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底里,隱藏著一個夢,那是一個美好的中國夢,那個夢聚集著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希望!承載著十三億顆中國心!我願:五十六個民族永遠團結在一起,在中國這個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離。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是一個巨大的團體。只要全民族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只要我們56個民族緊緊相依,就沒有什麼艱難險阻不能克服,就沒有什麼夢想不能實現。歷史一再表明,民族團結和睦,國家就繁榮發達;民族內亂分裂,國家就衰敗落後。洪澇災害沖不垮萬眾一心的中華兒女,地震垮塌壓不垮萬眾一心的中華兒女,狂風怒號也吹不倒萬眾一心的中華兒女?
「今天,我們都是汶川人!」六年前,這句話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心聲。在玉樹大地震後,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華兒女再次奏響心手相連、眾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們都是玉樹人!」鄰近的西藏,抽調拉薩、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時間分頭向玉樹挺進。昌都消防官兵成為最早進入災區一線的外地救援隊伍。18日上午,記者在玉樹抗震救災指揮中心,見到了志願者趙成才和29位戰友,組成「老兵聯盟」,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玉樹。哪裡有任務,他們就出現在哪裡,記者這幾天已在好幾個不同的場合見到過這些忙碌的「老兵」。趙成才告訴記者,「老兵聯盟」是個典型的多民族組織:成員有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這兒,我們都屬於中華民族,我們都是一家人。」。
民族團結一家親,這個夢想已經不遙遠了,它觸手可及。我們要共同努力,讓五十六個兄弟姐妹的笑聲灑滿每一個人的心中,灑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灑滿華夏大地!讓民族之花,開滿新疆,開滿祖國媽媽的心田。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發言材料17篇[朗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自秦朝統一六國以來,設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國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專門掌管民族事務的職位。歷朝歷代一直都非常重視民族問題,因為對於多民族國家來說,民族團結是一個關係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縱觀歷史,凡是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時期,無一不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視,制定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無論人口多寡,一律平等,這些奠定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基礎。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的確,各民族只有親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齊心協力,團結髮展,才能匯聚強大力量,才能共創民族輝煌,共圓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在抗洪搶險救災中,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救援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處處展示著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
心相通,則情相融;志相同,則力相聚。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歷史波瀾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就在於各民族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精神依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煥發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於各民族不斷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如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尤其是對於黨中央關於推進雙語教學的重大決策,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必須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戰略的高度去認識。
身為教師,身為領導幹部,必須要做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給廣大師生上好思政課,積極引導廣大師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同促進祖國繁榮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積極貢獻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視,制定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無論人口多寡,一律平等,這些奠定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基礎。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的確,各民族只有親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齊心協力,團結髮展,才能匯聚強大力量,才能共創民族輝煌,共圓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在抗洪搶險救災中,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救援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處處展示著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
心相通,則情相融;志相同,則力相聚。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歷史波瀾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就在於各民族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精神依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煥發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於各民族不斷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如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尤其是對於黨中央關於推進雙語教學的重大決策,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必須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戰略的高度去認識。
身為教師,身為領導幹部,必須要做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給廣大師生上好思政課,積極引導廣大師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同促進祖國繁榮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積極貢獻力量。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豐富黨員政治生活關鍵之舉,通過此次專題研討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的重要性,我會把學習到的有關內容結合到平日的工作當中,武裝頭腦,認真工作,並全力的帶動身邊同事家人朋友們共建美好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的發展情況,在黨中央的堅強有力領導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強、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林業。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林區的文化教育事業邁上了快車道,職工的生活越加豐富,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到職工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從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到文藝創作成果豐碩。林區文化事業發展成就巨大,多層面滿足了職工的精神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文化認同,就要把牢正確的方向,創新方式方法;要增強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將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融入對整個中華文化熱愛之中,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就是長遠之策、固本之舉。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一樣緊抱在一起」做好一名黨員的工作,增進文化認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緊,更能凝心聚力,進而激發出更深沉而持久的愛國之情,共創繁榮而燦爛的中華文化,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此過程中的強化也必將提升中華文化的魅力,增進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讓我們在復興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堅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的發展情況,在黨中央的堅強有力領導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強、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林業。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林區的文化教育事業邁上了快車道,職工的生活越加豐富,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到職工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從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到文藝創作成果豐碩。林區文化事業發展成就巨大,多層面滿足了職工的精神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文化認同,就要把牢正確的方向,創新方式方法;要增強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將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融入對整個中華文化熱愛之中,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就是長遠之策、固本之舉。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一樣緊抱在一起」做好一名黨員的工作,增進文化認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緊,更能凝心聚力,進而激發出更深沉而持久的愛國之情,共創繁榮而燦爛的中華文化,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此過程中的強化也必將提升中華文化的魅力,增進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讓我們在復興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堅實。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豐富黨員政治生活的重要行為,通過這次專題研討活動,我受益匪淺,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更深刻地體驗到構築中華民族共同意識的重要性,我將學習的相關內容結合平日工作,武裝頭腦,認真工作,全力推動周圍同事家屬朋友們建設美麗的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多樣化結構的研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確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的發展狀況,在黨中央強有力的領導下,各族人民團結協調,努力建設繁榮富強、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林業。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林區的文化教育事業走上了高速,員工生活越來越豐富,從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從員工活動豐富的產業迅速發展到文藝創作成果豐富。林區文化事業發展成果巨大,多層次滿足員工精神需求。
習近平總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期和根本加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享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了增強文化的認同,必須把正確的方向、創新的方法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驕傲,將本民族文化的愛融入對中華文化整體的愛中,使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是長期的策略、固本的行為。
各民族必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一樣擁抱黨員的工作,增進文化認同,各民族人民可以更加擁抱,更加集中精力,更加深刻持久的愛國感情,創造繁榮輝煌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的強化也提高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使我們在復興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多樣化結構的研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確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的發展狀況,在黨中央強有力的領導下,各族人民團結協調,努力建設繁榮富強、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林業。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林區的文化教育事業走上了高速,員工生活越來越豐富,從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從員工活動豐富的產業迅速發展到文藝創作成果豐富。林區文化事業發展成果巨大,多層次滿足員工精神需求。
習近平總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期和根本加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享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了增強文化的認同,必須把正確的方向、創新的方法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驕傲,將本民族文化的愛融入對中華文化整體的愛中,使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是長期的策略、固本的行為。
各民族必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一樣擁抱黨員的工作,增進文化認同,各民族人民可以更加擁抱,更加集中精力,更加深刻持久的愛國感情,創造繁榮輝煌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的強化也提高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使我們在復興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
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不僅有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而且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還擁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水力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
我國南方氣候溫和,少數民族的服飾多種多樣。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和褲子。婦女穿的飄逸輕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綢料筒裙,景頗族的毛織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壯族婦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層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繡花衣裙等。
由於我國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不同,經濟、生活方式也不同,他們的住房結構各具特點。在濕潤多雨的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一般居住在干欄式樓房裡。這種樓房分上下兩層,所用材料以竹木為主。樓房上層用於圈養家禽、牲畜,放置農具或雜物。有些少數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別致的小竹樓。一棟棟造型獨特的小竹樓,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樹織成綠色帷幕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美麗極了。
不同少數民族,對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喜歡把米裝入竹筒放在火上燒烤,使米飯帶著竹子的清香味。壯族、布依族群眾喜歡吃五色糯米飯和糯米糍粑。朝鮮族群眾習慣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蘿蔔、洋蔥,有的還加入葡萄乾、木瓜等,炒燜成噴香可口的什錦飯,由於燜好的飯用洗凈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飯」。
在春暖花開或秋收季節,壯族群眾喜歡開展拋繡球的活動。拋繡球是壯族男女相互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青年們在草坪或空地上豎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桿,頂端釘一塊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圓孔。男女各為一隊,以拋出的繡球穿過木板上的圓孔為勝。也有在場中間搭歌棚,繡球拋不過棚或拋出界,或接不住對方拋過來的繡球,就要被罰唱歌,非常有趣。
少數民族也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潑水節、那達慕大會、開齋節、洛薩節等。其中潑水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四月中旬舉行,時間為三到五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互相潑水祝福,還舉行划龍舟等活動。晚上燈火通明,人們點花燈,放煙花,縱情歡呼歌舞,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人啊!
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不僅有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而且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還擁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水力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
我國南方氣候溫和,少數民族的服飾多種多樣。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和褲子。婦女穿的飄逸輕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綢料筒裙,景頗族的毛織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壯族婦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層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繡花衣裙等。
由於我國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不同,經濟、生活方式也不同,他們的住房結構各具特點。在濕潤多雨的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一般居住在干欄式樓房裡。這種樓房分上下兩層,所用材料以竹木為主。樓房上層用於圈養家禽、牲畜,放置農具或雜物。有些少數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別致的小竹樓。一棟棟造型獨特的小竹樓,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樹織成綠色帷幕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美麗極了。
不同少數民族,對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喜歡把米裝入竹筒放在火上燒烤,使米飯帶著竹子的清香味。壯族、布依族群眾喜歡吃五色糯米飯和糯米糍粑。朝鮮族群眾習慣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蘿蔔、洋蔥,有的還加入葡萄乾、木瓜等,炒燜成噴香可口的什錦飯,由於燜好的飯用洗凈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飯」。
在春暖花開或秋收季節,壯族群眾喜歡開展拋繡球的活動。拋繡球是壯族男女相互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青年們在草坪或空地上豎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桿,頂端釘一塊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圓孔。男女各為一隊,以拋出的繡球穿過木板上的圓孔為勝。也有在場中間搭歌棚,繡球拋不過棚或拋出界,或接不住對方拋過來的繡球,就要被罰唱歌,非常有趣。
少數民族也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潑水節、那達慕大會、開齋節、洛薩節等。其中潑水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四月中旬舉行,時間為三到五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互相潑水祝福,還舉行划龍舟等活動。晚上燈火通明,人們點花燈,放煙花,縱情歡呼歌舞,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人啊!