決定組建農業農村部,將中央農辦設在農業農村部,賦予我們牽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職責。這一系列舉措緊密銜接,完善了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強化了政治和組織保障。今天我主要彙報四方面情況和認識。一是鄉村振興是我們黨在新時代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二是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推進鄉村振興;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四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工作舉措。
一、鄉村振興是我們黨在新時代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特徵,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第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解決社會主要矛盾,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黨的十九大提出,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發展不平衡,在城鄉表現得最為明顯;發展不充分,在鄉村表現得最為突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明顯的短板仍然在「三農」,城鄉差距大是社會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現。比如城鄉居民收入,1978年到2018年,農民收入從134元增長到14617元,城鎮居民收入從343元增長到39251元,絕對差距從209元擴大到24634元,相對差距從2.56:1擴大到2.69:1。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與城市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農村城市仍是兩個天地,一些村莊空心化、農村「三留守」問題突出。有些同志認為,只要城鎮化搞好了,農民都進城了,「三農」問題也就解決了。但實際情況是,我國還有近6億人生活在農村,即便將來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農村還會有4億多人。如果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一邊是越來越發達的城市,一邊是越來越蕭條的鄉村,那就不能算是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不符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更好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體現了鮮明的目標導向。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分階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到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體戰略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如果說,在決勝全面小康階段,我們的重中之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那麼,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階段,就要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縮小城鄉差距。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階段性目標任務,總體上也是分三個階段。到今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這三個階段的安排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的戰略安排是協調契合的。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是年度性的工作任務,也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劃,而是貫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最終目標是徹底改變千百年來農村貧困落後的面貌,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第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我國當前的發展階段,體現了鮮明的機遇意識和歷史擔當。換句話說,我國已經到了統籌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振興鄉村的歷史階段。從農業發展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農業現代化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目前,我國糧食供給總體充裕,肉蛋奶、果菜魚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過去是8億人吃不飽,現在是14億人吃不完」。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7%,現代生產要素和手段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把億萬農民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從過去缺吃少穿的困難生活中解脫出來,追求美好生活、建設美麗家園的願望更加強烈。從農村發展看,當前我國農村正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向城市,農村的人口結構、就業結構、產業結構、治理結構、村莊布局,乃至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過去的發展方式不適用,原有的治理模式不管用,迫切需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鄉村發展水平,使鄉村邁進現代化的軌道。從經濟社會發展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工業化、城鎮化已經到了較高水平,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支撐,我們現在完全能夠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的力度,有能力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同時,鄉村的多種功能價值日趨凸顯,化解當前的一些大城市病,滿足城市居民在環境、健康等方面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鄉村。可以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基礎、有條件、有需求。從國際經驗看,只有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才能避免鄉村衰落,避免出現城市「貧民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黨中央在這個時候提出這項重大戰略,充分體現了對國情農情的深刻洞察,對重大歷史契機的準確把握,可謂正當其時。
在農村改革發展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和那些具有標誌意義的重大農村改革一樣,成為影響深遠的關鍵大事,具有里程碑意義。改革開放之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理順了農民和集體的關係,放活了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帶動農產品自由流通、農村勞動力自由流動,率先打破計劃經濟體制,開啟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先河。新世紀之初,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取消了延續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理順了農民與國家的關係,改善了農村黨群幹群關係,實現了對農民從「取」到「予」的歷史性轉變,為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制度保障。進入新時代,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塑工農城鄉關係,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必將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舉措。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有40年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有億萬農民的積極參與,我們完全能夠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件大事辦好。
二、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許多重要指示,科學回答了為什麼要振興鄉村、怎樣振興鄉村等一系列重大認識問題和實踐問題。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懂弄通做實,貫徹到鄉村振興的各方面、全過程?
(一)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我們黨「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總書記強調,要把振興鄉村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大任務,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指明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定位,明確了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管總的要求。要充分認識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時代特徵和發展規律,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來統領整個「三農」工作,通過振興鄉村,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跨越,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二)堅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五句話二十個字的總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三農」工作的體現。總書記強調,要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鄉村全面發展。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鄉村振興的全面性、整體性、系統性,對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順應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把工作重心從「一農」拓展到「三農」,既要見物也要見人,從增產增收拓展到全面振興,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統籌推進鄉村各項事業全面均衡發展。
(三)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農業是國計民生,農民是執政基礎,農村是戰略後院。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是我們黨對「三農」戰略地位認識的發展和創新,闡明了對工農城鄉發展優先序的戰略考量,強化了對「三農」多予少取放活的大政方針。要針對實踐中「三農」工作「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真正把鄉村振興擺在各地區各部門工作的優先位置,真刀真槍地干、真金白銀地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形成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四)堅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麼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遵循鄉村建設規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成。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了深刻的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理論指導。要切實把握和遵循鄉村建設發展規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保持足夠的歷史耐心,不搞強迫命令、不颳風搞運動,更不能越過改革底線,犯顛覆性錯誤。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注重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切實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參與鄉村振興進程?
(五)堅持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必須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提高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級黨委和黨組織必須加強領導,匯聚起全黨上下、社會各方的強大力量,並強調提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指明了黨的領導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定海神針的作用,也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加快健全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切實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確保農村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凝聚全黨全社會力量共同推進鄉村振興。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交匯期,「三農」工作有許多必須完成的硬任務,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此作出了全面部署。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抓好以下重點任務。
一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高度重視,親自部署、親自挂帥、親自出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盡銳出戰,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6年間,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000多萬,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7%。今明兩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戰,要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方面,要主攻深度貧困地區。目前,尚未脫貧的1660萬農村貧困人口,大多身處深度貧困地區。除「三區三州」外,像甘肅定西、貴州畢節、陝西安康、雲南昭通和廣西河池、百色等地,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自然條件較差、公共服務發展滯後,也需要進一步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力度,採取超常規措施,確保這些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另一方面,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剛剛脫貧的農戶,還有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遇到經濟波動、自然災害、家庭變故,很有可能會返貧。必須防止出現較大面積返貧現象。要突出抓好產業、就業扶貧,讓貧困農戶有穩定增收發展門路,提高脫貧質量。同時,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二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抓好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複雜嚴峻。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是要穩住糧食生產,守住「三農」這個戰略後院,發揮好「三農」壓艙石的作用。如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出了問題,不僅會帶來物價上漲,使經濟運行陷入增長下行和物價上行「雙碰頭」的被動局面,而且會影響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雖然當前糧食供給比較充裕,但也要看到,我國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並不穩固,糧食需求仍處在上升通道。這兩年玉米庫存消化較快,供求關係在發生變化,現在庫里壓得比較多的是稻穀,而且主要是粳稻,糧食並不是多得不得了,糧食生產也並不是完全過關了。這個階段糧食供給要是像晶片一樣被人卡住脖子,麻煩可就大了。不能因為當前糧食供給總量比較充裕,就產生放鬆情緒和忽視糧食生產的傾向。必須從戰略上看待和把握糧食安全問題,全面實施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要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億畝,保持產量穩定。全面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到今年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全面落實好穩定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調動主產區和種糧農民兩個積極性。還要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立多元化的進口渠道,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同時,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三是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只有產業振興了,才能讓農民就近增收致富、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才能讓農村留得住人、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在已開發國家,不少知名跨國企業的總部、基地都在農村。過去,鄉村產業主要是傳統種養業,產業鏈條短、增值空間小、就業崗位少,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非常有限。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等產業,主要布局在城市。現在,隨著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物流運輸更加便利,加上人工、土地等成本較低,農村發展二三產業的條件越來越好。近幾年我們大力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後要進一步豐富鄉村產業類型,創新產業融合方式,大力發展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和鄉村新型服務業,支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信息服務業、農村電商等產業,大幅提高產業經營效益和農民收入。發展這些產業不能光靠農民,還要鼓勵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城市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給他們提供創業服務平台,完善扶持政策,讓他們在鄉村能幹事、干成事。
四是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是農民的熱切期盼,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目前城市和鄉村在生活質量上的差距,最突出的表現是農村生活環境差。「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如廁難、環境髒、村容村貌差等,成為影響農民生活質量的主要痛點,也是不少生活在城市的農二代不願回農村、城裡人不願去農村的主要原因。把這些痛點解決了,不僅能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能使農民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使農民自身的現代化實現飛躍。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總結推廣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抓緊抓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去年中央出台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對此作出了系統部署。今明兩年,我們將在全國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進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改善,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探索適用的整治模式,完善多元投入機制,確保完成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項長期任務,不是三年行動結束後就鳴金收兵了,要持之以恆推進。
五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是補齊農村發展短板的重要舉措。這些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服務資源不斷增多,但與城市的水平相比,與農民的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現在農村還有500多萬人存在飲水安全問題,近1000萬人存在飲水氟超標問題;農村動力電還沒有實現全覆蓋,不能滿足鄉村產業發展需要;公路雖然已經基本村村通了,但只通到行政村,許多通組道路、村內道路還很差;農村物流體系發展滯後,配送網點少,優質農產品運不出去、賣不上價錢。農村教育、醫療衛生資源質量不高,農民看病、子女入托上學還有不少難處。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雖然在逐步實現城鄉統籌,但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與城鎮職工養老、醫療保險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都是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必須一件一件地解決好。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把公共服務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啟動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持續改善農村路、水、電和物流等基礎設施,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在制度接軌的基礎上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標準,逐步讓農民過上城裡人一樣的日子。當然,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城市的水平,要持續努力、逐步縮小差距,不能急躁冒進,提不切實際的目標。
六是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句話二十個字總要求中,治理有效、鄉風文明都是對農村社會建設、鄉村治理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國鄉村治理體系還比較薄弱,治理方式、治理手段不能有效適應形勢發展變化。基層組織建設方面,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幹部隊伍老化,帶動農民共同發展的能力不強、手段不多,組織力、凝聚力下降,有些農村地區被黑惡勢力、非法宗教勢力滲透,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黨的群眾基礎,侵蝕黨的執政根基。必須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軟弱渙散的村黨組織實行逐個整頓,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把派駐第一書記機制化、長效化,強化基層黨組織對農村各類組織、各項工作的領導,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思想文化建設方面,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等現象在各地農村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村莊婚喪陋習、孝道式微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所蔓延,一些地區農村思想文化陣地不斷受到非法宗教、境外勢力等衝擊。必須適應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的深刻變化,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黨在農村的思想陣地。鄉村法治建設方面,目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有力打擊震懾了農村黑惡勢力犯罪,但一些黑惡勢力還沒有被根本剷除,一旦放鬆鬥爭就可能捲土重來。必須保持強大攻勢,全力偵辦涉黑涉惡重大案件,徹底摧毀黑惡勢力經濟基礎,堅決查處背後「關係網」「保護傘」,實現打防並舉、標本兼治。大力開展農村基層「微腐敗」整治,解決發生在農民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按照中央要求,中央農辦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擬以中央文件名義印發。文件出台後,還將召開全國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會議進行貫徹落實。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年多來,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出台專項規劃,實施重大工程,開展試點示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呈現良好開局。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158億斤,連續7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617元,增速連續9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386萬,預計有280個左右貧困縣脫貧摘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啟動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黨的建設不斷加強,農村社會保持穩定,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工作舉措
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重在行動,需要充分發揮我們黨領導農村工作的政治優勢,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導向,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全國上下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一)堅持規劃引領,科學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了今後5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框架,提出了22項具體指標,部署了82項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這是5年的總體施工圖。有關部門正在抓緊制定專項規劃和方案。各地也都出台了省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市級規劃已經編制過半,縣級規劃編制接近40%。今年年底前各市縣都將出台規劃或方案。
目前鄉村規劃中比較薄弱的,也是非常緊要的,是村莊的規劃編制工作。這些年,農村人口持續大量流出,村莊形態不斷發展演變,一些村莊將會逐步消亡,如果不加區別地一呼隆都去搞建設,就會造成巨大浪費。村莊建設,規劃先行,做到不規劃不建設、不規劃不投入,確保鄉村建設有規可循,一張藍圖繪到底。今年年初,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作出了具體部署。下一步,我們將指導縣(市)一級逐村研究人口集聚和產業發展趨勢,以及生態文化特點,以縣為單位編制或修編村莊布局規劃和建設規劃,分類明確集聚提升村、城郊融合村、特色保護村、搬遷撤併村的建設任務,力爭2019年底基本完成村莊分類,到今年底有條件的村實現村莊規劃應編盡編。
(二)完善工作機制,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要想落實落地,關鍵在於把我們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揮出來,建立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責任機制,推動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親自謀劃政策舉措,親自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親自督促政策落實,真正把鄉村振興變成一把手工程。目前,全國25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經成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其中13個省份由書記省長任雙組長,8個省份實行黨委書記任組長。各地還普遍創新工作機制,建立領導小組會議制度、報告制度、台賬制度、督查制度、實績考核制度等,跟蹤規劃任務和政策實施效果。
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中央農辦會同有關部門已經起草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把黨領導農村工作的傳統、要求、政策等以黨內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強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黨的組織保障,目前正按程序報批。我們還在會同中央組織部,研究指導地方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制度的具體辦法。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各省區市黨委年內要結合本地實際,出台具體的考核意見,並加強考核結果應用,壓實市縣兩級的責任,特別是要推動縣委書記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農村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
(三)強化政策保障,推進人地錢等資源向鄉村振興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如果鄉村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一直單向流向城市,長期處於「失血」、「貧血」狀態,振興就是一句空話。目前,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機制還存在缺陷,無論是進城還是下鄉,渠道還沒有完全打通,要素還存在不平等交換。各地普遍反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突出的瓶頸制約,就是缺少高素質人才、缺少真金白銀的投入、缺少產業發展用地。要把解決人地錢問題作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一個重點。按照中央要求,我們正在研究如何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導向,針對人地錢等突出問題,出台相應舉措。
解決好人的問題,重點是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現在農民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要把培育農村人力資本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引導各類人才上山下鄉,解決好「誰來種地、誰來振興」的問題。我們將研究出台培養「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的政策措施,對涉農專業人才加強培養使用,對到農村創新創業的人才提供支持幫助,引導城鄉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讓鄉村成為他們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
解決好地的問題,重點是盤活農村閒置建設用地。目前各地的建設用地指標比較緊張,從裡面拿出一塊給農業農村,執行起來難度比較大。下一步關鍵是用好、用活農村閒置土地,用好集體建設用地,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指導各地探索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用好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對利用收儲農村閒置建設用地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的,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允許在縣域內開展全域鄉村閒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把零星分散的建設用地整合盤活,重點用於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同時要加強土地用途監管,堅決遏制「大棚房」等農地非農化亂象。
解決好錢的問題,重點是拓寬鄉村振興資金來源渠道,建立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持、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財政部、人民銀行已經分別出台了建立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保障制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自然資源部出台了新增耕地指標國家統籌、增減掛鈎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的政策,拓寬了「三農」投融資渠道。下一步,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增加財政投入,特別是在土地增值收益上多想辦法,健全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這些年,各地土地出讓收益長期是「取之於農、主要用之於城」,用於農業農村的比例只有30%左右,2018年比例還有所下降。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現在到了該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於「三農」的時候了。目前我們正在會同有關方面研究改革方案,主要是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重點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把「主要用之於農」的要求落到實處。同時,鼓勵工商企業投資農業農村,發揮好社會資本的力量。
(四)深化農村改革,增加鄉村振興制度供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我們將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深入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全面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著力破解制約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鄉村發展活力。主要是四項改革。
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新時代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當前重點是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規。總結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經驗,鞏固改革成果。在修改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徵收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改革試點,豐富試點內容,完善制度設計。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今年基本完成。
二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項改革對於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完善鄉村治理都具有重要意義。2016年中央印發文件,作出了系統部署。今年重點是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把家底摸清,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擴大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集體產權制度,這項改革到今年將基本完成。
三是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為重點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今後很長一個時期內,小農戶家庭經營仍將是我國農業的基本經營方式,要正確處理髮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扶持小農戶的關係,既發揮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又要照顧到小農戶這個基本面。最近中央出台了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指導意見,通過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公司」利益聯結機制,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多種途徑,推動農戶小規模生產與現代化大市場有效對接。同時,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經營主體,從小農戶中逐步培育一大批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以產業發展和市場經營為紐帶,進一步規範提升農民合作社,支持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
四是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弱質產業、小規模經營,必須給予支持保護,包括必要的補貼,這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這些年,我們不斷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但總的來看,力度還不夠,有些方面與世貿組織規則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還不適應。下一步,將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則,強化高質量綠色發展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研究制定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的意見。統籌兼顧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的關係,調整改進「黃箱」政策,擴大「綠箱」政策使用範圍,健全符合國情農情、適應世貿組織規則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
(五)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根本力量,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必須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現在,一些地方在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農民「局外人」 、「等靠要」的現象,「幹部干、農民看」,「剃頭挑子一頭熱」是不能建成美好家園的。今後既要把政府該乾的事情干好、干到位,也要做好群眾工作,把農民組織動員起來共同改變鄉村面貌。要健全農民參與的引導機制,更多採用事前競爭、事後獎補等政策,引導農民辦好自己的事。針對當前鄉村建設項目審批程序太多等問題,創新鄉村建設管理方式,規範和縮小招投標適用範圍,簡化審批程序,為農民參與建設和運營管理創造條件。
長期以來,全國人大對農業農村發展、鄉村振興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特別是及時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確保農村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目前還在研究鄉村振興促進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任重道遠,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發揮好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的作用,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一、鄉村振興是我們黨在新時代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特徵,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第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解決社會主要矛盾,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黨的十九大提出,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發展不平衡,在城鄉表現得最為明顯;發展不充分,在鄉村表現得最為突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明顯的短板仍然在「三農」,城鄉差距大是社會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現。比如城鄉居民收入,1978年到2018年,農民收入從134元增長到14617元,城鎮居民收入從343元增長到39251元,絕對差距從209元擴大到24634元,相對差距從2.56:1擴大到2.69:1。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與城市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農村城市仍是兩個天地,一些村莊空心化、農村「三留守」問題突出。有些同志認為,只要城鎮化搞好了,農民都進城了,「三農」問題也就解決了。但實際情況是,我國還有近6億人生活在農村,即便將來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農村還會有4億多人。如果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一邊是越來越發達的城市,一邊是越來越蕭條的鄉村,那就不能算是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不符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更好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體現了鮮明的目標導向。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分階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到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體戰略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如果說,在決勝全面小康階段,我們的重中之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那麼,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階段,就要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縮小城鄉差距。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階段性目標任務,總體上也是分三個階段。到今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這三個階段的安排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的戰略安排是協調契合的。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是年度性的工作任務,也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劃,而是貫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最終目標是徹底改變千百年來農村貧困落後的面貌,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第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我國當前的發展階段,體現了鮮明的機遇意識和歷史擔當。換句話說,我國已經到了統籌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振興鄉村的歷史階段。從農業發展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農業現代化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目前,我國糧食供給總體充裕,肉蛋奶、果菜魚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過去是8億人吃不飽,現在是14億人吃不完」。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7%,現代生產要素和手段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把億萬農民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從過去缺吃少穿的困難生活中解脫出來,追求美好生活、建設美麗家園的願望更加強烈。從農村發展看,當前我國農村正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向城市,農村的人口結構、就業結構、產業結構、治理結構、村莊布局,乃至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過去的發展方式不適用,原有的治理模式不管用,迫切需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鄉村發展水平,使鄉村邁進現代化的軌道。從經濟社會發展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工業化、城鎮化已經到了較高水平,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支撐,我們現在完全能夠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的力度,有能力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同時,鄉村的多種功能價值日趨凸顯,化解當前的一些大城市病,滿足城市居民在環境、健康等方面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鄉村。可以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基礎、有條件、有需求。從國際經驗看,只有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才能避免鄉村衰落,避免出現城市「貧民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黨中央在這個時候提出這項重大戰略,充分體現了對國情農情的深刻洞察,對重大歷史契機的準確把握,可謂正當其時。
在農村改革發展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和那些具有標誌意義的重大農村改革一樣,成為影響深遠的關鍵大事,具有里程碑意義。改革開放之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理順了農民和集體的關係,放活了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帶動農產品自由流通、農村勞動力自由流動,率先打破計劃經濟體制,開啟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先河。新世紀之初,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取消了延續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理順了農民與國家的關係,改善了農村黨群幹群關係,實現了對農民從「取」到「予」的歷史性轉變,為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制度保障。進入新時代,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塑工農城鄉關係,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必將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舉措。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有40年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有億萬農民的積極參與,我們完全能夠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件大事辦好。
二、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許多重要指示,科學回答了為什麼要振興鄉村、怎樣振興鄉村等一系列重大認識問題和實踐問題。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懂弄通做實,貫徹到鄉村振興的各方面、全過程?
(一)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我們黨「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總書記強調,要把振興鄉村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大任務,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指明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定位,明確了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管總的要求。要充分認識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時代特徵和發展規律,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來統領整個「三農」工作,通過振興鄉村,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跨越,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二)堅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五句話二十個字的總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三農」工作的體現。總書記強調,要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鄉村全面發展。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鄉村振興的全面性、整體性、系統性,對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順應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把工作重心從「一農」拓展到「三農」,既要見物也要見人,從增產增收拓展到全面振興,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統籌推進鄉村各項事業全面均衡發展。
(三)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農業是國計民生,農民是執政基礎,農村是戰略後院。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是我們黨對「三農」戰略地位認識的發展和創新,闡明了對工農城鄉發展優先序的戰略考量,強化了對「三農」多予少取放活的大政方針。要針對實踐中「三農」工作「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真正把鄉村振興擺在各地區各部門工作的優先位置,真刀真槍地干、真金白銀地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形成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四)堅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麼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遵循鄉村建設規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成。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了深刻的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理論指導。要切實把握和遵循鄉村建設發展規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保持足夠的歷史耐心,不搞強迫命令、不颳風搞運動,更不能越過改革底線,犯顛覆性錯誤。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注重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切實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參與鄉村振興進程?
(五)堅持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必須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提高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級黨委和黨組織必須加強領導,匯聚起全黨上下、社會各方的強大力量,並強調提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指明了黨的領導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定海神針的作用,也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加快健全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的統籌協調作用,切實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確保農村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凝聚全黨全社會力量共同推進鄉村振興。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交匯期,「三農」工作有許多必須完成的硬任務,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此作出了全面部署。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抓好以下重點任務。
一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高度重視,親自部署、親自挂帥、親自出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盡銳出戰,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6年間,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000多萬,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7%。今明兩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戰,要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方面,要主攻深度貧困地區。目前,尚未脫貧的1660萬農村貧困人口,大多身處深度貧困地區。除「三區三州」外,像甘肅定西、貴州畢節、陝西安康、雲南昭通和廣西河池、百色等地,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自然條件較差、公共服務發展滯後,也需要進一步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力度,採取超常規措施,確保這些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另一方面,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剛剛脫貧的農戶,還有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遇到經濟波動、自然災害、家庭變故,很有可能會返貧。必須防止出現較大面積返貧現象。要突出抓好產業、就業扶貧,讓貧困農戶有穩定增收發展門路,提高脫貧質量。同時,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二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抓好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複雜嚴峻。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是要穩住糧食生產,守住「三農」這個戰略後院,發揮好「三農」壓艙石的作用。如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出了問題,不僅會帶來物價上漲,使經濟運行陷入增長下行和物價上行「雙碰頭」的被動局面,而且會影響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雖然當前糧食供給比較充裕,但也要看到,我國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並不穩固,糧食需求仍處在上升通道。這兩年玉米庫存消化較快,供求關係在發生變化,現在庫里壓得比較多的是稻穀,而且主要是粳稻,糧食並不是多得不得了,糧食生產也並不是完全過關了。這個階段糧食供給要是像晶片一樣被人卡住脖子,麻煩可就大了。不能因為當前糧食供給總量比較充裕,就產生放鬆情緒和忽視糧食生產的傾向。必須從戰略上看待和把握糧食安全問題,全面實施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要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億畝,保持產量穩定。全面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到今年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全面落實好穩定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調動主產區和種糧農民兩個積極性。還要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立多元化的進口渠道,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同時,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三是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只有產業振興了,才能讓農民就近增收致富、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才能讓農村留得住人、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在已開發國家,不少知名跨國企業的總部、基地都在農村。過去,鄉村產業主要是傳統種養業,產業鏈條短、增值空間小、就業崗位少,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非常有限。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等產業,主要布局在城市。現在,隨著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物流運輸更加便利,加上人工、土地等成本較低,農村發展二三產業的條件越來越好。近幾年我們大力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後要進一步豐富鄉村產業類型,創新產業融合方式,大力發展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和鄉村新型服務業,支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信息服務業、農村電商等產業,大幅提高產業經營效益和農民收入。發展這些產業不能光靠農民,還要鼓勵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城市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給他們提供創業服務平台,完善扶持政策,讓他們在鄉村能幹事、干成事。
四是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是農民的熱切期盼,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目前城市和鄉村在生活質量上的差距,最突出的表現是農村生活環境差。「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如廁難、環境髒、村容村貌差等,成為影響農民生活質量的主要痛點,也是不少生活在城市的農二代不願回農村、城裡人不願去農村的主要原因。把這些痛點解決了,不僅能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能使農民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使農民自身的現代化實現飛躍。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總結推廣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抓緊抓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去年中央出台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對此作出了系統部署。今明兩年,我們將在全國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進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改善,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探索適用的整治模式,完善多元投入機制,確保完成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項長期任務,不是三年行動結束後就鳴金收兵了,要持之以恆推進。
五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是補齊農村發展短板的重要舉措。這些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服務資源不斷增多,但與城市的水平相比,與農民的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現在農村還有500多萬人存在飲水安全問題,近1000萬人存在飲水氟超標問題;農村動力電還沒有實現全覆蓋,不能滿足鄉村產業發展需要;公路雖然已經基本村村通了,但只通到行政村,許多通組道路、村內道路還很差;農村物流體系發展滯後,配送網點少,優質農產品運不出去、賣不上價錢。農村教育、醫療衛生資源質量不高,農民看病、子女入托上學還有不少難處。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雖然在逐步實現城鄉統籌,但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與城鎮職工養老、醫療保險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都是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必須一件一件地解決好。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把公共服務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啟動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持續改善農村路、水、電和物流等基礎設施,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在制度接軌的基礎上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標準,逐步讓農民過上城裡人一樣的日子。當然,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城市的水平,要持續努力、逐步縮小差距,不能急躁冒進,提不切實際的目標。
六是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句話二十個字總要求中,治理有效、鄉風文明都是對農村社會建設、鄉村治理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國鄉村治理體系還比較薄弱,治理方式、治理手段不能有效適應形勢發展變化。基層組織建設方面,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幹部隊伍老化,帶動農民共同發展的能力不強、手段不多,組織力、凝聚力下降,有些農村地區被黑惡勢力、非法宗教勢力滲透,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黨的群眾基礎,侵蝕黨的執政根基。必須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軟弱渙散的村黨組織實行逐個整頓,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把派駐第一書記機制化、長效化,強化基層黨組織對農村各類組織、各項工作的領導,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思想文化建設方面,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等現象在各地農村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村莊婚喪陋習、孝道式微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所蔓延,一些地區農村思想文化陣地不斷受到非法宗教、境外勢力等衝擊。必須適應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的深刻變化,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黨在農村的思想陣地。鄉村法治建設方面,目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有力打擊震懾了農村黑惡勢力犯罪,但一些黑惡勢力還沒有被根本剷除,一旦放鬆鬥爭就可能捲土重來。必須保持強大攻勢,全力偵辦涉黑涉惡重大案件,徹底摧毀黑惡勢力經濟基礎,堅決查處背後「關係網」「保護傘」,實現打防並舉、標本兼治。大力開展農村基層「微腐敗」整治,解決發生在農民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按照中央要求,中央農辦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擬以中央文件名義印發。文件出台後,還將召開全國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會議進行貫徹落實。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年多來,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出台專項規劃,實施重大工程,開展試點示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呈現良好開局。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158億斤,連續7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617元,增速連續9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386萬,預計有280個左右貧困縣脫貧摘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啟動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黨的建設不斷加強,農村社會保持穩定,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工作舉措
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重在行動,需要充分發揮我們黨領導農村工作的政治優勢,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導向,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全國上下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一)堅持規劃引領,科學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了今後5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框架,提出了22項具體指標,部署了82項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這是5年的總體施工圖。有關部門正在抓緊制定專項規劃和方案。各地也都出台了省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市級規劃已經編制過半,縣級規劃編制接近40%。今年年底前各市縣都將出台規劃或方案。
目前鄉村規劃中比較薄弱的,也是非常緊要的,是村莊的規劃編制工作。這些年,農村人口持續大量流出,村莊形態不斷發展演變,一些村莊將會逐步消亡,如果不加區別地一呼隆都去搞建設,就會造成巨大浪費。村莊建設,規劃先行,做到不規劃不建設、不規劃不投入,確保鄉村建設有規可循,一張藍圖繪到底。今年年初,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作出了具體部署。下一步,我們將指導縣(市)一級逐村研究人口集聚和產業發展趨勢,以及生態文化特點,以縣為單位編制或修編村莊布局規劃和建設規劃,分類明確集聚提升村、城郊融合村、特色保護村、搬遷撤併村的建設任務,力爭2019年底基本完成村莊分類,到今年底有條件的村實現村莊規劃應編盡編。
(二)完善工作機制,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要想落實落地,關鍵在於把我們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揮出來,建立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責任機制,推動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親自謀劃政策舉措,親自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親自督促政策落實,真正把鄉村振興變成一把手工程。目前,全國25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經成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其中13個省份由書記省長任雙組長,8個省份實行黨委書記任組長。各地還普遍創新工作機制,建立領導小組會議制度、報告制度、台賬制度、督查制度、實績考核制度等,跟蹤規劃任務和政策實施效果。
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中央農辦會同有關部門已經起草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把黨領導農村工作的傳統、要求、政策等以黨內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強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黨的組織保障,目前正按程序報批。我們還在會同中央組織部,研究指導地方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制度的具體辦法。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各省區市黨委年內要結合本地實際,出台具體的考核意見,並加強考核結果應用,壓實市縣兩級的責任,特別是要推動縣委書記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農村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
(三)強化政策保障,推進人地錢等資源向鄉村振興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如果鄉村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一直單向流向城市,長期處於「失血」、「貧血」狀態,振興就是一句空話。目前,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機制還存在缺陷,無論是進城還是下鄉,渠道還沒有完全打通,要素還存在不平等交換。各地普遍反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突出的瓶頸制約,就是缺少高素質人才、缺少真金白銀的投入、缺少產業發展用地。要把解決人地錢問題作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一個重點。按照中央要求,我們正在研究如何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導向,針對人地錢等突出問題,出台相應舉措。
解決好人的問題,重點是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現在農民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要把培育農村人力資本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引導各類人才上山下鄉,解決好「誰來種地、誰來振興」的問題。我們將研究出台培養「一懂兩愛」「三農」工作隊伍的政策措施,對涉農專業人才加強培養使用,對到農村創新創業的人才提供支持幫助,引導城鄉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讓鄉村成為他們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
解決好地的問題,重點是盤活農村閒置建設用地。目前各地的建設用地指標比較緊張,從裡面拿出一塊給農業農村,執行起來難度比較大。下一步關鍵是用好、用活農村閒置土地,用好集體建設用地,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指導各地探索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用好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對利用收儲農村閒置建設用地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的,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允許在縣域內開展全域鄉村閒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把零星分散的建設用地整合盤活,重點用於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同時要加強土地用途監管,堅決遏制「大棚房」等農地非農化亂象。
解決好錢的問題,重點是拓寬鄉村振興資金來源渠道,建立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持、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財政部、人民銀行已經分別出台了建立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保障制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自然資源部出台了新增耕地指標國家統籌、增減掛鈎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的政策,拓寬了「三農」投融資渠道。下一步,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增加財政投入,特別是在土地增值收益上多想辦法,健全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這些年,各地土地出讓收益長期是「取之於農、主要用之於城」,用於農業農村的比例只有30%左右,2018年比例還有所下降。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現在到了該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於「三農」的時候了。目前我們正在會同有關方面研究改革方案,主要是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重點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把「主要用之於農」的要求落到實處。同時,鼓勵工商企業投資農業農村,發揮好社會資本的力量。
(四)深化農村改革,增加鄉村振興制度供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我們將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深入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全面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著力破解制約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鄉村發展活力。主要是四項改革。
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新時代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當前重點是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規。總結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經驗,鞏固改革成果。在修改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徵收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改革試點,豐富試點內容,完善制度設計。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今年基本完成。
二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項改革對於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完善鄉村治理都具有重要意義。2016年中央印發文件,作出了系統部署。今年重點是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把家底摸清,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擴大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集體產權制度,這項改革到今年將基本完成。
三是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為重點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今後很長一個時期內,小農戶家庭經營仍將是我國農業的基本經營方式,要正確處理髮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扶持小農戶的關係,既發揮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又要照顧到小農戶這個基本面。最近中央出台了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指導意見,通過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公司」利益聯結機制,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多種途徑,推動農戶小規模生產與現代化大市場有效對接。同時,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經營主體,從小農戶中逐步培育一大批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以產業發展和市場經營為紐帶,進一步規範提升農民合作社,支持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
四是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弱質產業、小規模經營,必須給予支持保護,包括必要的補貼,這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這些年,我們不斷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但總的來看,力度還不夠,有些方面與世貿組織規則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還不適應。下一步,將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則,強化高質量綠色發展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研究制定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的意見。統籌兼顧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的關係,調整改進「黃箱」政策,擴大「綠箱」政策使用範圍,健全符合國情農情、適應世貿組織規則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
(五)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根本力量,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必須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現在,一些地方在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農民「局外人」 、「等靠要」的現象,「幹部干、農民看」,「剃頭挑子一頭熱」是不能建成美好家園的。今後既要把政府該乾的事情干好、干到位,也要做好群眾工作,把農民組織動員起來共同改變鄉村面貌。要健全農民參與的引導機制,更多採用事前競爭、事後獎補等政策,引導農民辦好自己的事。針對當前鄉村建設項目審批程序太多等問題,創新鄉村建設管理方式,規範和縮小招投標適用範圍,簡化審批程序,為農民參與建設和運營管理創造條件。
長期以來,全國人大對農業農村發展、鄉村振興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特別是及時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確保農村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目前還在研究鄉村振興促進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任重道遠,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發揮好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的作用,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